APP下载

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的临床观察

2022-02-14魏晓松董燕石志敏梁健郝丽君刘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胃肠道腹痛脾胃

魏晓松,董燕,石志敏,梁健,郝丽君,刘丽

(1.唐山市中医医院,河北唐山063000;2.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河北唐山063000;3.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4.唐山弘慈医院,河北唐山06300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是多种因素参与导致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原因与精神因素、遗传因素、饮食因素及感染密切相关[1]。研究[2]表明,目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为内脏高敏感和结肠运动障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无器质性病变,但是长期的腹痛及排便异常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现代医学以对症治疗为主,主要为胃肠道解痉药和抑制肠道蠕动药物。同时,针对其不同发病机制应用肠道益生菌和抗抑郁药可以协助增强疗效。多种西药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多,而且总体效果不甚理想[3]。中医认为,中气不足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发病的基本病机。研究显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中,中气不足型是最常见的,而且通过补益中气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腹泻、腹痛的症状[4]。补益中气的途径可以通过中草药和针刺实现。东垣针法是李东垣将脾胃学说应用于针灸方面的一种特殊针灸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本研究采用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8月唐山市中医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76例明确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本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议通过(批准号:TSZYLL2019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罗马Ⅳ诊断标准制定[5]。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 d出现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症状并至少具有下列中的2项:①大便次数>3次/d;②便质为稀水便或松散便;③排便后不尽感或排便时急迫感。病程至少6个月,同时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有关脾胃虚弱证的诊断标准制定。主症:大便时溏时泻,饮食稍有不慎引发或加重,腹痛,食后腹胀,食欲不振;次症:倦怠乏力,神疲懒言,舌质淡,苔白,脉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在30~60岁之间;③近1周内未使用过其他西药或中成药物进行治疗,且未接受针灸治疗者;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患有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腹泻及功能性腹胀的患者;②患有感染性腹泻、胰性腹泻的患者;③合并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精神类疾病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入者;②研究资料不齐全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③未按研究方案要求服药者;④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常规处理

给予匹维溴铵片(法国苏威制药有限公司,批号:H20120127)口服,每次50 mg,每日3次。

1.6.2 对照组

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参苓白术颗粒(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Z20040146)口服,每次1袋,每日早、午、晚餐前开水冲服。连续治疗6周。

1.6.3 观察组

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东垣针法治疗。选穴:中脘、天枢、章门、关元、昆仑、胃俞、足三里、内庭、陷谷。操作:患者取坐位,医者采用75%酒精对所选腧穴进行常规消毒,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规格:0.3 mm×13 mm、0.3 mm×25 mm、0.3 mm×40 mm),直刺中脘20 mm、直刺天枢20 mm、斜刺(向下)章门10 mm、直刺关元10 mm、直刺昆仑10 mm、斜刺(向下)胃俞10 mm、直刺足三里30 mm、直刺内庭5 mm、直刺陷谷10 mm。中脘、天枢、章门、关元、昆仑、胃俞、足三里采用烧山火针法。具体操作:嘱患者自然地鼻吸口呼,在随其呼气时,将针刺入浅层(天部),得气后,重插轻提,反复9次,依次为中层(人部)和深层(地部)。内庭、陷谷采用透天凉针法,具体操作:嘱患者自然地鼻吸口呼,在随其吸气时,将针刺入深层(地部),得气后,轻插重提,反复6次,依次为中层(人部)和浅层(天部)。留针25 min,对称腧穴交替进行,非对称腧穴隔日1次,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6周。

1.7 观察指标

1.7.1 中医证候评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中有关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制定。中医证候包括泄泻、腹痛、食后腹胀,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神疲懒言,根据无、轻、中、重的情况,分别计为0、2、4、6分。

1.7.2 胃肠道症状评分

采用胃肠道症状积分问卷[7]进行评定。该问卷包括大便频率、大便形状、排便异常、腹痛、腹胀等症状。症状总评分为症状严重度×症状频率。症状严重度:无,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极度,计4分。症状频率:无,计0分;小于每月1 d,计1分;每月1 d,计12分;每月2~3 d,计3分;每周1 d,计4分;大于每周1 d,计5分;每天都有,计6分。

1.7.3 严重程度评估

采用肠易激综合征严重程度评测量表(IBSSSS)[8]进行评定。该量表主要包括腹痛程度、14 d内发生腹痛的时间、腹痛不适情况、排便满意度、生活质量影响度。分值范围为0分(最轻)~500分(最重)。

1.7.4 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量表(IBS-QOL)[9]进行评定。该量表主要包括8个维度:焦虑不安(DY)、健康忧虑(HW)、躯体意念(BI)、行为障碍(IN)、饮食限制(FA)、社会反应(SR)、异性关系(SX)和人际关系(RL)。分值范围为0分(最差)~100分(最好)。

1.7.5 实验室指标检测

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清5-羟色胺(5-HT),结肠黏膜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检测试剂盒购于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采用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治疗前中医症候、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总积分-治疗后中医症候、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总积分)/治疗前中医症候、胃肠道症状、严重程度总积分×100%。痊愈:90%≤疗效指数≤100%;显效: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9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1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s)

表1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基线资料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38 38性别/例男18 19女20 19年龄/岁最小35 36最大54 55平均39.98±3.97 40.55±4.07病程/个月最短13 14最长22 21平均17.41±1.75 18.01±1.82

2.2 2组患者失访情况比较

研究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1例、剔除1例。最终观察组37例,对照组36例纳入疗效统计。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比较

表2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score and IBS-S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2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胃肠道症状评分、IBS-SSS评分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TCM syndrome scores,gastrointestinal symptom score and IBS-SSS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37 37 36 3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23.35±3.41 6.12±0.62①②23.75±3.65 15.85±1.68①胃肠道症状评分21.45±2.85 5.58±0.75①②21.25±2.55 14.14±1.52①IBS-SSS评分304.54±36.88 122.15±14.16①②302.87±35.45 212.81±22.87①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IBS-QOL量表评分比较

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IBS-QOL量表评分(包括DY、HW、BI、IN、FA、SR、SX和RL维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前后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BS-QO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表3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前后IBS-QOL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IBS-QOL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s,分)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37 37 36 3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DY 59.25±6.78 83.57±9.22①②60.09±6.98 69.86±7.55①IN 61.45±7.12 85.13±9.25①②60.85±7.08 68.89±8.32①BI 56.57±6.15 84.25±9.21①②57.01±6.28 67.76±7.31①HW 57.58±6.15 83.53±9.79①②58.02±6.33 68.58±8.13①FA 60.78±7.89 85.89±9.96①②61.16±8.02 71.14±8.96①SR 61.39±7.86 84.18±9.47①②61.92±7.95 72.18±8.63①SX 68.25±8.15 90.09±10.87①②68.69±8.49 78.76±9.26①RL 66.89±7.96 88.45±9.25①②67.36±8.26 77.79±8.85①

2.5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SP、VIP水平比较

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5-HT、SP、VI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5-HT、SP、VI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5-HT、SP、VIP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SP、VIP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5-HT,SP and VI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4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5-HT、SP、VIP水平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serum 5-HT,SP and VIP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例数/例37 37 36 36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HT/(nmol·L-1)36.54±3.88 17.14±1.92①②37.02±4.03 31.34±0.56①SP/(pg·L-1)99.93±10.05 41.16±5.15①②98.52±9.95 86.16±9.11①VIP/(pg·mL-1)49.15±6.36 31.40±4.05①②48.98±6.29 43.49±5.69①

2.6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5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2.22%(26/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5 2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stomach syndrome [例(%)]

3 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功能性胃肠病的一种,临床表现除了胃肠道症状之外,还兼有胸闷、气短、心悸、失眠、烦躁等肠道外症状[10]。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症状多,而且无器质性病变,因此,对于其临床疗效的评价多以胃肠道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为主。脾胃虚弱型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最常见的中医证型。研究[11]显示,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中,脾胃虚弱型分布比例最多,而且脾胃虚弱型更容易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泄泻”“腹痛”的范畴。泄泻、腹痛的发生均与脾胃升降功能失常密切相关。而脾胃虚弱是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的基本病机。其他湿阻、气滞、血瘀等病机均是由脾胃虚弱发展而来。因此,中气不足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核心病机,治疗以补中气为主。基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基本中医病机的认识,笔者提出了补肾不如补脾,补后天而养先天的治疗原则。采用李东垣针法以补中气治其本,化降湿浊以治其标。

本研究以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为观察组,以参苓白术颗粒联合匹维溴铵治疗为对照组,治疗6周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9%(35/37),对照组为72.22%(26/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中医症状、生活质量及血清5-HT、SP、VIP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匹维溴铵在改善腹痛、腹泻症状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研究显示,匹维溴铵片在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腹痛方面疗效肯定,同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腹泻症状[12]。但是,匹维溴铵片不能兼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所有发病机制,且在改善肠道外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疗效差强人意。现代研究显示,参苓白术颗粒在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方面均有一定的疗效。参苓白术颗粒可以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13]。由于肠易激综合征是心身疾病,单纯口服中草药并不能协调周身经气运行,因此,整体疗效不理想。

李东垣将脾胃学说融汇于针灸治疗当中,形成了独特的东垣针法,主要包括腹募治内伤(从阴引阳)、同精导气法、导气同精法、背俞治外感(从阳引阴)[14]。东垣针法所选腧穴为中脘、天枢、章门、关元、昆仑、胃俞、足三里、内庭、陷谷。中脘穴位于任脉,胃经募穴,八会穴之腑会,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具有枢纽作用,具有升阳祛湿、理气止痛的功效。研究显示,针刺中脘穴可以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腹泻、腹痛症状,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5]。天枢位于足阳明胃经,大肠之募穴,具有升清降浊,改善大肠传导功能的作用。研究显示,天枢穴可以改善大肠运动的双向调节,能够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脑肠肽[16]。章门位于足厥阴肝经,脾经募穴,八会穴之脏会,具有降浊固土的作用。关元位于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研究显示,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腧穴选择中,章门、关元穴使用频次及频率较高,而且是配伍腧穴[17]。现代研究显示,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针刺选穴上,多配伍昆仑穴,这样可以通过补肾而健脾,改善腹痛腹泻症状[18]。现代研究显示,足三里与胃俞,一上一下,针刺二穴可以恢复脾胃升降之功能,从而恢复大肠的传导及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19]。现代研究显示,刺激内庭、陷谷可以改善肠易激综合征的腹痛状态,提高患者的痛阈值[20]。

本研究重点观察了反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指标血清5-HT、SP、VIP。研究提示,通过测定血清5-HT的含量,可以有效地评价肠易激综合征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补气祛湿方法可以明显降低肠易激患者血清中5-HT的水平[21]。现代研究显示,血清中高浓度的SP、VIP,不但可以导致腹泻型肠易激症状腹泻、腹痛症状加重,而且可以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通过补气祛湿可以明显降低血清SP、VIP水平[2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血清5-HT、SP、VI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5-HT、SP、VIP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东垣针法联合匹维溴铵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胃虚弱型可以明显地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胃肠道腹痛脾胃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黄精治乏力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胃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