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疸是怎么来的

2022-02-14王冰洁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溶血性肝细胞胆红素

王冰洁

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时,皮肤、黏膜、巩膜等组织便可能出现黄染;严重时,黄疸也就找上了门。黄疸的产生与胆红素的代谢密切相关,而胆红素在人体内有一条“加工链”。

人体内有无数个红细胞,但其寿命通常只有100~120天。为了将众多消亡的红细胞尽快排出去,人体便将其作为原材料合成胆红素,先是在血液中将死亡的红细胞粗加工为“半成品”非结合胆红素,再送往肝脏进行精加工,生产成品“胆红素”,最后由胆汁运往肠道送出体外。胆红素在体内浓度相对恒定,低于17.1微摩尔/升。但加工過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都会导致浓度过高,进而发生黄疸。临床上,黄疸按照生成原因,可大体分为3类。

溶血性黄疸。当大量红细胞被破坏,便会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潴留,一旦超过正常水平,黄疸就出现了。因此,凡是能引起大量红细胞死亡的疾病,都可以导致溶血性黄疸,比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增多症、血管外溶血、感染、中毒等获得性因素,以及地中海贫血、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等先天性病理原因,治疗需先确定具体病因。

肝细胞性黄疸。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硬化、败血症等原因导致肝细胞受损,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功能低下,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胆红素的浓度升高,也会出现黄疸。针对原发肝病导致的黄疸,应在明确原发病因的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比如酒精性肝病首先须戒酒,病毒性肝炎患者一般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梗阻性黄疸。由于肝外或肝内、胆管出现机械性梗阻,胆汁无法携带胆红素流向肠道,梗阻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最终扩张、破裂,胆汁反流,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增多,出现黄疸,也称胆汁淤积性黄疸。此类黄疸可能由肝内结石、癌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药物性胆汁淤积等肝内原因,或胆总管结石、炎性水肿等肝外原因导致。

通常患溶血性黄疸皮肤会呈柠檬色;梗阻性黄疸多为暗黄色、黄绿色;肝细胞性黄疸多为金黄色、浅黄色。尿液、粪便颜色也会发生变化,比如溶血性黄疸常为酱油色尿,梗阻性黄疸多出现大便颜色变浅或呈白陶土样;肝细胞性黄疸多为浓茶色尿。此外,患者也常出现发热乏力、皮肤瘙痒、食欲异常、腰酸背痛、贫血等症状。

(摘自《生命时报》)

猜你喜欢

溶血性肝细胞胆红素
钆塞酸二钠增强MRI肝胆期瘤周低信号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性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新生儿不同部位经皮胆红素值与血清总胆红素值的对比
总胆红素偏高,需警惕肝脏疾病
醒脑静注射液溶血性研究
肝细胞肝癌精准肝段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头孢替坦二钠的安全性再评价
探析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安全性观察
36例极重度高胆红素头颅MRI变化
副溶血性弧菌保藏条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