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供电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研究
2022-02-13施嘉敏
陈 颖 沈 璇 施嘉敏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镇江供电分公司,江苏 镇江 212001)
一、引言
2021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将“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1]。其中,构建绿色供应链体系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环节[2]。国家电网作为能源系统碳减排的主力[3],同时也是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试点单位,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积极响应国家决策部署,致力于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生产体系和流通体系。
国网公司当前供应链绿色转型的重点在于促进供应链全流程活动的低碳化、绿色化。本文从地市供电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出发,统筹规划布局,在管理创新方面创新思路,在科技创新上寻求新突破,研究打造新型供应链业务运作模式,推动供应链实现降本增效、提升经济效益。
二、地市供电公司供应链绿色转型现状分析
当前,地市供电公司的供应链绿色转型工作虽初步取得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供应链平台推广力度不足ERP、ELP、EIP等信息平台还有待省公司进一步完善功能或推广应用,地市公司很难有所作为。
跨专业和跨部门协作有待加强绿色供应链建设是涵盖项目设计、需求提报、物资生产、运输供应、仓储配送、废旧回收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然而,当前物资各专业多处于“分头突围”“单打独斗”状态,导致供应链整体资源占用持续处于高消耗水平。
绿色技术应用场景较少虽然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供应链的能耗水平,但当前物资管理业务对于清洁能源、创新节能等绿色技术的应用频率较低,导致电力供应链在碳减排方面表现不突出。
创新措施落地困难,绿色供应链建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显现,然而管理业态创新和绿色技术应用在短期内就会导致系统性成本相对增加。如何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建立系统性的绿色供应链体系,在整体成本分摊、环节优化等方面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
根据勘查结果并分析,地形地貌、岩土性质、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其次造成滑坡滑动的主要外界影响因素是大气降水。人类活动在滑坡顶部后方建房,形成地面附加荷载,前缘坡脚局部进行了开挖切方,在暴雨条件下,地表水快速下渗,致使土体饱和,自重加大,潜在滑动面处的积水,造成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导致滑坡失稳。
三、地市供电公司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策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地市公司应以绿色理念为指导,在物资供应链现有软硬件基础条件和业务运营模式的基础上,基于全域业务视角,围绕“绿色化采购、高效化供应、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运营、协同化发展”五个维度,以“绿色环保、节能降碳、降本增效”为提升路径,全面实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多措并举,推动供应链绿色变革从单节点发力、单环节突破、局部优化向全链协同发力,全面突破,实现整体转变和优化。
(一)优化管理策略,实现绿色化采购
立足于地市供电企业物资管理业务范畴,聚焦“物资采购绿色化、服务采购绿色化”,充分集中规模采购制度优势和超大市场效力,全面优化物资标准化、计划管理、招评标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策略,引导供应商、服务商提供绿色产品和服务,促进实现源头节能降碳。
1.助力物资精益采购
首先,推动工程绿色化设计,通过建立定期例会制度和开展系统性学习,结合地区各电网工程项目建设实际需求,强化项目源头管控,协同推进工程方案优化设计,优选小型化、智能化、节能型设备,从源头减少运行能耗。其次,强化标准化物料应用,通过强化计划管理相关指标的考核力度,从源头把关,提升实物资源利用率,避免资产价值流失,助力打造节约型供应链。最后,减少非必要需求提报,通过上线应用平衡利库智能申报工具,提高利库效率。同时,优化利库策略,增强库存与需求匹配力度,扩大可利库资源池,仓储计划专业联动,及时清仓利库,提高物资周转率,降低重复采购率。
2.探索绿色服务与采购
首先,完善服务采购标准,有针对性地完善各类服务采购标准,要求服务商采用相应的绿色技术和绿色管理手段,尽可能地减少服务过程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完善服务采购评审规则,从服务商绿色供应链建设、节能减排等方面完善服务采购评审规则,优选在节能低耗、节约资源占用、减少排放、减少环境影响等方面表现出色的服务商。最后,树立绿色服务商典范,结合新的服务采购评审规则,对现有服务类合作商进行评估,评选并发布“绿色服务商”名单,共享绿色服务“典型方案”。同时,探索建立与合作商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管理制度,加强绿色服务商激励,鼓励合作商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新能源设备或节能技术,引领行业绿色变革,从源头保障绿色采购。
(二)创新业务模式,推动高效化供应
聚焦物资供应、质量监督两大业务,以问题为导向,以业务模式优化为路径,创新和打造精益高效的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全面提升物资需求响应速度和优质供应服务水平,减少物资积压、重复采购带来的资源浪费,推动物资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首先,精准预测物资需求,全面采集历史工程物资数据,依托大数据分析手段,分析各类工程项目里程碑计划与物资采购领用安排的内在关联逻辑,预测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物资供应需求,为当下供应计划的智能修正、大宗物资的科学储备提供数据支撑,减少超前领料、物资积压情况发生。其次,实时地协调物资履约,深化应用在线履约平台和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平衡工程建设和物资生产进度,及时化解供需矛盾,降低履约风险。同时,协同供应商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物资供应效能,降低库存和管理成本压力。最后,合理安排物资配送,优选第三方物流外包商,以保障运输服务质效提高。此外,全面应用预约领料模式,合理安排配送批次,仓库根据项目单位领用需求,提前做好物资下架与集货工作,确保项目单位需求及时得到响应。
2.实施高效化质检管理
首先,制定差异抽检策略,针对地市公司自主抽检物资,应用物资差异化质检管理模式,合理制定物资抽检计划,在保障检测质量的情况下降低样品耗损和质检成本。其次,加强储检专业联动,深化检储配一体化运作,一方面加强到货物资的抽检管控,强化仓储、质量专业关键数据交互共享;另一方面,在物资供应高峰期组织开展差异化补库,优先选择质量好、产能足的供应商补库,进一步缩短物资供应周期。
(三)应用前沿技术,落实低碳化管理
综合应用“大云物移智链”等现代信息技术及绿色低碳技术,促进采购、物流、质检等各环节业务降耗提效,降低供应链的资源占用消耗。
1.深化业务电子化管理
将招投标、资质核实、评标评审、合同履约、质量监督、费用结算等业务纳入线上办理,促进实现业务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和供应链上下游云端化协同,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远程协作。在规范业务开展、提高业务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纸质单据使用,降低线下沟通和差旅的成本,突出环保管理效能。
2.加强试点仓库绿色化建设
首先,加强清洁能源利用,在仓库探索实施仓库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配套建设电池储能系统,助力仓库实现由“耗能者”到“供能者”的身份转变,同步提高仓储作业电动工器具占比,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效率。开发能效监控系统,通过数据监测与分析,实现对仓库的“可知、可控”,确保“微电网”安全、稳定、经济运行。其次,加快低碳技术应用,结合仓库基础条件和运营需求,对仓库进行低碳节能改造,通过合理设计与选材,实现节地、节材、节能、节水、节省人力的目标。
(四)挖掘数据价值,促进智慧化运营
充分发挥市级供应链运营中心的业务流、实物流、信息流枢纽和“大脑中枢”作用,系统采集供应链数据信息,以数据业务化为指导,充分挖掘沉淀数据价值,有效盘活数据资产,促进实现供应链运营管理智慧化,指导开展专业仓网优化、物资统筹调拨等工作,全面提升资源集约利用水平。
1.强化仓储资源统筹
首先,开展仓库现状调研。调研全市专业仓及物料存储基本情况并收集相关信息,建立仓储物流基础数据库,为专业仓的网络优化奠定数据基础,并以业务访谈的形式,了解仓库现状,分析未来仓库功能定位和管理要求,为后期仓库建设运营指明方向。其次,进行仓储网络设计,在仓网规划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仓库多维评价体系,对仓库进行分类分级,合理裁撤低效能专业仓,同时构建仓网规划数学模型,多方考虑决议最终确定网络布局方案,构建以区域库为核心枢纽,以周转库为关键节点,以专业仓为末端触角的三级仓储全域网络,全方位地满足地区物资供应需求。最后,加快仓库建设改造,根据仓库分类分级结果,开展仓库功能再定位,制定差异化的专业仓改造提升方案,对仓库进行标准化、信息化或智能化改造,助力提升仓库运营管理水平。
2.强化物力资源统筹
首先,深化全域物资管理,加强全域物资管理系统应用宣贯及培训工作,确保地区专业仓物资业务全部实现线上管理。分析系统部署和使用情况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而以系统为支撑,以大数据信息技术分析专业仓物资出入库情况,规范专业仓物资领退料行为,提升实物循环利用效率,盘活公司沉淀资源。其次,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依托市级供应链运营中心,建立全量物资资源池,推动实现实物资源的远程可视、远程可查,智能生成时效最高的资源统筹和调配方案。持续优化完善物资调拨、运输流程,确保所有可利库物资即时可用、即时可调,最大限度地发挥物力资源价值,避免发生重复物资采购现象。
(五)发挥“链主”作用,引导协同化发展
主动发挥电网装备产业链的“链主”责任,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依托EIP、ELP等平台,以流程制度为支撑,驱动公司与供应商、物流承运商等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伙伴紧密协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业务协作,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效益和绿色低碳水平。
1.深化供应链平台应用
首先,深化应用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积极引导辖区内供应商接入电工装备智慧物联平台,利用物联技术打通供需双方数据壁垒,促进项目现场和生产现场协同,远程指导供应商优化生产工艺,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和生产能耗的下降;其次,深化应用电力物流服务平台,加强与外部知名物流承运商合作力度,将物流承运商数据信息录入电力物流服务平台,依托平台相关功能实现多订单资源整合和运力共享,提高物资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和物流成本;最后,开发建设绿色供应链云服务APP,打破信息壁垒,建立内外部电力供应链相关方的绿色低碳云服务大厅,推动实现信息共享和在线协作,降低线下沟通成本和差旅成本,助力打造绿色供应链。
2.优化可再生资源处置
首先,建立废旧物资绿色回收体系。一方面,选取典型废旧物资,制定相应回收商绿色处置能力评估标准,加强回收商资质审核和评价管理,保障废旧物资拆除、回收、处置等全过程的绿色化和无害化;另一方面,完善废旧物资处置流程,规范废旧业务开展,应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可核查、可溯源的绿色回收体系,跟踪监控物资废旧处置、循环利用的全过程,确保废弃物环保处置和资产价值充分回收。
其次,试点绿色共享物流包装模式。在绿色包装方面,设计符合电力物流特性和绿色低碳趋势的绿色包装评价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供应商绩效评价管理中,引导供应商生产绿色包装,探索使用绿色包装材料,减少包装材料浪费;在共享容器方面,试点设立循环容器调拨维养中心,制定标准容器使用管理办法,对内统一负责区域内物流容器的调拨使用和回收保管,提高容器使用效率,对外与物资生产厂商、物流承运商达成合作协议,由物流承运商定期将仍具有使用价值的容器回收运至供应商处,进行再次使用,针对部分价值较高的物流容器,探索“箱联网”模式,防止货品丢失或箱体闲置。
四、结语
本文致力于探索基于地市级供电企业供应链业务实际、实用高效的绿色转型之路,通过实施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全方位地降低供应链中各业务环节资源和能源消耗,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绿色生产、低碳发展,旨在在持续提升电力供应链低碳运营管理水平的同时,能够为行业内绿色供应链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