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的“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编写研究

2022-02-13张洪仪柳文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阿拉伯语教程特色

张洪仪 柳文佳

引言

2019 年底,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组织了多语种版本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进高校、进教材、进课堂”(即“三进”)试点工作。2021 年6 月,中宣部召开会议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总结,就编写好用、管用的标准化教材进行了部署,强调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三进”要进好,首先要有好的教材,并且要方向正确、内容权威。“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是“三进”工作向纵深推进的关键环节,是“三进”第二阶段工作的重点,也是第三阶段在全国所有外语类、语言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外语院系全面铺开的必要前提。

该系列教材是外语类专业与时俱进、回应国家急需和时代之问的重要举措。2021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80 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的老教授亲切回信,对全国外语院系人才培养提出殷切期许,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的贡献。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外语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有助于培养出更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是创新和完善外语类专业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外语教育人才培养应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人类进步的价值导向,尤其要善于发掘中华文明传统价值中有利于教育传播、全球治理和共同发展的智慧精髓(张蔚磊,2022)。《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培养规格”部分明确提出了“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素质要求和“中国语言文化”的知识要求。全国高校外语类专业的现有课程设置中普遍缺乏用外语讲授的关于当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课程,缺乏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课程思政解决方案。这一缺陷将严重影响外语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系列教材旨在填补这一课程设置空白。

一、本系列教材编写的背景

1. “讲好中国故事”在阿拉伯国家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目前,结合在阿拉伯国家的传播实践来看,“讲好中国故事”在话语体系建设、思想观念、用语表达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近几十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并未获得与之相符的国际影响力,在阿拉伯世界亦是如此。中国声音在阿拉伯世界的传播以主流媒体为主,但是西方媒体较中国媒体更早进入阿拉伯世界,其影响力更深刻,它们对中国片面、甚至不实的报道阻碍了阿拉伯国家人民真正认识中国。除此之外,在全媒体时代,自媒体用户也对“讲好中国故事”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不乏阿拉伯语的学习者。然而,全面了解中国故事、并能用阿拉伯语将其传递给阿拉伯世界的学习者并不多。毫无疑问,这与我们在阿拉伯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将中国社会文化、思想观念与阿拉伯语教学紧密结合有关。

2021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这要求高校要培养造就一批善于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才,用行动来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和国际舆论引导力。

2.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对阿拉伯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020 年11 月,教育部召开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会上发布的《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提到:“坚持立足国情。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深耕新文科的肥沃土壤。推进新文科建设,要坚持不懈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形成中国特色文科教育的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为新一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部,2020b)在新文科改革的趋势下,外语是学科间沟通交流不可或缺的桥梁,交叉学科势在必行。阿拉伯语教学也应以此为导向,形成新的学科发展模式与专业规划。

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下,要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融入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之中。只有强化政治引领,强调知行合一,才能使教学建设永葆活力。这要求新时代的阿拉伯语教学必须掌握在语言中学习政治、在政治文章学习中提高语言水平的教学方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课程始终,深化学生对阿拉伯语和中华文化的认识,让学生逐步了解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国情的异同,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教育部,2020a)。

外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在新文科建设的大背景下,阿拉伯语教学内容体系应着眼于培育学生的语言能力,注重学科系统性建设,同时强化对相关专业的认同,打破学科藩篱,才能培育出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只有抓住思想、专业和战略服务这三大要点,才能培育出爱祖国、懂外语、有专业、多技能、重研究、强实践、勤思考、肯钻研、善合作的适应时代需求的阿拉伯语人才。

3. 教材体系建设对于培养新文科“讲好中国故事”的阿拉伯语人才的作用

进入新时代,我国阿拉伯语高等教育不仅要继续将阿拉伯世界介绍到国内,更为紧迫的是要把中国介绍给阿拉伯世界。当前,攸关民族复兴大业的迫切任务是要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现有的阿拉伯语教学大多偏重阿拉伯国家文化的输入,通行的教材也都专注于使用阿拉伯语详细讲解对象国的各领域知识,目的是使学生深入了解阿拉伯国家的文化历史,以便在与阿拉伯人交流时可以熟练地运用阿拉伯语进行交流。然而,现有教材中缺乏对当代中国的理解和认识,学生们在与阿拉伯人交流过程中谈及中国文化时,经常出现文化失语现象。

要讲好当代中国的故事,必须首先理解当代中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是理解当代中国的权威读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语版本进入高校阿拉伯语专业教材体系,有助于师生学习和掌握中外顶级阿拉伯语翻译专家团队的集体智慧,从中汲取翻译技巧、领会话语策略、提高阿拉伯语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有助于阿拉伯语专业重构课程体系和知识体系,促进阿拉伯语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深入开展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高素质阿拉伯语人才,肩负起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任;有助于推广中国话语的外译标准,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提高国家语言能力,夯实国家软实力基础,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

编写“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是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同阿拉伯语读写、演讲和翻译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助于引导学生系统学习和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学会用中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观察和分析当代中国的发展与成就,学会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坚定“四个自信”。

二、本系列教材编写的原则

“理解当代中国”不仅是思政教育,而且是专业知识,正如“对象国概况”这一类型的课程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是思政教育一样。《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我们要紧紧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持续推动教育教学内容更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引入课堂、写入教材,转化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强化价值引领,牢牢把握文科教育的价值导向性,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三进”工作,提高学生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教育部,2020b)。

在编写阿拉伯语教材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这一思想,科学、有序地做好整体布局与分科安排。同时,要实现对各门专业课程、大学本科及研究生等不同学段的全面覆盖,认真学习读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语版本,全面提升阿拉伯语课程教材铸魂育人的功能,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国家教材委员会,2021)。

1. 坚持系统安排

“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包括《阿拉伯语读写教程》《阿拉伯语演讲教程》《汉阿翻译教程》和《高级汉阿翻译教程》)的编写基于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阿拉伯语版本的认真研读,4 册教材全面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核心要义、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实践要求,注重系统整体设计,分段分课推进,在不同学段、不同课程中有序铺开。引导学生提高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将个人融入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之中。阿拉伯语版本教材的出版将极大推动和深化外语教育改革,推进中国(外语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能力。

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大重要方面,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③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⑤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⑦ 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⑧ 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⑨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⑩ 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

2. 实现全面覆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需要做到不同学段及全过程的贯通。在大学阶段,重在形成理论思维,使学生实现从学理认知到信念生成的转化,增强使命担当(国家教材委员会,2021)。“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内在逻辑、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言,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在研究生阶段,重在深度探究,主要以专题学习和理论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深入思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价值取向、理论品格和思想方法,真正学深悟透、研机析理,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自觉运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和指导实践;引导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形势,实现学、思、用贯通,坚定信心、强化自觉、提升素质,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国家教材委员会,2021)。

3. 加强融合学习

秉承“教学思政内容与语言专业融合式外语教学”的理念,结合阿拉伯语学科的独特优势和资源,实现思政内容的有机融入。在课程教材中,要突出原文原著的进入,注重介绍和阐释与学科专业知识有关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文章内容与思想,帮助学生在使用阿拉伯语进行中国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相关领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同时,在提升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与认识。

4. 注重能力导向

贯彻跨文化思辨外语教学理念,帮助学生以跨文化视角看待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历史与文化,看待当代国际政治问题,充分了解和深入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通过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案例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巩固和提升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提高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整体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思辨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等多元能力;注重讲道理与讲故事相结合,抽象概念与生动案例相结合,显性表述与隐性渗透相结合,确保进入课程教材的内容可认知和可理解,引导学生将思想认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和整体素养。

三、本系列教材编写的主要特色

本系列教材共4 册,其中《阿拉伯语读写教程》《阿拉伯语演讲教程》和《汉阿翻译教程》为普通高等学校阿拉伯语专业、翻译专业、商务阿拉伯语专业、应用阿拉伯语专业和阿拉伯语辅修专业的课程教材,《高级汉阿翻译教程》为阿拉伯语语言文学、翻译学和翻译硕士等各类研究生课程教材。

这4册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阿拉伯语读写教程》侧重阅读和写作;《阿拉伯语演讲教程》侧重口语表达;《汉阿翻译教程》和《高级汉阿翻译教程》侧重中阿两种语言的对比和互译,特别注重将汉语翻译为阿拉伯语,着力解决目前阿拉伯语专业学生开口难、开口表达中国国情和中国理念就更难的局面。高层次翻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娴熟的翻译技能,更需要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能够回应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具备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中国方案、分享中国智慧、消除误解、建立互信的翻译能力(徐雪英、郭洺菲,2022)。因此,从长远来看,本系列教材对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口译、笔译工作也会大有裨益。

1.《阿拉伯语读写教程》

① 理解先行,思辨跟进。本教材引导学生细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0 个重要方面的相关选篇,在全面及准确理解原文思想内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应用、评价和创造等思维活动。

② 理论贯通,实践导向。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和延伸阅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并运用该理论体系解释中国实践,加深对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的认识,培养理论思维和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 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本教材通过“全球视角”与“讲好中国故事”特色活动版块,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社会对中国理论与中国实践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思辨意识,提高他们用阿拉伯语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④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本教材贯彻“学习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注重指导学生独立预习课文、独立检索相关文献进行拓展阅读。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小组学习等多样化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和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不断提高其思辨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多元能力。

⑤ 读写结合,显隐得当。本教材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高质量的语言资源,提高语言使用水平,提升学生的隐性语言学习能力。同时,本教材通过单元设计的字、词、句、篇的语言练习进一步夯实语言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显性语言学习能力。

2.《阿拉伯语演讲教程》

① 细读原著,理解中国。引导学生通过深入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方面的关键选篇,掌握其基本观点和内在逻辑,理解中国理论与中国实践。

② 产出导向,讲述中国。以任务为导向,通过主题内容学习和演讲技能训练,搭建“脚手架”,帮助学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口头产出任务。

③ 合作探究,融合发展。贯彻“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指导学生在课前检索相关文献,查找中国治理实例,理解和阐释课文内容,提升学生的阿拉伯语表达与沟通能力,促进学生思辨能力、演讲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融合发展。

3.《汉阿翻译教程》

①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教师讲解原文思想与翻译策略为基础,引导学生强化翻译策略训练;教师阐释与学生学习体验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认识中国当代时政文献翻译的特点与规律。

② 突出基础,强化对比。重视提升学生对汉语与阿拉伯语基础语言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关注两者在词汇、句法、语篇等方面的语言差异以及在词源、价值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文化差异,引导学生认识汉语和阿拉伯语时政话语的异同以及中国当代时政文献的语言特色。

③ 以我为主,融通中外。坚持以中国当代政治文献原文思想内涵为根本,兼顾国际受众理解与接受,灵活应用多样化的翻译策略与方法。

④ 实践为本,反思为要。将翻译理论学习与翻译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理性分析、系统总结当下中国时政文献翻译与传播的实践,认识国际传播效果评价的系统性与复杂性以及中国对外传播的经验与不足。

4.《高级汉阿翻译教程》

① 理论为纲,实践为本。引导学生通过语篇学习、翻译实践、译文评析、拓展练习和延伸阅读,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运用该理论体系解释中国实践,加深对中国理论和中国实践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理论思维,提高其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 问题导向,能力为要。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在基本翻译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大量实践,不断提高翻译决策能力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中国当代时政文献的特点和基本翻译原则,充分认识翻译过程中的决策考量,掌握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通过反复实践,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翻译实操能力。

③ 宏观着眼,微观入手。引导学生遵循“以大见小、以小见大”的翻译程序,带领学生从语篇角度出发,把握文本产生的宏观背景、目的要义、内部逻辑以及整体的风格语域等特点。组织学生从句段入手,处理好局部与细节,解决好重点与难点问题,做到局部照应整体,全文的宗旨要义、风格语域等前后贯通、协调一致。

④ 练习拓展,思考延伸。通过课后思考题、翻译练习和拓展阅读,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互评互学相结合等方式开展拓展练习和过程反思;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认识到译无止境;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翻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助力学生提升翻译理论素养与实践技能。

四、本系列教材使用建议

《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版系列教材旨在进一步夯实学生的阿拉伯语语言基本功,推动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进阶,帮助学生认识中国政治文献的语篇特点与规律,提高学生对中国政治文献阅读、理解与翻译的能力,培养学生就中国特色话题进行公共演讲的能力,助力学生养成思辨能力、跨文化能力和国际传播能力,成为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课程建议

各院校可为本教材的使用开设专门课程,或根据现有课程设置情况替换或改造相关课程,并将之纳入必修课范畴,确保“三进”工作落到实处。在本科层次,《阿拉伯语读写教程》和《阿拉伯语演讲教程》适合在阿拉伯语类专业第4—7 学期开设;《汉阿翻译教程》适合在阿拉伯语类专业第5—8 学期使用。在研究生层次,《高级汉阿翻译教程》适合在硕士研究生阶段使用。各院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开课学期,各课程的教学周期均为一学期,各自的总学时一般都应设为32 学时。

2. 师资要求

高校应制定科学的教师发展规划与制度,鼓励教师参加“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的相关教师培训,开展相关学术研究与教学交流,使教师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理论素养,更新教育理念,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育人育才的能力。

教师应从以下4 个方面进行努力:

① 提高政治理论素养。教师应率先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四卷原著以及相关理论著作,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学会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

② 融合语言与内容。教师在授课中应遵循思政内容融合专业知识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演讲、翻译教材中提供的大量文本和练习,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提高各项阿拉伯语语言能力。

③ 培养时代新人。鼓励和帮助学生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全球化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当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改革开放实践,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阿拉伯语演讲教程》第四单元“消除贫困与共同富裕”为例,该章在热身练习中提出,学生应该了解中国和其他国家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成就的异同,强调学生在了解本国脱贫攻坚任务进行阶段的同时也应了解全球消除贫困的情况。

④ 传播中国声音。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每单元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从国际传播规律和受众接受效果等角度出发,探究如何兼顾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如何在“以我为主”的前提下,通过发挥阿拉伯语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兼顾阿拉伯语受众的思维方式、文化习俗、阅读心理和表达习惯,尽量让传播内容做到“融通中外”,达成更好的接受效果。还以《阿拉伯语演讲教程》第四单元“消除贫困与共同富裕”为例,教师在课前可以组织学生寻找相关主题的案例和我国坚决消除贫困根源的原因,并要求学生在课上用阿拉伯语进行分享,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该主题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阿拉伯语表达。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演讲结束后对其语言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兼顾阿拉伯语受众的感受。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掌握中国话语,自我培养多元能力。

结语

“理解当代中国”阿拉伯语系列教材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读原著、悟原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言,培养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和用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该系列教材的编写是外语类高校立德树人、培养一流外语人才方阵的根本之举,对新时代外语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阿拉伯语教程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融合计算思维的国外项目式创客教程分析——以微软micro:bit CS教程为例
科技阿拉伯语词汇的构成及翻译方法探析
挽碧制作教程
完美的特色党建
浅析阿拉伯语语音学习难点及解决方法
阿拉伯文学选读课程“五读”教学模式初探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汉阿语气形式对比的探讨
一绾青絲深,此意最绵绵——古风发型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