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的政治角色与权能研究
2022-02-13王冠
王 冠
中央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在中国政治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中央纪委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发挥关键作用。国内外学界大多从反腐败领导机构的视角对中央纪委进行研究。一是对中央纪委体制机制改革的研究。李雪勤、邵景均等对党的纪检体制改革及经验进行了研究。①参见李雪勤:《论五十年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基本经验》,载《内部文稿》1999年第20期;邵景均:《中国共产党90年反腐败的基本经验》,载《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第7期。二是对纪检制度发展历程的研究。张曙、吴美华等对纪检机构的历史沿革及其职能演变进行了梳理;②参见张曙:《中央纪委恢复成立的前前后后》,载《武汉文史资料》2016年第1期;吴美华:《中国共产党纪检机构的历史沿革及其职能演变》,载《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3期。过勇、陈自才和陈惠、李成言和庄德水、徐理响、刘长秋和史聪等回顾了纪检监察体制的演进历程。③参见过勇:《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改革历程》,载《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第5期;陈自才、陈惠:《党的纪检监察体制演变的历史回顾》,载《中州学刊》2014年第4期;李成言、庄德水:《纪检制度的发展逻辑:30年的回顾与未来》,载《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徐理响:《试论中国共产党纪检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政治学研究》2014年第1期;刘长秋、史聪:《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构建的经验与启示》,载《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6期。三是对新时代纪检监察体制的研究。蒋来用、洪宇和任建明、李莉探讨了国家监察体制发展改革历程;④参见蒋来用:《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史鉴与对策》,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年第2 期;洪宇、任建明:《国家监察体制的历史演进与改革方向》,载《理论视野》2017年第7期;李莉:《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视域下的制度设计——新中国成立以来权力监督的历史梳理》,载《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8年第3期。XuezhiGuo 探讨了纪检双重领导体制;⑤XuezhiGuo.Controlling Corruption in the Party:China's Central Commission for Discipline Inspection.The China Quarterly,No.219(September 2014).刘怡达解析了纪检监察权的二元属性;①参见刘怡达:《论纪检监察权的二元属性及其党规国法共治》,载《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黄晓辉指出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应进一步具体化;②参见黄晓辉:《推动纪检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的思考》,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年第6期。毛昭晖分析了影响监察制度演进的重要变量与策略选择;③参见毛昭晖:《国家监察制度演进——重要变量与策略选择》,载《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1期。Chen Gang 认为新时代反腐败体制改革具有列宁主义风格。④Chen Gang.Reinforcing Leninist Means of Corruption Control in China:Centralization,Regulatory Changes and Party-State Integration.The Copenhagen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35,No.2(2017).四是对中央纪委政治功能的研究。樊鹏从党内宪制视角解读了中央纪委的政治功能。⑤参见樊鹏:《中央纪委的政治功能分析——基于党内宪制的视角》,载《科学社会主义》2016年第3期。这些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参考。本研究进一步从党章赋权、政治角色、职能定位、工作任务等几个方面对中央纪委在政治过程中发挥的功能与作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内涵丰富的党章赋权
《中国共产党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党章是中央纪委产生与存续的根本依据,对中央纪委的政治地位、职能定位、工作任务以及运作机制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
(一)中央纪委的政治定位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的有关规定确立了中央纪委在政治体系中的定位。1977 年8 月,十一大党章规定,各级纪委由同级党委选举产生,但并未明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为党的中央组织。⑥参见《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8日通过),《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2)》,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年版。1982年9 月,十二大党章规定中央纪委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⑦第三章(党的中央组织)第十九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六)选举中央顾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参见《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6日通过),《中国共产党历次党章汇编(1921—2012)》,中国方正出版社2012年版。并增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一章。由此明确了中央纪委作为党的中央组织的地位。
(二)中央纪委的职能定位与主要任务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从根本上讲是党为了保证自己政治目标的实现而设立的党内组织。[1](p372)1977年8月,十一大党章规定,“加强对党员的纪律教育,负责检查党员和党员干部执行纪律的情况,同各种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陈云同志指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2](p239)邓小平同志指出,纪委的主要任务就是协助中央和各地党委搞好党风。[3](p162)1982年9月,十二大党章切实提高了纪检机关的政治地位,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新增加的“第八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共列三条,对纪检机关的产生、领导体制、任务与职权等一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做了规定,纪检机关的任务和工作范围有所扩大,职责权限进一步拓展。一是规定了中央纪委实行同级监督;二是赋予六项权限(检举监督权、检查权、审批权、处分权、立法权、申诉权)。[1](p136-137)这些权力的赋予,确立了中央纪委面向全党的地位。十三大、十四大党章对具体内容有所修订。2002 年11 月,十六大党章明确各级纪委要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这一规定是对“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⑧1996年1月,党的十四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领导机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进一步将其概括为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十六大党章修订后,第四十四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确认。2017 年10 月,十九大党章对纪律检查机关规定作出重大修订。一是明确“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二是明确“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三是根据纪委的任务和职责,调整了相应权限。总体上看,中央纪委的职能始终是“落实党章赋予的任务,履行保护、惩处、监督、教育的职能,维护党的纪律”。[4]
二、多重面相的政治角色
中央纪委的政治角色是由其所承担的重大政治责任决定的。恢复成立之初,黄克诚同志曾把中央纪委形象化为“党的保健护士”。[1](p129)此后经过多次总结提炼,逐渐发展为“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中央纪委更多地被形象化为打老虎、标签化为抓贪官。这种观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中央纪委的高度认可。对此,习近平同志指出,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要始终忠诚党、忠诚人民、忠诚纪检监察事业,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一)党的忠诚卫士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的政党,具有一系列典型的共产主义政党特征——严密的组织架构、强意识形态、奉行非竞争性政党制度等。共产主义政党对意识形态的态度坚定执着,所有共产主义政党都将马克思主义视为唯一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及一脉相承的中国化系列理论为唯一的意识形态。这种一元化的强意识形态政党特征,要求中国共产党内必须有一个忠诚的“原教旨”[5]意识形态守护者,通过持续加强意识形态建构(软)和党内纪律建设(硬),以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与旺盛的生命力。中央纪委的职能定位与实际功能恰好体现了这两种方式的结合。根据党章规定,中央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承担“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的重大政治责任。由此可见,作为“党的忠诚卫士”的中央纪委在现实政治过程中具有多重政治面相——法定的专门监督者、党章的忠诚维护者、铁面无私的纪律执行者、反腐败工作协调者……
(二)人民的忠诚卫士
“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和使命,人民是党的基本盘。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同志进一步将其升华为“人民至上”。[6]因此,中央纪委在工作中始终站稳人民立场。中国老百姓自古以来就有“清官”情结——人民群众往往将现实中遭遇的种种委屈、不平以及对腐败的痛恨寄希望于口含天宪的“青天”。某种程度上,这种情结在当代的投射就是中央纪委。中央纪委干部群体对这种期待也有高度自觉,并主动将其转化为高度的职业荣誉感和实际行动。①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干部回忆录中大量出现关于人民性和责任担当的描述,参见《传承——我亲历的中央纪委故事》,中国方正出版社2019年版。中央纪委的主要职责是“治吏”,而非“牧民”。由于工作内容与程序的关系,中央纪委在实际工作中通常很少直接与普通群众打交道,这使得中央纪委在人民群众心中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随着时代发展和工作需要,中央纪委更加注重打造组织形象,以更好推动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通过更新网站、发布“打虎”信息、播放廉政专题片等行动,提高信息公开度;通过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群众感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这些“形象营销”举措使中央纪委与人民建立起情感联结,形塑出可亲可敬的纪检监察干部和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铁军形象。
三、不断变化的权力边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纪委明显呈现权力集中、权限扩大的趋势。在现实政治过程中,中央纪委的权力运作主要涉及检查权、立法权、人事权和宣传话语权等几个方面。
(一)检查权的调适扩张
党章明确规定,中央纪委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负有维护党章党规,检查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协助党委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等重大政治责任。但党章对于中央纪委的赋权是宏观的和原则性的。因此,要准确理解中央纪委的监督权,一是要对纪律检查权和监察权作整体理解,二是必须观察各时期中央纪委工作任务的变化。
纪检权和监察权都是监督权。新时代以来,中央修订和制定了一系列党规和法律,清晰划分了纪检权、监察权调整范围的边界,从而使监督权呈现纪、法分开的状态。但在合署体制中,两种权力能被一体行使,在内部实现纪法贯通。
早在中央纪委恢复重建时,陈云同志就指出:“党的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基本任务,就是要维护党规党法,整顿党风。”[2](p215-216)党风是一个内涵丰富、常演常新的政治概念。对此,黄克诚同志认为:“从这个意义讲,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任务就不能设想的太窄,面应该是比较宽的。”[1](p129)由此可见,成立伊始中央纪委就有意识地对中央纪委任务设定与调适预留了空间。有什么样的形势就有什么样的任务。[7](p59-60)在各个时期,中央纪委对工作任务不断调整以适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形势的发展变化。纵观恢复成立至今中央纪委的工作任务的丰富程度,让人不禁感叹中央纪委简直是政治工作多面手。
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任务经历了从文革善后工作;端正党风;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新的不正之风;打击严重经济犯罪;确立三项工作格局,并发展为“三项工作+”;到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总体上看,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后的业务线不断扩张,全方位地参与到党和国家发展建设中。因而,党的十八大前的纪检监察工作有明显的“参与式”①中纪委向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1992年10月9日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一、支持保护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服务。中央纪委和各级纪委……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的途径。各级纪委和广大纪检干部,不断增强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投身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使纪检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特征。党的十八大之后,在“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工作思路指导下,中央纪委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一方面,中央纪委对所参与的工作范围进行收缩,将125 个议事协调机构清理至14个,②参见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载于《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0日。不再涉足行政部门的事务。另一方面,中央纪委聚焦主责主业定向扩张,将纪检监察室增加至12个;实现向中央一级机关派驻全覆盖和任期内巡视全覆盖。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监委成立并与中央纪委合署,整合成“单头制”③根据反腐败机构的数量,将各国的反腐败体制划分为“单头模式”“多头模式”的方式为学界普遍采用。参见任建明、张君翼:《中国反腐败机构改革研究——基于中国香港和中国内地间的比较》,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过勇、潘春玲、宋伟:《“十八大”以来我国纪检监察机关的改革路径及成效分析》,载《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5期。反腐败工作领导机构,构建了二元一体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明确了“监督执纪问责”“监督调查处置”职责;改革内设机构、再造纪检监察业务流程,极大提升了办案效率的同时加强内部制约监督;在巡视、派驻监督全覆盖基础上不断探索联动监督和联合办案机制。监督权的高度集中,强化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提升了纪检监察机关的权威和效率,适应了全面从严治党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需求,并充分发挥了“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二)立法权的贯通衔接
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规定,中央纪委就其职权范围内有关事项制定党内法规。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法规的决定》规定,国家监委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监察法规。在现行的合署体制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实际上具有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双重立法权,因此能更好实现纪法贯通、法法衔接,纪检监察机关可以一体行使纪律检查权和监察权。新时代以来,一方面中央纪委加大了党内纪律法规的更新迭代速率。例如修订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巡视工作条例、问责条例等;新制定了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纪委工作条例等。随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家监委的成立,监察法律法规立法工作也有了长足进展。例如,制定监察官法、监察法实施条例、监督执法工作规定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搭建起了法法衔接、纪法贯通的纪检监察法规制度“四梁八柱”,有效加强了纪律、监察、派驻、巡视监督的统筹衔接。
(三)人事权的此消彼长
中央纪委与下级机构的关系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党的纪律检查系统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因而,中央纪委与中央组织部、省委、派驻单位之间,在人事安排主导权方面存在调适空间。党的十八大前,中央纪委与被派驻单位,在派驻纪检组的领导关系上存在博弈。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中央纪委开始改革对省纪委书记和纪检组长提名程序①中办印发《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EB/OL].https://www.ccdi.gov.cn/toutiao/201504/t20150427_123994.html——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领导“两为主”②《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14年6月30日):要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落实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对派驻机构领导“三为主”③“三为主”是指对派驻机构的主要干部提名考察、查办案件、对派驻机构的考核以上级纪委为主。,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关系。“两为主”“三为主”的提法事实上扩张了中央纪委在省部级纪检监察干部提名和管理上的话语权。十九大党章明确了中央纪委在双重领导体制中的主导地位。在第十九届中央纪委中,具有中央纪委工作经历的省纪委书记和派驻纪检组长,分别占31.3%和39%,均有明显增长,反映了中央纪委在人事权方面的扩张。约在2020 年末起,省纪委书记和部委纪检组长的任命开始集中出现一批无纪检监察工作经历的官员。这表明中央开始倾向在中管干部人事大盘中统筹选任省部纪检监察干部。按照党管干部和下管一级原则,中管干部的选任主要由中央组织部负责。因此,中央组织部在省部级纪检监察干部提名上的话语权由弱变强。
(四)宣传话语权的增强
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在宣传工作方面的话语权明显增强。中央纪委通过对宣传部门的一系列改革,取得政治议题的设置权。如何在形成共识、赢得民心和坚定信心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构成了新时代纪检监察传媒控制议程的主要逻辑。
及时通报执纪审查情况,回应社会关切。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网站通过高频率曝光中管干部接受调查情况,成功聚焦了全社会的注意力,获得了“散布性支持”④“散布性支持”指非特定人群的普遍性支持。参见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强化了议程设置能力。⑤在此之前,关于中管干部接受组织调查信息需要由中央宣传部统筹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信息由中央纪委宣传部首发。由于反腐败相关的信息具有保密性,因此中央纪委传媒拥有天然的“垄断性”渠道优势。中央纪委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决定什么是重要的,以及什么时候应该出现。中央纪委网站通过周五打老虎[8]的“点击期待”,控制议程节奏,形成了全社会等待爆料的景观。
强化政治视觉传播⑥参见刘晶:《政治视觉传播:特质、功用与优化》,载《中州学刊》2021年第3期。,利用反腐专题片制造舆论热点。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宣传部与央视联合摄制的诸多反腐专题片引发全社会热议,成为“现象级”景观。《打铁还须自身硬》反映了中央纪委健全内控机制、加强自我监督的举措,体现了整治“灯下黑”的决心。专题片《红色通缉》展现了新时代反腐败国际合作的最新成果——国际追逃追赃工作。《零容忍》展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坚持自我革命和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央纪委通过披露“反腐内幕”回应广大公众关切,同时营造出将反腐败斗争坚决进行到底的社会氛围。对中央纪委传媒的热捧,真切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腐败的痛恨和对反腐败斗争的拥护。
中央纪委在新时代的反腐败斗争中牢牢掌握了宣传话语的主动权。纪检监察传媒通过议程控制引导社会舆论导向,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纵深发展营造了有利社会氛围。
四、与时俱进的政治功能
从制度主义视角,历次党章修订中,关于中央纪委职责定位、工作任务、权限等方面的规定都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求加以调适。但中央纪委在党章中的法理地位有一定的模糊性,[9]权力边界始终处于动态调整中,从而使其政治功能具有很高可塑性。事实上这种制度形态正是党安排设计的结果。
从政治过程视角,每位登顶政治家都有三个必须考虑的问题,一是巩固执政地位,扩大基本盘;二是实施政纲,进行治理;三是建设队伍,传承事业。这三者密切关联,相互作用,贯穿政治家职业生涯的始终。恰好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这三个问题上都能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整合反腐机构,集中统一领导
中央纪委在反腐败工作中的定位是由党章规定的——协助党的委员会……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成为党中央对反腐败力量进行整合和加强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平台。
党的十九大前,具有反腐败职能的机构有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政府的行政监察部门和预防腐败部门、检察院的反贪污贿赂部门等,呈现政出多门、力量分散的状态。要加强党对反腐败斗争的集中统一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反腐败斗争,势必要对反腐败机构进行整合。在现行体制下,以纪委为“平台”对反腐败力量进行“吸收合并”式整合是最佳方案。党的十九大以来,通过新设国家监委并与中央纪委合署,整合检察院反贪污贿赂系统的职能与资源,在“政党—国家”框架下建构起以中央纪委为内核的党和国家监督体制,体现了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体制的突出特点是,纪检监察体制是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的统一,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纪检监察权有“党”“国”两重属性①有观点认为,纪检监察权的二元属性在合署办公的体制中,其实是按照“吸纳模式”来一体实现的,即基于执政党领导国家机关的逻辑,将国家监察权吸纳进纪律检查权属性之中。参见刘怡达:《论纪检监察权的二元属性及其党规国法共治》,载《社会主义研究》2019年第1期。——党内监督是主导性监督,国家监督是党内监督的延伸和拓展。组织结构方面,新的纪检监察体制主要特点是机构整合,二元一体,纪法贯通。中央纪委和国家监委依存伴生,功能上高度协同,是构建党集中统一领导、权威高效、全面覆盖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最佳方案。人事结构方面,国家监委委员从中央纪委常委中产生;国家监委不设党组,本质是党的工作机构。[10]新的纪检监察合署体制通过人事制度设计加强了全面融合。
(二)管控政治风险,规范政治秩序
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11]中国实行的是非竞争性政党体制,共产党与其他政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12](p278)在缺少竞争的环境中,领导政党及其成员极易发生思想和行为上的失序,并产生腐败与不正之风等政治风险。对此,中央纪委在政治过程中发挥了管控政治风险、规范政治秩序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惩治腐败,管控政治风险。腐败是政治之癌,是党执政面临的最大风险。只要反腐败态度稍有放松,腐败就会滋生蔓延并引致政治风险,动摇党执政的合法性。因此,坚决惩治腐败就是党对政治风险的有效管控方式,正如拉萨尔在给马克思的信中指出,党是靠清洗自己而巩固的。中国共产党与腐败水火不容,自始至终进行坚决斗争。只有坚决彻底地清除腐败,才能使党的肌体永葆健康和青春活力,才能使党更好地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始终保持反腐败斗争政治定力,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之以恒正风反腐,集中出清了积年腐败存量,政治生态持续净化,党风政风明显好转,赢得了党心民心,夯实执政之基。
强化政治监督,规范政治秩序。政治监督的实质是对政治秩序的建构和规范,新时代政治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两个维护”。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专责机关,最根本的职责就是加强政治监督。新时代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不断深化,纪检监察机关以政治监督为统领,做实各类监督——推动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顽瘴痼疾;深化政治巡视和派驻监督;精准规范实施问责等。在这一过程中,中央纪委发挥了“党鞭”(Whip)作用,通过强调政治规矩、严明政治纪律,使全体党员领悟“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证全党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主持公道正义,保障党员权利。纪委职责之一就是受理控告申诉,保障党员权利,①中国共产党章程(2017):第八章,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第四十六条,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是……受理党员的控告和申诉;保障党员的权利。代表党组织为党员澄清问题,主持公道。改革开放初期,各级纪委为“文化大革命”中大量的冤假错案平反,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赢得了党心民心。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明确要求纪委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并出台《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将澄清正名工作制度化。例如,2019 年12 月,云南省纪委监委为受失实检控的云锡集团董事长澄清正名,保护积极性、激励担当作为。[13]
(三)严明政治规矩,净化政治生态
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是政治监督的重要成果体现。中央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自恢复成立以来就将严明政治规矩、净化政治生态作为主要任务。例如,党的十一大时期,中央纪委领导和参与“两案审理”,制定和贯彻《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坚决清理“三种人”;党的十二大时期,开展“整党”全面整顿党的作风和组织,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和新的不正之风;党的十八大前夕,调查了薄熙来违纪违法问题;新时代以来,查办了周永康为首的政治利益团伙、孙力军政治团伙等。恢复重建以来,中央纪委严明政治纪律,清理重大政治隐患,如同“保健护士”一般,保障党的健康发展。
(四)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
中央纪委在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政治保障功能。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联系密切。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改革,以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14]在政治实践中,作为党内监督专责机关的中央纪委可以通过“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参与到方方面面的工作中。相比行政事务部门,中央纪委没有“自留地”的具体部门利益。因此,在以监督促进改革方面中央纪委具有天然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纪委主导的纠正经济领域不正之风,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斗争,整顿了经济秩序,保证了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政策的正确贯彻落实,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②1986年10月4日,陈云同志在会见出席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的中央纪委常委时指出:“全党纪检部门要从纪检工作上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党的各级纪检工作部门,不仅要对妨碍、破坏改革的人和事坚决反对和纠正,而且要使纪检工作成为促进改革的重要力量。”载于本书编写组编著《陈云与中央纪委》,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年版。有力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2000 年12 月,十五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提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财政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一批开创性举措。这些中央纪委首次提出并致力推动的改革措施,对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主导的反腐败斗争发挥了为改革发展清障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前后,腐败形势严峻复杂,③十八大以来,经党中央批准立案审查的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见《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30日。如果听任腐败蔓延,党就有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关键时刻,以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以刮骨疗毒的决心意志,毅然将反腐败斗争向纵深推进并夺取压倒性胜利,为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了有利环境。可以说,没有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就没有新时代改革的顺利推进。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央纪委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将监督贯穿管党治党和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聚焦脱贫攻坚、六稳六保、“十四五”规划、扫黑除恶等重点工作和重大部署,聚焦粮食、乡村振兴、金融、资源、政法、企业等重点领域,以高质量监督保障重大部署贯彻落实,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①赵乐际《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2020年1月13日)》[EB/OL].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https://www.ccdi.gov.cn/xxgk/hyzl/202002/t20200224_212152.html
余论:中央纪委是管党治党的利器重器
在当代中国政治话语中,一直有将国家强力部门或制度比喻为工具的习惯表达。例如,国家之权是“神器”,军队是“枪杆子”,政法机关是“刀把子”或“工具”,巡视是“利剑”,问责是“利器”等。这些说法通过具象化表述,便于人们理解某个部门或工作的性质和作用。照此而论,中央纪委则无愧是党进行伟大自我革命的重要力量,是管党治党的利器重器,担负着重大政治责任和特殊历史使命。中央纪委的政治角色和权能变化,是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领导人的政治意志、政治体制改革、政治秩序构建、多元主体博弈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恢复成立至今,尤其是新时代以来,中央纪委在政治舞台上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对政治安全和深化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正如历史的发展不会停滞,中央纪委的政治角色与权能的演进在未来也会常演常新,毕竟凡是过往,皆为序章。②凡是过往,皆为序章。(What's past is prologue.)出自于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暴风雨》(The Temp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