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中国出版印刷业效率评价
2022-02-13□刘宇
□刘 宇
一、引言
作为中国出版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印刷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和实现形式之一,兼具文化产业和加工业的双重属性。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目标,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从中可以看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出版印刷业也达到了产业规模增长迅速的阶段。据统计,2019年中国共有出版印刷企业9014个,出版物印刷行业营业收入达1715.2亿元。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期刊出版大国,期刊出版规模世界排名第一。虽然中国已经步入了出版印刷大国的行列,但目前生产资源配置效率还较低,综合管理水平相对粗放,缺乏精益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手段,散滥等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当前,中国新闻出版业正处于初步形成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格局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从新闻出版大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对中国出版印刷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科学的评价,剖析效率值的现状及省域间差异,对于促进中国出版印刷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从现有研究成果上看,对出版业进行研究的大多是新闻学领域的学者;从研究内容上看,国内外学者对出版业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出版业发展的历史分析,如刘畅(2012)研究发现明清小说戏曲繁荣与出版印刷业成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的和谐关系,叶建勤(2018)总结中央苏区时期的闽西苏区出版印刷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夏宁(2020)研究明代出版印刷业在党争中起到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出版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如王关义(2010)分析中国出版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变革,王关义和鲜跃琴(2015)分析中国出版业国际化转型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王资博(2015)分析了中国出版业跨界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加快中国出版业跨界融合发展、实现内外优化耦合的策略。杨青山和刘德潜(2016)总结了出版业未来发展趋势和具有投资机会的领域。三是互联网、数字出版及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业影响的研究,如Ellonen等(2008)从产品、公司和行业三个层次分析互联网对芬兰杂志出版商竞争优势的影响。孙玉玲(2013)分析大数据时代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Iestad和Bugge(2014)研究数字化对挪威图书出版业商业模式的影响。Wiener等(2018)研究出版业和零售行业的在线业务与离线业务存在的竞合关系。张大伟(2020)从技术与制度互动的视角,提出5G时代出版业的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
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产业,出版业的研究也受到了经济学者们的关注,他们主要研究出版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如韩跃杰等(2013)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分析出版业的产业关联作用。黄先蓉等(2014)测评中国出版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王志标(2016)利用投入产出法研究河南省出版业的产业投资对文化产品辅助生产部门、住宿和餐饮及交通运输部门投资水平的影响。Zhao等(2019)研究发现中国的版权产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就业和对外出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文从省域层面视角探讨出版印刷业的投入产出效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出版印刷业的效率值并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中国出版印刷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导,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一)效率评价方法
投入产出效率是衡量产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产业运行状态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通常用产业要素资源的有效总产出与总投入的比值来表示。DEA(数据包络分析)是线性规划模型的应用之一,用来衡量拥有相同目标的运营单位的相对效率。1978年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首次提出了DEA模型,随后被广泛应用于不同行业及部门的效率评价。三阶段DEA模型是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剔除环境因素、随机误差对投入产出的影响,使得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本文采用三阶段DEA模型评价中国出版印刷业的效率,具体分析过程分为以下三步:
第一步为传统DEA模型测算。利用出版印刷业的原始产出与投入数据,分别采用BC模型(投入导向模型)进行对中国出版印刷业的初始效率进行评价。投入导向下对偶形式的BC模型可表示为:
其中,j=1,2,...,n表示决策单元,数量为31;X与Y分别是出版印刷业的投入、产出向量。BC模型计算出来的效率值为综合技术效率,可以分解为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
第二步为相似SFA模型分析。传统DEA模型在效率测算中没有环境变量、随机因素、经营管理因素对投入产出的影响,使得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出入。利用SFA(随机前沿方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出版印刷业的投入松弛进行有效分解,有效地剔除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SFA回归函数的公式如下:
第三步为投入变量调整后的DEA模型测算。使用剔除不可控因素后出版印刷业投入要素数据,再次采用投入导向的BC模型进行效率评价,所得出的效率值是剔除了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更能反映出中国出版印刷业实际运营状况。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出版印刷业是以出版物印刷的生产要素组合为特征的各类经济活动的结合。对于出版印刷业的行业归类,学界尚无统一标准,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4754-2017)》将出版印刷业归属于文化产业。虽然出版印刷业属于文化产业的服务性质,但生产过程与产品形态具有加工工业的属性,其效率评价可以采用生产投入与产品产出情况来进行衡量。出版印刷企业是出版印刷业的主体,适合作为出版印刷业效率评价的具体对象。本文将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的出版印刷业作为决策单元,在兼顾指标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选取的投入指标为出版印刷企业职工数量、资产总额,用于衡量出版印刷行业的劳动要素投入与资本要素投入,选取的产出指标为企业的实物产量、主营业务收入。实物产量的统计口径和计算方法是衡量印刷产品数量唯一的标准和规定。因此,选取印刷产量(包括黑白与彩色)和装订产量为指标,用以衡量出版印刷业的产出数量。
鉴于出版印刷业属于文化产业,本文选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文化消费需求作为环境因素。首先,印刷出版业的供给与需求直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所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文化产业增加值是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的指标,它对出版印刷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最后,出版印刷企业生产的出版物,均属于文化消费品,人们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状况与出版印刷有着直接关联。因此,选取的三个环境变量分别为GDP、文化产业增加值、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
为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采取面板数据进行分析。201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范围作出了新的规定,因而文化产业的统计标准与统计口径在2012年之后发生了新的变化。2018年国家统计局又颁布了新修订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8)》,此次修订主要是对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方法和类别结构进行了调整,统计数据保持了连贯性。故本文选定2015-2019年的数据为样本区间,出版印刷业投入产出指标和环境变量数据源自《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第一阶段DEA测算结果分析
采用DEAP 2.1软件分别测算2015、2017、2019年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出版印刷业的相对效率值,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出版印刷业效率值(第一阶段DEA)
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出版印刷业规模效率3年均值分别为0.932、0.9、0.928,纯技术效率3年均值分别为0.817、0.852、0.86,综合技术效率3年均值分别为0.75、0.765、0.796,表明中国出版印刷业的效率总体较好。上海市、山东省、湖南省的三项效率值均为1,反映了这3个省市的出版印刷业效率非常理想;广东省、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纯技术效率值为1,规模效率在0.53-0.84之间;海南省、西藏自治区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增状态,说明这两个地区应该进一步扩大投入规模,以提升综合技术效率。鉴于第一阶段DEA模型为剔除环境因素、随机因素对效率值的影响,当前的效率值未能真实反映出版印刷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
(二)第二阶段SFA回归结果
第一阶段DEA模型测算可获得投入指标(出版印刷企业员工数量、资产总额)的松弛变量,将其作为SFA模型分析中的因变量;SFA模型的自变量为环境变量,即GDP、文化产业增加值与人均文化消费支出。采用Frontier 4.1软件对SFA模型进行估算,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3个环境变量对2个投入指标的松弛变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说明运用SFA模型剥离环境因素与随机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效果,是合理恰当的。当环境变量对投入松弛变量产生负向影响,意味该变量能够对投入冗余产生积极影响,能减少无效投入;当环境变量对投入松弛变量产生正向影响,意味该变量会对投入冗余产生负面影响,会增加无效投入。由表2得知,在GDP对出版印刷业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冗余的影响上,除2015年对资本投入的影响方向为负外,其余年份的影响方向为正,这说明省域经济水平的发展会导致该省域出版印刷业过度投资、增加资本投入的冗余。在文化产业增加值对出版印刷业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冗余的影响上,除2015年对劳动力和资本投入的影响方向为正外,其余年份影响均为负方向,这说明随着省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提升,能够提高出版印刷业的资产利用效率,降低资本投入冗余。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对出版印刷业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冗余的影响方向皆为正,这说明随着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会导致出版印刷业从业人员和资本投入的快速增长,可能会致使劳动投入冗余增加,对投入产出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表2 投入松弛变量的SFA回归结果
(三)第三阶段DEA测算结果分析
采用调整后的投入数据和初始产出数据,再次使用BC模型分别测算2015、2017、2019年省域出版印刷业的效率值,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出版印刷业综合技术效率3年均值为0.591,效率值整体水平较低,但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纯技术效率3年均值为0.938,效率值较高,说明各地区出版印刷业的生产技术条件、经营管理方面已具有较好的基础,也从侧面反映出近几年政府实施的环保政策对出版印刷行业技术效率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规模效率3年均值为0.632,效率值也处于较低水平,加之各地区规模报酬状态普遍处于递增阶段,表明中国出版印刷企业规模偏小的情况比较普遍。与第一阶段DEA模型的测算值相比,纯技术效率值有所提高,规模效率值大幅下降,使得综合技术效率值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总体而言,当前中国出版印刷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水平还比较低下,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企业规模弱小与行业规模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出版印刷业效率的主要因素。
表3 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出版印刷业效率值(第三阶段DEA)
从3年效率值的变化情况看,上海、山东的效率值保持高位稳定,天津市的变化幅度最大,北京、河北、辽宁、江苏、安徽、江西、广西、海南、贵州、甘肃、新疆的综合技术效率值处于增长的趋势。将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效率值的3年均值制作成雷达图(图1),可以看出,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出版印刷业的效率存在着明显的省际差异,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差异巨大,主要表现为规模效率的差异。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依据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的数值,将中国省级政区的出版印刷业效率划分为“高-高”、“高-低”、“高-中”、“中-中”、“中-低”5种类型。“高-高”型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值均高于0.9;“高-低”型的纯技术效率值高于0.9,规模效率值低于0.6;“高-中”型的纯技术效率值高于0.9,规模效率值位于0.6-0.9之间;“中-中”的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值均处于0.9-0.6之间;“中-低”型的纯技术效率值在0.9-0.6之间,规模效率值低于0.6。
图 中国31个省市区(港澳台除外)出版印刷业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雷达图
由上述划分可以得出,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南、广东属于“高-高”型,这7个省市是中国出版印刷效率最高的区域,经营管理水平与行业规模均处于中国领先水平;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是中国三大印刷产业带,除湖南省外,其余6个省级行政区均位于三大产业带内,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继续保持规模、引进先进技术、优化经营管理,做好中国出版印刷业的引领示范。内蒙古、黑龙江、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属于“高-低”型,这9个省区大多位于西部地区,规模效率处于整个出版印刷业效率水平的洼地,出版印刷业的发展应以扩大行业规模为方向,通过规模经济提升综合技术效率。天津、辽宁、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属于“高-中”型,这8个省市区出版印刷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基础,综合技术效率的提升应以扩大行业规模为重点。吉林、江苏、河南、重庆、陕西属于“中-中”型,这5个省市出版印刷业经营管理水平与行业规模面临不少的问题,也均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发展应同时兼顾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与扩大行业规模,注重发挥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云南、山西属于“中-低”型,这2个省份提升出版印刷业效率的压力较大,面临着提高行业规模、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双重任务。
五、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中国出版印刷业综合技术效率值整体水平较低,但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38,效率值较高,各地区出版印刷业的生产技术条件、经营管理方面已具有较好的基础。规模效率均值为0.632,效率值处于较低水平,表明中国出版印刷企业规模偏小的情况比较普遍。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环境下,企业规模弱小与行业规模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出版印刷业效率的主要因素。
2.中国出版印刷业的效率存在着明显的省际差异,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差异巨大,主要表现为规模效率的差异。北京、河北、上海、浙江、山东、湖南、广东属于“高-高”型,出版印刷经营管理水平与行业规模均处于中国领先水平。内蒙古、黑龙江、海南、贵州、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属于“高-低”型,规模效率处于整个出版印刷业效率水平的洼地。天津、辽宁、安徽、福建、江西、湖北、广西、四川属于“高-中”型,出版印刷业的规模具有一定的基础,综合技术效率有待提升。吉林、江苏、河南、重庆、陕西属于“中-中”型,出版印刷业经营管理水平与行业规模面临不少的问题。云南、山西属于“中-低”型,面临着提高行业规模、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双重任务。
(二)对策建议
1.充分利用有利的外部因素,挖掘出版印刷业的效率潜力。当前,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已上升成为国家文化战略,而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有效支撑是文化产业发展。出版印刷行业要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和政府大力促进文化消费的机遇,以大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为导向,通过融合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及服务以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出版印刷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以市场化运作方式激活出版物市场。造纸、出版、印刷、销售等企业应打破以往的单向协作方式,突破传统的深井式合作模式,建立高度灵活的信息共享机制,以形成有机整合与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链。
2.扩大印刷出版企业规模,提升行业规模效益。企业规模过小、资源浪费是导致中国出版印刷业运营低效的主要原因。首先,要扩大和加强文化出版印刷产业集群建设,提高出版印刷产业园区的规模和档次,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盟、股份制等经营形式,引导具有技术创新和相关产业链优势的出版印刷企业发展成为示范企业,从而提升文化出版印刷业的整体水平。其次,继续大力深化国有出版印刷企业改革,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离、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通过各种市场化和多种经营方式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再次,大力支持民营出版印刷企业的发展,从政策、资金、环境等方面给予扶持,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内容。
3.考虑出版印刷业效率的区域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中国出版印刷业投入产出效率有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要兼顾行业规模经济性和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在效率改进的策略选择上,要根据区域实际情况有所为。对于“高-高”型的东部地区省份,如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处于或接近技术效率的前沿面,故应采取能够提升技术效率前沿面的策略,侧重于加强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的创新,以带动中国出版印刷行业整体水平的提升。“高-低”型和“高-中”型的大部分中西部省份应以扩大行业规模并提升规模效率为重点,通过整合与出版印刷有关的生产要素,扩大行业发展规模。“中-中”型省域应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扩大规模两方面着手,通过加强产业集聚和培育重点企业,以实现整体效益的提高。“中-低”型省域应根据本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走特色化的出版印刷之路,促进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并提高规模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