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效课堂从有效设计问题开始

2022-02-13曾雪锋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情境化问题设计高效课堂

曾雪锋

摘  要:课堂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沟通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主要渠道。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也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设计;情境化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得远远不够。如果不加以思索,进行深入的研究,“得过且过”就会出现如下制约教育发展,影响学生成长的低效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提问现象

1. 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地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2. 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 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 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这种提问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 提问只求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6. 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

上述问题,教师们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更有甚者,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严重的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这些都对我们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对学生的培养和发展人为地制造障碍。面向未来,我们的学生不需要这样的课堂,为此我们必须对有效提问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二、正确认识课堂的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让学生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课堂提问设计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因此,通过教师数学课堂提问方法技巧以及策略的研究可提高教师的提问艺术。

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新课标基本理念。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也提出问题,但学生总是被动地思考,他们在问题面前难免有被“审”的感受。反之,如果让学生也有机会成为“问”的主体,那么,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将大大激发。

三、课堂提问应注意的事项

(一)课堂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为此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情境创设两个小动物要换地耕种。教师提出问题:“你有更好的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吗?”生:“换地”。多媒体展示两地块的形状,一个是长方形,另一个是平行四边形。师问:你认为他们这样交换合理吗?说说你的理由。引导学生辨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发猜想,引导学生去验证。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

(二)课堂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学习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

(四)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在数学课堂提问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学生自主提出疑问,自主发掘问题,这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結语

总之,课堂提问做到了以上几点,数学课堂就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才能得到不断提高;才能发挥有效提问的作用,创造高效课堂。

(责任编辑:淳  洁)

参考文献:

[1]黎奇. 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M].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张金凯. 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10(04):83-84.

[3]董艳辉. 浅谈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1(04):92-94.

猜你喜欢

情境化问题设计高效课堂
高中语文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议小班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的情境化教学
精设计,巧提问
浅论初中语文教学问题设计创新
构建生活化情境优化数学课堂研究
微课提问的设计:以一件获奖作品为例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