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二胡教学中音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性研究

2022-02-13舒虹陈艺明

高教学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融合性音乐信息技术

舒虹 陈艺明

摘  要: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专业音乐学校作为输送艺术人才的主要摇篮,该如何适应时代浪潮,将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实现融合发展,这是急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文章以高校二胡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其音乐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手段方式,旨在提升专业音乐学校二胡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二胡的传承与发展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关键词:高校二胡;音乐;信息技术;融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050-04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s rapidly. As the main cradle of artistic talents, professional music schools should adapt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music teach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is also the main problem we urgently need to solve. Taking erhu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means and ways of integrating music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rhu teaching in professional music schools, strengthening students' discipline accomplishment, and laying a solid and reliable foundation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rhu.

Keywords: Erhu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usion

隨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高校教育也不例外。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突破单一化教育模式,凭借图像、声音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知识具体化,让学生从多角度感受知识具有的吸引力,使其得到激发,增加求知欲,让学生在学习当中获得更多的学习乐趣。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应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打造新型课堂模式。

音乐作为一项声音艺术表达形式,是人类情感表达的有力工具,作为音乐专业的学生,首先要具备音乐审美能力,善于聆听和体会音乐艺术。一个良好的视听环境能给人的听觉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和熏陶,这就需要高校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有效优化高校音乐教学环境,使得音乐美感获得提升,给予学生更好的审美体验空间,使得其深切地感受到音乐带来的精神享受,提升学生对音乐的喜爱。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主,依赖于教科书中的文字、符号和乐谱等,注重理论知识教学。长此以往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消极的学习心态。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用具,作为知识的载体和传播工具,我们不应被教材所束缚,只关注教材中所呈现出的知识内容,而忽视了音乐的内在含义和价值。因此,单纯依靠视觉的输入信息很难领会音乐的魅力,音乐是通过听觉所感受出来的艺术,这是读和看所做不到的。

区别于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为工具展开音乐教学,能够将图片、谱面、背景灯相关信息,通过多媒体等计算机技术进行编辑和再现,给学生呈现出不一样的音乐学习方式,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些手法对自己的音乐进行再编辑,逐渐让学生领会音乐形成的过程。

视觉与听觉的结合能够让学生实现声音、韵律、涵义综合式学习,使其进一步领悟音乐含有的精神内在,使其能够形成对应的情绪和情感,这些对于学生音乐学习来说都有着十分关键的意义。

一、二胡概述

二胡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从古代的奚琴到后来的胡琴及近代的二胡,有着悠久的发展历程。二胡具有声音圆润悠扬特点,声音上既能浑厚悠远也能委婉悲戚,更能彰显快乐与喜悦。在二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二胡作曲家、演奏家的不懈努力,二胡不再是伴奏乐器,而是走进了独奏乐器阵列。民族拉弦乐器当中二胡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传承意义。目前其得到了国内外诸多艺术家欢迎,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1]。

音乐没有国界,没有期限,它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每一种音乐都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故此民族乐器和民族精神有着紧密关联,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

学校是教育教学的主要基地,有着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高校教学当中音乐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其对于学生的熏陶非其他科目可比。二胡学习增加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升了其音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二胡也使得这种民间乐器有了传承,能够使得民乐在发展和传承上拥有更强大的人气。在高校开展二胡教学,是民族发展所需,也是高校音乐教学创新所需。其可以使得学生情感得到塑造,将二胡文化中具有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传递给学生,对学生品德以及美育都有不可比拟的作用。让大学生成为民族音乐的传承者,对于现如今的传统文化发展而言,这是一种积极尝试[2]。

二、高校二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比较

(一)高校传统二胡教学

传统的二胡教学以教师指导为主,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首先是教会学生识谱,其次是对学生的技法进行相应的指导练习,之后学生根据教师传授的技术手法进行对应的技法练习。通过不断地练习,强化学生的熟练度,进而学会如何运用技巧来演奏二胡。最初教学主要以学生模仿为主,通过模仿老师的技术手法来进行相应曲目的演奏,却很少关注曲目的来源和发展,包括演奏的表现形式和传达的思想情感,这些除技巧以外的内容很少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关注。长久下来,学生对二胡就缺少一定的情感交流,也很难从学习转为喜爱。在学习二胡过程中,首先需要学习技巧,然后才能对接乐理。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二胡技艺获得积极发展,不过也使得学生觉得二胡学习难度高。同时,学生不能掌握乐理,就无法理解二胡的节奏、音色等特点,使其不能很好地掌握二胡,对其内涵以及价值把控也做不到精准[3]。

(二)高校现代二胡教学

现代二胡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全面综合培养。教师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手段,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注重加强学生的情感培育,在进行授课前将曲目背后的故事进行传输和教导。学生也不再成为被动地接收机器,在很大程度上,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发言讨论和交流,不断深入对二胡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借助群体力量解决问题。基本技巧的掌握依旧是二胡教學的重点,情感培育和实践学习也同样重要。虽然有众多高校普及现代化教学手段,但是仍旧存在现代化教学只是流于表面的情况。课堂的硬件设施成为摆设,教师不重视互联网的运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指导。

高校二胡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需要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而实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首先,学校要做好二胡教学资源统筹工作,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力,丰富教学资源,这样可以让教学效果更佳。其次,丰富二胡教学方式方法,利用音频、视频、图像等方式进行二胡知识传授,将抽象的音乐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同时,通过不断多次的反复性练习,增强学生演奏二胡的能力。最后,对新时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该种乐器教学加以创新,融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能够有效提升二胡学习质量,故此探析信息化背景下二胡教学模式改革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三、高校二胡教学中音乐与信息技术融合性策略分析

新时代发展背景下的信息技术推动着教育体系的改革和发展,高校通过将音乐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促进二胡教学模式、学习手段、评价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和提升。

(一)构建网络化教学系统

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从班级、院校、音乐机构等多方面出发,进行教学网络系统构建。明确二胡教学目标,通过加强各机构方面的合作交流,线下的沟通联系,促进教师和学生以及音乐机构的互动性,填补高校二胡教学缺乏系统性音乐教学平台的缺陷。此外,教师之间、教师和演奏家之间、教师和研究者之间都可以形成“双师”课堂,让二胡教学具有丰富师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不同老师的指点,这样的方式也彰显了音乐教学改革的效果[3]。

高校二胡教学不仅注重课堂的有效学习,更多的是在于学生在课后的自主训练程度。共享交流平台的构建不仅仅包含高校学生,还涵盖和学校有合作的部门文艺团体。一方面,可以借助公众号编辑一些二胡的教学知识,搜集整理网上的视频影视资源等帮助学生进行对二胡的深入学习和拓展。学生也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表达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想法。此外,借助抖音等短视频平台,构建属于我们的短视频展示模块,鼓励学生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将自己的表演展示出来。

(二)创建微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在高校的二胡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创造现代化教学环境,实现音乐教学的现代化。

因此,微课堂作为现代化教学的手段之一,能够将课程体系细化,每一个知识任务都将分为一个小点,针对这个小点进行深度剖析,详细讲解,形成小微课,每段微课时长一般设置在3~15分钟。微课不受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即可进行学习。通过微课模式促进师生沟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其自主学习水平。此外,在微课当中融入一些非常实用的范例,这样可以缩短学生掌握精细技巧的时间,使得其可初步拉出曲调,从而激励其提高学习力度,实现自主规划以及学习。

(三)搭建多媒体教室,音乐课堂情景化

在进行高校二胡教学探索的过程中,在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体验度和实践能力,在体验中升华对乐曲的理解,在实践中感受学生自己演奏的水平和情感。目前,高校教学多媒体技术已经利用多年,该种教学技术具有多元性优势,能将图片、视频、音频、影像等形式结合起来,将音乐的情境和音乐背景尝试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和传统教学相比,更能营造一种欢快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进而提升学生的积极性[4]。加强教学硬件资源配置,学校应在班级内配置液晶电视、电子交互白板、投影仪等数字化教学设备,系统完善的教学设施是现代化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采用现代化信息IT技术设计教案,巧妙运用各种应用软件进行教学,通过借助音频、视频和动画等方式进行音乐知识讲解,帮助学生更加理解音乐内容,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二胡教学改革之后,使得学生能够一边学二胡知识,同时完成二胡技法学习,还会使其通过演奏简单乐曲,不断地提高其演奏水平,实现多元化学习。丰富的音乐情景,美妙的音响效果,表演者的动作和神情,都将有助于学生更快掌握二胡音乐的演奏要领,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教学中将《洪湖主题随想曲》的乐曲学习划为体验和实践两个阶段。体验既要感受二胡曲的音律技巧,更要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做好充足的课程计划安排,收集整理一些相关的书籍影像资料,以多媒体为媒介,通过图片、影像让学生感受当时乐曲人物身处的环境,借助AR技术,让学生感受到人物为国家誓死搏斗的精神,实现一种沉浸式的学习状态。实践则体现在二胡乐曲的演奏上,将乐谱、结构和旋律了然于心。《洪湖主题随想曲》乐曲第一段采用慢板的演奏方式,其展现了韩英和母亲生离死别时具有的动人场景,同时二胡的音色体现了此时她回忆当初情绪剧烈变化。所以,抒情性、戏剧性对于二胡学习更为重要,需要演奏者深入理解音乐情感。二胡作品当中拥有情感以及情节作品很多,大部分都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再现,也为我们音乐的抒发和表现提供了很好的依据[5]。

(四)构建多层次教学体系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二胡知识,可以构建多层次教学模式,详见图1多层次二胡课堂教学体系结构图。多层次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特征对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多层次教学模式更加具有针对性。

1. 打造精品小课

精品小课的授课对象为一至两个学生,以演奏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主,具体教学目的在于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课堂授课方式较为灵活。在教学当中使独奏、师生齐奏和重奏都融合进来,这样使学生获得足够的锻炼,使其通过具体演奏体会音乐情感以及技法,更可以使学生形成个人风采浓烈的演奏风格。

2. 设置协作小组课

该类小课最好十人以内,属于群体演奏,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二胡演奏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协作小课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团结凝聚力,促进学生交流,还可以避免教师的重复性教学活动。由于小组课人数不多,教师可以利用该种小组形式的教学实现彼此讨论。其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提问来发现学生的疑问;采用引导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体验。课堂之上进行齐奏、重奏、合奏,让课堂成为实践课堂,使学生获得激励能够参加各种形式音乐实践,并可以自我编排音乐,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其中使学生形成协作能力也是目的之一。

3. 打磨基础大课

该类课程是由教师对二胡发展史进行介绍,包括二胡流派、地域特点、二胡名家名作、知名作品诞生背景以及具有的特点等,同时对二胡的演奏方法进行示范。人数为十人以上二十人以下。大课教学以民族性作品为主,世界名曲以及流行音乐为辅,教学内容丰富详实,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二胡背景发展知识,调动学生的演奏积极性。

大课一般会融入讲解法、讨论法、师生互换和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以便于形成灵活多样的课堂环境。同时可以改编曲目成为学生重奏、合奏的音乐资源。将该资源融入课堂,学生通过齐奏、重奏、合奏、独奏、伴奏等提升演奏水平,并可以和他人形成配合,使得学生在演奏过程中理解音乐内涵。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课内还可在课外寻找这样的机会。故此可以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以后,和其他同学配合磨合,组成乐队,并举办个人音乐会,引导学生参与校内外的专业课或者音乐活动。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的整合

所有的艺术课程之间都存在共性,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音乐教学整合,将多种艺术形式进行交汇,充分展现艺术之间的美感,帮助学生体会音乐和绘画、雕塑等存在的紧密关联,这样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艺术涵养。现代信息技术融入高校音乐课堂,是保证多种艺术碰撞的根本前提,在信息技术作用下,让课堂成为集合影视、戏剧、绘画等在内的综合环境,使得不同艺术形式作用于学生的情操,提高其艺术水准以及艺术领域范围。例如,教师在进行以黄河为主题的综合课程教学时,首先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黄河的介绍视频,通过观看视频,聆听音乐,体会黄河的壮阔和雄伟。其次,展示美术作品《黄河船夫》,再与《黄河船夫曲》结合。学生在一番体会后,引导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舞蹈等表演,这样有利于学生体验音乐中的情感。

(六)打造现代化专业教师团队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更新,教师作为教育的领路人更应该做到与时俱进。二胡教师团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还要能够在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尤其对于学校那些具有丰富专业经验的老教师,不擅长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因此,学校通过定期组织教学技术培训交流活动,培养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等硬件设施的能力,让学校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和改革,对于表现优异的教师队伍进行一定的奖励。另外,组织创建教师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经验交流分享活动,让教师获取足够丰富的教学经验,进而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乐器涌入大家的视野,二胡作为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却被社会逐渐淡忘,然而其一直都是我国音乐文化当中的重要组成。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需要高校充分发挥二胡教学的功能,不断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融合音乐与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陳若伦.探究高校二胡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J].戏剧之家,2020(23):60-61.

[2]呼啸宇.高师二胡教学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性研究[J].戏剧之家,2020(19):175-176.

[3]沈洁.信息化技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5):116-117.

[4]颜廷学.信息化时代数字多媒体技术的高校音乐教学的优化方法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0,41(15):241.

[5]王爽.二胡《洪湖主题随想曲》声腔化运用及演奏刍议[J].黄河之声,2020(11):66-67+70.

猜你喜欢

融合性音乐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定格动画中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翻转课堂在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实施中的融合性研究
音乐
日语中授受动词所体现的日本内外意识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