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五步”策略初探

2022-02-13李菁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班级合唱五步小学音乐

李菁

摘要: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儿童既要懂音乐,又要会用音乐。音乐课堂中,离不开合唱这种团体和谐的氛围。在合唱中,学生丰富了与他人合作的经验,得到了美的熏陶,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培养了他们的集体意识。合理运用合唱,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而且有利于他们兴趣的激发,还有助于他们潜能的挖掘。本文从合唱教学的意义、当前合唱教学的现状、合唱“五步”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小学音乐;班级合唱;“五步”策略

音乐能陶冶情操,可以带给人们听觉的享受,可以沟通人们的心灵。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钻研教材,探寻科学可行的合唱训练方法,找寻提升学生演唱能力、培养他们音乐创造力的方式,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奠定基础。本文从合唱的意义、当前合唱教学的现状、合唱“五步”策略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两大意义

合唱是小学生音乐素养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它要求多名参与其中的合唱者声音统一且协调。在和谐的声音中,表达作品的情感,激起听众的共鸣。

1.1主阵地——落实美育精神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要能在合唱中享受美、熏陶美,人人获得接受美育的机会。”班级合唱的出发点是“人人参与”,它组织的时间与空间比较灵活,既可以在音乐课堂中训练,也可以在课后练习,还可以在生活中提高。在合唱的排练中,在多声部的配合中,学生能够清晰地感知旋律的变化,能够正确地把握节奏的走向,能够熟练地控制音准的高低,能够准确地感悟作品的情绪,这些都能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和审美素养,美育的作用完美发挥。

1.2主阵营——培养团队精神

小学生大多处于童声阶段,他们的声音可塑性强、音色不稳定、力度变化大、声部层次丰富、立体效果明显、团队表现力强。班级合唱需要弱化每个声音自身的特点,侧重团队的表现,当多种声音“拧成一股绳”、状态“步调一致”时,才能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合唱教学不是唱歌技巧的简单传授,而是整体和谐声音的控制。合唱时,每个学生不仅关注自己的声音,而且要关注同伴的声音。班级合唱无不体现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在合作中塑造了他们健全的人格,促进了他们艺术素养的全面发展。

2   三大问题

音乐课程是培养艺术素养的主要阵地,合唱教学是音乐课堂的重要部分。在音乐课中进行合唱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现阶段的小学音乐课堂存在着三大问题:

2.1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合唱教学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而且教学难度大。因为师资等一系列现实问题,音乐专任教师缺乏,兼职的音乐教师较多。兼职教师因为自身的水平,对合唱教学“望而生畏”。

2.2教学缺乏科学方法

合唱教学需要着重训练学生气息的控制能力、音准的把握能力、声部的配合能力。兼职的音乐教师没有接受过專业的合唱教学培训,他们无法高水平地对学生因材施教,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3学生自身水平不一

合唱教学不是一群学生用一种音调唱歌,而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分出不同的声部。学生因为自身的嗓音因素,演唱水平各有不同。大部分音乐教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充分,单纯地根据男女分组。学生的合唱兴趣和参与意识各不相同,喊唱、跑调等现象依然存在,这就影响了合唱的效果。

3   五步策略

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主途径。作为小学音乐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合唱教学、从兴趣上加以激发、从方法上加以挖掘,用多种有效的方法挖掘音乐潜能,提升音乐素养。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探索出“五步”策略。

3.1情境激趣——导

恰当的情境可以迅速聚拢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音乐课中,因为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恰当的情境,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为合唱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例如,在合唱教学前,教师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精彩片段。在精彩的视频片段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教师适时提问:“你们听出这首歌为什么这么好听吗?”“我听出好像有好几种声音同时在唱。”“这几种声音在一起还挺好听的。”学生讨论着。兴趣盎然的情境、已有的合唱经验既能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歌曲产生强烈的兴趣,又能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3.2引导聆听——初探

聆听歌曲,不仅能让学生对音准有初步的定位,还能让他们对音色有初步的感知,建立起多声部的和谐感,熟悉多声部的发声特点。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增加学生聆听合唱曲目的机会,提供不同类型的合唱曲目,让他们感受各种类型曲目的内涵情感,以达到增加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丰富学生内心世界、陶冶情操的目的。良好的情感体验和心境,会对合唱效果起到正面的作用,优化合唱的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黄河大合唱》的合唱视频,学生边聆听曲目边观察合唱成员的面部表情、口型、精神状态、合唱气势等等,参加合唱群体的团结与奋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情绪,促进了他们参与到合唱练习的积极状态。

3.3把握特点——再探

班级合唱是歌唱中的高水平层次,是高雅的音乐表现方式,对参与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技巧提出了高要求。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把握能力不高,每首合唱曲目都有各自的音节、节奏、音调等,再从各声部中提取“关键音”“骨干音”,找出合唱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可以降低正式合唱时的难度,有效提高合唱的能力。

例如,在学唱《中国中国我爱你》这首合唱曲目之前,教师要先分析歌曲的发声特点,教会学生基本的呼吸、控制气息的方法,掌握基本的节奏、音节和音调等,可以让学生更快地融入合唱,更好地展现合唱效果,更加增强合唱自信。

3.4依托情感——发现

音乐作品是情感的艺术,能在动听的合唱声中抒发作者浓烈的情感。要想完美地展现作品的情感,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运用好合唱知识,沉浸到歌曲情感中。因此,音乐教师要从曲目的情感基调入手,带领学生分析歌词、节奏和情感,在分析情感中加深学生对曲目的理解,更好地感悟曲目,将曲目和情感融合一起,形成共鸣,提高感知、辨析、鉴赏和表现的能力。

例如,《春风满小城》这首合唱曲目给学生展现了如诗如画的大自然意境。教师可以用设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情感,体会曲目中传达的爱家乡、爱自然情感;还可以让学生讲述自己对家乡的认知……多种方式可以加深对曲目内容与情感的掌握,奠定高质量合唱的基础。

3.5用好伴奏——提升

伴奏是合唱中重要的部分,伴奏可以凸显和声的主体,可以展现副旋律,可以烘托主题,更好地提升合唱的效果。因此,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钢琴、竖笛、手风琴等乐器伴奏,在各种乐器的配合中学生很快熟悉了旋律,找到了乐感,掌握了音高。

例如,合唱《编花篮》这首曲目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曲目的基调,掌握高音和低音的旋律特色,配以竖笛或竹笛,以便学生快速找到音准,从而优化合唱。

4   结语

小学音乐的班级合唱要弄清意义,把握现状,在创设情境时导听,在引导聆听时初探曲目,在把握特点时再探歌曲,在分析情感时发现基调,在用好伴奏时提高合唱效果,方能提升合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燕.刍议班级合唱教学中的问题与策略.中小学音乐教育,2021(07):3-5.

[2]孙明明.我国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与问题研究.科教导刊,2016(06):134-135.

[3]王锦.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当代音乐,2015(12):41-42.

猜你喜欢

班级合唱五步小学音乐
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方法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五步”+“三力”,强化小组管理
现代散文“五步”快速阅读法
挪穷窝 斩穷根“五步”搬迁保脱贫
考场议论文“五步”作文法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