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期开展品格教育的策略

2022-02-13石学云蒋海琴

江西教育C 2022年1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石学云 蒋海琴

摘   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幼儿掌握各种生活技能、提升智力、发展体能,更要注意对他们的品格进行教育。教师要用爱心引发幼儿思考,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真善美,用故事引发他们的思考,用游戏增强他们的规则意识。让品格教育回归家庭生活,促使幼儿全面提升思想品德,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品格教育   教学策略   幼儿教育

“使人高贵的是人的品格。”品格是人性的标签,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好品格不仅是个人的素质,还是社会的良心、国家的原动力。综观当前社会现状,社会文明状况令人担忧,许多人冷漠无情,缺乏爱心,漠视社会规则,缺少社会公德,价值观扭曲,思想道德滑坡。这些现象反映出人们的品格出了问题,说明品格教育迫在眉睫。品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

一、 用爱心“催萌”品格种子

“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每个人刚一出生,如同一张洁白的纸,都是纯洁的、善良的、美好的,只不过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受家庭、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有些人的自我约束意识与抵制不良风气的能力薄弱,才导致品格发生变质,道德行为偏离正确的轨道。幼儿品格教育,最重要的是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让真善美的种子萌芽。幼儿品格教育,其实是在他们的心田播撒品格的种子,萌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诚信友善之心,让他们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

“爱,可以创造奇迹。”爱的教育是品格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师爱”能够和谐师幼关系,营造一种温馨的情感场,让幼儿愉悦幸福,促使他们积极向上。爱是最好的养分,教师的爱如同甘甜的雨露,可以催生幼儿品格的种子萌芽,助力他们向善向上。因此,教师应关心幼儿的生活与学习,多方面给予幼儿关爱。身教胜过言传,幼儿的好奇心与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教师应做好幼儿的表率,对幼儿进行正面示范,以优秀的人格去熏陶、感染他们,给他们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有的幼儿性格比较暴躁,容易出现和小伙伴争抢玩具的情况。针对此问题,教师不应直接进行批评,而应用关爱促使他们有所领悟。“如果自己喜欢的玩具,被个子高大的小朋友抢走了,你的心中会是怎样的感觉呢?如果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是不是比一个人玩耍更有意思呢?”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幼儿会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同伴的相处会变得更和谐。

二、 用生活“蕴育”品格之树

树木从幼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从大地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幼儿良好品格的养成亦如此理,品格之树的营养来自生活的沃土,生活是品格教育的源泉,幼儿过怎样的生活便会受怎样的教育,幼儿受怎样的环境影响便会形成怎样的品格。

人的品格一般都是在无关紧要时形成的,幼儿的品格正是在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蕴育”出来的,优质的生活是“蕴育”品格之树的沃土,能给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养分。生活教育是一种无痕教育,对幼儿有无形的影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同涓涓细流,最终可以汇聚成教育的“大河”,形成强大的冲击力,洗涤幼儿的心灵,造就幼儿良好的品格。笔者经常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时机,对幼儿实施品格教育。比如,在幼儿午餐时,开展光盘行动,培养他们爱惜粮食的品德;在组织幼儿郊游时,教育他们遵守公共纪律,爱护公物;在幼儿课间活动时,引导他们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在幼儿午睡时,教会他们遵守纪律,保持安静;在幼儿手工活动时,教导幼儿主动谦让,互相帮助。这样就挖掘了生活资源,提升了幼儿的认知。

三、 用故事“促生”品格根系

根系发达的大树稳固,能抵挡住大风大雨的冲击。品格如同大树的根系,品格优秀的人具有高尚的品德,说明他们的根系粗壮。根系需要吸收大量的养分,才能变得发达,因而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养分,从而“促生”他们品格“根系”的生长。

在幼儿的教学中,故事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发散幼儿的思维,启迪幼儿的智慧。几乎所有幼儿都喜欢故事,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故事教学法,给幼儿讲故事,组织幼儿讨论判断,用故事培育幼儿的品格。比如,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给幼儿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会谦让;讲“雷锋”式先进人物的故事,培育幼儿无私奉献的精神。再如,笔者给幼儿讲“牧童与狼”的寓言故事,教育幼儿不说谎,讲诚信。“当牧童几次说谎之后,人们为何不相信他呢?这个时候狼真的来了,牧童怎样才能保护自己呢?你觉得牧童应该如何做呢?”幼儿有所感悟,认识到牧童一开始的时候就不能说谎。接着,笔者问道:“大家在生活中是否会说谎呢?”以此促使幼儿反思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不良的习惯。寓言故事轻松幽默,蕴含深刻的哲理,深受幼儿喜欢,对幼儿有启发作用,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为幼儿提供丰富的道德营养,是促使幼儿品格“根系”粗壮的重要营养来源。

四、用游戏助力品格之花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幼稚期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什么习惯、思想、态度等都要在此时打下基础,否则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建造。建造人生品格大厦要从幼儿阶段开始,要利用幼儿的模仿性与可塑性,采取适合幼儿的活动方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知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情感与道德判断力。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可以使幼儿快乐。品格教育游戏化是培养幼儿良好品德的重要方法与途径,教师应为幼儿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悟,引领他们在快乐的游戏中体验感悟,用游戏助力他们的品格之花绽放,结出饱满的品格之果。比如,笔者班上有个幼儿比较顽皮,不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喜欢与他人争抢玩具。对此,笔者组织幼儿结伴玩“娃娃家”游戏,玩“超市购物”游戏,让他们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开展各种活动体验。角色扮演类游戏不仅为幼儿创造了交往的机会,还为他们在愉悦的游戏中建立了友谊,强化了他们的规范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自我约束力,使他们形成了团结友爱的品格。再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大家都想要抱娃娃,笔者便引导大家思考:“你争我抢,会不会破坏小朋友之间的感情呢?大家觉得要如何做才能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抱娃娃呢?”幼儿在讨论后,决定轮流抱娃娃,学会了理性解决争端的问题。

五、用家庭拓展品格之枝

不少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比较好,但在家庭中却又变回了“小公主、小皇帝”,对家长不够尊敬,没有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针对此问题,教师要积极联系幼儿家长,了解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并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引导方案,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幼儿的道德修养。

比如,当笔者了解到班上有幼儿劳动意识比较薄弱,对家长不够尊重,常常用命令的口气叫家长给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对此,笔者给家长提出一些建议,让其与孩子进行整理玩具与衣物的比赛,利用孩子的竞争意识,促使其主动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之中。此外,还指导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亲子综艺节目,或阅读一些和亲情有关的绘本,讨论其中的问题。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对照绘本中的人物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其中的差距。通过这样的亲子活动,幼儿的行为得到了改善,在家庭生活中也能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树从根下烂,根坏百病生。”品格是人生的根基,人的品格一旦变坏,人生就不会健康完美。因此,我们应致力于幼儿的品格教育,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甘晓彬,代秀珍.区域内推进幼儿区角活动的实施[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33(10):41-49.◆(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區邗上中心幼儿园)

本文系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指向幼儿品格启蒙的早期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编号2020/P/076)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幼儿教育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品格教育现状调查对策分析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