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2022-02-13郭晓慧

江西教育C 2022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郭晓慧

摘   要: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被动、机械学习而言的,是一种指向高阶思维的认知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主动性学习,是一种指向应用、分析、创造的学习,是一种深度认知、深刻体验的学习。深度学习是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本文阐述了促进学生信息技术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深度学习   教学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围绕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深入探究的一种学习。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被动、机械学习而言的,深度学习是指向高阶思维的一种认知学习过程。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是一种基于理解的主动性学习,也是一种指向应用、分析、创造的学习。这样的一种深度学习方式,不是学生的死记硬背,也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机械、重复的训练,而是一种深度认知、深刻体验的学习。深度学习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强化信息技术原理的认知建构,突出应用知识解决不同情境的新问题,注重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感受与體验,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合作,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积极尝试实践,摸索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现结合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促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一、 优化学习情境,将教学切入“最近发展区”

和其他相关学科一样,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同样秉承学生立场,从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认知规律出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信息技术教学要基于学生的已知,立足学生的现有水平,并且要切入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有一定深度的内容,指向学生可能发展的水平。“最近发展区”是学生发展的最佳区间,是深度学习的有效平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问题、任务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创造性。

比如,在教学“WPS演示”这部分内容时,很多教师都是给学生提供固定的资源、素材,这样的固化教学,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以“我最喜欢的电影”为主题,引导学生借助于模板、插入图片、嵌入声音、视频等,模仿网络作品进行制作、创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学习目标,赋予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时空,给学生提供网络平台,让学生自己从网络上搜集、下载、选择、应用素材、资源,进而能主动地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实践活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更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到信息技术学习的作用,即感受、体验“信息技术学习有什么用”。学习情境的拓展、延伸、优化,能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样态,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 设计复杂问题,为学生抛出“挑战性任务”

从动机上讲,深度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积极投入,其动力来自学生的自身需求,来源于一种内驱力量。问题是学习的引擎,学习一般从解决问题开始,问题的难易程度,既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深度,简单问题只能带来浅层思维,而复杂问题却会引发深度思维。深度学习旨在解决复杂问题,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要落实深度学习,必须设计复杂问题,为学生抛出“挑战性任务”。挑战性任务具有较高的思维含金量,能够有效催生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挑战性任务能够把探究引向深入,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挑战性任务能够打破学生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实现思维进阶。例如,“插入图片”一课的重点是“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图片”。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学生深入探究,笔者创设了一个“在特色学校展示交流会中介绍学校”的情境,给学生呈现了纯文字文档,引导学生分析这份文档的优缺点,从而引出给文档插入图片的任务。笔者先给学生布置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任务,再布置“设置文字环绕方式”的任务。任务由易到难,具有挑战性,不但没有让学生打退堂鼓,而且更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动力,将学习步步引向深入。

三、 强化原理认知,为教学提供“可行性理论”

信息技术学习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更是基本原理的学习。如果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能深刻地认识到蕴藏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背后的原理,就能透过操作的表象或透过现象看到表象背后的本质。信息技术原理就是相关知识本质的抽象化、概括化的表征。原理认知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习更加富有深度。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相关原理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原理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将原理与技能结合起来,与情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抽象到形象,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比如,教学苏科版四年级“管理‘我的空间’”时,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会管理。可以这样说,“学会管理”不仅是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更是学生学习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这整个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平时用的计算机文件还是电子邮箱,无论是网络论坛还是学生建立的个人空间,都必须对文件进行及时清理、整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相关的操作,如让学生进行日志的管理、相册的管理等,更要让学生明确这样学习、操作背后的目的、原理等。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为此,教师可以在强化技能的过程中增进学生对原理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原理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

四、 拓展学习平台,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创造”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搭建学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升。教师要拓展学生的学习平台,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可以让学生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等,利用微信、微博、QQ群、朋友圈、各种小管家等进行信息技术学习。这样丰富的学习渠道,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我们还要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立不同的学习平台,让不同层次的人接受不同的教育。比如,教学苏科版三年级“认识键盘”时,笔者首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进行调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考虑到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认知水平高,有的认知水平低,在此基础上,笔者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的小组探究不同的内容,形成不同的学习目标,比如分成符号组、英文组、中文组等,比如探究“键盘是怎么分区的?”“怎么输入英文?”“怎么输入中文?”等。其中,符号组主要探究“输入符号”“如何准确输入双字符键?”;英文组主要探究“如何输入英文?”;中文组主要探究“如何输入中文?”;数字组主要探究“小键盘区的使用”“编辑键区如何使用?”;软件组主要探究“如何使用金山打字通?”“运用哪些功能可以轻松、便捷地打字?”等。通过这样的分组,能够关照学生的具体学情,让每个学生都能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探究,充分发掘每个学生的创造性潜质。通过相互交流、研讨等,促成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进阶。通过分层学习,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信息技术深度学习基于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经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等为基点,以学生的思考、探究等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参与。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既基于学科要求,又基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发展的实际需要。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胡卫俊.信息技术学科课程的哲学思想观[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20(11):46-48.

[2]许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研究与运用[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6(9):41-42.◆(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小学)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策略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