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

2022-02-12刘广浩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教学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平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抓手。高校应该提高思想认识,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创新教学方法,拓宽教育渠道,精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整体规划、协同推进。

关键词:中华优秀傳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2)01-0021-0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融会贯通、有机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精华和道德养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涵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加学生传统文化认知,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深入分析两者融合的必要性

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凝结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内容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其流传千古的优秀教育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让空洞的政治理论变得形象,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一)从内容上看,是丰富教学资源的需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一脉相承,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吸收精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遵循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道德规范。毛泽东同志在继承传统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轻之,君为轻”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毛泽东同志把“修学好古,实事求是”的治学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加以改造,上升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了优秀传统文化中政治理念、社会理想、人民追求等核心思想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经典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有机融合。儒家倡导仁爱友善、和谐大同的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的要求不谋而合。“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理念与现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要求紧密联系。

(二)从方法上看,是优化教学方法的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教育智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能够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借鉴。传统教育文化强调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启发受教育者的学习主动性。传统文化的融入会让教育者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体会性。诚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教授,但是过多的灌输会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感育人和文化育人的效果。教师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性和说教性,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之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传统教育思想中重视道德教化,重视个人道德感悟,让受教育者收获德行和智慧,而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传统文化讲究知行合一,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启发教育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重视实践转化,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成为自己的思想观念和个体意识,外化为行为习惯。

(三)从效果上看,是提高教学实效的需要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将原本单调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效,让呆板的教学理论有了历史依据,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专题化教学、讨论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方式,通过讲好传统故事、阅读传统经典等手段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授课方式单一、教学内容空洞的弊病。师生共同参与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有效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单向灌输。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易于深入学生内心,取得良好教育效果。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从小接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道德教育,这其中就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积淀了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形成了个人的思想道德体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要以学生的传统道德观念为基础,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心中原有的传统文化内容融合起来,唤醒学生固有的思想道德观念。在固有观念和内心道德情感的支撑下,学生更容易接受来自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顺利实现教育目的。

二、理性审视两者融合的可行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本原因在于,二者间具有相融性。”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不但必要而且可行,两者在教育思想上相互融通,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补充,在教育效果上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伦理、价值、命运等的诉求。”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平台,是传统文化教育的有力抓手。

(一)在教育思想上,两者相互融通、互相借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这些思想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相互融通的。因材施教是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教育思想,即依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有差别的开展教育。“孔子教人,因材施教”,面对子路和冉友“闻斯行诸?”同样的问题给予完全不同的回答,因为“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思想政治理论课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教学案例,制定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个体性格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

傳统教育思想中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求坚持教育的顺序性不谋而合。传统教育中讲求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坚持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在教育内容上,两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核心课程。由此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哲理,其核心是德性文化,它对于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坚定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汤一介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影响中国社会的两个传统。他指出,“影响中国社会可以说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几千年来的国学及中国历史上的传统文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思想文化,我们可以称之为老传统,另一个是影响中国社会,改变着中国社会面貌的马克思主义,我们称之为新传统”。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坚持新传统还要不忘老传统,把新老传统有益结合。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的指导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才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在教育效果上,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离开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文化教育缺少传播载体而无从下手。离开传统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灵魂,内容空洞,缺乏文化底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将其融合到教学内容中,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根基。离开传统文化的根基,思想政治教育就变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感化力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说服力相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坚定学生政治信仰,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性发展传统文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良性互动。

三、积极探索两者融合的路径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借鉴优秀传统教育思想,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尊重学生个性,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披沙拣金,合理扬弃,精选文化教学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博大精深的人类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不可否认的时代价值。但是,中华传统文化是特定历史环境下的产物,其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不能简单地奉行“拿来主义”,生搬硬套,全盘采用。教师应该坚持科学扬弃的态度,用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待中华传统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利用现代手段发扬光大。对于带有历史局限性的、不适合新时代学生学习的糟粕思想,要坚决舍弃。

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的会存在陈旧过时或者已经成为糟粕的东西。这就要求师生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来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都拿到今天来照搬套用。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选择符合时代要求、贴近社会生活、易于为学生所掌握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二)循循善诱,因材施教,选择良好教学方法

“教贵有法,法无定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广泛开展案例式教学,紧扣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选择精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案例,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大胆尝试体验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运用体验、感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探索能力,鼓励学生将生活中形成的个体知识经验融入课堂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在不知不觉中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结合社会热点开展讨论式教学,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启发学生围绕教学主题开展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改变以教师、教材为中心的知识本位观,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师生双向互动,与学生平等友好对话。构建新型教学反馈机制,创新教学评价方式,在考查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更应重点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

(三)言传身教,行为示范,提高教师文化素养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者”(许慎《说文解字》),“师者,人之模范也”(杨雄《法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是学生学习成长路上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教育过程中,不但要求教师言传,更要求教师身教,“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传统文化修养,身体力行,对优秀传统文化“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给学生带来示范,引导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入行”。

教师要成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必须“要以身作则地将蕴含价值理念与道德规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传统文化素养。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拓宽文化视野,深刻领悟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蕴含的精神,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教学的需要。其次,要修身养德,具有良好道德素质。教师要信服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理念,增进传统道德的情感认同,提高个人道德水平。最后,要言传身教,突出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要时刻牢记自己的光荣使命,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行为影响学生,以道德示范和人格魅力引领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秀梅.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究——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1):126.

[2]张卫良,龚珊.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机制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5):128.

[3]汤一介.瞩望新轴心时代:在新世纪的哲学思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140.

[4]郑秋月,郭亚苹.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及促成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9):91.

■ 编辑∕李梦迪

收稿日期:2021-01-02                                                         修回日期:2021-03-10

作者簡介:刘广浩(1985—),男,山东济宁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自动化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践研究”(I/B/2020/04)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合教学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