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英语阅读场助力英语阅读能力落地生根
2022-02-11王茜
【摘要】信息可视化已经开启了数字化阅读的新模式,正影响着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和习惯。新模式下的可视化阅读具有较多的优势,其中内容可视化能够帮助学生有效理解和记忆阅读的内容,帮助学生实现由理解向实践和创新过渡,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能力。小学中高年级正是学生阅读素养和英语学科能力养成的重要转折期,教师需要指导学生由“学习如何阅读”向“通过阅读去学习”过渡。整体规划课外阅读,提供学生明确的阅读方向和目标,让阅读内容、阅读策略、阅读成果都在英语阅读场里,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促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持续进行,让英语阅读真正发生。
【关键词】英语阅读场;英语学科能力;英语阅读能力;主题语境
【作者简介】王茜,南京市拉萨路小学,英语教师,本科。
阅读场是指和谐的“多元互动、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的学习生态环境。阅读场以学生阅读为中心,阅读过程诸要素(阅读材料、阅读方法、反馈生成)相互有机结合,形成具体的阅读项目,各项目之间共振共鸣,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学习效果产生了影响,逐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学科能力和综合素养的目的。在“阅读场”模式的指导下,让教学时空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匹配与重构。时间上前铺后续,空间上重组搭建。使文本学习更有厚度和质感。让文本学习得以有意义地延续,并进行交流、展示,最终达到阅读材料1×3多功能多用途的目的。此外,相对于课堂的场域,“阅读场”打破了传统教学单一课堂空间模式的限定,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
在英语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小学中高年级是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去学习”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把英语课外阅读过程“可视化”:让学生知道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从而让英语阅读真正发生。
一、整体“可视化”设计,建构立体阅读场
实施阅读“可视化”,教师需要整体设计阅读,原则、目标、内容都要来源于学生真实的阅读需要,提供贴近学生实际,与时俱进的、鲜活的英语阅读素材。有了“可视化”的英语阅读场,学生将不再迷失于书海中。
1.突出趣味性和适切性。英语节的目的在于将英语实践的任务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让英语的学习和实践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享受英语带来的乐趣。创设生活化的英语学习情境,将学生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作为英语学习和实践的大背景,继而促使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英语学习与实践。在日常教学中,为实现大量语言素材的积累,教师需要不断丰富学生对英语文化的认知,增加学生运用英语的机会,创设“沉浸式”英语学习环境。
2.紧扣英语课程标准,突出能力层级和学段特征。《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中强调读的标准是:能够认读所学词句,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这些具体的阅读目标,既指向教材阅读教学,又指向课外阅读活动,终极指向是该学段学生的阅读素养。课外阅读目标的规划,要紧紧围绕这些具体的目标,并在 “How to read”“What to read”的阅读实践中落实目标。
英语阅读是理解的技能。在英语学科中,英语学习理解能力指特定学段的学习者体验、参与学习英语语言的能力,包括通过观察进行学习,能注意到语言中的特点、规律和意义(王蔷,2018)。
3.内外兼修,开展主题语境下的关联阅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有限的教材已经满足不了中高年段学生英语阅读的需求,主题语境下的关联阅读迫在眉睫。“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体范围或主题语境,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是学生学习语言最重要的内容”。教师应帮助学生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学习和发展。主题语境下的课外关联阅读是立体化阅读场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内教材最好的消化、吸收和巩固,也能激发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获取新的信息。如:在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文本阅读中,只概述了具有代表性的四个传统中国节日,学生们不禁交流起其他的传统中国节日,如:清明节、元宵节等。基于中外节日文化的对比,教师可以补充巴西的狂欢节、北欧国家的仲夏节、英国的啤酒节等阅读材料,通过关联同一个主题下的多个阅读文本,达成课内课外阅读资源的互补,从而拓宽英语阅读渠道。
二、有序落实“可视化”,让能力落地生根
有效开展英语课外阅读的前提是整体“可视化”的设计,但英语阅读真正发生的关键还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的有效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不断地实践、合作与探究,运用survey,pair work, debate,group work,conscience valley,report等多种有趣有效的实践形式,培养以读为主的语言技能,进而发展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一系列“可视化”的指导,帮助学生真正学会阅读、学会思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其形成阅读期待,保持阅读动力,延伸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自主閱读能力。
1.Thinking loudly——“可见化”的思考过程。Thinking loudly,即把原本快速的、无声的、微妙复杂的思考过程,以声音的形式呈现出来。这种有声思维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明晰的示范,用具体的语言给学生描述各种阅读策略使用的过程,让思考的过程“可视化”,让方法可依。
2.Time Card——“量表化”的阅读时间。英语阅读能力的养成是量变到质变积累的过程,即保证阅读时间是学生形成英语阅读能力的前提。学生的阅读时间看似相同,其实各不一样。通过记时卡,准确记录每周阅读的具体时间和时长,从而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阅读花费的精力,激励共同进步。
3.Reading Maps——“具体化”的阅读策略。Thinking loudly是让思考的过程“可视化”。而Reading maps,则是将意识形态的思考方法和路径进行有形展示。根据中高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阅读习惯,我设计了如下适切的Reading maps:
Map of the Story关注的是信息链,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在使用时,学生把阅读中重要的信息写到故事地图中,从而使得整个故事形象、明了。
Line Drawing of the Characters图表的落脚点是文章中的关键人物。为了能够深刻地理解故事,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思维导图迅速定位关键人物的Appearance、Saying、Thinking、Doing等重要信息,进而分析人物的性格,最终构建立体、清晰的人物形象。
5W图表是根据文章的五要素:When、Where、Who、What、Why来概括主要内容。借助这张图表提取出故事的关键信息,进而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主旨大意。
Double-bubble Map设计的指向是“比较”这一阅读策略的练习。通过观察不同之处来确认这是两个不一样的事物,有很大的差异。双气泡图还经常用于两本同主题书的比较或者同一故事不同版本的比较。我们可以用双气泡图分析相同观点及不同观点,观察相似处及各种的创新创意点。这样的对比是在扩充角度,通过对比来补充各自缺少的,就能看得更全面一些。
Fish Bone Map简捷实用,深入直观,重在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头脑风暴,逐步找出文本主线和一些关键因素,按相互关联性进行分层整理,并标出重要因素,帮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理解主题的阅读内容。
三、多维评价“可视化”,让英语阅读深度延伸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要通过采用多元优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本身就是英语阅读的延伸,学生的展示过程即是与自己进行对话,链接自己生活的过程。学生能够围绕主题构建自我认知,提高自身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度体会和感悟文本内涵。一系列可视化的形式帮助学生呈现阅读成果同时,促使阅读持续发展,使得阅读不但发生还能持续进行。
1.Growing Tree——见证阅读成长。教师开学初在班级墙上贴好一棵“Growing Tree”。学生在读完一本书后,在树叶上简单介绍书名、作者、出版社,并分享阅读中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或一个章节名,然后贴在大树上。这既是自己阅读足迹的记录,也给其他感兴趣的同学再次阅读提供了关键信息,同时也构建了英语阅读分享的平台。
2.Sharing Train——共享阅读瞬间。同伴是影响儿童对自我认识的重要因素。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班级内,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阅读动车组”,并制作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Sharing Train”进行阅读的分享。
3.Reading Map——记录阅读过程。学生个体阅读的足迹既体现在Growing Tree中,也表现在“Sharing Train”里。班集体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班级每个月要共读一本书。利用地图的形式进行展示,学生们跟着地图遨游书海。根据作家的国籍,学生把书名贴到相应的国家,如:Little Mermaid贴在了丹麦,The Little Prince贴在了法国,Snow White贴在了德国……这样的成果展示,既能帮助学生链接经验,开阔视野,丰富表达,提升思维品质。
阅读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除了言传身教,还可以借助阅读的途径来达到教育的目的。通过班级可视化“英语阅读场”的构建,初步实现了英语阅读的“可视化”,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自主阅读与思考的习惯,这也改善了班级整体的英语阅读面貌。但是,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是“一旦拥有,就伴随终身的”,需要不断进行学习、巩固,才能真正内化为英语学科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仍将尽可能做到“内外兼修”,持续构建“可视化”英语阅读场,助力中高年段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落地生根,让英语阅读持续发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標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蔷.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英语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斯蒂芬·克拉生.阅读的力量[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5.
[4]李茵.教师眼中的教育专长:内隐理论取向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5]蒋军晶.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6]钟桂芳.让课外阅读走向“可视化”[J].江苏教育,2015(37):25-27.
[7]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