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减负”中小学生书包超重问题与减重对策
——基于广东省S市的学校调查

2022-02-11穆湘兰郑越

课程教学研究 2022年10期
关键词:减负重量书包

文 穆湘兰 郑越

“减负”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其关注的话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减负政策经历了以防止身体过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取消重点学校制度、规范校外培训为侧重点的四个时期”。[1]虽然,各时期减负政策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和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全面发展。

一、书包与减负

书包是小学生必备的学习用具,是其携带物品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常用工具,它承载的内容能反映出小学生学习生活等信息,它负荷的重量也是影响小学生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因素之一。2007年3月26日《中国教育报》刊发了乌鲁木齐市人大代表对小学生书包重量的调研情况,文中指出该市一年级小学生书包均重4.5kg。[2]2013年,李洪杰等人抽取哈尔滨市和广州市两市部分中小学生的书包测重,发现哈尔滨市学生背负书包平均重量为(4.10±1.57)kg,广州市学生背负书包平均重量为(4.73±1.66)kg。[3]2016年,俞丹丹等人对上海市金山区小学生书包负重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不同上学日学生书包的总重会不同,最小值为1.435 kg,最大值为12.600 kg。除一年级外,其他年级书包的总重平均值均超过4 kg(4.157 kg~4.558 kg),学生书包负荷问题相当严重,所调查的学生中超过70%的学生书包超重,一年级超过90%的学生书包超重。[4]此类关于书包重量的调查都反映出我国小学生书包存在着超重问题,而“超重的书包严重影响青少年肌肉骨骼系统的正常发育,不仅会导致躯体姿势异常,更会诱发出肌肉骨骼疼痛、麻木等不适症状”。[5]小学生书包超重不利于其身体健康发展,与“减负”的最终目的相悖,因此,书包重量问题一直引发着相关研究者的持续关注。

2021年7月,教育部颁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双减”政策一经颁布就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落地推行,不论是居于经济繁华的城市学校,还是位置偏远的乡镇学校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作业改革”和“课后延时服务”: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小学生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课后延时服务”则安排了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等。一方面是作业精简了,另一方面是课后延时服务增加了小学生校内做作业的时间和课后安排。那么,小学生每天需要背负的书本是否减少了?小学生的书包重量是否回到了合理的范围呢?

二、“双减”新政后小学生书包的重量现状

S市地处广东省北部,属于广东省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辖3个市辖区、4个县、2个县级市、1个自治县。本研究选择了S市下辖县内的2所县城小学、2所乡镇小学作为研究对象。本调查在2021年12月每个周一早上的入学时间运用电子体重秤和小型台秤分别依次地对4所学校抽取低、中、高三个学段学生书包进行称重和体重测量。参加测重的12个班级,共有545名学生,其中县城小学271名学生(包括一至二年级86人,三至四年级92人,五至六年级93人),乡镇小学274名学生(包括一至二年级92人,三至四年级90人,五至六年级92人)。我们将测得的学生书包重量和学生自身体重一一对应记录在统计表中,并运用SPSS 25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描述分析。

(一)小学生的体重

对545名小学生进行体重测量和统计可见:县城小学生的平均体重是(30.667±9.053)kg;乡镇小学生的平均体重为(30.105±9.967)kg(见表1)。从各学段的统计数据来看,小学生的体重随着年级增长而增长;而县城与乡镇小学生平均体重的标准偏差统计数值较大,说明随着年级增长个体间出现的差异越大,尤其是到了高学段个体差异更加明显。

表1 小学生的体重情况

(二)小学生的书包重量

对545名学生书包称重数据进行分析可见,县城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为(4.211±1.284)kg,乡镇小学生书包平均重量为(3.447±1.254)kg(见表2)。小学各学段学生的书包称重数据表明小学生书包重量也随着年级增长而增加,县城小学各学段学生书包重量的平均值都要高于乡镇小学各学段学生书包重量的平均值。

表2 小学生书包的重量情况

(三)小学生书包的超重率

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生理解剖特点和人体工效学的原理,国内外普遍规定学生的书包重量最多不超过自身重量的10%。[6]我国学者申翠梅等通过研究发现,当书包质量大于个体质量的10%时,部分学生的躯干及头部的身体姿态发生变化;当书包的质量大于个体质量的15%时,所有的身体姿态均发生变化。[7]因此,本研究在统计中将小学生书包重量超过其自身体重10%(简写为≥10%BW)视为书包超重。

将称重记录中小学生自身体重与书包重量的一一对应折算后,发现参与测重的545名小学生中书包重量≥10%BW的人数达到436人,占比80%。其中县城小学的271人中书包重量≥10%BW的人数为234人,占比为86.35%;乡镇小学生书包重量≥10%BW的人数为202人,占比为73.72%。在统计中还发现小学生书包重量≥15%BW的比例不低,其中县城小学生书包≥15%BW 的人数占到42.44%,而乡镇为22.63%(见表3)。

表3 小学生的书包与体重比

(续表)

三、小学生书包超重的原因

在广东省北部的普通县城和乡镇小学里,小学生的书包仍旧存在普遍超重的情况。小学生的书包里究竟装了些什么?为什么普遍超重呢?

(一)小学生书包的内容

书包总重由书包净重和其内容物重量组成。在征得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对部分学生书包的内容进行分类称重和查看,书包本身净重平均会占书包总重的15%~20%,书包内容物主要是由教科书、教辅资料、文具、水壶等组成,其中书本(含教科书、作业本、教辅资料)重量占比约为书包内物品重量的60%~70%。县城小学的学生书包内通常会装课外教辅资料2~4本,乡镇小学的学生书包内会装课外教辅资料1~2本;90%的学生会携带水壶,且水壶通常是装满水的,所以水壶重量占比为10%左右。此外,还有学生携带跳绳等运动工具。

(二)书包超重的原因

造成小学生书包超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层面的社会环境、传统观念、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原因,也有微观层面的学生自身、学校以及家长等直接原因。这里主要从学生自身、学校和家长三个直接原因来分析。

1.小学生书包整理意识和能力的欠缺

整理,就是重新调整和理顺,使紊乱的实物或知识有秩序有条理、不凌乱、不错位,符合事物的本来顺序,符合知识的先后规律。[8]整理能力是让事物有条理、有秩序的一种能力,这一能力涉及洞察力、判断力、调配力、行动力,对于提升个体的独立性、自律性和社会性产生积极影响。一些小学生书包里是乱糟糟的,书本、作业本、跳绳等胡乱地塞在书包里,没能按照相关顺序整理分类;有一些小学生把所有书本资料统统塞在书包里,没有按照每天上课的课程表进行整理;还有的小学生书包没有及时清理不需要的物品,例如废纸、笔屑、小玩具、漫画书……这些现象都表明小学生缺乏书包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学校和家庭在对小学生整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上,更注重学生对“知识”这一抽象事物的整理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往往忽视对小学生具体事物整理的训练。因此,大部分小学生缺乏书包整理的意识和能力,不会整理或者整理不及时导致书包内容物杂乱、多余,从而使得书包重量增加。

2.小学生在校时间延长

虽然县城和乡镇的经济生活节奏不如大城市快,但大部分家长也一样要忙着为生计奔波。所以,不少小学生中午要留在学校就餐、休息。例如,笔者所在的一所乡镇小学有1400多名学生,中午需要留在学校就餐和休息的学生超过1000人。需要留在学校午休的学生,早上出门时就需要把一天所需的学习资料、水壶、运动工具等都装在书包里。小学生带的水壶往往是装满水的,原因是家长担心校内提供的水不够干净、卫生。如果孩子需要中午留校,家长还会给孩子配置更大的水壶。“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为一些工作繁忙的家长提供了下午放学后的课后服务,绝大部分家长都选择让孩子参加课后服务,这使得原本下午4时多就可以放学回家的学生要等到5时半以后才能放学。中午留校、下午延时,小学生在校时间延长,需要用到的学习资料、生活用具等增加,书包需要承载的内容增加,重量也就增加了。

3.“双减”后家长的教育焦虑未减

虽说给中小学生“减负”是社会共识,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考试升学竞争等造成的教育焦虑在短期并不会消失。“双减”政策暂不能真正减少家长对孩子学业成绩方面的担忧和期盼,相反因为新的中考、高考政策让家长产生了新的担心和焦虑:他们担心减少作业和考试,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担心小学阶段基础不好,到了初中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被分流到职业学校……所以,大部分家长依旧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十分关切,为孩子购入学科辅导资料和参加课外辅导的热情依旧存在。“双减”政策实施后,乡镇小学开展的课后服务暂时无力安排艺术、科普等活动,最普遍的就是安排学生写作业、看书,所以家长就将自行购买的教辅资料等装进书包里让孩子带到学校,从而增加书包重量。

四、小学生书包的减重对策

书包超重问题看似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微小问题, 但书包减重问题却与整个“减负”工程紧密相关,是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综合协调治理方能真正有效解决的。以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书包减重的对策。

(一)宏观层面

1.加强政策宣传,争取更大共识

我国减负政策已经推行了几十年,但社会不同人群由于自身经历、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原因对“减负”的理解各有不同,“对减负问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知,对于‘减什么’‘为什么减’‘怎么减’等减负的重要含义均未能厘清”。[9]要让“减负”政策深入人心,各级政府还需要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引导教育观念的更新,形成支持“减负”的更大共识。

2.完善制度建设,提供更强保障

减负问题的解决,始终离不开制度顶层的设计和优化。[10]政府作为解决问题的掌舵手,要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人才制度、教育招生制度等,为减负的执行提供更强大保障,更好地减轻人们对教育的焦虑与不安。“减负”真正落到实处了,小学生书包超重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二)微观层面

1.加强小学生整理意识的培养和整理能力的训练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培养训练小学生整理意识和能力上应发挥主导作用。学校可将学生整理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劳动课程、主题班会等专门教授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能。我国最新颁发的《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明确要在小学低年级劳动课中开展书包整理等技能的训练。学校还可设计组织相关的活动,促进小学生整理能力的巩固和迁移。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关于书包卫生的知识竞赛、书包整理比赛、班级“书包卫生小能手”评选活动等,通过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书包重量与身体健康关系的认知,促使学生养成整理书包的良好习惯。

2.优化学校的服务保障功能

如前所述,小学生在校时间延长,书包中增加的书本、文具、水壶(水杯)等主要是在校内使用,如果能让这些物品妥善地留在学校,那么就可以减轻小学生每天的书包负重。对此,学校可以做好“一增一减”两个方面的服务保障工作。“一增”,即合理利用学校资源,增加校内的储物功能。学校要对校内已有的基础设施设备进行优化利用, 让学生将一部分书本、学习用具留在学校。例如,善用课室内的“读书角”。“读书角”在保证放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书籍的前提下,可在剩余空间统一摆放学生日常需要使用的书本文具,等等。学校可以将美术、音乐、书法等学生每周只使用1~2次的教科书统一收齐并放置在教室或办公室的储物柜中;将不同年级间循环利用的教材统一管理,节省资源的同时还能减轻学生的书包负担。“一减”,即加强校内饮水的安全保障,减轻家长的饮水忧虑。绝大多数小学生上学都携带着水壶(水杯),主要原因不是学校没有提供饮用水,而是家长对学校提供的饮用水不够放心,担心学校提供的水质不好或者自来水不能完全烧开。饮水安全是食品安全中重要的一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较成人更弱,家长对于校内饮用水安全问题存有担忧,也是正常的现象。对此,校方需定期将校内接水区的饮用水来源和饮用水质检报告公开透明地向家长公布,使家长放心地让孩子在校内接水、饮水,以此减轻小学生的书包负重。

3. 转变教育观念,疏解教育焦虑,做好家庭教育和示范

“双减”政策推行后学校已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学生的作业量,地方政府也为禁止校外的学科辅导培训采取了各种措施,但家长的教育焦虑并未随着这些举措的实施而减轻,反倒又产生了新的焦虑。要纾解教育焦虑,家长还需要积极主动地转变教育观念,认识到减负的真正目的。在书包减重问题上,家长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整理能力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家长可以在协助年幼的孩子进行书包整理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整理的方法;督促孩子完成书包整理、房间整理等相关任务;家长自己也要定期对家中物品进行整理归类,在生活中身体力行,成为孩子的学习榜样。

在减负政策持续推进的过程中,小学生书包普遍超重这一问题值得我们关注,需要不同层面的主体各司其职、综合治理。在此次测重中,我们发现在乡镇小学里还存在背着空书包上学或不背书包上学的个别情况。在进一步了解中发现有这类情况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中父母外出务工,家中老人根本无暇顾及,只是把孩子送到学校,至于学不学、学什么是无法顾及的。对于这种情况的学生,学校、教师应给予特别的关怀照顾和教育引导。

猜你喜欢

减负重量书包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重量
我的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
创新的重量
灰的重量
Put the Glass 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