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

2022-02-11牛少凤贾凡梅牛春朋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9期
关键词:测度长三角要素

牛少凤,韩 刚,贾凡梅,牛春朋

(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310000;2.曲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3.曲阜市实验学校;4.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山东 曲阜 273100)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其中,作为我国最发达的经济区,长三角地区发展尤为突出,GDP由1978年的759.8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95 321.8亿元。按不变价格估算,1978年—2017年期间,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1.2%,超出全国1.7%。但是,自2007年起,区域经济增长率表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至2017年降为7.4%。这意味着经过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长三角早已步入工业化后期,经济面临从高速增长常态到中高速增长常态的阶段性转换,经济增长也从速度增长转向质量增长。

中央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赋予了“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使命,使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成为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引领区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因此,系统科学地研究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状况,有助于挖掘和总结区域发展中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发现短板和瓶颈,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向更高质量一体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本研究将技术创新增进、要素配置效率改进和要素质量提升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3个评价维度,将要素数量增长作为经济数量增长的评价维度。构成各评价维度的基础指标及计算方法如表1所示。

2 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

本研究选用1991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安徽统计年鉴》。

2.1 数据处理

利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三角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报告使用第一主成分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计算结果见表2和表3。选取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大于95%的前5个主成分,进而计算综合主成分指数值。

表2 总方差解释

表3 成分矩阵

由表2可知,第一主成分与原始变量指标关系均为密切,18个原始指标的因子载荷均较大,其变化范围为-0.916到0.985,最为明显的指标有劳动力数量、人力资本、研发投入、产业的高级化程度、投资率、存贷款总额/GDP、劳动生产率、资本存量;第二成分与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消费率关系密切,其最大因子载荷为0.853;第三成分与TFP增长率、资本生产率、第一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为密切,其最大因子载荷为0.729;第四成分与工业化率、外贸依存度、第三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最为密切,其最大因子载荷为0.375;第五成分与TFP增长率、消费率、外贸依存度最为密切,其最大因子载荷为0.456。根据总方差解释,科研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劳动生产率对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性最大。科研人员数量、专利授权量分别为技术进步投入与产出要素;劳动生产率是综合性指标,与经济质量的增长为同向指标,反映了区域技术水平、劳动者素质水平、劳动者熟练程度、经济管理水平。这也进一步表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质量核心在于加快提高技术进步率。

具体计算方法如式(1)所示。

(1)

其中,Zi表示i主成分指数值,ωi表示第i主成分系数,λi表示第i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Xi表示经过无量纲化处理后的基础指标值。经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指数见表4。

表4 各指标的权重指数

(2)

其中,Z为经济增长综合指数,Zi表示第i主成分得分,Ci表示第i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Cn为方差贡献率之和。

2.2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结果

根据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测度,其中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要素质量、要素配置效率、技术进步效率三者之和,投入要素为要素数量与要素质量之和。具体结果见表5、图1、图2。

图1 长三角地区1991年—2016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析

图2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分指标指数

表5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结果

2.3 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结果分析

总体上看,1991年—2016年的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投入要素增长均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从趋势上看,两者总体趋势较为一致,持续上升,只是增长的质量相对波动较大,质量波动与要素配置以及技术进步率联合作用的结果。

1991年—2002年长三角地区投入要素的数量指数一直大于质量指数,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该时期本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数量驱动的,即通过扩大投资和就业人员数量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模式。

2003年之后,质量指数超过数量指数,即长三角经济的增长已往质量增长的方向转变。这也表明2003年之前长三角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要素投入,而要素数量中,劳动力资源贡献率较高,这与长三角发展的特征事实较为吻合。一方面,长三角地区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劳动密集型产业占据主体地位,长三角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大量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投入到第二、三产业中去;另一方面,在这种经济格局下,很容易出现相应的路径依赖现象,一旦经济出现波动,政府便倾向于扩大投资以促进经济发展,长三角地区的固定资产的投资率由1991年的25.3%增长到2016年的63.6%①,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由资本持续投入来维持。进入2003年投入要素质量增长超过数量增长,经济增长侧重于质量增长,其中资源配置的效率贡献较大。市场需求空间大,劳动力和生产资源供应充分,通过购买设备和技术引进,企业极易组织并扩大生产;此时资源的配置率提高,劳动力从较低的生产部分转向较高的非农生产部分,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快速积累;企业和社会所支付的成本低,从而更多经济剩余投入积累,产业技术和资本密集程度越来越高,居民消费结构、城乡结构、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高投资、高增速良好循环。

2010年后,由于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出口增速等需求增速逐步下降,传统市场空间已经饱和,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的效用减弱,生产要素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生产的综合成本已接近国际水平,原有的比较优势不断缩小,外沿扩大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企业通过前沿创新,创造新商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等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政府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先行资本,建设完善的教育、科研、金融等全方位的服务体系,此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必定回落。此时期资本积累速度下降,投资率进一步下降,企业的优胜劣汰成为常规现象,简单的创新与技术设备的引进已无法抵消不断上涨的生产要素价格,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才能获得比较优势,产业发展转向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经济增长质量动力中,技术进步率贡献不断增强,而投入要素质量不断减少。2012年,要素质量、要素配置效率、技术进步率三者对经济质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33%、29.6%、37.4%。技术进步率对经济质量增长占主导作用。总体看来,技术进步对经济质量影响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②,长三角地区仍处于要素-资本驱动发展阶段。

3 结论与建议

未来长三角经济增长要素投入还会持续增加,在经济增长质量越来越重要的今天,高质量经济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增长模式,突破“路径依赖”,积极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①三方联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的要素提升系统。以政府辅助、市场主导和社会推动为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对提升路径进行完善,三者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全面促进要素质量提升,最终通过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质量的提升达到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并确保提升路径的高效性和持续性。②实施高级要素集聚与培育工程,打造要素集聚高地。长三角地区要进一步提升吸引和集聚国际、省际要素尤其是高级要素的能力,形成集聚广义生产要素的强大的引力场。③效率优先,打造效益导向型的软环境优势。我国经济发展方略已从第一代的政策优势、第二代的劳动力要素优势,转向第三代的软环境优势。

注释:

① 从国际经验看,固定资产投资率一般在18%~25%,不宜超过30%。

② 发达国家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80%。

猜你喜欢

测度长三角要素
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
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