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构建分析
2022-02-11解春红徐俊涛李佳航马宇翾王艺晓
解春红,徐俊涛,李佳航,马宇翾,王艺晓,李 航
(大连科技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日渐严重。“时间银行”作为新兴的互助养老模式,以老年人在实际生活中的需求为发展点,调动老年人在社会中主动进行志愿服务的积极性,改被动养老为主动养老,使老年人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老年生活,同时将“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不断向他人传播,推进社会中互助养老的氛围发展。作为城市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时间银行”可以让老年人退休之后重新发挥余热,将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为养老服务难题提供新的思路,推进积极老龄化发展。互助养老方式不仅可以满足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需求,使得养老服务多元化,还可以降低养老成本,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效率。新型的互助养老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纯志愿服务,用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参与,壮大服务队伍,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1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概述
1.1 “时间银行”的内涵及起源
所谓“时间银行”,是指志愿者将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换算成时间货币等载体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就可以从中支取“被服务时间”。“时间银行”的雏形最早由日本人旭子水岛在1973年提出,后由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倡导志愿者将提供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以此来换取被服务时间。可以通俗地将“时间银行”理解为时间储蓄,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可以被记录和储蓄在“时间银行”这个平台中,并转化成货币,当有需要的时候就可以从中支取货币换取别人的服务。
1.2 国外“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实践
世界上第一家“时间银行”来自日本,后来发展为更为人熟悉的日本积极生活俱乐部(Nippon Active Life Club,简称NALC),NALC的志愿者时间货币不仅仅可以由志愿者个人使用,任何一个有困难的志愿者家庭成员都可以支配时间货币。日本的“时间银行”注重全方位照顾,英国的“时间银行”更加注重在医疗护理方面的服务。英国“时间银行”的服务人员对孤寡老人提供短期照护服务,且每一位服务人员都必须接受相应的医疗护理知识。英国的“时间银行”是在立法的基础上规范运行的,政府的规范化运作让参与者没有后顾之忧,在政府提供的专业医疗团队帮助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医疗互助,并且将“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任务加入了中学生学校课程中,政府积极参与其中不仅可以快速地在群众中树立关于“时间银行”的理念,更加有利于该模式的发展。
1.3 国内“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实践
1998年,我国第一例“时间银行”模式诞生在上海虹口区晋阳居委会,上海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也是国内发展较为完善的典型地区。之后,广州寿星大厦设立“时间银行”,入住的健康老人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服务,在服务时“存储时间”,等到本人需要他人服务时可“提取时间”,享受同等时间的免费服务。以上海为例,上海“时间银行”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志愿者服务平台,以O2O的形式将新型志愿服务与传统公益相结合,由政府和第三方社会企业共同扶持成立运营管理中心,正规且具有规模化,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在时间记录的问题上采用了电子感应技术,在志愿者开始服务时运用电子感应就可以准确记录服务时间,准确转换时间货币。
2 大连市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必要性
为了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开始在全国推行计划生育国策,大连市是较早响应中央号召推行计划生育政策的省市之一,现今虽“二孩政策”已落地实施,“三孩政策”全面放开,但大连市的生育率水平仍在较低的水平,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辽宁省的老年抚养比为19.99,仅次于上海的20.00,位列全国第二,人口老龄化较严重,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模式是满足老年人不同养老需求的必经之路。
2.2 可行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配套和养老模式创新。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制度的运作方法类似于无偿献血制度的奖励办法,能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大连市有大量的志愿者参与为老服务,且老年人也有家政、日常照料、医疗康复和心理安慰等诸多养老需求,使得该模式在实行上具有可行性。
3 大连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居民意愿调查分析
为积极探索“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在大连市构建的更多可行性,此次调研设计了《大连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居民参与意愿》问卷,共搜集了385份有效数据,运用SPSS 18.0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3.1 文化程度越高,居民参与意愿越强
由表1可知,调查对象中,从未接受过教育者占2.1%,小学文化水平者占10.1%,初中水平者占16.6%,高中水平者占27.0%,大专及以上占44.2%。非常想参加的人中,从未接受过教育的占2.1%,小学的占5.7%,初中的占15.0%,高中的占24.3%,大专及以上的占52.9%。有兴趣参加的人中,从未接受过教育的占2.0%,小学的占5.9%,初中的占14.5%,高中的占27.6%,大专及以上的占50.0%。由此可见,文化程度越高,越愿意在“时间银行”里存储自己的时间。
表1 文化程度与参与意愿情况交叉分析
3.2 调查对象每天可利用的休闲时间
由调查数据可知,调查对象每天可利用的休闲时间在1 h以下的占比为28.3%,在1 h~2 h的占比为28.3%,在2 h以上的占比为43.4%。由此可见,人们每天空闲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有相对充裕的时间进行互助服务,实现时间存储。
3.3 调查对象参与公益活动的次数和意愿
根据调查,从来没有参加过公益活动的占比为18.4%,参加过1次~3次公益活动的占比为47%,参加公益活动在4次以上的占比为17.1%,一直持续参加公益活动的占比为17.4%。由此可见,参加公益活动在1次~3次的占比最多。由调查数据可知,非常喜欢并热衷公益活动的调查对象占29.9%,比较喜欢公益活动并有意愿参加的占52.2%,不喜欢公益活动但会参加的占比为10.4%,不喜欢公益活动也不会参加的占比为7.5%。由此可见,调查对象中有意愿参加公益活动的占比为92.5%,若构建相应机制,市民参与“时间银行”的意愿较强。
3.4 调查对象对“时间银行”的了解程度
关于调查者对“时间银行”的了解程度,有7.8%的调查者是比较了解的,有29.6%的调查者听说过但不清楚,有62.6%的调查者不知道“时间银行”。由此可见,构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之前的政策宣传不容忽视。
4 助推大连市“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4.1 加强政策支持,明确政府定位
英国的“时间银行”是在立法的基础上运行的,发展完善且发展速度也很快。如果政府在未来有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可以参照英国的先进经验。充分了解各个区的发展情况,统一进度,设计细化的制度和发展方向,在运行资金上设立专门的资金扶持,改善机构点的设施环境,帮助各个街道开展更多活动,此外政府立法和司法支持也是决定该模式能否长远运行的重要保障。
另外在宣传工作上,除了社区发挥最大的作用,新闻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作用都要开发,包括公交、地铁、城市中的宣传标语,全方位地向居民介绍和推广该模式的发展。政府应明确在互助养老模式中的定位,各方协调,切实解决养老问题。
4.2 统一时间记录方式,灵活存取时间货币
制定统一的服务时间记录方式,向国内发展“时间银行”较早的城市学习先进经验,从未来信息化发展角度来看,利用手机软件通过互联网实时更新参与者的服务时间会最为准确,也利于在不同地区进行汇总,免除因时间记录不清而导致的参与者利益损失。同样的也可以采取上海“时间银行”应用的电子感应技术,最大程度避免时间积累存在误差的问题。平台和时间感应都应统一运营,虽然目前各地都有比较成熟的时间记录方式,但从长远看,平台的统一更为重要。同时,时间的积累过程也应全部向参与者公开,做到有处可查,有理有据。
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灵活的时间货币存取模式。例如在2022年6月1日起实施的《北京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实施方案(试行)》中规定,志愿者既可以在60岁以后兑换相同时长的服务供本人使用;也可以赠送给自己的直系亲属,让亲人享受服务;鼓励志愿者借助公益账户 为有需要的特殊老年群体捐赠时间币,实现“二次公益”。
4.3 注重监管,实现该模式的稳定长效运行
时间银行信息管理平台可以采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精准对接供需信息,对服务采取智能化监管。对同一志愿者在同一时段参与多个养老志愿服务和高频双向、异常深夜服务等行为进行重点监管,对于出现弄虚作假行为的,采取严厉措施,确保“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稳定长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