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常鱼”
——浅谈传统双鱼纹的再设计

2022-02-11曾丹高山

湖南包装 2022年6期
关键词:鱼水

曾丹 高山*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142)

人类萌智以来,从捕鱼、食鱼到养鱼、赏鱼的远古鱼缘,再至“鱼笺”“鱼素”“鱼符”的古代盛行,“鱼文化”历史悠久且缤纷璀璨。随着先民的开智进步,“鱼文化”由生活“实用”向精神“图腾”进阶,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族系区域甚至不同的生产背景孕育出形态各异的鱼纹造型,以其推崇的认知视角勾勒不同文化符号。在鱼文化体系中,“双鱼”又是较为广泛的重要文化支脉,有着影响深远的文化“力势”。

1 传统“鱼文化”符号的源起概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鱼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鱼”与“余”同音,故有年年有余、有所盈余的丰饶富贵之意,其习性自在悠游,也是精神自由的象征,由于鱼一胎多子,繁殖能力甚强,故而在民间有着“生殖神”的称号,常被用于婚姻的隐喻。人们赋予鱼更多的精神寄托,因此,“鱼文化”符号开始在人们的生活中“蔓延开来”,民众借助鱼文化符号获得一种间接性的精神满足,反映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在传统思想中又有“好事成双”“双喜临门”等对于“双”的推崇,因此,鱼纹逐渐开始向双鱼纹演变。

1.1 传统“鱼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

传统的鱼文化符号就其具体形式而言,最为常见的即寄托夫妻恩爱及具有和谐美满愿景的双鱼图,从远古到古代、近现代及当下,呈现一脉相承、逐步演进、各具特色的符号象征。据考证,“双鱼图”滥觞于新石器时期,在仰韶文化彩陶上已有连体式、比目式、交尾式等多种双鱼纹饰(图1),基于先民将其作为崇拜对象的直接因素,先民们对这种真实存在的生物更加亲善,并开始把它绘制出来,刻画在器物表面上,目的是寄托着他们希望融入大自然、与其他生命和谐共处并能获得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望。

图1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双鱼纹饰

1.2 “鱼文化”符号的演进内涵

中国鱼文化经历了上万年的积淀发展,由“鱼”而“寓”不断发展升华,既是人类生存探索与生活创造的进步结晶,也是思想意识和精神意念的开掘启悟。从食鱼的生活喜好发端,到崇鱼的精神升华,每一个具象鱼文化符号的成形与变化都是人类先祖们生活状态与思想认知的直接外象表现。

鱼文化符号动态发展中,其自身的盛衰演进、形式的纷繁杂沓、内涵的丰富融合都受制于当时人们的实际需求,并表现为对这一需求的直接亦或间接的满足期盼。从这个研究角度看,我们不难发现,追求亲昵和谐、恩爱成双、多子多福、繁盛吉旺等是人类每个历史进程的共同愿望,跨越时代、跨越族系、跨越地域,也就是说在具体“双鱼纹”线条勾勒与形态呈现上各异,但思想主旨的精神追求和核心蕴含是共通互证的。也就是说,“双鱼纹”在鱼文化符号中已经逐渐形成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符号体系。

2 中国历代代表性双鱼纹造型特征与内涵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能认识到双鱼纹在鱼文化符号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笔者将通过列举历代代表性的双鱼纹造型特征及内涵来进行分析,通过理论性地归纳与比对,进一步明晰相关文化属性、演进特性和发展内涵。

2.1 太极鱼的造型特征及内涵

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其形象特征表现为黑白回互、中间以S 曲线分割,形状宛如两鱼互纠在一起,形象化地表达了阴阳轮转,因而多被称为“阴阳鱼太极图”,两鱼形态生动、态势飘逸,犹如天物嬉戏,既表达了天道深邃的宗教风骨,又具象了亲俗近民的道宗教义(图2)。雌雄双鱼的形式更形象化生命化地呈现道教太极内涵意蕴,从而更生动地传递了其宗教教义[1]。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对生命延续的不断追求构成了中华民族生命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那一阴一阳、一雄一雌的两条鱼永远无休止地追逐、运动,是原始先民追求生命与生存最明确的表述。由于双鱼所蕴含的对立与和谐的形式图展,与对幸福美满的爱情生活追求有着内在一致性,因此双鱼在后代的发展中一直成为追求美好爱情生活愿景的象征。

图2 太极图

2.2 汉画像砖双鱼纹造型特征与内涵

受偶数观念影响,“双鱼”形象在汉代的画像石中的造型特征是比较多见的,这一点在汉画像砖纹饰上得以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汉画像砖鱼纹沿袭了仰韶文化彩陶鱼纹自然生动淳朴的艺术特点。其造型特征有首尾相逐式、两鱼比目式、垂直镜映式、上下压叠式和“同身”状等[2]。但出现频率较高的大多为“比目式”(图3),两鱼的外在特征基本相同,常以对称式构图的形式出现。然而“比目式”鱼图趋于图案化,造型亦较为呆滞固守,这同它用于墓葬相关。由于古人有着很强的生殖崇拜、生命繁衍意识,因此汉画像砖上的图案亦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汉代常通过吉祥物种来表达人们对现实需求的美好期许,特别与双鱼纹饰相伴的“大利宜子”“富贵”“宜子”“宜子保吉”“富贵宜子”等吉祥铭文则明确表达了人们对富贵生子、后代繁昌的愿望[3]。

图3 “ 比目式”鱼纹汉砖图(山泉馆藏 笔者拍摄)

2.3 唐三彩双鱼瓶造型特征及内涵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号称“开元盛世”,除了经济、政治方面外,在绘画、书法等方面均展现出高度水准。三彩陶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其色彩绚丽,富有浪漫情调,充分反映了唐人浓厚的生活意趣。在造型方面,连体双鱼瓶整体形态对称规整,搭配合理,鱼瓶口有一定厚度且鱼口大张,胎体结实厚重牢固,常用于储盛物品,实用性强。鱼目、两侧鱼鳍和鱼尾都刻画得生动逼真,尤其是鱼目的刻画,使整个鱼瓶更添趣味性,瓶身巧妙运用鱼身上的鳞片作为装饰图案,加上浮雕效果,显得活泼生趣、灵动精妙。在色彩方面,整个釉面光泽透亮,黄、褐、绿三种釉色在烧制过程中相互渗透,呈现出温润斑斓的独到韵味。光润的釉面不易藏存污物,便于擦拭,既有生活使用价值,又充满了艺术气息[4]。

在内涵方面,唐朝推崇道教,从“太极图”的双鱼结构不难推测出道家对于“鱼”有着特殊的情感。道教中有“琴高乘鲤,成仙归去”的说法,唐代的道教徒也深信龙为鲤鱼幻化而来,认为鱼和龙之间有着修行转化的关系,因此,道家将鱼视为圣物,且将鱼文化与龙文化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唐代成熟的科举制度——“龙门”,于是“鱼跃龙门”则寓意着阶层跨越,鱼在唐代便成为了身份等级的象征,各种鱼器在唐代盛行,其中较为代表性的莫过于瓶体并列、寓意吉祥合欢的连体双鱼瓶(图4)。

图4 唐三彩双鱼瓶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2.4 元代双鱼押印的造型特征及内涵

元代盛行一种以发挥凭信功能为主的实用印章,其特殊的凭信作用使得元押印具备一定形式上的设计性。图5 为元代的“双鱼合同押印”,从造型上看,“元代双鱼押印”的形象特征呈静止站立状,尾部较短,身形较长,尾部常见人字尾且形状规则[5],站立的鱼儿似两位相互合作携手共进的伙伴,通过拟人化的艺术语言,在结构形态上加以区分,这种区别化表现手法进一步彰显了这种差异化,使得整体印文形式更具创新性。从内涵上看,顾名思义,“合”可以理解为一种融洽的搭配关系,“同”则表示和对方意见达成一致,故常用于商业的合同签订。借助“鱼”与“余”的内在关联,即象征年年有余富贵有余之意,两鱼共用鱼身却又一分为二不完全对称,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阴阳的概念,象征着合作共赢和而不同的思想观念。由于当时楷书较隶书更为清晰且文字已呈现出逐渐简化的趋势,因此鱼身部分一般会使用字体楷书作为入印,与留白的布局结合,形成了一种画面图文相辅且独具形式美感的风格特征。

图5 元代“双鱼合同押印”原印及印拓(山泉馆藏 笔者拍摄)

2.5 民间美术中双鱼纹造型特征及内涵

双鱼图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吉祥纹式,现如今也常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如民间常见的有剪纸、木版年画、窗扇木雕、家具图样、新房装饰、挂件配饰、食品纹样等。在造型特征上,民间美术中的双鱼纹常以具象直白、通俗易懂且密切联系人们生活的形式出现。伴随其特有的属性特征,双鱼在民间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也有着最广泛的现实应用,融入在各个时期、各个族系、各个社会风俗之中。“双鱼吉庆”是民间剪纸等工艺美术经常表现的主题之一,表达了劳动人民期盼富贵有余、兴旺发达、多子多福、爱情美满的朴素愿望以及期求生活喜庆的精神文化需要。如南京剪纸大师张方林先生剪纸作品《双鱼图》(图6),用自己的剪纸技艺对“双鱼”这一传统民间工艺主题进行了创新,创造了贴近人民群众生活的民间工艺美术作品[6]。在内涵方面,双鱼在民间的形式常伴有吉祥、富裕的含义,它浸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又传达着华夏民族的“文明火种”和“文化元素”,是根系丰茂、生长久远、影响巨大的一个精神谱系符号,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明价值、艺术价值和生活价值。双鱼是一种流行于世界各国、流传于人类生活体系、流淌在文明江河的精神符号,有着淳朴的民间特质,带着浓重的乡土情怀感,是超越语言体系、突破审美差异、超越民族、跨越时空的文化符号,有着极强的艺术穿透力。

图6 张方林先生剪纸作品《双鱼图》

3 传统双鱼纹在“非常鱼”概念视觉形象中的 应用

为了进一步论证传统双鱼纹与现代设计的关联度,笔者提取研究生期间的学术课题——“非常鱼”中的概念设计过程,来进一步阐述双鱼纹在现代设计中的转化,通过当代扁平化的图形设计风格与传统双鱼纹结合[7],力求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追求、有思想性、艺术性及具备时代精神特质和价值理想的作品。

“非常鱼”的选题来自《道德经》中第一章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在老子眼里,“道”含有规律、秩序的意思,其中,第一个“道”是名词,泛指宇宙中的一切自然之道、万事万物在各自位置上的运行规律。第二个“道”是动词,指代解释、交代、澄清的意思。第三个“道”的意思跟第一个“道”无异。而“鱼可鱼,非常鱼”——第一个“鱼”则指的是名词,泛指自然界中生物属性的鱼的统称,第二个“鱼”是鱼的文化延展,有“渔”(捕鱼)、“余”(有余)、“愚”(若愚)之意;整句话“鱼可鱼,非常鱼”的意思是能够表达出来的鱼,就不是永恒的鱼。其概念想表达动态的、多元化和异质性的观念,希望挖掘鱼文化的内涵,以传统鱼文化为线索或元素,进行链通性的新延展或一脉相承的再设计。

3.1 “非常鱼”概念形象设计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老子所表达的意境相通之处是:“非常鱼”想表达的也是一种脱离了鱼的自然属性的概念鱼,希望更多地探索“非常鱼”多维动态的概念。“道”与“鱼”的属性相通,通过《道德经》中的“非常道”理论与鱼纹文化内涵的关联,让人不禁联想到道家阴阳和“双鱼纹”中阴阳的概念渊源,具有一定的精神呼应和内涵融合,而通过前文所分析的历代双鱼纹造型特征与文化内涵,笔者对“非常鱼”的概念形象进行了系列的设计尝试。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对课题的理念梳理及“非常鱼”的名称推敲,发现“非常”的字形是天然的双鱼形,左右对称,通过图形的归纳刚好能够结合双鱼的外形形成一个极具辨识度且文化内涵深厚的形象设计, 故初步想法定为用“非常”字和双鱼同构来进行创作,通过“非常”字的“双鱼”对称字形及寓意来体现“非常鱼”的概念,“非常鱼”概念形象的初稿设计,图形视觉指向性明确,造型特征正形似两条齐头并进的鱼,负形为文字“非常”二字共用笔画,增强了“非常鱼”的识别性,且图形整体为鱼形,宛如一位身姿挺拔意气风发的战士,展现了“非常鱼”的课题特点与时代精神。

初稿制作出大致效果后,若想要加入“非常鱼”的理念中灵动活跃的一面,此时的标志外形还是有些稍显笨拙且整体的视觉流畅度不够。如何让整个图形在保证字形美感的基础上又能保留传统图形的文化意蕴感,这是下一步需要思考和改进的问题。

为了提高标志的视觉美感,笔者将标志的笔画和外形进行重新调和,将原有的线面形式尝试线性替换,结合传统纹样的方圆变化与汉字的方圆结构统合起来,文字“非常”在保留对称形式的基础上进行字形的变化,这样字形的组合就构成了鱼的外形,加强了标志整体的视觉流畅度。

标志通过调整后虽有所提升,但反复斟酌后感觉鱼的造型识别度有所下降,单单文字“非”分开共用“常”不能很好地体现“双鱼”的造型特征。为了加强双鱼的特点,标志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保留了双鱼的形象特征,两鱼对称,适当地调试线条粗细,将“非”与“常”文字同构,使标志在形式上更为简洁、归纳、灵动(图7)。

图7 “非常鱼”标志设计形成过程

标志文案部分“非常鱼可羡,非常道莫言”,是将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与《庄子》中的“羡鱼”典故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结合在一起,将老子与庄子的大智慧融入其中,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高度。

3.2 “非常鱼”概念视觉形象的辅助图形

“鱼水丹田”纹为“非常鱼”概念视觉形象的辅助图形,是将“非常鱼”的概念更深层次的拓展延续,为“非常鱼”多维异质性的观念设计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其灵感来源于传统双鱼图案“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两鱼同向交合,创意特色表现为整个设计没有一丝多余的图形,是图形与图形之间非同寻常的巧妙融合,并遵从设计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追求文化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出发点,将传统鱼文化中的元素与时代结合,旨在展现中华文化之美并创作出与时俱进的作品[8]。如图8 所示,纹样由4 种主要造型元素构成,分别是“连鱼纹”“连水纹”“连丹纹”“连田纹”。这4个字每个字都有独立寓意,并组成两个关键词,即“鱼水”“丹田”。“连鱼纹”,“鱼”与“余”同音,有余的含义,鱼儿左右、上下相连,连绵不绝,象征年年有余、延展深远。

图8 “鱼水丹田”纹单色线稿设计(笔者设计)

“连水纹”,水是万物之源,生生不息,水文化中也蕴涵着“以柔克刚”“柔中见刚”的精神内涵。所谓“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就是对水的品性的赞扬。水纹是我国古典传统吉祥图案之一,一方面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价值,另一方面也体现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连丹纹”,文字“丹”则寓意着主动、乐观、真诚、尊贵,象征着诚心、忠心、心地赤诚、忠心耿耿等。用“丹”的文字结构与“鱼纹”同构,左右上下相连,连绵不绝,象征丹心有余。

“连田纹”,“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或是蕴藏矿物可供开采的地带。用“田”的文字结构和曲线的水纹同构,田野以水灌溉就是沃土,预示着收获和希望。

关键词“鱼水”,意谓鱼水情深,鱼儿离不开水,形容关系密切,感情深厚。

关键词“丹田”,从来养生家都很重视丹田,把丹田看得很神秘,把练功的希望都寄托在丹田里。武术家说:“练成丹田混元气,走遍天下无人敌。”歌唱家认为:“歌唱能用丹田混元气,声音洪亮力不疲。”丹田也叫“生门”,又叫“命门”,所以代表人的“精气神”。

结合时下流行的健康中国概念,笔者提取2008 年奥运会中的五环五色进行调和搭配(图9),图形规整秩序排列,所有鱼头呈红色,寓意红运当头,诠释了健康中国的主题,因此“鱼水丹田”纹象征着永恒、博大、精神和希望。

图9 “鱼水丹田”纹奥运五色设计(笔者设计)

4 结语

“双鱼”植根于中国传统鱼文化中,并贯穿于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在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已逐渐向精神文化需求转化,双鱼纹作为鱼文化中的代表性图样,在现代设计中能不断给予设计者创意启迪,对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艺术设计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加入具有创新性的时代性元素,将灵动的艺术创作实践与厚重鲜活的现实生活相融通,才能引发更强烈的共鸣与更丰富的解读,让“双鱼”文化承传过往、活在当下、辐射深远,成为富有时代性、活力感、大众性的文化符号。

猜你喜欢

鱼水
纪念建军95周年
李腾双
相思
浅谈“三清”法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彼岸花开
五律·立夏风涛劲
党群“鱼水”关系从哪里来
陋室有鱼
“莆田系”与百度的鱼水情
南歌子·“七一”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