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植物园,不只是看起来很美

2022-02-11刘舒文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十几岁 2022年36期
关键词:植物园草木美丽

文/刘舒文(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适用话题:生态文明 草木植成 美丽中国

与草木相逢,与美好相融。2021 年10 月12 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中国提出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2022 年4 月18 日,国家植物园在北京揭牌。2022 年7 月11 日,华南国家植物园在广州揭牌。至此,我国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正式运行。据悉,我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牵头启动国家植物园体系规划,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分区域稳步推进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认知挖掘 草木葱茏,美丽中国

今日之美丽中国,是绿色的中国。草木葱茏、绿意盎然的生活,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追求。毫无疑问,植物是生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管子曰:“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中国人爱好自然,自古如此。顾恺之于会稽发现山水之美,“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透露出对微小植被的由衷喜爱。白居易的“小树不禁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对草木的悲悯之情浸透纸背。中国大地之美,在自然;自然之美,在人心。

近代以来,人类涸泽而渔式地向自然索取,对植物的生存带来巨大威胁。而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的揭牌,是“林草兴则生态兴”的践行。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绿色中国即是美丽中国。

探索反思 生态兴,文明兴

文明与生态,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来都紧密相连。中华几千年文明生于流域之滨,养于厚土之上。生态文明早就显露在先秦诸子的治国理念之中。“斧斤以时入山林”“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入之有时”“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我国古人对待自然的智慧。

生态兴则文明兴。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庄子有“万物与我为一”之论,儒家说“天人合一”,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文化的传承。而中华文化中的“泽被后世”“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更是体现了代际传承、代际共融的生命观。正如张若虚所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却能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获得永恒。

纵观历史,放眼世界,许多重大文明的兴盛无不起源于土地肥沃、水热丰沛、生态良好的地区。这证明,只有生态兴,才能孕育出绚丽多彩的人类文明。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推进,将是生态文明进程的重要一环。

素材运用

雨滴打落磐石,聆听亘古的回响。于古,于今,拥抱万物之自然是生生不息的主题。

僧肇曾留下“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名句,许是哪天夜晚置身漫天繁星下生发出的感慨。然而,人类也曾有抬头寻不见这般璀璨繁星的时刻,那是沉迷于工业发展、忽视自然的岁月。

幸而,我们早已扬起风帆,踏上反哺自然的路途。一北,一南,两个国家植物园亮相,是对自然的柔情;一棵,两棵,沙漠中林木挺立,是人们栽下的绿色;一处,两处,湿地保护区层出不穷;一片,两片,动物保护区全面禁猎;一步,两步,更多的人开始了绿色出行……人类与自然谱写出了美妙的音符,歌声里的鼓点是自然与人类共同跳动的脉搏。

人类与自然密不可分,金山银山要建立在呵护绿水青山的前提下。入夜时,抬头见满天星辰,是自然之轻柔低语,亦是你,是我。

猜你喜欢

植物园草木美丽
植物园的“虎”明星
华南广州 国家植物园揭牌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草木深
大暑傍晚的中山植物园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不可错过的美丽配饰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