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2022-02-10赵芝萍石群王艳红张维娜
赵芝萍 石群 王艳红 张维娜
摘要: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在一定的阅读主题引领下,有目的、有规划、有指导的若干相互关联的整本书阅读系列学习任务的集合体。围绕《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教学,提炼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基点”:目标,促进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内容,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并确定;路径,制订规划—多策助读—分享交流。其推进与实施,需要建立学习共同体,让学生沉浸阅读,深度阅读;开展对比阅读;营造有创意的阅读情境,科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中国民间故事》
张维娜:老师们好!非常高兴能与大家相约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名师课堂。我们刚才一起观摩了赵芝萍老师执教的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中的《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指导课。赵老师用21天时间,陪伴孩子们读完了《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并组织了阅读交流活动。结合指导课和提升课,我们将就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展开互动研讨。先请赵芝萍老师分享一下她的整本书教学思考。
趙芝萍:说到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首先要从镇江市关于儿童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成果说起。2013年,我们在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张晨晖的带领下,以“培养自主阅读者”为追求,开始了整本书阅读研究。我们聚焦整本书阅读,通过举行一场场活动,开展整本书阅读与指导的立体化研究:聚焦导读课,开发导读微课;聚焦四种课型,开展全程化的教学研讨;聚焦阅读策略,组织主题化研究;聚焦阅读评价,开展实践性研究。有镇江市全体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参与、智慧碰撞,有专家们的悉心指导,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达成了一些共识:小学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是为了培养自主阅读者,为儿童一生的自主阅读奠基。我们开发了关于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四种课型:读前指导课、读中交流课、读后分享课、拓展提升课。我们依据儿童阅读的三大母题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我们认为,每一本书的阅读之旅,都应该有一个独特的主题引领,并通过一系列阅读活动,以及因书而异、因生而异的阅读策略渗透,还有各种形式的学生“出场”情境的创设,持续地让学生带着兴趣和方法,经历阅读的全过程,积累阅读经验,获得阅读感受,提升学科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后,“学习任务群”成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新课标按照内容整合程度,设置了三个层面的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描述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我们欣喜地看到:新课标对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描述与我们对整本书阅读的研究所得有诸多契合点。我们适度调整原有模式,以体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应有的样态。
张维娜:感谢赵老师。从您刚才的介绍中,我们感受到了镇江小语人秉持初心、坚持实践的务实态度。正如赵老师所说,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学习任务群”作为核心词汇被反复提及。那我们该如何理解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呢?
石群:联系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相关描述,我们可以大致作出这样的理解: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在一定的阅读主题引领下,有目的、有规划、有指导的若干相互关联的整本书阅读系列学习任务的集合体。这一任务群由整本书阅读系列任务构成,因而将更多地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出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有意义的讨论,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惑;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自主阅读的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阅读经验,增强阅读感悟,提升阅读素养,最终向着“自主阅读者”的理想境界迈进。
张维娜:今天,赵芝萍老师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课,是在新课标理念指引下,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为教学内容,以《中国民间故事》为教学组织与实施载体而展开的。在学习任务群展开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卓有成效地阅读着、发现着、成长着、收获着。接下来,我们请赵老师与我们分享一下她的研究和备课思考。
赵芝萍:首先,我想从“‘中国民间故事这一类文体”“《中国民间故事》这一类书”两个角度说说我对中国民间故事的认识。从文体的角度看,中国民间故事是中国劳动人民口耳相传、具有虚构内容的一种文学形式,它承载着不同地域的历史记忆、深厚的民族情感,寄托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展现着老百姓对真善美的体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类型的角度看,《中国民间故事》是由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组合而成的故事集。我执教时主要使用的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该书将众多的民间故事分为三大类:传说故事、地域故事和民俗典故。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我也配合使用了不同版本的《中国民间故事》。
其次,说说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从“中国民间故事”这一文体出发,结合新课标和五年级上册教材中民间故事单元的相关要素,我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一是阅读《中国民间故事》,整体了解故事内容;研究故事的表达形式、表达效果等,感受民间故事的创作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二是聚焦民间故事中的人物,感受人物品质;作出自己对人物形象的独特评价,感受故事中人性的光辉;运用联结策略,把故事中的人物或事件和当今社会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联结,发现相通点,进一步感受真善美的力量。三是建立阅读共同体,提升自主探究、合作协商等能力,实施跨学科阅读实践活动;在不同版本的阅读与比较中,进行“同”与“异”的梳理,发现规律;小组合作完成《中国民间故事》汇编,感受民间故事中蕴含的文化。这三大目标各有指向:目标一指向对学生把握和讲述民间故事的引领,目标二指向对学生感悟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品质的引领,目标三指向对学生感受中国民间故事背后的民族文化的引领。
再次,说说我的教学过程。第一,目标先行,任务跟进。我从学习任务群的角度,设定了学生阅读这本书的主题“我是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这一主题中的“我”,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传承人”这一角色的设定,为学生的阅读全程创设了一个大的、真实的任务情境。围绕“我是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这一大主题、大任务,我又分别设计了三个小任务:“传书中故事”“传人物品质”“传民族文化”。这三个小任务在并列中螺旋上升,促进学生“演好”民间故事传承人的角色。第二,任务引领,活动支撑。我们认为,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关键要抓住三句话:“阅读是前提”“活动为支撑”“活动单是引导”。接下来,具体说说我是如何围绕这三句话来统筹设计的。第一句话,“阅读是前提”。我们之所以要设计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归根结底,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以此为宗旨,我组织学生开展故事分享会;制作人物卡片,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人物形象;评选“感动民间十大人物”,使学生在阅读中生成自己的喜好;联结现实中的人物。而后是比对版本,组织学生浏览选读不同版本的《中国民间故事》;聊聊自己的发现并尝试自己编书。这都需要学生深度比較阅读。第二句话,“活动为支撑”。什么是“活动”,从字面上说,就是让学生快活地、有活力地行动起来。在推进《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学习任务群实施时,围绕三个小任务,我设计了八个阅读活动:一是制订阅读计划,按照计划完成《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阅读收获;二是选择最想推荐的一个故事,开展“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既要讲清故事内容,又要说清推荐理由;三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制作人物卡片,感受人物形象;四是开展“感动民间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写清推荐理由,并选择其中一位人物撰写颁奖词;五是结合书中的人物和事件,与当今社会人物和事件相链接,简要向大家做介绍;六是对比阅读不同版本的《中国民间故事》,列出自己的发现;七是开展“我编《中国民间故事》”的活动,小组合作完成《中国民间故事》的汇编任务,体验编者的角色;八是以小组为单位,策划《中国民间故事》新书发布会。这八个活动凸显了语文学习任务群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例如,“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活动,让学生在故事分享中理清故事情节,说清推荐理由,体现了情境性;“感动民间十大人物”评选活动,需要学生先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人物,再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达成共识,最终还需要汇总大家的理由,积极推荐,完成一个真实的榜单,体现了实践性;“我编《中国民间故事》”活动,需要学生搜集故事,比对选择,创编故事,美化细节,整个过程,有读、想、选、删、改、画等环节,调动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阅读与鉴赏能力等,体现了综合性。通过活动支撑,引导学生潜心阅读、反复阅读、带着任务阅读,最终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第三句话,“活动单是引导”。我设计了三个活动单,将阅读要求和阅读规则暗含其中,让活动单成为无声的老师,指引学生阅读。“我最想推荐的故事”活动单,包括推荐的故事和推荐的理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故事情节”“写出推荐它的理由”就是无声的要求,指导学生如何完成活动。“感动民间十大人物候选人”活动单,涵盖候选人名单、出处、推荐理由和推荐人等,指引学生对人物进行分类、判断,形成个人评价。“古今人物大链接”活动单,对如何链接做了提示,提示学生读书中的人,想现实中的人,并且找到他们的相通点,再概括出人物的事迹。看似简单的活动单,呈现了完成活动的任务路径和方法。
作为执教者的我,和学生经历了21天的“传承人之旅”,欣喜地看着学生成长。这21天里,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表达的连贯性、思维的深刻性等都有了很大的改变。而我自己,不断依据学情调整方案、优化过程,从开始的主导者,逐渐成为引导者,最终成为陪伴者。我感觉这样的课堂是有发展张力的课堂,我愿意为持续缔造这样的课堂继续努力,促使学生实现新的生长。
张维娜:赵老师从执教者的角度谈了她的学习任务群设计思路。那依据新课标理念,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和实施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
石群:从新课标相关描述中,我们可以寻到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基点”,进而生成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目标、内容、路径等,确保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支持学生走上自主阅读的道路。我主要提炼出三个“基点”。
基点一,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新课标提出的六个学习任务群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彰显了整本书阅读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在使学生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感召下,增强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产生坚定信心;培养学生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经验,提升学生语言品质;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使其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共生共长;让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审美经验,提升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整本书阅读中所包含的学习目标是多元而开放的。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需立足核心素养,既要寻找多元目标间的联系,整合目标、任务、情境和内容,又要关注整本书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考虑整本书自身的特点,发挥它在同类书中的阅读价值。《中国民间故事》所在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赵老师在设计《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时,关注了民间故事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整合多重目标,凸显了“传承”这一要素,确定了“我是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这一目标,从传承人的角度出发,整合传承的内容、方式、资源等,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有机串联起来,创设了真实的阅读情境。在丰富学生阅读经验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学生继承民族文学、传承民间文化提供了依托、创造了条件。
张维娜:的确如此,语言经验的丰实、思维能力的发展、审美意蕴的凸显、民族文化的传承,构成了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的基石,而这也是镇江小语团队设计《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初心与宗旨。
石群:再来谈基点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容,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并确定。新课标在“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部分指出:“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我是中国民间故事传承人”这一主题基础上的《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以“传书中故事”“传人物品质”“传民族文化”三大学习任务为载体,形成阅读内容框架。任务一“传书中故事”,是根据《中国民间故事》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而定的。赵老师找到了本单元“篇”与“本”之间的联结点——创造性地复述民间故事,确立了第一项任务内容。这一任务内容是基于教材、贴合学情的。学生以传承人的角色完成创造性复述的学习任务,可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也能使民间故事以新的姿态得以绽放和流传。任务二“传人物品质”,是从“传书中故事”出发,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内容的进阶式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学生不仅对故事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对故事中形象鲜明的人物产生了探究的愿望。本着注重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设计“感动民间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这也与新课标“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要求相呼应。任务三“传民族文化”,是以汇编民间故事这一挑战性学习任务为抓手,基于新课标中对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描述“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定的。当整本书阅读进行到一定阶段,学生会自然地将目光投射到书外,将所读书籍与生活链接、与社会链接。此时,设计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和阅读的学习任务就尤为必要。而在汇编民间故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联结生活,通过阅读、比较、梳理、探究等活动,从自己更感兴趣的视角来改编和重组故事。这一过程既映射了新课标的要求,又折射出学生阅读完成后更高思维与表达层次的需求,因而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
王艳红:赵老师在设计《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时,依循新课标,遵循学情,设计了富有挑战性的系列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三个任务,层层递进,螺旋上升,使学习任务群设计严谨而不失灵动。我还发现,每个任务都是由一系列阅读活动组成的,那这些阅读活动内容的设计是不是也应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来确定呢?
石群:是的。在设计阅读任务的基础上,赵老师建构了八个阅读活动内容。这八个阅读活动的确定,也来源于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目标要求。这样的阅读活动内容,既是依标而设,又是因需而设。比如,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从人物、情节、主题、写法方面进行研究,选择最想推荐的一个故事,开展“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就呼应了新课标要求“阅读整本书,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积极向同学推荐并说明理由” ;梳理故事中的人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撰写颁奖词,以及开展“感动民间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呼应了新课标“学习梳理作品的基本内容,针对作品中感兴趣的话题展开交流”的要求;从编者的角度,对比阅读不同版本的《中国民间故事》,罗列不同版本的“同”和“异”,以及小组合作完成《中国民间故事》的汇编任务,有助于学生主动阅读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并结合具体内容或时代背景丰富对作品内涵的理解。总之,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并确定阅读内容,才能使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指向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张维娜:整本书阅读要想落到实处,教师必须和学生一起走过一条向着纵深行进的路,经历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对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路径的设计,您又有怎样的思考呢?
石群:这正是我接下来想和大家分享的内容,也就是基点三——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路径“制订规划—多策助读—分享交流”。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描述,已经较为明确地标示了其设计的路径: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当在充分解读文本、明确任务目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合理规划阅读周期,制订阅读计划,调控阅读进度,以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读完整本书;应当教给学生适切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使学生在阅读中自觉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去解读文本并建构意义;应当通过多种课型,展开师生、生生多边对话教学活动,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实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的激荡、能力的提升。研读新课标,我们惊喜地发现,这一过程恰好与我们一直以来所践行的“培养自主阅读者”的课程设计路径相吻合。赵老师《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路径设计,是对原有“培养自主阅读者”整本书阅读课程设计路径的提炼、整合与优化,是在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指导下,在新课标精神指引下,以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理念来推动“自主阅读者”培养的一次飞跃性尝试。赵老师以学习任务来统整课型,使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更具情境性和综合性;以任务中的活动来丰富阅读过程,使整本书阅读之旅更具实践性。这样的路径设计,体现了儿童本位,遵循了阅读规律,指向了学生在阅读旅程中的持续发展,因而是充实的,也是有意义的。
张维娜:刚才石老师从目标定位、内容选择、路径规划三个层面,分享了她对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设计的理解与思考。在今天的课堂教学中,赵老师已经把这样的思考化为行动,向我们呈现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对于整本书学习任务群的实施,应该如何去推动呢?请王艳红老师谈一谈。
王艳红:老师们好!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更高的站位,有比学生更深刻的思想、更精彩的语言。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去完成任务,成为学习任务群实施中目标的确定者、任務的设计者和过程的推动者。赵老师正是基于对新课标的解读和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理解,较好地完成了《中国民间故事》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我最为欣赏的,是她在带领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建立了读书共同体。新课标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提示”中,明确提出“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我们所理解的读书共同体,是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建立的相互尊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共同分享的阅读场。赵老师通过学生自选、互选、教师建议等方式,帮助学生组建了读书共同体。组建过程中,赵老师综合考虑了学生的性格、能力、阅读基础等多方面的因素,努力做到均衡实力、互补互融。阅读实践过程中,赵老师密切关注各小组的阅读发展状况,用心设计活动,促使小组内部成员互相督促、互相帮助,并能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多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为促进各读书共同体之间公平竞争、共同进步,赵老师还不断为学生创设良性竞争的机会,让整个班级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大力邀请家长加入,使家长成为学生阅读过程中最好的陪伴者、倾听者、帮助者、指导者,建立亲子共读的家庭读书共同体,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注入活水,进一步推进学生持续而深入地阅读。
张维娜:看来,成立读书共同体、扩大阅读交流的场域,的确是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得以顺利实施的有效保障之一。在刚才的研讨中,赵老师和石老师分别从执教、设计的角度阐释了构成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那么,从任务实施的角度,您又是如何理解这些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的呢?
王艳红: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顺利实施,建立在与任务相匹配且连贯的实践活动上。聚焦赵老师设计的八个阅读实践活动,我主要谈三点认识。第一,要让学生沉浸阅读,创造性复述。在“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活动中,赵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梳理比较,挑选出最喜欢的故事,推荐时既讲清楚故事的内容,又说清楚推荐的理由,为学生的创造性复述营造了良好氛围。第二,要让学生投入深度阅读,锤炼思想。“传人物品质”任务中,“再读《中国民间故事》,制作人物卡片”“评选‘感动民间十大人物,写颁奖词”“联结现实中的人物,‘我想说……”等活动很有创意,使学生通过对比、筛选、提炼、梳理、评价,进入深度阅读,明晰人物特点和人物品质,构建出中国民间故事的人物框架,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锤炼了思想,激发了文化自信。第三,要让学生开展对比阅读。自编书籍这个活动激发了学生大量阅读不同版本《中国民间故事》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费尽心思”寻找不同版本的过程中,发现中国民间故事的历史之久、故事之多、传承的形式之丰富,再次燃起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活动策划,赵老师充分调动了各读书共同体的集体智慧,让每一个活动时刻成为各小组展示自我、接受评价的“高光时刻”。
张维娜:王老师,对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情境性”,您是如何理解的呢?
王艳红:赵老师指引学生争做中国民间故事的传承人,一开始就创设了真实而富有挑战性的阅读情境。在阅读实践活动中,赵老师还不断营造有创意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内驱力,引领学生的阅读向纵深推进。例如,在“我最想推荐的故事”分享会活动中,赵老师让学生先在小组内讲,再通过小组评价,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全班演讲。这一真实情境,其实是为学生的创造性复述搭建了平台。又如,在“评选‘感动民间十大人物,写颁奖词”活动中,从对人物特点的提炼,到小组榜单的产生,再到写颁奖词,全程都是与民间人物对话的情境,促使所有学生全情投入。更为睿智的情境创设是“我编《中国民间故事》”,让学生从读者变为编者,置身于编书大情境,通过对比读、找规律,编出具有本组特色的《中国民间故事》,并精心策划新书发布会。这些情境的创设,将阅读鉴赏、梳理探究、表达交流等实践活动有机融合在一起,渗透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跨学科学习等学习任务群的目标。
张维娜:新课标还提出,“注意考察阅读整本书的全过程,以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方法和读书笔记等为依据进行评价”。结合赵老师的做法,您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跟进有怎样的建议?
王艳红:赵老师采用伴随式阅读评价,遵循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引领学生在阅读中自省自悟,使积极的思维活动贯穿阅读的整个过程,这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评价内容层面,统筹安排,真实而完整地记录学生参与阅读实践活动的整体表现,使评价贯穿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实施的始终。其次,评价主体层面,结合具体的活动情境,努力发挥多元评价主体的积极作用,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组员互评、全班共评、家长点评等多主体评价,让评价反馈充分激活学生潜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自我反思和调整。再次,评价方式层面,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尤其是通过真实场域的展示形式来评价学生的研读成果,使评价更具说服力,更有仪式感,让评价从平面走向立体。
张维娜:感谢几位专家。你们的研讨为我们理解和实施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今天的专题研讨就要结束了,请三位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对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期许。
石群: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理念内化与实践落地的过程中,让我们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共同奔赴下一场山海。
王艳红:我们将继续与学生相伴,与阅读同行。我们坚信,在培养自主阅读者的研究之路上,一定会遇见更美的风景。
赵芝萍: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是以任务为驱动,以活动为载体,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为样态的连环事件,因此,我们必须在路上。
张维娜:再次感谢大家!整本書阅读学习任务群为整本书阅读教学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正确的打开方式,期待一同行走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之路上的同仁们,都能在不断学习中实践,在不断反思中突破,架构出整本书阅读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赵芝萍,江苏省镇江市科技新城实验学校副校长。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石群,江苏省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个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
王艳红,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石马中心小学校长。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十佳教师。
张维娜,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华阳中心小学。全国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镇江市学科带头人,镇江市“169工程”学术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