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分析与展望
2022-02-10自正权
自正权
我国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新理念,是教育部等13个部门推荐“四新”建设的一部分,力求“解决整个文科教育长期以来积累的弊端,从而改变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布局中学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刘利 2020:143),以培养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随着国家新文科建设战略的提出,作为文科的外语学科正愈发显现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始于2019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的主旨报告,他从总体目标、思路、要求、措施等方面对我国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了规划设计。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已经进行了将近四年时间,目前尚未见有关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的综述。下面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可视化分析,总结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主要回答以下问题:
1.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2.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的热点话题有哪些?
3.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未来趋势是什么?
(二)研究工具
使用的分析工具主要是CiteSpace 6.1.R2,该软件由陈超美博士研发,是一款用来分析某个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的软件,能够对科学文献进行分析并可视化呈现分析结果。用该软件对相关文献的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聚类分析,可揭示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状况与趋势。
(三)研究数据
研究数据来自中国知网(CNKI)总库,检索时间截止到2022年8月8日。具体的数据收集办法是:(1)在中国知网总库以“外语”为检索主题,然后在结果中以篇名“新文科”进行二次检索,最后删除检索结果中的会议介绍、书评、报纸等无关文献,最终得到197篇论文。之后,将197篇文献以Refworks引文格式导出,并根据CiteSpace软件里的数据导入步骤将数据格式转换成CiteSpace可识别的分析数据。至此,数据收集及转换加工完成。
二、结果与分析
(一)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总体现状和趋势
在中国知网(CNKI)总库,设置“外语”为检索主题,同时设置“新文科”为检索篇名,检索时间截止到2022年8月8日,得到197篇与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有关的论文,如下页图1所示。
图1:新文科外语研究发文量年度统计
结果显示,2019年之前,没有检索到相关文献。2019年开始,与新文科外语相关的文献开始出现,但数量较少,一共只有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2020年中国新文科外语研究文献开始增加,一共有29篇,其中包括核心期刊论文11篇。2021年,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文献成果剧增到104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1篇。2022年截止到8月8日,相关文献有58篇。通过近几年的文献统计发现,在教育部提出新文科建设之前,新文科外语研究没有受到外语学界的关注。在2019年吴岩作出有关我国外语教育的主题报告之后,新文科外语研究逐渐受到外语学界的关注,并迅速成为我国外语界的一股研究热潮。从历年文献统计来看,新文科外语研究相关文献总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二)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热点
一篇文章的关键词高度概括了文章的要点,反映了文章的研究对象。因此,某个领域相关文章的关键词共现的频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分析该领域的关键词,可以发现该领域的热点话题。CiteSpace关键词聚类分析是通过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共线关系并将其归为几个大类形成聚类,利用该软件有助于挖掘新文科外语研究主要焦点。对CiteSpace的相关参数设置如下:
时间分割按“1”年分区,时间区间为2018—2022,节点类型选择“Keyword”,阈值为前 50,可视化中选择“Static”和“Show Merged Network”。完成上述相关参数设置后,运行CiteSpace,得到11个关键词的聚类图谱,包含224个节点和531条连接。其中,模块值Q等于0.5585,平均轮廓值S等于0.9101,这两个数值展示的是可视化分析结果图的有效性,认为当Q值大于0.3时,表明可视化聚类分析结构具有显著性;当S值大于0.5时,表示可视化聚类具有合理性。依据关键词聚类图谱,Q值和S值均在参考范围内,说明所得关键词聚类图谱具有参考价值和合理性。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如图2所示。
图2:新文科外语研究关键词聚类图谱
图2显示了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的主要焦点,可概括为新文科指引下的外语学科研究、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研究、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新文科视域中的大学英语研究等四个方面。
1.新文科指引下的外语学科研究
在国家的新文科战略指引下,我国外语学界对新文科外语进行了多维度探索,新文科指引下的外语学科研究成为近年来外语学界新文科研究的热点。外语学科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的简称,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独特产物,在西方著名高校中并没有与之直接对应的学科(王宁 2020:8)。新文科指引下的外语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学科、大外语、新外语三个方面。
跨学科研究为新时期外语学科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何莲珍 2021:9)。新文科凸显跨学科特点,倡导文科与文科,以及文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为外语学科研究提供了新视觉(戴炜栋、胡壮麟、王初明,等 2020:2)。本质上,新文科外语学科建设是外语学科同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其中外语学科是本,其他学科是翼,交叉是基础,融合是归宿(胡开宝、金山、赵雪琴,等2022:7)。在新文科指引下,外语学科应以语言文化研究为本,通过组建跨学科教学及研究团队,建设能对接新文科发展的外语学科师资队伍,培养具备文文交叉或文理交叉知识结构的复合型外语专业人才,加强外语学科与自然科学交叉等的跨学科外语研究(胡开宝 2020:14)。以大国外交和“一流大学”建设为契机,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外语学科(杨明星2021:10)。
“我国高等院校要建设新文科,要做强大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吴岩 2019:6)术语“大外语”一词由此出现在外语学界。“新文科”是一种有组织、有体系的高等教育意象,“大外语”就像一幅图景,是对“新文科”的具体探索(屈文生2021:82)。“大外语”是我国外语教育的未来发展方向(郭英剑 2020:8),外语学科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要主动破除一直以来单纯培养语言类人才的思维定式,抓住我国新文科建设的战略机遇,树立外语学科的大外语建设观(安丰存、王铭玉 2021:58)。
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新外语的命题也出现在外语学科的讨论中,认为新外语不是在原来外语专业中加进新课程或采用新方法,而是追求新理念、新结构和新体系,是新文科的一个分支(蔡基刚 2021:16)。
2.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研究
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研究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英语师范专业等几个专业,国别和区域研究及翻译专业略有涉足,其他专业有待进一步探索。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外语专业建设需要重新思考教育观念、专业边界与教育使命,学科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实践与研究方法(郭英剑 2021:30-31),在保持外语学科本色和外语专业特色的同时,找到新定位,积极走跨语种、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建设之路(王俊菊2021:24)。外语专业建设要遵循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和路径,着力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外语课程改革,培养能“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外语人才(何宁、王守仁2021:3)。
英语专业是我国外语专业中的一个主要的本科专业,为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在过去几十年中,英语专业一直不断调整和改革,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从单纯语言文化逐渐走向多学科融合(常辉 2021:92)。在新文科理念指引下,英语专业建设在理念上要把握“中国特色”,在培养目标上要突出“复合型”人才培养,在培养模式上要强调“多元化”和“特色发展”(石琳霏、姜亚军 2020:63-64),突破传统文科的外语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英语+数字人文”的英语专业建设体系(刘夏、何高大 2022:33)。
英语师范专业在我国拥有巨大的社会覆盖面,在我国高校中(特别是师范类高等院校)几乎都有英语师范专业。该专业的新文科建设既要保持其传统学科的优势,又要根据国家、地区的教育需求,从专业结构、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入手,构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师范英语人才培养体系(苗兴伟 2021:72)。师范类外语专业既要拓展跨学科发展空间,又要满足当前高等教育的时代需求,突出师范专业特色,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方秀才2021:97)。英语师范专业新文科建设有三种专业架构:一是基于OBE理念,由原来的学科导向转为需求导向、由以前的专业分割转变为专业交叉融合的专业架构;二是坚持交融与聚焦相结合的培养英语师范专业复合型人才的课程框架建设;三是新文科背景下的英语师范专业质量保障体系框架(方秀才2021:99)。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外语学科如何规划,商务外语专业如何建设,商务外语人才如何培养是商务外语学界关注的话题(张蔚磊 2021a:14)。商务英语专业由英语专业为适应国家发展和社会需要主动求变、多学科知识逐步融合发展起来,基于我国国情的具有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性特点的交叉学科与专业(刘法公、宋海玲 2019:1)。根据新文科建设的原则和要求,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要突出新特色、新标准、新学科的“三新”特点(王立非、宋海玲 2021:33)。
根据新文科建设理念基本要求,国别和区域人才的核心内涵发生了变化(张蔚磊 2021b:74),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上,要坚持“国家意识与国际视野互为主体的外语教育原则”(杨枫2020:2),以“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钟智翔、王戎 2020:168)为导向,进行国别和区域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结构、培养模式与国家需求相匹配,专业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与产业链、创新链等相衔接”(周毅、李卓卓 2019:53)。
3.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思政研究
课程思政与新文科理念几乎同时提出,如何在新文科背景下展开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是外语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塑造学生的思想品格。“外语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价值取向、国际视野、文化自信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课程思政过程。”(孙有中2020:47)新时代中国外语人才最基本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具备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王军哲2020:4)。新文科建设理念对我国外语学科进行了重新定位,对我国外语育人提出了新任务。我国外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体现了外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任务,具有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安丰存、李柏年 2021:47)。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结合新文科的价值引领,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进教材、引进课堂,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外语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机融合,构建中国立场、中国视角,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贯穿外语教育的全过程(王欣、陈凡 2021:21)。我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要围绕“人”的自我意识,落实“立德树人”,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的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尤芳舟 2021:81)。外语课程思政研究应从外语课程思政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4.新文科视域中的大学英语研究
大学英语是新文科的有机组成部分(张志刚2022:80),是我国外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施新文科理念,顺应国家的新文科战略,是目前我国外语学界关注的热点。在我国,大学英语是一门公共基础课。虽然不同高校的办学定位各异,但大学英语课程主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实用为导向(郭向宇 2020:93)。在新文科语境下,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应对标国家战略需求、社会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需求(魏琛 2020:140)。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紧紧围绕新文科理念,充分发挥大学英语的通识课程作用,阐释世界不同文化,推进各国文明互鉴,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构建全人类命运共同体(温荣芬2021:127)。不同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结构,将大学英语与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比如,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和新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深化教育与科技的有效融合(张志刚 2022:80)。
三、研究展望
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知识可视化技术,对我国新文科外语研究的现状、当下研究热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研究发现:
第一,根据文献分析来看,以新文科外语为主题的研究成果在2019年首次出现,且发文量很少,只有6篇,但是在2020年迅速增加到29篇,在2021年井喷式剧增到104篇,这表明新文科外语研究成效显著,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
第二,通过文献的关键词聚类分析发现新文科外语研究的4个研究热点,即新文科指引下的外语学科研究、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研究、新文科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新文科视域中的大学英语研究。通过定量的文献计量统计和定性的文献阅读分析认为,未来新文科外语研究将对我国新文科战略背景下的外语学科理论进行持续深入探讨,因为目前外语学界对新文科建设的原则、理念和路径还不是很了解,许多外语学科负责人对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仍然持观望态度(胡开宝、金山、赵雪琴,等 2022:7)。另外,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应该会持续加强,因为新文科理念提出不满四年,外语专业新文科建设主要集中在英语专业上,日语、俄语、翻译、国别和区域研究略有涉足,其他外语专业还有待研究。
第三,新文科背景下外语课程思政仍然可能是未来的一个研究热点,外语课程思政研究未来会更加关注具体教学实践、思政元素挖掘及素材库建设。
第四,大学英语是外语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但从目前的文献来看,新文科视域中的大学英语研究才刚起步,未来大学英语研究与改革势必会与新文科和课程思政紧密结合。本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外语界新文科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