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下的高中英语深度教学
——以Unit 1 Cultural Heritage单元整体教学为例

2022-02-10许嘉韵

英语教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语篇可视化文化遗产

许嘉韵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旨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部 2020)。自《课程标准》实施以来,一线英语教师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做了大量尝试,力求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核心素养时代”的学习是学生个体发生真实、深度的学习(尤小平、崔允2017)。围绕核心素养开展的教学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着眼于引导他们建构知识网络,让其发挥学习的主体性,学会自主总结、归纳并形成自我理解。由此可见,在教育改革浪潮下,课堂亟须转型,而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则是实现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探讨什么是思维可视化、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使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的价值、如何将其投入教学实践,帮助一线英语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一、研究意义

语言与思维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热点问题。反观当前高中英语教育形势,依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技能轻素养的现象。教师更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而没有将语言教学与思维培养相互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提出后,一线英语教师依然缺乏对思维培养目标的实践落脚点,更缺乏针对思维品质培养的方式和工具。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教师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展现,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其语言思维的发展动向,以便及时作出有效引导,从而实现其对语言的深度学习,使语言教学活动成效更加显著(贺亚丽、张金秀、徐国辉 2020)。

针对语言教学,大量学者倡导借助思维可视化实施教学。研究视觉媒体的专家霍尔蒂(Horthy)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可视化工具;何高大提出,基于技术语境的视觉文化已成为二语习得视觉化的发展趋势(转引自李艾平、熊闽红,2019);王艾洁(2019)表明,思维可视化能使课堂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从传统的“填鸭式”“知识灌输型”教学转变为互动式“思维发展型”教学,可将学生从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的低效学习模式中解放出来,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从而开展真正有效的探究性学习,并使新课程改革得以落实。可见,基于语言和思维互为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开展教学是使语言教学发生本质改变的大势所趋。

二、思维可视化的定义

思维可视化教学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图式、认知心理学双重编码等理论而提出的。由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单凭语言文字激发的联想和思维联系是有限的,这就需要从听觉、图形、视觉等方面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提供足够强度的信息刺激环境和知识建构环境。可视化教学将知识以图解的方式表示出来,能帮助学生构建认知图式;学生通过思维可视化活动对内在图式修正、调整、重组与改造,将思维中的抽象和想象、概括和具体、分析和综合结合起来,多角度、多方位、全面地思考问题,促进思维品质培养,提升学习效果(李艾平、熊闽红 2019)。

在我国,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最早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学者刘濯源教授提出。“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指以图示或图示组合的方式把原本不可见的思维路径、结构、方法及策略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通俗地讲是把大脑中的思维‘画’出来的过程。”(王保昌 2020)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把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路径展现出来,实质是使内隐的知识通过思维外显化的方式展现,使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帮助其进行知识建构,培养其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其对知识的深层理解。

三、在单元教学中使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的价值

在课堂中实施可视化教学,是将语言知识变为语言思维的图形教学策略,它不仅借助图像构建和呈现核心知识,让学生的知识掌握从无序变得有序;而且借助图像手段梳理知识的内在思考方法,让学生的知识运用从部分有序变为总体有序,从而形成较好的信息加工效果,发展其思维品质,提升其学科核心素养(郑慧 2020)。

由于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认知和提升价值判断能力的过程,依托单一语篇或单一结构的学习无法达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目的(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 2021)。高中英语课程教学一般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均有相应的主题。基于不同的主题,设置与主题相关的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训练和学习策略实践,为学生提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路径(高洪德 2018)。为此,英语教学要以单元为统领,引导学生开展基于单元的整合、关联和发展学习。通过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利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进一步解决英语教学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的问题,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使教学活动着力于发展其理解知识、建构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其思维过程,留给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取得语言与思维共同发展的教学效果。

四、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下面从单元主题意义、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内容及单元教学活动四个方面入手,以人教版(2019年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Cultural Heritage为例,作进一步探索。

(一)善用思维可视化,关注单元主题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主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订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而单元是承载主题意义的基本单位。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容,直接影响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因此,英语课程应把对主题意义的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融合发展。

本单元基于“人与社会”的主题语境,对“历史、社会与文化”主题群开展探究,围绕“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子主题进行教学。因此,本单元教学应着力于中外文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等,把文化遗产看成是联结人类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纽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如何保护文化遗产,并将想法落实到现实生活行动中。

本单元的Listening and Speaking的主题是“参加青少年项目”,通过听力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实际场景出发,知晓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Reading and Thinking的主题是“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语篇描述了修建阿斯旺大坝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明白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困难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的主题是“以更细致的方式描写人或事物”,学生须理解并运用限制性定语从句;Listening and Talking的主题是“谈论历史与文化”,通过旅游经历了解中外遗产的历史与现状,探讨历史文化的本质与内涵;Reading for Writing的主题是“撰写新闻报道”,学生要先阅读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敦煌莫高窟文物图像的新闻报道,以读促写,在写作任务中体现对中国历史、文化及传统的关注与了解;Assessing your progress的主题是“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注重学生基于主题搜集资料、整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并完成课堂展示活动。通过思维可视化的梳理(见图1)不难发现,以上教学内容均为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文化遗产”服务。

图1:单元整体教学主题意义

教师让学生“头脑风暴”(见图2),通过思维可视化,围绕主题意义“文化遗产”展开班级讨论,使其在真正接触单元教学前,对文化遗产各抒己见,激发对单元学习的兴趣。同时,让教师更清楚学生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为单元教学设计作好铺垫。

图2:围绕主题意义的“头脑风暴”

(二)活用思维可视化,明确单元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单元教学目标是总体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教学目标要以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围绕主题引领的学习活动进行整体设计。教师通过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将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进行梳理并概括,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需求确定教学重点,统筹安排教学,在单元教学活动中拓展主题意义。

本单元基于“文化遗产”的主题意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将与单元主题意义相关的教学目标拆分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见图3)。

图3: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重点在于通过旅游类听力、阅读文化遗产保护类文章等语言输入方式及新闻报道写作、旅游咨询口语对话等语言输出方式,与学生探讨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方式、意义,使其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了解文化内涵,汲取前行力量,并切实参与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三)巧用思维可视化,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言教学应围绕语篇进行。通过语篇的阅读与教学,基于具有相应主题的语篇,结合语境,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能得到更好的提升。因此,下面对单元教学内容的讨论着重针对语篇教学进行。

长期以来,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慢慢趋向模式化,课堂的结构基本定型为pre-reading、skimming、scanning、post-reading,课堂教学形式主要通过连线题、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形式对语篇进行碎片化阅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学习,忽略思维的培养。在这种固定课堂结构下,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一直处于低阶阶段,缺乏对高阶思维的引导与训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须以学生为主体,为其创设条件,引导其深入研读语篇,把握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分析文体特征和语言特点及其与主题意义的关联,帮助其形成语篇意识,把握语篇的结构特征,从而提高其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

该单元的语篇教学主要围绕两个语篇展开。其中一个语篇是一篇叙事性文章,主要介绍阿斯旺大坝修建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描述,并通过课文的阐述,展现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艰难,传递全社会对其的关注及所付出的努力。另一个语篇则是一篇新闻报道,围绕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对敦煌莫高窟的保护所带来的生机与可能性展开报道,具有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文体特点。

第一个语篇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的教学重点在于以读促思。通过梳理语篇中段落之间的关系、语篇的写作结构,有助于学生对语篇产生宏观了解。本语篇共6个自然段,每个段落大意清晰,利用思维可视化整理文章思路后(见图4)不难发现,语篇结构与篇章题目高度吻合,呈现了从problem到solution,最后到evaluation的过程。学生能通过把握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果。

图4: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语篇结构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具体语篇的细节,从微观角度出发,关注语篇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语篇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该篇章的诸多细节均可通过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让篇章思维有效展现。例如,在本篇章之初,作者呈现修建阿斯旺大坝的问题时,巧妙运用了正反面的两种情况,通过思维可视化明确地展现出来(见下页图5);在寻找解决办法时,the United Nations所做的事情可分为3个步骤、6个分点(见下页图6);保护文物过程可细化为3种具体做法,最终解决问题(见下页图7):

图5: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语篇细节梳理1

图6: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语篇细节梳理2

图7: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语篇细节梳理3

更重要的是,该语篇根据时间推移进行描述,故思维可视化方式可以时间轴的方式呈现(见图8),得出解决问题过程的时间线及相关举措,梳理文章脉络,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指导他们概括解决问题的办法及其过程。

图 8:“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语篇的时间轴脉络

第二个语篇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的教学重点在于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旨在写作。该篇章具有比较鲜明的新闻报道文体特征,包括标题、新闻导语、主体、结尾。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归纳文体结构、写作内容及细节特征,为语言输出作好准备(见图9)。

图9:Promoting Culture Through Digital Images新闻报道文体特征

(四)妙用思维可视化,组织单元学习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倡导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落实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

教师要有机整合课程内容,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以实现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融合统一。在英语学习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在深入研读语篇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语境、语篇类型、不同文体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建构结构化知识,内化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自主表达观点,帮助他们实现深度学习。在活动中,学生要尝试在新的语境中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创造性地表达个人观点、情感和态度。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梳理,强化语言知识、了解语篇写作逻辑、理解语篇细节,这是对逻辑性思维的培养,属于学习理解类活动;通过学习语篇中所传递的价值观,运用所学知识,形成语言输出成果,展现文物保护意识,这是对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属于应用实践类活动;语篇源于生活,将篇章学习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在生活中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属于迁移创新类活动。只有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设计,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并将知识迁移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教师通过思维可视化,让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完成听后口头表达的思路组织(见图10),能帮助他们综合运用听力活动中获取的信息,将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解决生活中的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根据前两个语篇的输入,教师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式,模仿阿斯旺大坝的“问题—方法”模式,延伸到我国莫高窟的保护活动中,针对特定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见图11);根据新闻写作特点,让学生以小组探究的方式完成人物设计,互相采访,最终完成新闻报道的写作输出(见下页图12)。

图10:参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观点表达

图11: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活动“问题—方法”

图12:基于人物特征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新闻报道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小组探究等丰富的活动能有效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运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与“文化遗产”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逐步深入的学习,实现从语言输入到语言输出,最终上升到知识的迁移创新,真正做到在课堂中融入六要素,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结语

在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所有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使用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教师只有转变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借助思维可视化工具,关注单元主题意义、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整合单元教学内容、组织单元学习活动,才能真正落实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课程改革提供新的实践路径,实现深度教学,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语篇可视化文化遗产
基于CiteSpace的足三里穴研究可视化分析
思维可视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活态文化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