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2022-02-10赵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德原理

赵鹏

(河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下文简称“原理”)作为我国高校本科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之一,具有理论性、抽象性的特点,教师觉得不好讲、讲不透,学生认为不好学、不愿学。推动“原理”课程改革创新,增强教学实效性,必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近年来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出“三环九步”教学法,为切实提升“原理”课程教学效果探索出一条现实的路径。

一、推动“原理”课程改革创新的理论遵循

推动“原理”课程改革创新,提升“原理”课程教学效果,应贯彻“四个融合”的教学理念,即立德与树人相融合、抽象性与现实性相融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融合。可以说,“四个融合”为推动“原理”课程改革创新提供了理论遵循。在教学过程中以“三环九步”教学法为抓手,可以将“四个融合”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彻到“原理”课程教学中。

(一)立德与树人相融合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35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作了许多重要的精彩论述。“立德”就是树立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就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立德”与“树人”是辩证统一的,“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树人”是“立德”的目标和任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1]“原理”课程改革创新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目标,把立德与树人落到实处。

(二)抽象性与现实性相融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原理”课程相较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更具理论性、抽象性。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吃透抽象的理论,实属不易,要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地输送给学生,更为不易。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尚小,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要理解并掌握这些理论存在一定困难。这些抽象的理论说到底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原理”课程改革创新必须同时关注抽象性与现实性,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

(三)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融合

教育信息化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大好机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优化了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这是信息技术条件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方向。具体到“原理”课程,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方面实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无缝对接。

(四)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融合

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明确要求:“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3]基于此,“原理”课程考核应以知识、能力、素质为重点,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通过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让学生共同参与教学评价,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另一方面,把观看教学视频、课前测验、课堂参与、思维导图、主题演讲等环节纳入考核范围,改变以考试为主的教学考核方式,实现教学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二、推动“原理”课程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新时代,推动“原理”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的革新是必然选择。河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理”课程教学团队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提炼出“原理”课程“三环九步”教学法。“三环九步”教学法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三个环节、九个步骤。三个环节分别为课前、课中、课后。九个步骤依次为:课前,一学、二读、三找;课中,四测、五讲、六听;课后,七练、八评、九用。

(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一项针对河南工业大学2019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94.5%的学生认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的自主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认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阶段可以细化为以下三个步骤。

一“学”。首先,学生学习教材上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系统完整地把握教材原貌。其次,观看超星学习通上的教学视频及教学PPT,理解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此外,还可以自主观看和教学主题相关的视频。比如“‘千年第一思想家’马克思”这一教学主题,学生除了学习教材内容、观看学习通上的教学视频和教学PPT之外,还可以观看《不朽的马克思》《千年思想家》《哲人转身》等优秀视频资料,感悟马克思的伟大人格。

二“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要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基于此,我们认为学生学习“原理”课程离不开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源头活水。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生不仅能够原汁原味地领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精神,而且可以拓展历史知识、夯实理论认知、提高学习积极性。经典著作的选择不宜太难,《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谈谈辩证法问题》《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本本主义》《共产党宣言》《资本论》中的一些章节都可以作为阅读素材。除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一些有影响力的书籍和理论文章也可以作为阅读的内容,比如《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马克思靠谱》《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等。学生通过品读和教学主题相关的原著原文,深入领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感悟人生真谛。

三“找”。一方面,学生找出“学”和“读”中的困惑,并通过班级QQ群将困惑之处反馈给教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梳理学生的学习困惑,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关注点,以便有针对性地讲授。找出困惑看似简单,实际上需要学生在“学”和“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被动接受的学生是没有困惑的。美国教育家威廉·赫德·克伯屈认为:“学生对问题感觉得越充分,解决问题的决心越大,心理定势与有准备状态、满意感与烦恼感就越充分地帮助他成功,并帮助他从所做的事情中学习。”[4]205实践证明,学生在发现学习困惑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获得感。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教学主题相关的案例资料。“原理”课程本身比较抽象,而生活中的案例是鲜活的,因此,案例教学是“原理”课任课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找到的教学案例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课中内化与提升阶段

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下教学即课堂依然是“原理”课程教学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实现理论知识的内化与理论水平的提升。“原理”课程的课堂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四“测”。教师紧紧围绕当前的教学主题选择测验题目,并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前小测验,检验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测验后教师通过大数据找出易错题目,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讲解正确解题思路。课前测验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五“讲”。基于合作学习的思路,将班级学生划分为5—6人为一组的课程小组,每一个课程小组通过搜集整理资料、交流讨论、制作PPT、撰写讲稿等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完成一次主题演讲。演讲题目的选择,可以是人物介绍、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等。一般来说,演讲题目由任课教师统筹教学内容后确定,这样既保证了选题的科学性,又避免了选题的重复性。每一个课程小组确定演讲题目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2—3周的准备,在课堂上展示其最终成果。班上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参与互动,并对演讲内容、课件制作、演讲者的表现进行评议。小组主题演讲作为一项高阶性任务,对学生有较大的挑战性。学生反馈,他们从主题演讲中收获很大,不仅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而且学会了与同学合作与沟通,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

六“听”。教师依据学生在“学”“读”“找”“测”“讲”中反映出来的问题,答疑释惑,讲解重点难点,学生认真听讲、积极互动,深入理解所学知识。在这个阶段,需要突破一个误区:有些教师认为,既然线上教学视频已经讲过相关内容,学生也已经学过,那么课堂上就不用再讲,只要组织学生讨论就可以了。这显然是一种消极的做法。通过观看国内多所高校尤其一些知名高校录制的“原理”在线开放课程,结合我们录制在线课程的经验及学生学习的效果,发现有些知识点在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没有讲透彻,并且在互动性和生动性方面,课堂教学显然更具优势。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具体应该讲什么?我们认为,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答疑释惑,讲清楚重点难点,讲清楚方法论。这样,教师的讲授更具针对性,更具吸引力,可以为学生拨开思想上的迷雾,使他们有勤奋学习的获得感。

(三)课后自评与应用阶段

课后往往是被教师和学生忽视、事实上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学生课后学习阶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七“练”。学生通过做课后练习题,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课前、课后任务完成得很好,在课堂上思维也很活跃,但是期末测试成绩却不理想。通过和这类学生交流,发现他们很少做题,导致拿到题就懵。所以,建议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题练练手,摸清出题套路和考查的知识点,历年的考研真题就是不错的选择。

八“评”。学生对学习效果做出自我评价,审视自己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还有什么疑惑。“学生要在生活和自主学习中表现出色,就必须学会评价他们自己的工作。”[5]70自我评价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正视自己的所得与不足,以便及时查漏补缺,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同时,学生画出本次教学主题的思维导图,上传到超星学习通作业处。虽然学生画思维导图花费了较大精力,但是能帮助他们厘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收益良多。

九“用”。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506“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7]对于学生来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在应用,进而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具体来说,就是在生活实践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学到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分析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反复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悟原理、用原理,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真理的力量。

三、推动“原理”课程改革创新的实践探索

“三环九步”教学法融合了教材、教学视频、教学PPT、原著、原文、题库等多种教学资源,贯通了理论讲授、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合作探究、情感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优化了考核方式,为全力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提供了方法遵循。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只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多部门协同联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教学理念的贯彻者、多变学情的应对者、教学环节的设计者,更是“三环九步”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者,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具体体现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课前,教师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发布教学安排、查看教学反馈。课中,教师发布课前测试题、倾听主题演讲、总结反馈问题、重点答疑释惑。课后,教师发布课后练习题、分享优秀作业、总结反思、提出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变教学过程为学习过程。课前,学生自学相关内容、阅读相关文献、找出学习困惑、找到案例资料。课中,学生参与课前测试、分享主题演讲、参与课堂互动、倾听教师讲解。课后,学生完成课后练习、画出思维导图、做出自我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要求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各项任务,避免出现应付、拖延的情况。

(三)学校多部门协同联动

“三环九步”教学法的组织与实施,离不开学校教务部门、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所在学院、学工部等多部门发挥协同作用。学校教务部门应为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教务管理上不应“一刀切”,通过相关的制度和措施为课程教学改革保驾护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组织教师反复磨课,力争把“原理”课程打造为精品课程。高校应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进而为“三环九步”教学法的实施助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德原理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基于包络解调原理的低转速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浅析
评价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堂语篇分析
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探析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