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谱哲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2022-02-10张丛
张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广谱哲学是由张玉祥教授于1996年正式提出的,其中“广谱”两字的直接含义是“广泛的知识系列”。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观点,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就是“普遍规律说”。国内相当一部分哲学工作者不赞成这个观点,例如他们提出哲学的“意识形态说”“人学说”“社会科学说”“反思说”,甚至提出“哲学无定论”等。虽然这些学说在一定意义上不无道理,但难逃出以偏概全的窠臼[1]4-8。广谱哲学的“广谱”两字正是为了恢复或回归哲学应有的普遍性(内涵)和跨域性(外延),因此具有纠偏的意义。
一、广谱哲学的基础理论
如果给广谱哲学下一个最简洁的定义,那么可以说,它是辩证结构主义思想下,解决哲学上的两对基本矛盾的哲学理论。这个定义涉及两层意思,一是辩证结构主义,二是两对基本矛盾。
(一)辩证结构主义的内涵
简单地说,辩证结构主义就是“唯物辩证法+结构主义”,或者说用唯物辩证法扬弃结构主义。我们知道,结构主义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个影响深远而又非常庞杂的流派,它有自己鲜明的优点,从唯物辩证法上看,也有不容忽视的缺陷。结构主义的主要优点有三个。一是揭示了结构对于事物系统存在的意义,即一个稳定的事物系统存在一个稳定的结构,因此分析事物系统要从结构着手。二是广义的结构概念具有极大的普适性。简单地说,结构就是“要素+关系”,不难知道,这个概念的原型几乎是无处不在的。如果引入泛系方法论的泛结构概念,那么,包括组成事物的要素、事件、过程等看似不是结构的东西,都可以化成结构处理。三是简单结构通过组合可以生成复杂结构,即模块组合法。数学上的布尔布巴基学派很成功地实现了这一点,他们通过将各门数学分解成三种母结构(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及其子结构,然后通过结构的各种组合,生成各门数学分支结构。这种思维方式启发我们,哲学问题(如每个哲学概念)也可以寻找其支撑结构,直至找到最小结构,然后通过组合、复合等方式生成复杂的哲学概念及原理。
从唯物辩证法上看,结构主义也有自身的缺陷。一是很多结构主义者(特别是早期结构主义者)否认结构是客观事物系统真实结构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具有唯心主义倾向。这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相违背。二是很多结构主义者把结构看成是稳定不变的,否认或忽视结构的流变和转化。这与唯物辩证法的运动变化观相反。三是传统的结构主义者否认结构中存在辩证矛盾,后者导致结构的流变和转化。这与唯物辩证法关于“辩证矛盾是事物系统运动变化的动力”的观点相左,等等。
为了弥补传统结构主义的缺陷,广谱哲学提出了辩证结构主义。它吸取了传统结构主义的优点,同时赋予了结构主义以唯物辩证的性质。一是认为任何结构概念都是客观事物系统真实结构的能动反映,为此它做了大量的工作,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映论。二是它把结构看成是可以流变的、转化的,为此建立了任意结构的流变或转化的模型。这就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运动变化观。三是建立了结构的阴阳传变和转化模型,这就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辩证矛盾(动力)理论[1]38-44,等等。
辩证结构主义作为广谱哲学的建构思想,不仅坚持了唯物辩证法的指导,而且使传统哲学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获得了新的方法论。这不仅表现在它坚持为传统哲学问题建立了上百个结构与数学模型,而且表现在它为集合论、近世代数等“结构型数学”中的抽象数学结构做了唯物辩证的解释和发挥(参见《广谱哲学浅说》第二篇“不依赖于数的数学”)。
(二)哲学上的两对基本矛盾
当把哲学看成是普遍适用的科学时,始终存在两对基本矛盾,即哲学命题的普遍性与精确性的矛盾,哲学方法的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的矛盾。虽然有少数哲学家和数学家(如笛卡尔、霍布斯、莱布尼茨、罗素、邦格等)关注过,并试图予以解决,但都没有成功[1]333-338。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没有产生与解决该问题相应相称的数学方法(例如,只是到了1976年才诞生泛系方法论)。其他的绝大多数哲学家没有关注过,更遑论解决了。
第一对矛盾:哲学命题的普遍性与精确性的矛盾。该矛盾是说,哲学命题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因而以丧失了最多的具体性为代价,因而最难精确刻画。在逻辑上,这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是一致的。哲学命题的内涵最小,因此外延最大,即具有最广的跨域性。例如从具体的杨树、柳树等到树木概念,从树木、青草等到植物概念,从植物、动物等到生物概念,从生物、非生物到实物概念,从实物与场到物质概念,每一级概念的抽象,都是一级扬弃,是逐级内涵减少(对象的具体特性减少)、外延增加的过程。到了物质这个顶级概念,只剩下了客观实在性(列宁语)。显然,客观实在性这个概念没有任何具体特征,没有可度量的性质,不能用传统的方法(如数学方法)精确刻画,因而容易引起歧义。例如,虽然列宁对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即“客观实在性”的刻画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是客观过程、客观规律、客观事件等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它们都不能划归为物质范畴。换言之,物质是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东西不一定是物质(这就引发歧义了)。这就是普遍性和精确性的矛盾。既保证哲学命题的最高普遍性(不失一般性),又保证精确刻画,正是广谱哲学要解决的第一对基本矛盾。
第二对矛盾:哲学方法的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的矛盾。该矛盾是说,方法本来是指为实现某个目标而采取的措施、程序、步骤等,流行的各种哲学教科书却说“世界观就是方法论”。其基本意思是,人们有了某个世界观,然后拿了这个观点去观察、分析具体事物系统,就叫“世界观转化成了方法论”。其实这是视角的转换,当然,这种转换当然是有意义的。例如,辩证法讲的异同关系,它不仅告诉我们,差异和同一不仅是普遍的对立统一关系,而且相互包含、相互渗透,这是世界观。由于异同关系的相互渗透性,它要求要在差异中求同一,在同一中找差异,这就是方法论要求,也称“世界观转化成了方法论”。对于任意的两个客观事物系统,怎么“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有无不失一般性的、可操作性的程序?传统哲学是没有的,这就是哲学方法的非程序化与程序化的矛盾。如何在不丧失哲学方法论的最高普适性(世界观意义)的基础上,又实现具有可操作性、可执行性,正是广谱哲学要解决的第二对矛盾。
这两对基本矛盾的提出和探索,使得广谱哲学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从而与其他哲学流派区别开来[2]。
(三)广谱哲学的基础理论
广谱哲学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其基础理论有六个组成部分(也称六个板块)。
一是广谱存在论。这是广谱哲学关于世界本源的理论,即广谱哲学的本体论。唯物主义的基石是物质概念,物质概念虽然经过三次(具体的物质概念、恩格斯的“实物总和概念”、列宁的“客观实在概念”)大的推广,但在逻辑上可以证明:物质≠客观存在。广谱哲学把客观性定义为一定观控下的不变性(这时客观存在就是具有客观性的存在物),而把物质看成是满足该定义的特例,从而拓宽了唯物主义的基础(这时,客观规律、事件、过程等都是它的特例)。在此基础上,广谱哲学推出了多叶客观性原理、多种客观存在形式(显存在与隐存在、当前存在与历史存在、未来存在、真实存在与虚拟存在、有限存在与无限存在等)的模型与转化程序。
二是广谱联络论。这是广谱哲学关于客观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理论,即广谱哲学的联系论,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观的现代科学形式。广谱哲学的主要工作,一是通过设定最小联络公理,然后推演一般系统的各种特性—如系统的开放性、环境性、层次性(嵌套性)、动态性等。这与一般系统科学先列举一般特性再举大量的实例形成鲜明的对照。二是通过设定性状非固有公理,推演一般系统性状的非固有性、因果性、条件性、稳变性等。三是把普遍联系的观点转化为可操作的广义量化程序。例如提出了宏观联络分析法、主要联络分析法、关键联络分析法等。
三是广谱类变论。这是广谱哲学关于事物系统怎样变化的理论,即广谱哲学的演化论。其中“类变”是指等价类或相容类的变化。如果某个事物在同一个等价类内或(同一个相容类)内变化,称为同类变—广义的量变,如果该事物的变化超出了它所处的等价类(或相容类),称为异类变—广义的质变。广谱哲学的主要工作,一是为刻画同类变和异类变提出了类聚性公理(相当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类性质公理(相当于“同类的事物具有相同的本质”),从而把量变质变规律奠定在公理基础上。二是给出了量变质变的适用条件,提出了量变质变的绝对性相对性原理。三是结合系统科学关于系统演化的成果,为它们(可逆与不可逆、有序和无序、稳定性与不稳定性、渐变和突变、可推测与不可推测等)的联系和转化建立了广义量化的模型。
四是广谱阴阳论。这是广谱哲学关于事物系统为什么运动变化及转化的理论,即广谱哲学的动力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是辩证矛盾。广谱哲学的主要工作,一是区分了状态矛盾和动力矛盾,认为后者才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动力;分析了“一分为二”与“一分为多”两种对立学说的本质区别;辨析了差异和辩证矛盾的关系等。特别是阐发了引入中国古典哲学阴阳概念的意义。二是给出了动力阴阳(动力矛盾)、主序阴阳(主要矛盾)、阴阳传变、阴阳互转等辩证矛盾运动变化的广义量化结构。三是提出了阴阳存在公理,为揭示量变质变规律和对立统一规律的一致性提供了逻辑前提。
五是广谱映像论。“映像”在数学上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在哲学的语义上是客观对象与它的反映结果之间的关系。因此,广谱映像论其实就是广谱哲学的认识论。广谱哲学的主要工作,一是用广义映像概念给出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各种可能的模型(直观反映、抽象反映、复合反映、组合反映、拓扑反映—变形的反映、可控反映等);二是它从广谱存在论的公理出发(要注意,存在论和认识论具有对偶性)研究认识论。例如它从可映像公理推出了像源性原理(即任何广义的影像都可以找到像源)—相当于证明了任何反映结果都可以找到现实原形。第三,它揭示了诸多认识论范畴(如差异与同一、个别与一般、现象与本质等)的一致结构,从而在逻辑和数学上极大地化简了繁复的论证。第四,它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提供了可操作的广义量化程序。
六是广谱价值论。价值论有经济学上的价值论和哲学上的价值论之分。这里是指哲学上的价值论。广谱价值论的主要工作,一是继承了泛系方法论的观点,把价值关系看成是广义的供求关系,并据此提出了价值实现的两个条件,即同质性条件(通俗地说,即“你给我的正是我想要的”)和非空性条件(通俗地说,即“我的需求和你的供给不是空集合”)。二是继承了李德顺教授关于价值事实决定价值判断的观点,并为之做了结构和广义量化分析。三是在泛系方法论广义场网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场、价值网和价值场网概念,并给出了它们的广义量化结构。四是把邓小平的“先富后富论以及共富论”推广到广义社会系统,提出了复杂社会系统的广义偏导模型。五是对任意社会价值场网的调控给出了若干结构与广义量化模型。
上述基础理论(六个板块)的形成,标志着广谱哲学具有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广谱哲学的应用
广谱哲学的理论背景来源于各门具体科学,同时又反馈于各门具体科学。这里对广谱哲学在若干学科中的应用作一些简略的概括。
(一)数学:从“数量型数学”到“结构型数学”
恩格斯在一百多年前把数学概括为关于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3]35,这里的“数量关系”指的是算术和代数,“空间形式”指的是几何学。由于几何学也要用数量关系刻画,因此,数学也可以简单地规定为研究数量关系的科学。应该说,恩格斯的定义直到今天也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仍然反映了当代数学的主流。随着数理自然科学的发展,数学的研究对象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标志性的事件是法国数学家伽罗华创立的群论、近世代数关于各种抽象数学结构的研究、从康托创建的朴素集合论到抽象集合论、布尔巴基学派划时代的工作、泛系方法论对离散数学在一般系统上的扩展等。
广谱哲学适应数学的新变化,及时地提出了“数量型数学”和“结构型数学”的概念,“数量型数学”就是以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其实就是传统数学。例如算术、代数、初等几何、解析几何、微积分、数学物理方程等。它们不仅是数学的主流,而且由于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因此永远有强大的生命力。它们对于无法用数量关系表示的对象,或者虽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但或者过于复杂(如上百个变量组成的方程),或者无法揭示对象的本质,就显得苍白无力了。“结构型数学”是指以结构量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其中“结构量”是指以抽象集合(任意事物集合)为基础的关系—直积的子集合、关系的组合(或复合)、关系的关系、多元关系及其组合等等。“结构量的关系”则是指抽象集合之间、抽象数学关系之间(如两个映射关系之间)、数学结构之间(如两个变换群之间)的关系。广谱哲学以“结构型数学”为基础,原因在于哲学问题不一定有明确的数量关系,但存在着某种结构关系。例如,由于现象和本质是一对普遍范畴,因此,虽然不一定有数量关系,但它们之间存在商化对应关系(结构关系)[1]286。
对照“数量型数学”,广谱哲学揭示了“结构型数学”的基本特征,例如提出了广义数量观、广义运算观、广义量化观等。又如它着力阐发了结构型数学大量基本概念、关系的现实原形和辩证意义等(参见《广谱哲学浅说》第二篇“不依赖于数的数学”)。
(二)系统科学:对系统科学涉及的哲学问题给出不失一般性的解答
系统科学是广谱哲学的科学背景之一,因此,广谱哲学一直关注系统科学的发展,并从广谱哲学的角度予以概括和总结。第一,用公理化方法推演一般系统的特性。一般系统论的著作或教科书首先要讲一般系统的特性或特点。例如,列述一般系统的整体性、开放性、环境性、层次性(嵌套性)、非加和性等,然后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这些特性的正确性。这仍然是列宁批评的“实例的总和”(即“原理+实例”)的做法[4]407。具有普遍性的概念或命题,无论列举多少例证,都不能证明它的普遍性。只要找到一个反例,普遍性的命题就是伪命题。如上所述,广谱哲学则是通过两条公理(最小联络公理和性状非固有公理),推出一般系统的诸多特性[5]。又如,它用系统类聚性公理和系统类性质公理推演系统的同类变(广义的量变)和异类变(广义的质变)。第二,用广义量化的结构刻画一般系统的演化。系统科学的优点是其概念框架具有高度的普适性,往往采用狭义量化模型,即数量关系模型。例如,贝塔朗菲用一组常微分方程表达系统的动态相关性、普遍联系性,在现实世界中,不能用微分方程表达的系统是不胜枚举的。又如说到系统演化的可逆与不可逆,系统科学的著作往往用对时间反演(用-t取代t)后方程是否不变号作为标准。当一般系统的演化不能用某个具体的动力方程表示时,这个标准就有问题了。为了避免数量型模型的局限性,广谱哲学采用了广义量化模型。例如,它用一般系统从环境到系统的传变关系表示一般系统的动态相关性及演化性。用变换群元素的作用表示可逆与不可逆,用等价类内外间的变化表示系统的稳定与不稳定等。第三,对系统演化的阶段性问题,提出了系统的类变模型。包括系统的同类变(同一个等价类内的变化)和异类变(从一个等价类到另一个等价类的跃迁)、系统类变的绝对性(指定一种聚类标准)与相对性(转换另一种分类标准)、阶段性类变与局部性类变等。
(三)政治经济学:从逻辑分析到数学结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性工作是劳动价值论,其基本理论是商品的两重性(使用价值和价值)源于劳动的两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马克思从逻辑上对劳动价值论做了精细的分析,广谱哲学则给出了这种分析的数学结构。第一,构造了劳动—价值映射的模型。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抽象劳动的可比较性如何转化为商品价值的可比较性,这中间有个传导关系。广谱哲学指出,“同质劳动”是具体劳动集合上的等价关系,它可以通过具体商品集到具体劳动集的双射一义地传导到商品集合上去。这就是劳动—价值映射模型的含义。第二, 构造了价值量函数。它是从商品—劳动集到劳动时间集的映射,其主要作用是把生产一定商品的劳动转化成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在标准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一定时,价值量函数成为衡量商品生产者效益的标尺。第三,构造了价值形态演化的统一模型。马克思把价值形态的发展分为四种形态,即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和货币形态。广谱哲学用带权的二元关系和映射关系给出了四种价值形态的数学结构,并用顺序关系给出了它们在历史上发生的顺序。这些工作对于精准地理解劳动价值论,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数学化,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版本。
(四)文化学:从文化概念的多角度描述到文化概念的内核
文化学是指研究各种文化现象背后机理的科学。文化概念的复杂性可以从各种词典、辞海、中外百科全书、所谓“文化大师”的著作中得到证实。从网上可以搜集到的文化概念大约有二百多个,不仅五花八门,甚至互相抵触。广谱哲学从广谱价值论的角度给出了文化概念的一个核心定义,即文化是一定价值取向的对象化,从而文化产品是这种对象化的产品。不难知道,这个定义不仅可以解释物质文化(如建筑、雕塑、服饰等)、精神文化(如文学艺术作品)、制度文化(如法律法规)、行为文化等,也可以解释文化的诸多性质。如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文化的时代性与超时代性、文化的阶级性与超阶级性、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等。差不多文化的二百余个定义都是它的特殊表现形式[6]。
(五)传统哲学研究:从纷繁复杂的学说到统一的结构分析
古今中外的哲学不仅流派众多,而且同一流派内也有不同的学说,这造成了哲学领域纷繁复杂的局面。为了继承传统哲学的精华,需要对传统哲学进行分析、整理和加工。广谱哲学运用广义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方法,做了若干工作。一是把中西方哲学相似或相近的体系归为一类。这些观点可以用同构(具有相同的结构)或同态(具有相似的结构)的模型予以刻画。例如把柏拉图的“理念论”、黑格尔哲学的“绝对精神论”、老庄哲学的“道论”划为一类,这就是所谓“客观唯心主义类”。把王阳明的“心学论”、贝克莱的“感知论”划为一类,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类”。从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分析上可以证明,它们具有同构性或同态性。这种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哲学流派的多样性。二是把不同哲学体系中相同或相近的观点归类。做出结构和广义量化分析。例如,对于柏拉图的“理念论”、程朱理学的“理念”等归为一类等。这种方法极大地简化了哲学学说的复杂性。三是在结构分析和建模中找到某种哲学学说的失足之处。例如通过对柏拉图“理念论”的结构分析和广义量化模型分析,广谱哲学揭示了柏拉图把事物的共性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的失足之处(共性是客观存在,但不是独立的客观存在)。这与程朱理学的“理”虽是客观存在,但不是独立的客观存在一样。又如,通过对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的结构与广义量化分析,揭示了贝克莱抽掉了感觉的“源头”(客观存在)的症结,这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心学”有相同的失误。
(六)广谱哲学的其他应用:对相关领域的若干问题提出新的视角和模式
一是在文艺学(文学艺术创作背后的机理研究)领域提出了文学艺术创作的文艺取像与合成模式、情节结构的生成模式等;二是在“人性论”(涉及社会学、思想道德修养理论、管理学理论等)上,提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子场网理论;三是在人才学中,提出了成才的标准、成才的轨道(数学上,每一条轨道是一个等价类)跃迁理论;四是在管理学中,提出了大系统广义偏导与调控理论;五是在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大特点(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共产党领导,多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等),概括为“一主多元结构”,据此提出了主序阴阳结构模型;六是在总结东欧剧变(属于国际共运史)后,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的非单值因果关系与模型,并提出了观察社会历史问题的“历史望远镜”的五步“广义观测”程序等。
上述应用表明,广谱哲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特视角和方法,具体内容可参见《广谱哲学在相关领域的初步应用》[7]215-275。
三、结语
广谱哲学从1996年提出到现在二十余年来,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并具体化为辩证结构主义的建构思想。它提出并始终坚持以“两对基本矛盾”为研究对象,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背景参照系(这表现在广谱哲学的体系框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框架的对应上),坚持并践行和具体科学相结合(这表现在广谱哲学与现代数学、系统科学、现代物理、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文艺学、人才学、社会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的结合)上,坚持并践行批判地继承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成果,在理论、观点和方法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学术道路,值得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