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策略初探
——以三年级下学期“一张纸的心声”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为例
2022-02-10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江苏省南京市陶行知学校 盛 欣
跨学科学习是基于学科本身,又跨越学科界限,进行多维链接的系列学习活动。语文跨学科学习则是以语文学科为核心,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学生综合运用语文并链接其他学科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自主探究等学习的能力,发展语文等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学习。
语文跨学科学习对落实整体育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有效开展跨学科学习活动,提高跨学科学习的效率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主动从传统语文课堂的束缚中跳出来,寻找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点,进行多维链接,并立足于学生实际,从现实的情境中提炼出真实的问题,在跨学科学习的推进中落实学生高阶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升语文素养,培养跨界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精心选择活动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的真实情境
研究和解决现实存在的问题是跨学科学习的基础,确定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主题是成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保障。而恰当的活动主题的确立,需要我们在立足课标、聚焦单元要素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认清学生的起点,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点。
跨学科学习的实施需要通过真实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习内动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首先要立足语文学科,再着眼于各科学习要点,精准定位跨学科学习目标。同时,注意情境的真实性和生活化,只有真实或拟真度高、密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才能使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形成合力,唤起学生探究、发现的内驱力。
例如,三年级下学期“一张纸的心声”这一项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正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的兴趣。在学习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纸的发明》这篇课文时,学生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班会课上,当谈到身边的不文明现象时,许多学生都提到了浪费纸张这一现象。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笔者设计了“一张纸的心声”这一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笔者在立足学生兴趣点的同时,以课文《纸的发明》为媒介,融合观察、想象、信息筛选与整合等核心素养与调查、实验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进一步发现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了解纸、认识纸、明白纸的重要性。在此前提下,研究讨论爱护纸张的方法,并为纸张发声,呼吁人们爱护、珍惜纸张。
二、多维链接,设计螺旋上升的学习任务
在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中,学生在综合运用语文及其他学科知识发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语言、思维、审美、文化等各方面素养得到了综合发展。教师将一个大情境分解成一个个多样的、恰当的小板块,并通过设计环环相扣、螺旋式循序渐进,与其他学科核心素养多维链接、高效融合的任务,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个个支架,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提升跨学科学习体验的敏感度,在基于真实情境的、赋予支持性的、能够自主参与的学习环境中主动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笔者在开展“一张纸的心声”这一跨学科学习活动时,就尝试设计了三项适宜的、层层递进的、动态生成性的任务。
任务一:听听我的委屈
该项任务是整个跨学科学习的引子。这一任务分为两个环节——“大人们不珍惜我”和“小朋友们伤害我”。第一个环节“大人们不珍惜我”,是以纸的口吻,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社会上浪费纸张的现象;第二个环节“小朋友们伤害我”,侧重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行为。该项任务从学生日常生活起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上以及自己日常生活中浪费纸张的现象,将纸的“委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张纸的“自述”清单,这恰好链接了道德与法治学科二年级下册的一项学习内容——调查学校公物使用情况,说说我和公物的故事。
任务二:我真的很重要
该项任务是跨学科学习的核心部分,共分为三个环节——“我为什么会出现”“我的本领可大了”“如果世界没有我”。
在“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纸的发明》的基础上,融合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学习网络搜索和下载网页、图片和文字”的内容,以“书写材料”为线索,引导学生搜集信息并进行筛选整合,梳理“不同时期”“不同书写材料”的“不足之处”。接着,在学习“语文园地三”板块中“介绍一次手工活动过程”这项说话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大致了解纸的诞生过程,再通过查找视频资料、参观民俗博物馆等,说一说造纸的过程,明白纸的来之不易。学生学习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信息并进行汇报的过程,既链接了信息学科三年级下册的重要学习内容,也为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培养学生搜集筛选与整合信息能力”这一学习目标的达成打下基础。
在“我的本领可大了”这一环节,教师可以结合科学中“纸”的学习内容——在引导学生认识纸的不同种类、了解纸有哪些用途的过程中,相机引导学生用纸做一个简单易行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之后完成习作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实验记录是这项习作训练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于缺乏实验经验的学生来说,在完成习作之前,教师首先应结合习作的要求,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积累习作素材。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本环节中引导学生选择摩擦起电、做一只不渗水的纸船等与纸有关、操作简单、结果呈现也比较快的实验,做好实验记录,再将实验过程中的观察与思考转换成一篇习作。
在“如果世界没有我”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世界上没有纸会怎样?这也为第五单元——想象单元打下基础。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旨在鼓励、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并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而这一环节的设计正契合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的要求:如果世界上没有纸会怎样?从而拓展思维,书写自己的想象故事。这个主题其实也和习作五中的一个话题“手罢工啦”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务三:请你善待我
任务三是跨学科学习的总结部分,也分为两个环节——“你要怎样保护我”“一起做个小约定”。第一个环节“你要怎么保护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搜集筛选并整合信息,研究讨论节约用纸的好办法。第二个环节“一起做个小约定”,在学生充分了解、认识纸,明白纸张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制订一份爱护纸张的公约,并提出节约用纸的建议,呼吁人们珍惜每一张纸。
“一张纸的心声”这一跨学科学习是穿插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通过一项项环环相扣的项目任务——“听听我的委屈”“我真的很重要”“请你善待我”,引导学生在发现生活中浪费纸的现象后,了解纸、认识纸、明白纸张的重要性,研究讨论爱护纸张的方法并呼吁人们珍惜纸张。在这个学生感兴趣的真实情境下,将习作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的“观察”、第五单元的“想象”和第七单元的“搜集筛选并整合信息”等内容串联其中,又多维链接了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学习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展示成果,构建交互开放的评价体系
跨学科学习主张研究积极的反思评价来实现学生的自我再提升,为此,评价方式需更加开放。而成果展示与多维的评价,使跨学科学习的评价体系变得更加多元而生动,在这种“活”的评价体系下,学生主动学习、研究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大提高。
(一)成果展示
这一环节主要是展示学生的作品、完成任务过程中使用的特色材料等。成果展示环节不仅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还能给学生提供欣赏优秀作品、学习榜样的机会,让他们产生追求成功的巨大动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愿望。
在“一张纸的心声”这一跨学科学习的任务中,教师引导学生把每一环节完成的任务都记录下来,装订成一本“小书”。如在完成任务一“听听我的委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观察、查找的社会上以及自己日常生活中浪费纸张的现象,即纸的“委屈”进行归纳整理,形成一张纸的“自述”清单,放在小书的第一部分。在完成任务二“我真的很重要”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筛选整合出的“不同时期”“不同书写材料”的“不足之处”,以及造纸的过程制作成表格、图画或思维导图,鼓励学生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将“纸为什么会出现”记录在小书的第二部分。在完成任务二的环节二、环节三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给关于纸的实验的作文以及“如果世界没有纸”的作文配上精美的插图,记录在小书的第三、四部分。第五、六部分则用来记录学生研究出的爱护纸张的方法以及呼吁人们节约用纸的公约。整个项目学习的成果被制作成一本本精美的“小书”后,再在全班展示传阅。同时,举办作品展览会,邀请全校教师、学生参观,让参与学习的每个学生都拥有向他人展示的机会。在这样的相互欣赏、互相学习中,学生深入探究的热情再度提高。
(二)多维评价
互动开放的多维评价体系,包含评价对象的多元化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是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的结合体。同时,开展多维评价也要注意评价时机的全程化,关注过程性评价。
在“一张纸的心声”这一跨学科学习的任务中,对于学生制作的小书,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根据量化的要求自主评价,如是否把实验过程按顺序写清楚、是否能展开大胆想象等,再邀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举办展示会时可以邀请全校教师、学生根据要求进行投票打分,选出“纸的委屈最佳讲述”“纸的诞生最佳演示”“纸的实验最佳展示”等作品,授予其“纸的心声代言人”称号;可以将学生制作的爱护纸张公约整理成一份班级公约,张贴在班级公告栏;也可以与社区联系,将“爱纸公约”张贴在社区公告栏,向社会宣传,让学生在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中收获更大的快乐。
“一张纸的心声”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启示我们,语文跨学科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以语文学科为基础,同时立足于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问题情境,以任务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融合链接其他学科的知识、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成果分享、展示评价等环节来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从而帮助学生拓宽思维,促进思维力的生长,有效提升学习质量,在跨学科的基础上有新的认识、发现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