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脱钩评价模型的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压力关系研究
2022-02-10吴珊珊
张 良,董 菁,吴珊珊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中瑞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2019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次已达到60.1亿人次,入境游客达14 530.7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57 250.92亿元,国际旅游收入达1 312.54亿美元。旅游业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的生活方式,旅游活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
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幅提升,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自然环境也遭到破坏。1972年,可持续发展理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首次提出。[1]我国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丰富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凸显出生态文明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虽然旅游业历来被称作为“无烟产业”和“绿色产业”,意味着相对其他产业而言对环境污染较小,但对环境仍存在一定的破坏作用。因此,实现旅游经济发展,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对于西安市而言,由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需重视环境污染对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需花费较长的时间恢复,甚至是难以恢复。因此,必须重视生态环境和旅游业间的协调关系,促进本地旅游业与经济的发展。
本文以西安市为研究地域范围,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指标体系,利用“脱钩理论”分析西安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间的动态压力关系,以及旅游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以实现西安市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
(一)相关理论
1.旅游经济
旅游业是由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构成的综合性产业,旅游活动的开展都有各种消费行为相伴发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意大利学者马里奥(1927)在《旅游经济讲义》中指出旅游活动是带有一定经济特性的社会现象。[2]本文所指的旅游经济主要是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及其相关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所获得的收益。
2.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关系到人类社会本身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本文所涉及的生态环境主要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的生态系统,包含大气、水、植被等资源。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承载限度。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系统只要在可承载的阈值范围内,生态环境会保持良性发展,同时能够为旅游地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若超出可承载的阈值,则会对本地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坏,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研究方法
1.耦合协调性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在某种运动方式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的一种状态,是两个系统中的各个因素在相互耦合的作用下,逐渐由无序转变为有序的状态。[3]协调度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者要素间在发展进程中互相作用、共同进步、彼此和谐的程度,在耦合理论中体现的是良性耦合状态,是系统或者要素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一种趋势,反应了研究对象间的协调程度。[4]
2.脱钩理论
“脱钩”原为物理学中的概念,指具有相互影响或者相互胁迫关系的两个物理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再存在或由强变弱的过程。[5]从环境领域解释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解耦,即经济发展而环境污染与资源消耗下降。[6]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经济增长缓慢,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最终将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因此,为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必要对经济与生态环境进行脱钩。
三、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压力的分析研究
(一)区域概况分析
西安市为陕西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之一。西安悠久的历史为本地遗留下来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大明宫遗址等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独具特色且资源禀赋突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为西安市带来了大量的客流。
由图1可知,西安市游客接待总量由2010年的5 285.18万人次增长到30 110.43万人次,十年间增长了约5.7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1.3%;旅游总收入由2010年的405.18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3 146.05亿元,十年间增长约7.8倍,平均年增长率约为25.6%。西安市旅游业的增长速度远高于地区GDP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成为本地区重要的产业之一。通过西安市旅游产业在全国所占比重的变化可知,西安市接待旅游总人次占全国旅游总人次的比重由2010年的2.3%增加到2019年的4.76%,平均年增长率超过8.4%;西安旅游总收入占全国国内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由2010年的3.22%增加到2019年的5.5%,平均年增长率达到6.1%,说明西安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图1 西安市2010—2019年旅游业指标
由图2可知,2010—2019年西安市环境水平整体趋于向好。二氧化硫浓度整体下降趋势明显,平均年降幅达16.97%;当年完成环保验收项目环保投资增幅明显,其中在2016年达到这十年的峰值为55.69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36.87%。但二氧化氮浓度年平均值几乎没有变化,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率变化不大,甚至有所下降(平均年度达标率增幅约为-3.3%),本地空气质量有待于提升。
图2 西安市2010—2019年间环境保护相关指标
(二)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模型构建
1.构建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分析西安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间的耦合协调关系非常重要。本文根据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特点,结合西安市的具体情况,在查阅相关文献和咨询相关专家的基础上,最终选定由旅游产业规模、旅游产业效益和旅游产业支撑三大指标共14个因子构成的旅游经济指标体系和由生态环境破坏、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三大指标共14个因子构成的生态环境压力指标体系(见表1)。
2.计算权重
西安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标体系的权重对两大指标体系间的耦合协调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科学性、客观性较高的熵值赋权法来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其计算过程如下:
(1)构建初始矩阵
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查阅2010—2019年《西安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构建初始矩阵如下:
Xij表示第I年的文化或旅游产业的第J项指标
(2)无量纲化处理
通过空间结构分析软件Winkelmass计算林木结构参数大小比数、角尺度和混交度。将缓冲区大小设置为5 m,以避免边缘效应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同时可以有更多的调查数据参与应用。
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代表的含义不同,指标单位也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数据的可比性,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同时,为避免在求熵值过程中出现无意义的情况,进行数据非负化处理,具体公式为:
Zij表示第I个系统的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表示非负化处理的第I个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的无量纲化值;Xij为第I个系统中的第J个指标的原始数据;max(Xij)、min(Xij)为指标Xij中的第I个系统中第J项指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3)计算指标Xij的比重Yij
(4)计算第J项指标的熵值ej
(5)计算第J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dj
dj越大,表明指标X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强;反之,表明指标Xj在综合评价中的重要性就越弱。
(6)计算第J项指标的权重值Wj
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得到各指标的权重如表1所示。
表1 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标体系表
Tapio脱钩弹性系数法对脱钩状态的测度精确性更高,对区域经济与环境压力间的脱钩状态划分更为细致,因此,本文使用Tapio弹性脱钩系数法测度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环境压力的关系。
(1)构建Tapio脱钩评价模型
对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相关指标进行加权(由熵值赋权法可得)求和,得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脱钩弹性值为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的变化率(ΔEEPI)与旅游经济发展综合指数的变化率(ΔTEI)的比值,即:
其中,εt表示第t期的脱钩弹性值,ΔEEPIt为第t期的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的变化率,EEPIts、EEPItl为第t期始年与末年的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ΔTEIt为第t期的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的变化率,TEItl与TEIts为第t期始年与末年的旅游经济综合指数。
(2)脱钩状态评价标准
Tapio模型根据生态环境压力和旅游经济的关系分为三大类,八小类,其模型指标和含义如表2所示:
表2 脱钩弹性指标及脱钩状态划分
4.计算脱钩评价指数
根据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关指标权重的计算,得出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以此为依据计算出2010—2019年的脱钩指数(见表3)。
表3 2010—2019年西安市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的脱钩指数表
四、脱钩评价指数的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脱钩评价结果的分析
通过计算2010—2019年西安市旅游经济和生态压力脱钩指数,发现在这十年,西安市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脱钩弹性值变化较大,脱钩状态不稳定,脱钩类型比较丰富。其中4个时期为强负脱钩,2个时期为弱负脱钩,此外还有2个时期为衰退链接,仅有1个时期(2013—2014年)为强脱钩,状态最好。说明在西安市旅游经济增长的情况下,生态环境压力较大。
通过分析西安市2010—2019年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综合指数演化趋势图可知(见图3),这十年,生态环境压力和旅游经济呈现交错上升的趋势,说明在旅游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仅在2018—2019年有所缓解。在2011—2014年,旅游经济综合指数高于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说明旅游经济发展较快,但生态环境压力较大,且在此期间环保验收项目投资较少,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均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2014—2016年,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综合交错,生态环境压力指数处于稍高的阶段,且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慢。这一时期,旅行社营业收入、限额以上餐饮企业个数和客运量(客运量由于在2014年陕西省公路运输统计方法制度改变,数据发生变化)较上年均有所下降。在2016—2019年,旅游经济综合指数全面超越了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且旅游经济综合指数的增长速度也高于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生态环境压力综合指数在2018—2019年出现了下降趋势。这一时期,生态环境压力有所缓解,旅游经济也发展迅速,旅游接待游客总数、旅游收入等指标相比以往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图3 西安市2010—2019年间生态环境压力和旅游经济综合指数图
(二)对策、建议
整体而言,2010—2019年西安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状态是多种脱钩类型反复出现,整体状态较差且不够稳定。随着旅游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压力逐渐加大,为了能实现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需在发展生态环境方面采取一些措施。
1.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
为实现西安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西安市应紧跟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逐渐调整和退出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大的低端产能,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重点发展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和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此外,旅游业在改善本地产业结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应着力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努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不断夯实旅游发展的基础,释放旅游发展潜能,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经济刺激等手段,严格控制和淘汰“高污染、高排放”的落后产能,同时综合利用经济、信贷、税收等多种调节手段,鼓励和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等手段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资源消耗,实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
由于旅游业是被公认为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的产业,在当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旅游业应在生态保护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首先,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产品创新、控制资源消耗等方式输出旅游产品。其次,在旅游目的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消耗,从而减轻对环境的破坏。最后,通过智慧旅游和互联网+旅游等方式推广旅游产品,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3.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在旅游目的地和景区,通过加强对游客、景区工作人员等相关人员的环保宣传,达到在游览过程中使游客不破坏或少破坏环境的目的。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也应加强对环境问题的整治,及时有效处理各种污染,推进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