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P CRP Cys-C水平变化及对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2022-02-10宋晓彬施克新
邢 宇, 宋晓彬, 施克新, 杨 梅, 冯 畅, 鄢 一
(辽宁省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辽宁 葫芦岛 125001)
2型糖尿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受饮食、生活方式改变等因素影响,此疾病发病率有显著升高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而大血管病变是T2DM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约占糖尿病相关死因的70%~80%[1]。因此,早期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以指导临床积极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是缓解大血管病变、减少T2DM患者死亡的关键措施。相关研究已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的主要病理基础,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胱抑素(Cystatin C,Cys-C)介导的炎症反应参与AS发生及发展过程[2]。此外,C-肽(C-peptide,CP)常被用来评估胰岛功能,近年研究发现,其水平变化与内皮细胞病变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3]。故CP、CRP、Cys-C均有望成为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早期预测因子。本研究尝试探讨T2DM患者血清CP、CRP、Cys-C水平变化及对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旨在为临床完善相关诊疗机制提供参考。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我院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85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单纯T2DM患者85例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均符合T2DM诊断标准[4];研究组合并大血管病变:①冠心病:明确心肌梗死、心绞痛病史,或经冠脉造影确诊,②脑血管病变:CT或MRI证实脑梗死、脑出血等,③周围血管病变:足背动脉搏动减弱、间歇性跛行,下肢血管B超提示内膜中层厚度(IMT)≥1.0mm、动脉硬化;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急、慢性感染;近期口服叶酸或VitB 12治疗;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可引起糖代谢紊乱的内分泌疾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①资料收集:入院时询问病史,详细体格检查并记录,统一采用日本欧姆龙HEM-907型电子血压计测量治疗前血压;非抗凝真空管采集晨空腹肘静脉血4mL,离心(半径8cm,转速3500r/min,时间15min),采集上层血清,葡萄糖氧化酶法测血糖;酶联免疫法测血脂水平,记录检测结果。②CP、CRP、Cys-C:治疗前采集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4mL,离心(半径8cm,3500r/min,10min),取血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P、CRP水平;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试剂盒由罗氏公司提供。
1.3观察指标:①两组临床资料、血清CP、CRP、Cys-C水平。②T2DM大血管病变发病影响因素。③血清CP、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④血清CP、CRP、Cys-C水平对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⑤两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资料、血清CP、CRP、Cys-C水平:研究组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比例、TG、LDL-C、颈动脉IMT及血清CRP、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血清CP CRP Cys-C水平对比
2.2T2DM大血管病变发病影响因素:以T2DM患者是否并发大血管病变为因变量(否=0,是=1),将表1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校正年龄≥60岁、糖尿病病程≥10年、血清TG、LDL-C水平后,颈动脉IMT、血清CP、CRP、Cys-C水平仍与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有关(P<0.05)。见表2。
表2 T2DM大血管病变发病影响因素
2.3血清CP、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P(r=-0.510,P<0.001)水平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关系,血清CRP(r=0.675,P<0.001)、Cys-C(r=0.591,P<0.001)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关系。见图1~3。
图1 CP与颈动脉IMT相关性
2.4血清CP、CRP、Cys-C水平对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以研究组血清CP、CRP、Cys-C作为阳性样本,以对照组血清CP、CRP、Cys-C作为阴性样本,绘制各指标预测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ROC曲线,结果显示,CP、CRP、Cys-C联合预测的AUC最大0.948,对应敏感度为90.59%,特异度为96.47%。见图4、表3。
图4 ROC曲线
表3 血清CP CRP Cys-C水平对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预测价值
2.5两组MACE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无失访病例,统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研究组MACE发生率21.18%高于对照组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MACE发生率对比n(%)
图2 CRP与颈动脉IMT相关性
图3 Cys-C与颈动脉IMT相关性
3 讨 论
相关研究已证实,慢性炎症与T2DM及其大血管病变密切相关[5]。CRP是血管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显示,并发大血管病变时T2DM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升高,分析主要是因CRP可通过激活单核细胞及补体生成黏附因子,最终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并介导血管壁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6]。Cys-C是主要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近年研究发现,血清Cys-C独立于肾功之外,与心血管事件发生、发展有明显相关性。此外,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医学界公认的AS独立危险因子,而Cys-C可抑制Hcy分解过程中的酶,使Hcy水平升高,并与组织蛋白酶、Hcy等相互作用,加速血管损伤[7]。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血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张蕊等[8]研究结果近似,提示通过检测血清Hcy水平或对防治T2DM患者大血管病变有一定帮助。
CP是由胰岛素原经酶切而产生的氨基酸多肽,可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且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病变过程[9]。本研究显示,血清CP水平为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其机制可能为,①CP能改善ATP酶活性,增加内皮性一氧化氮合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②CP抑制白细胞在血管壁的黏附、迁移,发挥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③CP保护血管和神经功能,延缓血管病变,因此,血清CP水平降低可通过影响上述生理过程而造成大血管病变。
另外,颈动脉IMT增厚是AS发生发展的最早期阶段,是目前公认的大血管病变早期筛查的有效指标[10]。本研究数据显示,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P、CRP、Cys-C水平与颈动脉IMT有关,提示三者可从生化特征层面提供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的检测依据。另外,ROC曲线显示,CP、CRP、Cys-C预测T2DM大血管病变的AUC均较高,尤以联合预测最高。临床可同时检测血清CP、CRP、Cys-C水平为T2DM大血管病变预测提供更全面、可靠的参考信息。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靶器官损害更明显,易出现MACE。本研究随访6个月,研究组MAC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因此,T2DM患者若出现血清CP、CRP、Cys-C水平异常变化时需提高警惕,防范MACE发生。综上可知,T2DM并发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CP、CRP、Cys-C均异常表达,联合检测对预测大血管病变的发生有较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