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玉学术思想研究》理论探讨与技术路线
2022-02-10王崇良余朝晖
王崇良,余朝晖
(1.湖北科技学院 图书馆,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学报编辑部,湖北 咸宁 437100)
张琪玉,男,中国当代著名的情报语言学家和图书馆学家。1930年6月生于江苏省南汇县,卒于2017年11月,享年88岁。195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曾就职于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图书馆管理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书馆、吉林省吉林市图书馆。1976年9月调到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后更名为图书情报学院),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图书情报现代技术教研室主任、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所所长、《图书情报知识》杂志主编等职。1987年4月调到空军政治学院图书档案系(后更名为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军事信息管理系),任系主任、教授(1999年6月被聘为技术三级),2001年3月退休。曾任中国图书馆学会理事、上海市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知识组织学会会员以及第七、第八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等职。
张琪玉教授认为:“人生很短暂,一个人不能做完一切想做的事,所以只能去做最必要的、最有意义的并且能够做到的事情。”[1]
张琪玉教授认为:他“所做的工作,犹如在植物学和动物学的基础上建立生物学” ,[2]并创制、完善了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
因此,张琪玉教授从1980年开始,就独辟蹊径,锐意创新,不断进取,以其宽广的知识面、敏锐的观察力和学术创造力,与时俱进,终其一生,开拓情报语言学、分类检索语言、主题检索语言、自然语言检索法、索引学以及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等研究领域。不管外界风吹浪打,他却始终坚守在情报语言学领域中专注聚焦,耕耘不辍,践行了自己的人生诺言,实现了终生“伟大事业”和“中国梦”,形成了一个从检索效率的角度来研究各种文献检索方法的学派。使我国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在世界“知识组织”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使我国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水平和应用研究领域迅速接近世界研究水平。
一、张琪玉关于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
情报语言学最初称之为“情报检索语言”,简称为“情报语言”或“检索语言”。张琪玉教授认为:情报语言学是专门研究“情报检索中‘语言保证’问题的一门学科,是情报学和图书馆学的共同分支学科。它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情报检索语言,同时也研究自然语言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问题。”[3]
我国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发端于1980年3月张琪玉教授撰写完成的《情报检索语言》专著以及他该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科技情报专业和图书馆学专业开设的“情报检索语言”课程;成熟于1997年9月张琪玉教授撰写完成的《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二版)专著。其学科建设是在张琪玉教授本人以及众多志同道合的图情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和辛勤耕耘下,不断创新与突破的基础上创制和完善的。
众所周知,一门学科的创立与发展,总是有其著名的学科领军人物,他们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与理论贡献,令人景仰。在我国情报语言学创立、发展、完善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了一批老、中、青相结合的情报语言学理论家。如:张琪玉、刘湘生、丘峰、侯汉清、白国应、俞君立、陈树年、马张华、曾蕾、戴维民、汪东波、卜书庆、曹树金等。张琪玉教授就是他们当中最杰出的情报语言学理论家,他被称为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的“开山鼻祖和奠基者”;他的研究被誉为“独辟蹊径”“创一家之说”;他所构建的学科命名“情报语言学”,被认为是“中国人自己创建的学科”。
张琪玉教授的情报语言学学术思想,得到了图情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如:我国著名图书馆学家范并思在《论图书馆学学科前沿的转移》一文中写道:“与图书馆现代化相比,检索语言研究有更多的创新意义。图书馆现代化研究是学习西方建立起来的领域,而检索语言研究却基本属于中国人自己创立的领域。在张琪玉以前,国外还没有人能在‘情报检索语言’的书名下将检索语言理论的内容讲述得如此系统而精密。”[4]再如:周文骏、金恩晖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概观性文章《图书馆学》中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学者从情报检索角度对分类法和主题法以及代码检索语言、自然检索语言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探索它们影响情报检索效率的规律和提高检索效率的途径,并以此建立情报语言学这一新的分支学科。”[5]又如:美国著名情报语言学理论家曾蕾在《关于近年来国内外情报检索语言研究方向与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说:“继刘国钧先生的《现代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一书之后,以张琪玉教授编著的《情报检索语言》教材为代表,由他本人及众多研究者所取得的成果,使我国在检索语言的研究水平方面迅速接近世界水平”[6]等等。
张琪玉教授之所以能在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等研究领域著述宏赡、成绩斐然,主要归功于三个方面:一是他具有不同寻常的精神和毅力;二是他遵循了严谨科学的研究程序和方法;三是他与疾病抗争的顽强斗志和笔不停耕的恒心与毅力。其学科建设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根据学科发展现状和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趋势,对学科体系结构、发展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向进行超前研究;二是在学科研究领域,总是能先于他人或超前他人率先提出学科研究领域“前瞻性”研究课题(如: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情报检索语言、自然语言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和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等)。具体说来,张琪玉教授对学科建设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首先,张琪玉教授作为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的开山鼻祖和奠基者、一代宗师和学科体系建设领军人物,创制并完善了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学科体系建设,著就《情报语言学基础》(增订二版)为其标志性研究成果。
其次,张琪玉教授作为“检索效率”理论的提出者、探寻者和引导者,在我国首次发现并选择了“如何提高检索效率”这个重大而又现实的研究课题,贯穿其学术研究全过程,开启了我国对具体问题研究转变为对抽象问题研究的历史先河。
第三,张琪玉教授作为我国最早关注、发现、研究、探索分类语言和主题语言一体化情报检索语言的理论工作者,长期以来,致力于两者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极力主张两者之间相互结合,进行统一研究,构成了我国情报语言学学科体系结构的基本框架。
第四,张琪玉教授“敢想+敢干+科学分析+科学论证+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经过十多年艰难求索和辛勤耕耘,创制了“学科-事物概念组配型检索语言” ,[7,8]简称为“学科-事物组配语言”。
第五,张琪玉教授在充分考量自然语言检索性能的基础上,发现了自然语言检索的致命弱点就是缺少“控制”,而配备“后控制词表”则是提高检索效率的主要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如果要达到较高的检索效率,控制是永远需要的”[9]重要学术理论。
第六,张琪玉教授运用自己独创的“结构功能分析法”原理和方法,在我国首次构建了“文献主题构成因素及层次结构”模型图,并用图示法将文献主题按照学科和事物两个中心层层展开,发现了文献主题的层次遵循着具体性递增,而必要性递减的秩序,创立了中国当代“文献主题结构”理论。[10]
第七,张琪玉教授通过理论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工作,在我国首次发现了“‘分类表词表编制规则→文献标引规则→文献检索规则’是一种演变过程”,[11]它们之间在其检索原理、检索方法和检索规则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
第八,张琪玉教授是我国最早关注、发现、研究、探索“情报检索计算机化”的理论工作者。他的核心观点就是情报检索计算机化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工作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与情报语言学学科发展关系密切,是情报检索语言走向自动化的必然发展方向。[3]
第九,张琪玉教授是我国最早关注、研究、探索索引学的理论工作者,提出了“现代的索引就是数据库,现代的索引工作者就是数据库建造者”[12]的重要论断。并号召人们将中国索引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数据库建设方面,以此支撑因特网事业的发展。
第十,张琪玉教授是我国成系列研究“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理论工作者,在21世纪初期,曾发表了《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增强关键词检索功能的措施》《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发展的方向与提升竞争力的途径》《网络信息检索用语言的发展趋势》等多篇文章,提出了诸多方法和措施提高其检索效率,并在观念上改变了所有研究者都认为是采用自然语言的主观臆断,引领了我国网络环境下“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研究热潮。
第十一,张琪玉教授创造性地发现和构建了一整套情报语言学专用研究方法,[1]集核心研究方法、重要研究方法和一般研究方法于一体,容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功能于一身,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凝练,使之成为我国情报语言学领域的方法论。
二、张琪玉情报语言学重要学术观点
张琪玉教授学术功底扎实、知识面宽广、思维敏捷、才思过人,特别善于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他在情报语言学创制、完善和延伸拓展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很多重要学术观点,对于我国情报语言学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如:
第一,我国“情报检索语言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开辟新路。首先,要改变研究方向;其次,要扩大研究范围;第三,要改进研究方法;第四,要研究中国特殊问题。”[13]
第二,“情报语言学研究的根本目的和核心问题,是提高情报检索效率。”[14]
第三,情报语言学是“研究情报检索中语言保证问题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对象是情报检索语言,同时也研究自然语言在情报检索中的应用问题。”[3]
第四,情报检索语言的主要功能是:“(1)对文献的情报内容(及某些外表特征)加以标引;(2)对内容相同及相关的情报加以集中或揭示其相关性;(3)对大量情报加以系统化或组织化;(4)便于将标引用语和检索用语进行相符性比较。”[13]
第五,“情报检索语言是影响情报检索效率的主要因素。”[14]
第六,“建立情报检索系统的目的,是要获得较好的检索效果。”[15]
第七,“检索效率的高低是情报检索系统质量的标志。”[15]
第八,“检索效率主要是由情报检索语言的功能产生的。”[16]
第九,“情报检索语言的国家特点、时代特点和自然语言特点是客观存在的,并非某些创制者的主观因素所致。”[17]
第十,“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检索语言是当前情报检索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3]
第十一,“理想情报检索语言应是学科-事物概念组配型检索语言。”[7,8]
第十二,“寻找更佳结合模式是情报检索语言创新的主流。”[18]
第十三,要想“较彻底地解决‘集中与分散’矛盾的办法,可能是组配分类法,并且要与标识单元检索方式配合使用。”[19,20]
第十四,“任何一部有质量的体系分类法,在其创制过程和使用过程中,都是遵循着许多准则和惯例的。”[21,22]
第十五,“在文献检索过程中,如果要达到较高的检索效率,则控制是永远需要的。”[9]
第十六,“弄清楚文献主题的构成因素及层次,是情报检索方面的基础研究课题之一。”[10]
第十七,“现代的索引就是数据库,现代的索引工作者就是数据库建设者。”[12]
第十八,“把分类表和词表改造成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的对应表,是情报检索语言走向自动化的必由之路。”[23]
第十九,“自然语言的未来与情报检索语言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同一个问题,将是自然语言的情报检索语言化或情报检索语言的自然语言化。”[24]
第二十,“因特网大众分类法是一种独创的分类法。”[25]
第二十一,“网络信息检索不能唯一地使用自然语言,也必须使用人工语言。”[26]
三、张琪玉学术精神
张琪玉教授为人谦逊,学问精深,思想超前,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学术责任感。在其数十年的学术研究生涯中,始终将个人兴趣与我国情报语言学学术研究、教书育人、学科建设、事业发展等紧密结合起来;始终活跃在我国情报语言学学科研究前沿,致力于学术理论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和研究内容创新;始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感召力为引力,共同发展、繁荣我国情报语言学事业。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和理论贡献,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精神。而他的学术精神,不仅是图书馆情报界学习的榜样,而且还是学术界学习的楷模。具体说来,在张琪玉教授身上,有五种学术精神,我们必须发扬光大。即:
1.独辟蹊径,专注聚焦
独辟蹊径,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成功的开始,是其学术思想产生的源泉和动力;专注聚焦,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秉性和作风。几十年如一日,他在蹊径中不断耕耘,在耕耘中专注聚焦,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卓尔不群的学识,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的“开山鼻祖和奠基者”,开创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理论研究的新天地。
2.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与时俱进,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本质和特征;开拓创新,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座右铭。他研究的重点,始终放在情报语言学理论的创新、研究内容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主要方面。这种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的学术精神,特别值得图书情报学界业内同行发扬光大。
3.理论突破,穷究真理
理论突破,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核心表现;穷究真理,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独特个性。纵观张琪玉教授学术道路和研究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他在情报语言学等多个相关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理论突破,如:创制“学科-事物概念组配型检索语言”、[7,8]提出“后控制”理论及其结构模式[9]等。在穷究真理中,从不人云亦云,而是理性思考问题。如:“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孰优孰劣之争,提出自然语言与人工语言辩证思维发展方向。[24]
4.独立思考,严谨治学
独立思考,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秉性;严谨治学,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致胜法宝。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很少受国内外流行观点的影响和制约,而是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独立思考,特别善于发现问题、深入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严谨治学,潜心研究,专情学术、终生不悔。
5.为人师表,提携后学
为人师表,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人格魅力;提携后学,是张琪玉教授学术研究的薪火相传。张琪玉教授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与学术责任感以及独立的人格魅力。他淡泊名利,视学术研究为生命和最高人生境界,处处为人师表,提携后学,并薪火相传。
四、图情专家学者学术研究
张琪玉教授以自身学术魅力为引力,以自身学术造诣为感召力,带领和引导国内众多志同道合的图书情报学界专家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以张琪玉教授为核心的情报语言学学术共同体,并发展延续至今。他们和张琪玉教授一起共同促进、发展、繁荣了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事业。
1.图情专家学者重要著作
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4年,我国图书情报专家学者出版了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著作有22部。他们分别是:
1980年刘国钧出版了《现代西方主要图书分类法评述》;1981年白国应出版了《图书分类学》;1983年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图书分类》编写组出版了《图书分类》;1985年钱起霖出版了《汉语主题词表标引手册》;1985年刘湘生出版了《主题法的理论与标引》;1988年丘峰出版了《情报检索与主题词表》;1991年侯汉清出版了《主题法导论》;1991年《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编委会出版了《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1993年侯汉清出版了《当代分类法主题法索引法研究》;1994年戴维民出版了《情报检索语言综论》;1996年曾蕾出版了《联机环境中的情报检索语言》;1999年马张华、侯汉清出版了《文献分类法主题法导论》;2000年曹树金、罗春荣出版了《信息组织的分类法与主题法》;2001年俞君立、陈树年出版了《文献分类学》;2001年马张华出版了《信息组织》;2002年黄如花出版了《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2003年黄如花出版了《网络信息组织:模式与评价》;2007年司莉出版了《KOS在网络信息组织中的应用与发展》;2008年戴维民出版了《语义网信息组织技术与方法》;2010年曹树金出版了《情报检索语言与信息组织探微》;2011年司莉出版了《信息组织原理与方法》;2014年卜书庆出版了《知识组织系统构建与知识服务研究》等。
2.图情专家学者重要论文
据笔者统计,截止到2017年,我国图书情报专家学者发表了质量较高、影响较大的论文有61篇。他们分别是:
1980年白国应发表了《论分类法与主题法的关系》;1980年侯汉清发表了《分类法与主题法结合的成功尝试——分面叙词表》;1982年丘峰发表了《关于提高检索效率的途径与措施》;1982年陈树年发表了《关于<汉语主题词表>的两个问题——范畴索引及主题词排列》;1983年刘湘生发表了《主题法与分类法的相互关系》;1983年侯汉清发表了《也谈分类法和主题法的异同》;1983年王知津发表了《受控标引与非控标引评述》;1983年邓珞华发表了《用关系矩阵显示概念之间的关系——试将关系矩阵应用于情报分析与检索语言中》;1984年曹树金发表了《试论综合性叙词表与专业性叙词表的并存和兼容问题》;1984年俞兵发表了《模糊情报检索语言及其实现》;1985年丘峰发表了《关于编制词族的若干问题》和《情报检索语言的组织与展示》;1985年张欣毅发表了《分面分析和检索语言》;1985年隋少梅发表了《试论引文索引的情报功能》;1986年戴维民发表了《论情报检索语言的文献保证原则》;1986年汪东波发表了《规范语言与自然语言情报检索研究》;1986年封庆阳发表了《试论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现实道路——关于<中图法>的类目与<汉语主题词表>的叙词对应规范问题的探讨》;1986年叶千军发表了《情报检索语言中的分面分析理论与实践》和《文献主题规律和分面理论及其应用研究》;1986年邓顺国发表了《分类法主题法一体化问题的探讨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类目与<汉语主题词表>主题词对应试验》;1986年康娜发表了《浅议情报检索语言的结构与功能》;1987年刘湘生发表了《分类主题一体化是我国情报检索语言的发展方向》;1987年刘湘生、邓顺国发表了《<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编制的理论与实例分析》;1987年侯汉清发表了《分类主题一体化词表的进展》;1987年戴维民发表了《情报检索语言的组配及其句法语义控制》和《我国分类主题一体化研究进展(综述)》;1988年戴维民发表了《论我国情报检索语言研究道路》和《情报检索语言句法结构简论》;1987年曹树金发表了《关于情报检索语言检索效率的思考》;1987年邱五芳发表了《试论情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1988年陈树年发表了《论分类主题一体化》;1988年曹树金发表了《文献主题分析与标引的核心技巧和规则研究》;1988年胡小菁发表了《情报检索语言的语言学研究层次》;1988年商树青、周源发表了《情报语言学研究中的逻辑方法初探》;1988年钟家瑞发表了《论文献检索中的受控语言与自然语言》;1988年罗春荣发表了《主题检索语言的术语学基础》;1988年马玉群发表了《语言学与情报检索语言》;1988年李国秋发表了《情报检索语言中的过程研究——从检索行为看检索语言中的心理学问题》;1989年戴维民、侯汉清发表了《叙词表传统模式的突破——<教育分面叙词表>的编制理论与技术》;1993年戴维民发表了《索引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向》;1993年曾蕾发表了《索引工作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标引及索引编制》;1994年侯汉青、赵燕群、戴维民发表了《汉语主题词表编制的新模式和新技术——<教育主题词表>编制技术概述》;1994年曾蕾发表了《联网环境中情报检索语言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未来情报检索语言的研究与发展路向》;1995年白国应发表了《中国文献分类学研究的方向、重点及热点》和《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献分类学》;1998年侯汉清发表了《建立以<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为核心的检索语言兼容体系》;1998年白国应发表了《论文献分类法的系统特征》;2001年马张华发表了《分类搜索引擎类目体系研究》;2005年戴维民发表了《从情报检索语言到本体——信息组织的新变革》;2005年卜书庆、汪东波发表了《网络时代<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发展与应用》;2005年侯汉清、薛春香发表了《用于中文信息自动分类的<中图法>知识库的构建》;2006年马张华发表了《基于控制词集的中文信息动态自动聚类研究》和《论中文信息动态自动聚类的特点和方法体系》;2009年秦长江、侯汉清发表了《知识图谱——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新领域》;2011年卜书庆等发表了《分类主题一体化的知识组织系统研发述要——兼论<中图法>第五版编辑维护系统》;2012年王军、卜书庆发表了《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规范研究与设计》;2013年薛春香、侯汉清发表了《叙词表词汇控制机制变革的探讨》;2014年戴维民、刘轶发表了《我国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思考》;2015年薛春香、何琳、侯汉清发表了《基于<中图法>知识库的自动分类相关问题探析》;2016年曹树金、马翠嫦发表了《信息聚合概念的构成与聚合模式研究》;2017年曹树金、李洁娜、王志红发表了《面向网络信息资源聚合搜索的细粒度聚合单元元数据研究》等。
五、课题研究价值和意义
据笔者所知,在本课题立项之前,国内只有几个图情专家学者对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进行过研究。他们分别是:金铭写的《一个人与一门学科——张琪玉教授》、[27]王松林写的《记在学术研究领域不断开拓进取的张琪玉教授》、[28]卢明世写的《我所了解的张琪玉》[29]、曹树金、罗春荣、汪东波写的《开创情报语言学的新天地——论张琪玉教授对情报语言学的新贡献》、[30]田书格写的《一部经典之作的由来——评张琪玉教授的〈情报语言学基础〉》、[31]夏有根、颜务林、王静儿写的《我国情报语言学的开拓与发展之路——〈张琪玉情报语言学文集〉简介》、[32]曹树金、姚瑶写的《中国当代索引学的精髓——张琪玉教授的索引学思想研究》、[33]陈湘写的《浅析张琪玉的“检索效率”理论》、[34]白国应写的《张琪玉文献分类思想的发展——从文献分类法到情报检索语言》[35]以及张琪玉教授写的《情报语言学的若干研究心得和收获——张琪玉学术思想自述》。[1]
因此,我们对于一门学科领军人物的治学道路和学术思想进行全面而又系统深入研究,可以清晰地展示学科发展脉络、思想理论体系精髓,使其学术思想得以传承,能够加强情报学研究中基础研究的地位。具体说来,其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首先,本研究成果以张琪玉教授创制和完善情报语言学学科体系为学术研究主线,拓展延伸研究自然语言检索、索引学和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为学术发展轨迹,遵循学术主线和动态演化规律,综合运用梳理、分析、提炼、归纳和评论等方式,采用文献研究、结构功能分析、比较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彰显其学术思想成就和理论贡献。
其次,本研究成果对作为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有机组成部分的研究方法、学术成就和治学精神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诠释,并对他的学术成果和工作成果在现实中的作用和贡献也有相应涉及,对于我们继承和弘扬张琪玉教授的学术精神、发展情报语言学以及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三,本研究成果通过对张琪玉教授研究成果的全面搜集、系统整理与精心爬梳,摸清了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产生的渊源及机遇、学术思想分期及其研究特点以及情报语言学学科建设思想成就。不仅为我们深入研究情报语言学、文献分类学等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还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分类学以及其他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与创立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还为提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检索效率与能力,都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第四,本研究成果从时间、核心研究领域以及思想演变三个维度透视了张琪玉教授在情报语言学等相关研究领域与时俱进的学术思想的演变过程,见微知著地反映了情报检索语言这一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学术共同体的形成方式,昭示了随着信息环境变迁,情报检索语言这一研究领域理论与应用结合的趋势。较好地体现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特色,研究结果与结论对于我们深化相关内容的认识及动态发展较具借鉴和指导意义,并为学科学术思想史的研究与挖掘提供了借鉴。
第五,本研究成果以一门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的学术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张琪玉教授的学术观点、治学道路、学术思想脉络、学术理论成就、学术观点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完整的追踪、整理、提炼和总结。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聚焦于张琪玉教授创立的情报语言学理论体系,以详尽的资料和文献收集整理为基础,清晰地展示情报语言学的学科创新、发展的路径和脉络以及相关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既是研究对象本人(张琪玉教授)的学术思想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个较好的归纳性研究,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起到一定的承前启后作用。
第六,本研究成果借助于参加被研究人(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与被研究人(张琪玉教授)面谈、深入研读被研究人(张琪玉教授)的学术报告和大量学术论文以及参考同行发表相关论文基础上进行,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面聆问教于被研究人(张琪玉教授)时被告之最能代表、最能反映自己学术思想精髓的文稿有哪些,增加了研究成果及其研究结论的真实可靠性,全面系统地揭示、整理出了被研究人(张琪玉教授)的学术思想以及学术思想理论体系的精髓,并与该学科领域最新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有利于夯实情报学理论研究基础,扩大学术影响;而且对图书情报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对于其他领域的知识组织和检索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被研究人张琪玉教授的学术经历和学术精神对于广大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可以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应该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
六、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是以中国当代情报语言学的开山鼻祖和奠基者、一代宗师和学科领军人物张琪玉教授的学术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张琪玉教授研究成果的全面搜集、系统整理与精心爬梳,借助于参加被研究人学术思想研讨会、与被研究人面谈、深入研读被研究人的学术报告和大量学术论文以及参考同行发表相关论文基础上展开。并从时间、核心研究领域和思想演变三个维度对张琪玉教授的治学道路、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思想脉络、学术理论成就、学术观点创新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完整的追踪、整理、提炼和总结。采用梳理、分析、提炼、归纳和评论等方式,利用文献分析法、结构功能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情报语言学研究方法,系统研究整理出了被研究人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详见图1张琪玉学术思想研究技术路线图示)
图1 张琪玉学术思想研究技术路线图示
2.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与上述图情专家学者的研究角度、切入点和创新之处不同,主要从文本研究出发,立足于张琪玉教授著作和学术论文以及参考同行发表相关论文,结合其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实际情况,分析其内在学术思想和学术价值,提炼其思想内涵和重要价值。具体说来,在研究层面主要采用下列研究方法:
第一,忠实(遵从)作者原创之意,采用“梳理+综合分析与研究+提炼思想+评价”方式,对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进行梳理、总结与评价。
第二,从时间、核心研究领域和思想演变三个维度透视张琪玉教授情报语言学及其相关研究领域与时俱进的学术思想的演变过程,研究对象和内容主要聚焦于情报语言学学科体系建设思想。
第三,在研究视角上,既重点研究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又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并将其独创的一整套情报语言学专用研究方法作为他的学术思想的一个有机整体来看待。
第四,在研究资料上,既高度重视张琪玉教授本人撰写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又密切关注同行专家学者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力争使我们对他的学术思想研究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第五,亲自登门拜访张琪玉教授本人,并通过面谈、问询、研读等多种方式方法,深入了解张琪玉教授学术思想形成背景资料。
第六,充分利用和借鉴张琪玉教授的结构功能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法和演绎法等情报语言学专用研究方法,力争使我们对其学术思想研究有所突破和超越。
七、结语
总之,张琪玉教授有着不同凡响的人生经历和治学道路历程。他曾在国家文化机关、公共图书馆事业单位工作20多年后,又将其工作性质转换为在高等院校从事图书馆学教书育人新岗位,并在临近花甲之年,再次由高等院校调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院校从事图书档案教学工作。这种跨行业、跨学科、跨专业的工作调动,并在其所钟爱的学科研究领域取得辉煌学术成就,张琪玉教授很可能是我国图书情报学界第一人。究其成功原因,我们不难看出:信念坚定是其人生执着追求;抓住机遇是其人生重要转折;挑战自我是其人生奋斗目标;独辟蹊径是其人生成功标志;开拓创新是其人生事业辉煌。张琪玉教授的成功事例,已在我国广大青年学子和科研工作者中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成其为学习的榜样和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