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无瘤技术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2-02-10候毅芳周训川冯瑰丽曾国卫郭静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无瘤转移率肠管

赵 蕾 候毅芳 周训川 冯瑰丽 曾国卫 郭静娜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手术室,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人体齿状线—直肠乙状结肠交界部位的恶性肿瘤疾病,也是一种常见、多发消化道恶性肿瘤[1]。现今,直肠癌多通过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既往临床多将开腹手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疗效确切,病灶切除完整性高[2]。但随着微创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微创技术在直肠癌手术治疗中广泛应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逐步应用于临床。有研究[3]指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疗效确切,病灶切除完整,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康复速度快。但也有研究[4]指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耗时较长,对主刀医师的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对手术室护理人员也有极高要求。高标准手术室护理配合可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无瘤技术护理配合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本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8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展开相关研究。纳入标准:(1)患者均满足直肠癌诊断标准[5],均经病理学确诊;(2)患者均为原发性肿瘤,均初次确诊;(3)患者均满足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指征;(4)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血液系统疾病;(2)合并免疫性疾病;(3)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4)直肠癌复发或远处转移;(5)临床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研究者。依循双色球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9)、观察组(n=49)。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54~79岁,平均年龄(66.70±8.17)岁;TNM分期:T1期 13例、T2期 13例、T3期 14例、T4期 9例。观察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6.42±8.14)岁;TNM分期:T1期 12例、T2期 14例、T3期 13例、T4期 1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配合,监测患者病情,术前常规随访,完善准备工作,术中积极配合医师操作,监护生命体征,辅助手术完成。观察组采用无瘤技术护理配合,第一,术前积极进行肠道准备,预防癌细胞组织脱离现象,常规进行灌肠、建立气腹,辅助手术。第二,结合手术需求准备手术器械,明确划分手术室的无瘤区域与有瘤区域,术中密切追踪医师操作,及时创建无菌环境,提供医师所需器械,预防细菌感染。第三,护士需积极递送缝线,固定套管针,预防二氧化碳溢出。若腹腔有腹水出现,及时吸引腹水,预防癌细胞脱落,污染手术创面。第四,和肿瘤病灶接触过的医疗器械,需立刻更换。及时传递浆膜表面封闭胶等多种辅助器械,预防肿瘤细胞组织种植、脱落。肠系膜下的侧血管解剖、使用手术器械切除肿瘤时,需及时传递弯盘,预防病灶组织与医护人员手接触、癌细胞组织扩散。第五,钝性分离病灶组织时,及时递送电钩,夹闭肠管后连接冲洗袋进行稀释的碘伏溶液重复冲洗,并辅助医师完成直肠组织的切断处理工作,操作期间还需预防病灶组织散落到人体切缘部位。第六,做好腹壁位置切口的保护工作,及时提醒医师将套管针阀门打开,并在切口位置下方铺设无菌巾,将腹壁中心后作为切口点,给予保护套进行有效保护,全面隔离肿瘤病灶组织。若肿瘤病灶周围的肠管需要切除,则需缓缓将肠管拉出人体,有效切除后置入无菌袋,预防创口位置被污染。第七,近端肠管组织进行切除时,需及时给予碘伏棉球,预防肿瘤病灶在吻合口部位种植、转移。在腹腔内成功置入近端肠管后,须及时更换切口处保护套,在腹腔组织及盆腔组织中注入足量43℃蒸馏水,有效浸泡10min。第八,手术结束后妥当放置敷料,消毒手术设备,杀灭癌细胞组织后还需有效消毒细菌,并将手术器械放进专用回收箱。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生理应激指标:由护士监测并记录手术前与麻醉前的收缩压水平及心率水平。(3)术中转开腹率、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低体温、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肠梗阻)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生理应激指标对比 手术前两组收缩压水平及心率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前两组收缩压水平及心率水平有一定升高,观察组收缩压水平及心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理应激指标对比

2.3 两组术中转开腹率、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术中转开腹率、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术中转开腹率、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临床有研究[6]明确指出,在手术操作期间实施高质量护理措施,可保障手术顺利开展,提升手术成功率,简化术中烦琐与不必要步骤,降低手术风险,提升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直肠癌属于危重疾病,多数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所以患者进行根治术治疗后,也有一定概率出现疾病复发与病灶转移等不良现象[7]。这一特性促使直肠癌根治术对术中护理操作有更高的要求,常规护理配合已经无法满足临床实际需求。

无瘤技术的应用与开展,促使直肠癌根治术的精确性持续提升,但手术难度进一步升高[8]。联合应用无瘤技术后,术中医疗器械的应用类型、数量逐步增多,对手术医疗器械操作精细度也进一步升高[9]。所以必须做好手术护理配合工作,才能保证手术整体实施效果。无瘤技术护理配合是临床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手术室护理方案,该护理充分认识到恶性肿瘤的危害,并主张在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尽可能充分隔绝肿瘤病灶组织和手术创面、手术切缘、腹腔组织、人体组织以及医护人员的接触,预防癌细胞再次进入人体正常组织或是腹腔组织中,进一步降低肿瘤的复发率与转移率[10]。术中充分做好肠管隔离工作,准确处理系膜边缘和病灶组织周围的肠管与血管,可有效降低癌细胞的传播率,提升根治术效果。本文结果显示,实施无瘤技术护理配合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生理应激指标、术中转开腹率、术后1年复发率/转移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更优。

综上所述,无瘤技术护理配合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无瘤转移率肠管
清单式无瘤技术在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胃窦渐进式注水法留置鼻肠管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93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分析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层淋巴结转移率及影响因素
离散广义Markov 跳变系统在一般转移率下的鲁棒稳定性
6 种药材中5 种重金属转移率的测定
腹腔镜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应用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
手术室护士知—信—行模式在恶性肿瘤根治术无瘤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