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PCI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2022-02-10黄海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年2期
关键词:管腔斑块检出率

黄海珅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介入科 450000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常用于诸如冠心病等心血管病症的临床治疗中,可使狭窄、闭阻的冠状动脉管腔疏通,从而达到冠状动脉血氧供给的改善效果[1]。而行PCI术治疗前需准确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状况,既往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冠状动脉形态“金标准”,在血管管腔阻塞性病变方位、大小及程度等方面辨别表现较好,但管壁信息难以准确反映[2]。而随血管内成像技术不断革新,以超声成像的IVUS及光学成像的OCT为主要辅助检测手段,在判别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确斑块性质,明晰血管壁组成等方面具有良好诊断表现,而IVUS、OCT之间技术特点存在差异,且应用侧重优势有所不同[3]。基于此,笔者拟探循IVUS与OCT在冠状动脉PCI术应用效果,现收效尚可,表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行冠状动脉PCI术患者,并于冠状动脉PCI术前、术中及术后辅助实施相关影像诊断技术,按辅助诊断技术差异分为OCT组34例及IVUS组76例。OCT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40~73岁,平均年龄(56.34±5.45)岁;疾病类型:稳定性心绞痛6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8例;合并类型:高血压10例、高脂血症17例及糖尿病7例;IVUS组男43例、女33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56.41±5.48)岁;疾病类型:稳定性心绞痛14例、不稳定性心绞痛62例;合并类型:高血压22例、高脂血症39例及糖尿病15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对。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本院收治行冠状动脉PCI术患者;(2)年龄40~80岁;(3)研究申请获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执行,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冠状动脉PCI术史;(2)血管迂曲过度或严重钙化;(3)心、肝、肾严重器质性病症;(4)不能配合研究实施患者。

1.3 方法

1.3.1 IVUS图像获取:行冠状动脉造影后,于病变血管远缘置放超声检测探头(顺导引钢丝方向),将超声探头由远及近撤回,速度以1mm/s为宜,连续影像采集、储存后,待后续脱机分析。运用美国Boston Scientific超声检测系统。

1.3.2 OCT图像获取:行冠状动脉造影后,经右桡动脉或股动脉路径将6F指引导管更换,于病变血管远缘放置0.014英寸导引钢丝(顺导管方向),另放入4F Helios阻断球囊导管(顺导引钢丝方向),行导引钢丝撤回,送入1.4F成像导丝,并连接OCT系统,于病变血管近缘行Helios阻断球囊扩张,采用低压力泵控制在0.3~1.0个大气压,使血流得以阻断,于冠状动脉内以0.5~3.0ml/s速度将林格氏液注入,排出病变血管血液,实施OCT成像。运用美国LightLab Imaging公司OCT系统及适配Helios阻断球囊导管。

1.3.3 图像分析:对收集、储存IVUS及OCT影像由2位高专业水平影像学医师进行指标分析,若遇判断结果差异,经斟酌协商后统一诊断结论。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PCI术前冠状动脉管径相关参数及支架植入情况、PCI围手术期并发症表现及支架植入后不良反应事件检出情况。(1)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①斑块成分:包括脂质、钙化及纤维斑块;②斑块特征:红、白血栓及内衬纤维帽厚度。(2)PCI术前冠状动脉管腔相关参数及支架植入情况:管腔相关参数包括管腔面积狭窄率、最小管腔直径及最小管腔面积。(3)PCI围手术期并发症检出情况:涵盖心肌缺血、心肌梗死、重度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痉挛。(4)支架植入后不良反应事件检出情况:囊括支架贴壁不良、内膜脱垂、支架内血栓及冠状动脉夹层。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比较 两组斑块成分中钙化、脂质及纤维例数呈同质性(P>0.05);OCT组斑块特征中红、白血栓检出率为50.00%,高于IVUS组的0.00%(P<0.05);OCT组内衬纤维帽厚度测量为(53.45±10.23)μm,IVUS组未可测量。见表1。

表1 冠状动脉斑块成分特征比较

2.2 两组PCI术前冠状动脉管腔相关参数及支架植入情况比较 两组管腔相关参数中管腔面积狭窄率、最小管腔直径、最小管腔面积支架植入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PCI术前冠状动脉管腔相关参数及支架植入情况比较

2.3 两组PCI围手术期并发症检出情况比较 OCT组检出心肌缺血表现高于IVUS组(P<0.05),而两组心肌梗死、重度心律失常及冠状动脉痉挛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3。

表3 PCI围手术期并发症检出情况比较[n(%)]

2.4 两组支架植入后不良反应事件检出情况比较 OCT组支架贴壁不良、内膜脱垂检出率较IVUS组更高(P<0.05),而两组支架内血栓、冠状动脉夹层检出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支架植入后不良反应事件检出情况比较[n(%)]

3 讨论

心血管病症治疗现以PCI应用最广泛,其通过疏通狭窄、闭阻冠状动脉管腔,可使心肌血氧供给改善,从而起到临床症状缓解作用。而实施PCI术前、后,需对患者病变血管形态具体信息做全方位了解,有助于保证PCI术顺利进行,并保障术后康复效果。对此,运用辅助诊断技术加以明确十分必要。

随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IVUS及OCT以其优良特性逐步应用于临床诊断中,IVUS作为一种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可清晰辨别管腔大小及血管内壁情况[4]。OCT则是借助光学原理发展而来的诊断技术,其实时性、分辨率高,且通过组织间红外光强度及密度差异,可有效区分各组织特征状况[5]。考虑到两种诊断技术特点及侧重有所不同,故将其应用于PCI术中优劣难以评判。基于此,笔者旨在探讨IVUS与OCT在冠状动脉PCI术应用效果。本文结果显示:OCT组在斑块成分辨别中,整体稍高于IVUS组。且OCT组诊断出红、白血栓17例,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为(53.45±10.23)μm,IVUS组则不具备以上特性。由此可知:行冠状动脉PCI术运用OCT,斑块成分特征识别、分辨率更高,组织结构了解更为清楚,更利于进行冠状动脉PCI术。这与陈小节等[6]研究呈较大相关性。且两组PCI术前冠状动脉管腔相关参数及支架植入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见IVUS与OCT在PCI术前检查中均具有较好诊断效果。而OCT组在PCI围手术期心肌缺血检出率高于IVUS组,且支架植入后不良反应事件中支架贴壁不良、内膜脱垂检出率亦明显高于IVUS组。可见具备高精度的OCT应用于冠状动脉PCI术,不仅可于围手术期早期检出心肌缺血并实施应急处置,还可于支架晚期及早发现再狭窄及血栓情况,有助于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综上所述,OCT、IVUS均可用于冠状动脉PCI术指导,但OCT可识别红、白血栓,测量内衬纤维帽厚度,且PCI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及支架植入后支架贴壁不良、内膜脱垂检出率高于IVUS,故OCT整体要优于IVUS。

猜你喜欢

管腔斑块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清洗刷在不同管腔器械清洗中的探讨
冠状动脉CTA检查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效果
两种干燥设备对管腔器械干燥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降低精细管腔类器械直径≤5mm清洗不合格率中的应用效果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