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 视域下闽南剪瓷雕的传承与创新路径研究

2022-02-09刘晓宏刘乃鑫

工业设计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承互联网+互联网

刘晓宏 刘乃鑫

关键词:“互联网+”;剪瓷雕;传承;创新;路径

剪瓷雕,又称“嵌瓷、“剪黏”,作为闽南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主要用于寺庙、屋顶、照壁、墙面等的装饰,其凭借精湛的雕刻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于2009 年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思维正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正如波兹曼所言“技术的变革带来社会的变革”,技术的变革也给闽南剪瓷雕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发展的契机。文章将以此为出发点,对“互联网+”视域下闽南剪瓷雕、发展与创新路径进行探讨,旨在为闽南剪瓷雕的“活化”传承提供思路和建议。

1“互联网+”概述

“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和应用过程,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1]。可以将“互联网+”简单理解为“互联网+ 社会传统行业”,但并不是简单地将两者物理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及网络平台将互联网与社会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催生出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其本质即为打破与重构。以此改造传统行业生产方式、重构商业模式等并完成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从而带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创新与发展。

2 闽南剪瓷雕研究现状及现存问题

2.1 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闽南剪瓷雕的研究多从制作工艺、表现内容、材质特性、艺术特色、文化内涵等几个方面出发,诸如陈磊针对漳州东山剪瓷雕的工艺技艺与材质特性、表现内容与特点以及传承问题进行分析,并将其融入现代艺术体系中,提出民间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设想[2] ;周宏斌等通过对剪瓷雕的文化内涵及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希望唤起民众对剪瓷雕这项民间工艺的关注[3] ;李振强采用历史人类学和符号学的视角对东山关帝庙“剪瓷雕”工艺的造型与象征进行归纳分析,揭示剪瓷雕作品与民族信仰的意识形态结构[4]。此外,还有对于剪瓷雕保护和传承方面的研究,诸如杨伯垲从东山剪瓷雕的美学角度,就其保护、发展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析[5] ;孙培贤等分析了东山剪瓷雕在工业化影响下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影响剪瓷雕发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6] ;陈丽萍等通过对剪瓷雕工艺变迁和危机的分析,提出了剪瓷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7]。

2.2 现存问题

2.2.1 口手相授的传承方式

以往剪瓷雕作为手工艺与木匠、石匠等同属于一类工种,这也导致其传承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多为师徒制,学徒多在十几岁时拜师学艺,学习周期极长,依靠“口手相授”,没有模型来辅助制作,也没有系统的资料供教学使用,因此对学徒的天赋悟性要求极高,普通大众很难去接触到这样一门手工艺,较大地限制了剪瓷雕的传承。

2.2.2 落后的手工制作方式

剪瓷雕制作工艺大致分为绘稿、塑坯、剪瓷、粘瓷、彩绘五个步骤(图1),均为手工制作,耗时长且效率低。其中绘稿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剪瓷雕手工艺人根据历史故事,再加上自己对剪瓷雕造型的理解,将构思预先绘制于纸上,为后续的制作提供参考。此外剪瓷和粘瓷是最为繁琐的部分,剪瓷雕手艺人根据绘制的造型用特制的铁钳不断地修剪碎瓷片的边缘,而后将剪制好的瓷片粘贴于坯体上,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往往需要上万片瓷片,因此在剪瓷和粘瓷上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也直接导致了制作工期的延长以及成本的增加。

2.2.3 单一的表现载体

虽然剪瓷雕作品具有观赏性且蕴含深厚寓意,但是一直以來其主要为等古建筑服务,并且只有在这些建筑翻新修复时,才会有剪瓷雕展示的机会,其表现形式和载体的单一性导致其发展受限,并且闽南地区的建筑早已从先前红墙红顶、燕尾屋脊的古建筑转变为以实用性为主的现代式高楼大厦,古厝风格民居愈来愈少。

3“互联网+”视域下闽南剪瓷雕传承与创新意义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并且推动着社会经济形态不断演变,激发社会实体经济的生命力,为行业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利用其跨界融合、创新驱动、重塑结构、开放生态等特性,依托数字化、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手工艺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为传承与创新闽南剪瓷雕这类传统手工艺提供新的契机。

在“互联网+”视域下,闽南剪瓷雕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弥补其当前制作与传承方式落后、创作环境衰落、市场生态失衡、表现载体单一等诸多短板,打破地域空间和时间桎梏。将现代数字信息技术与闽南剪瓷雕有机结合,可改变其传统单一的传承方式,扩大闽南剪瓷雕影响覆盖范围,不再局限于当地传播。通过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4K 直播等技术手段,构建数字博物馆、档案袋、虚拟体验中心等平台,依托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强化闽南剪瓷雕信息的精准传播,形成闽南剪瓷雕信息传播“数字共同体”,促进闽南剪瓷雕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有效广泛传播。

同时,重新整合闽南剪瓷雕传播内容,与时代产业结合,以“互联网+”思维为支撑,推进闽南剪瓷雕与其他行业或领域进行跨界融合发展,形成闽南剪瓷雕数字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以促进闽南剪瓷雕信息内容、形式结构的积极创新,拓宽闽南剪瓷雕产品市场及传承格局,使其顺应时代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4“互联网+”视域下闽南剪瓷雕传承与创新路径分析

闽南剪瓷雕现存的困境和问题主要在于其与现代社会的脱节,那么在“互联网+”视域下,加强闽南剪瓷雕现代化便成为其传承与创新的关键所在。因此,闽南剪瓷雕可以运用各信息技术为其传承注入强劲动力,打破传统枷锁,实现传播方式、载体、内容等的创新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互联网的同时,要以保留其原本的闽南文化特色为基础,以多种高新技术为依托,展示出闽南剪瓷雕更为丰富多样的艺术魅力,不断开拓其文化市场,使其适应发展迅猛的现代社会。具体路径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4.1 丰富闽南剪瓷雕展示形式

4.1.1 构建虚拟体验中心

随着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的普及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传播也进入了体验式传播时代。因此,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及数字技术构建闽南剪瓷雕虚拟体验中心,真实全面地还原闽南剪瓷雕手工艺,同时利用互动操作激发大众兴趣,让大众可自由学习闽南剪瓷雕制作工艺、感受闽南剪瓷雕内在文化及美感,以更有趣、更新颖的方式吸引大众去接触这门手工艺,以此开辟闽南剪瓷雕保护与传承的新模式。

4.1.2 建设数字博物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借助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技术,建立数据库系统化保护、展示、转播,推进了“从在线到现场”的体验式创新,见图2。闽南剪瓷雕同样可以构建数字博物馆,利用4K 直播、增强现实、全息投影等技术更好地展示闽南剪瓷雕优秀作品、制作工艺、创新成果等,以此实现闽南剪瓷雕展示的长久性和受众参观的便捷性,并引导受众主动参与到闽南剪瓷雕传播中,增加闽南剪瓷雕的社会影响力。

4.2 扩展闽南剪瓷雕载体形式

4.2.1 推进内容影像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影像记录的过程不仅仅只追求真实、全面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下来,更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及工艺内容转化为视觉语言,同时结合大众的思维特点,以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二次创作[8]。因此,在推进闽南剪瓷雕影像化的过程中,需要专业的影像制作团队对闽南剪瓷雕有一定理解,同时深入到闽南剪瓷雕的制作过程中,从大众能理解的视角去还原闽南剪瓷雕内容。此外,需要记录的不只是闽南剪瓷雕内容本身,而是要感受闽南剪瓷雕的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另外,也需要闽南剪瓷雕传承人参与到影像化的制作中,为闽南剪瓷雕影像的专业性和真实性保驾护航。闽南剪瓷雕影像化可以帮助其更加有效、系统的传播,为大众和学者了解该工艺提供资源与渠道,同时,闽南剪瓷雕的影像记录也需要分门别类做好档案库构建,以便于该手工艺更好的传承。

4.2.2 促进数字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与时代相结合、与品牌相结合、与产业相结合,才能释放出新的活力[9]。文化数字化有利于促进文化与其他领域的融合。因此可以依托数字媒体艺术进行动漫、游戏创作,呈现闽南剪瓷雕手工艺技巧和制作流程,使闽南剪瓷雕以大众更能接受的形式进入市场,进而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例如可以与网络热门动漫结合,用闽南剪瓷雕的工艺制作动漫人物模型,依附动漫热度进行闽南剪瓷雕的宣传,让大众感受到闽南剪瓷雕的工艺之美、色彩之美。此外,还可以从打造闽南剪瓷雕文化符号、以文化旅游结合等方式进行创新。同时也可以将闽南剪瓷雕工艺作为素材,用设计的方法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制作出装饰或日用物件,以此走进大众生活。例如“数字丝鹿”丝巾是“数字丝绸之路”一周年之际,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合作联合洛可可· 洛客文化创意设计团队打造的敦煌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将敦煌壁画中的九色鹿形象和青绿山水提取出来进行创作,同时推出DIY 定制款(见图3),满足年轻人的个性化需求,起到了非常好的文化传播作用。

4.3 拓宽闽南剪瓷雕网络化传播渠道

4.3.1 搭建专业化互联网平台

闽南剪瓷雕作为闽南特色传统手工艺之一,其工艺特殊复杂、题材丰富多变、文化内涵深厚,但传播渠道过于狭窄,仅靠少量新闻报道和当地口头相传,这难以将其复杂的制作工艺清晰地呈现出来。互联网平台开放性、互动性、连通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帮助闽南剪瓷雕文化实现圈层化趣缘传播,实现大众与手艺人传承人、手艺人与传承人、大众与大众之间的相互交流,通过思想的交流及思维的碰撞迸发出新的灵感和创意,以激发闽南剪瓷雕的再创新。

以川剧网络平台为例,平台内容包括了川剧动态、演出信息、川剧名家、川剧票友、戏剧杂谈、川剧论坛、在线视听、精彩剧照等板块。川剧动态可以为大众提供大量川剧相关新闻资讯,川剧名家集聚川剧专家和传承人的大量信息,戏剧杂谈展示专业性的川剧学术研究资料,川剧论坛可以让广大受众进行交流共享,在线视听可以让大众在线了解观看优秀剧目,见图4。

闽南剪瓷雕互联网平台可以借鉴川剧平台搭建模式,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构建和监管,实现大众共享,为闽南剪瓷雕传承人和手艺人提供资源平台,搭建可供全国闽南剪瓷雕受众了解欣赏、技艺感受、交流共享,传承人和手艺人可以相互切磋交流、自我提升的互聯网平台,以此聚集闽南剪瓷雕传承人、手艺人、受众,使之成为闽南剪瓷雕有效传播的线上载体。

4.3.2 利用新媒体扩大闽南剪瓷雕传播范围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抖音、快手、微视等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并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2019 年抖音发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伙人计划,大力扶持优质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截至2021 年11 月,在抖音手机客户端仅搜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个关键词,相关视频就有累计126.7 亿次播放,搜索“传统手工技艺”,话题相关视频累计243.6 亿次播放。据 iiMedia Research 数据统计,有71.2% 的人依靠网络新媒体去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传统文化。显然,短视频平台这类新媒体已然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各类传统手工技艺传播的重要途径及首要选择。借助互联网新媒体作为媒介对闽南剪瓷雕进行传播,可以完全打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从而渗入大众的生活之中,使之被更多的人了解、熟知,形成新的圈层,进而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5 结语

闽南剪瓷雕作为闽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闽南剪瓷雕逐渐与现代社会审美脱节,因此,闽南剪瓷雕应当借鉴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经验,积极探索“互联网+”视域下其展示方式、载体形式、传播渠道的传承与创新路径,以促进其在现代社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传承互联网+互联网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