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22年总目次

2022-02-09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研究

第1期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实效与反思

刘泽军 李 政(1)

论新时代人民调解的发展路径

李德恩(10)

拓展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一种建构性阐释

周睿志(18)

授权型领导对新生代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

赵继新 顾雪冰(24)

五山文学中的和汉唱和、和汉次韵

张哲俊(31)

五山文学中的《吸酸图》

范维伟(40)

虎关师炼《济北集》的类书化倾向

祁晓明(47)

论日本五山禅僧所作外交文书——以绝海中津为中心

车才良(53)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叙事政治学思想述评

张开焱(60)

卢卡奇的世界文学观与马克思主义

杨明明(74)

柯勒律治的忽必烈书写

杜寒风(80)

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诗歌的圣经叙事研究

朱立华(87)

元朝的内亚特征与元代文学研究的路径

邱江宁(94)

《金史纪事本末》利用和订补《金史·交聘表》发微

马振君(104)

从“殿头”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直觉思维模式

梁明玉(109)

一部别开生面的元代文学研究力作——评邱江宁教授《元代文人群体的地理分布与文学格局》

郑利华(115)

战国至南北朝时期茶叶经济的发展

陶德臣(119)

唐代的饮茶属性与行业支持——以陆羽二十四器为中心

关剑平(126)

茶文化与唐宋社会生活的嬗变

李 肖(134)

“万里茶道”与清代羊楼洞边贸茶

李灵玢(142)

江苏茶俗文化遗产及其社会功能

刘馨秋(151)

第2期

老龄社会治理的向度、价值基础及实践路径

刘喜珍(1)

老年人安养的监护信托法律现代化

董慧凝(7)

老年心智障碍者保障信托的法律结构

陈 敦(13)

居住福祉理论视野下的老年社区环境营造

胡惠琴(20)

论阳明心学伦理思想之现代性困境及转换

李 萍(27)

新冠疫情影响下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决策

颜 冰(35)

科丝伽德的实践同一性理论及其对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

姚 云(42)

欧文普遍幸福观中的“平等”意涵辨解

宋 馨(50)

亲和力:一种永恒的魔力——纪念歌德逝世190周年

曾艳兵(57)

论拜伦的《该隐》

王化学(64)

王弼与刘勰的《文心雕龙》

[加]林理彰 李卫华 译(72)

刘向《列女图》与汉魏六朝列女图像

[英]魏瑞明 朱明静(78)

《竹竿》主人公的心路历程解析

余玉萍(83)

“开罗三部曲”中的文化记忆与民族身份认同

李美芹(90)

梅·齐亚黛文学沙龙探析

杨钦钦(96)

尤素福·伊德里斯《罪孽》叙事悬念研究

汪柳云(104)

接受与反接受: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别雷的思想小说

管海莹(111)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奇迹问题

徐凤林(119)

融合俄徳小说之长的《双重人格》

曾思艺(125)

《穷人》中的“凝视”与主体建构

王可欣(134)

基于工具演变的木构榫卯节点发展研究

贾 东 王 蒙(142)

新时代工程人才核心素养的关键特征与培育路径

张清宇(151)

第3期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

陈首珠(1)

“党史—思政”一体化教育模式构想

李佳柠(8)

空纳千万境,无形胜有形——中日传统演剧舞台空间简论

麻国钧(14)

汉字·汉文·物语:日本古代小说的诞生

邱雅芬(32)

摄取、改造、变异:从《文镜秘府论》到《和汉朗咏集》

吴雨平(39)

《类聚名义抄》所引佛经音义字形字用研究

李昕皓(46)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日语学习者复合动词习得研究

陈 曦(53)

红学史不同阶段研究范式及其瓶颈期的突破

赵建忠(60)

《红楼梦》三论:素材、成书及解构

甄道元(66)

《红楼梦》研究的文化视野——论孙逊教授的红学研究

张 惠(77)

曹雪芹“十七间半”家宅位于崇文门外大街路西考

胡铁岩(85)

当前青年住房扶持政策的问题及建议

王业强 李 豫(94)

医养结合背景下的石景山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选址

卜德清 白思超(102)

北京市雍和宫—国子监文化精华区建筑色彩研究

安 平 高 傲(111)

翻译过程的转喻理据研究

卢卫中(120)

茅盾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探究

徐德荣 向海涛(126)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四类受事前置结构研究

李银美(133)

《现代汉语词典》转义处理方式——以“指”类提示词相关义项为例

王迎春(141)

汉语构式化理论研究回顾及展望

邢玉婷(149)

第4期

互联网环境下的司法公开:挑战与反思

相庆梅 李文超(1)

卖空机制与公司创新——基于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洪 峰 赵支雪(10)

财政分权能否提升财政自动稳定器功能?

杨苗苗(20)

中国制造业转型与工匠精神的建构

彭新武(30)

场域互动视角下的学者与工匠关系研究——齐尔塞尔“智识活动三阶层说”的现代阐释

李映红(38)

社会技术化及其测度问题剖析

王伯鲁(45)

《赵志集》疑义试解——兼论中国典籍日本古写本精读

王晓平(54)

汉字文化与日本诗赋之兴——以《怀风藻》的诞生为中心

司志武(63)

论《经国集》对策文精细化整理的学术意义

孙士超(69)

“伯禽故事”:从《令集解》到《宇津保物语》《源氏物语》

赵俊槐(76)

东阳英朝《新编江湖风月集略注》征引苏轼论

董 璐(83)

罗贯中名下作品的“内循环”现象

石 麟(91)

边元鼎诗之心灵纠结历程及迥异宋诗的特色渊源

狄宝心(98)

赵孟頫对儒家理论的践行

贾秀云(106)

《西厢记》董王优劣说新论

元鹏飞(114)

元代少数民族咏水诗歌中的心灵抒写

张建松(121)

历史事实还是研究误会?——以保甲制评论为中心

苟德仪(128)

在县官与“蚁民”之间——《清代基层组织与乡村社会管理》评介

吕兴邦(137)

清将赖英扬与大鹏营的扩展

李典蓉(142)

论徽商的朱熹崇拜与儒学信仰

王 瑞 汪 娟(150)

第5期

论习近平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哲学意蕴与时代价值

李永胜 李渝萱(1)

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设计与实践形式

郭道久(11)

新时代街镇基层治理创新与学术研究的双向互动研究

赵聚军 张哲浩(21)

北京市“两新”组织党组织参与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模式探索

李明伟 王志伟(30)

政府网络公共关系中的柔性化治理

刘耀东(39)

阿南塔穆尔蒂的小说创作及其在坎纳达语文学中的地位

刘 建(46)

印度现代印地语诗歌思潮的发展与流变

王 靖(56)

论《云使》的蒙古文翻译与影响

萨其仁贵(66)

罗摩·钱德拉系列小说的多重叙述视角与悉多形象

张 玮(73)

论清代经学大师刘文淇的学派归属

郭院林(81)

秦代《春秋》经传之学存续考略

刘 伟(90)

春秋盟礼之“信”探析

罗军凤(97)

正气冲天地,丹心映雪峰——鲁迅与冯雪峰

陈漱渝(104)

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三部土地革命题材小说

阎浩岗(112)

歌剧《白毛女》与“毛女传说”叙事功能比较

孟 远(121)

为怨灵而呐喊 谱镇魂之悲歌——《窦娥冤》主旨新探

麻国钧(126)

戏影晏然——新版蒲剧电影《窦娥冤》审美探微

李小刚(133)

求知欲视角下西方哲学传统中必然和偶然概念的反思

刘清平(140)

人性、道德与“至善”——李泽厚“共同人性”论述评

陆宽宽(149)

第6期

美欧学界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动因的认知分析

高小升(1)

基于第四代评价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负面清单规范研究

刘永林(9)

我国《民法典》背景下融资租赁破产处置问题研究

王斐民(15)

零工经济下平台企业用工模式研究

赵继新 隗立峥(28)

基于双渠道供应链的创新手机产品定价研究

张铁山 纵文静 杨卫忠(37)

论贝西·黑德的生态观

卢 敏(47)

21世纪非洲法语文学特征探微

田妮娜(57)

论21世纪凯恩非洲文学奖作品的主题倾向

林晓妍(66)

后巴黎时代德国气候政治新变化

赵 斌 王紫瑶(73)

国际气候能源治理新态势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路径

李昕蕾 王洪超(81)

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与路径优化

王瑜贺(90)

《弇山堂别集》的史学意识对《金瓶梅》“同姓名人物”的影响

霍现俊(98)

《红楼圆梦》与京杭大运河

张 云(104)

《红楼梦》怡红夜宴位次书写不误及其他

樊志斌(114)

烟水散人《合浦珠》考论三题

高明峰(123)

典型的全景战争小说——试论恰科夫斯基的《围困》

曾思艺(133)

影响与超越:从果戈理《彼得堡故事》到鲁迅《故事新编》

李家宝 何 力(140)

从沃罗涅什到斯德哥尔摩——布宁文学创作与犹太人关系论

王文毓(146)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