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广州港铁水联运发展展望
2022-02-09马楚江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马楚江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铁水联运是降本增效、低碳环保、稳定可靠的物流方式。2021年底南沙港铁路的建成投运,打通了南沙港铁水联运大通道,对于助力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广州港集团作为广州最大的港口运营商,将依托南沙港铁路的辐射带动能力和自身的运营管理手段,为广州港及腹地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持续贡献。
1.广州港运营发展概述
广州港是我国华南地区综合性主枢纽港,海运通达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以及国内100多个港口,2021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5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2446.7万TEU,分别位居世界港口吞吐量排名第4位和全球集装箱港口排名第5位。
广州港集团作为广州港范围内最大经营主体,下属企业码头功能齐全,可提供全链条的港口运输服务。2021年集团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5.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2262万TEU,分别占全港的81%和92.5%。
“十三五”期间,广州港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增长22.2%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33.4%,“十四五”开年在疫情防控压力下继续实现货物吞吐量增长2.3%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4.1%,广州港集团为港口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贡献突出。截至2022年6月底,广州港集团开通集装箱班轮航线199条,其中外贸航线154条,广州港集团与马士基、达飞、中远海运等全球前20名班轮公司开展深度合作,集装箱班轮航线覆盖国内及世界主要港口,广州港已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内贸集装箱大港、非洲航线核心枢纽港。
2.广州港铁水联运发展现状
在国家深耕“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背景下,广州港集团积极按照国家运输结构调整发展要求,结合“国际班轮航线”+“穿巴支线”+“内陆港办事处”网络布局,以黄埔港铁路、新港铁路为基础,以南沙港铁路建设投产为契机,构建“南沙—黄埔/新港/新沙—内陆地区”多式联运平台,开行多条特色铁水联运班列,助力港口物资集疏运。
2.1 铁水联运设施实现港区和腹地两端全覆盖
①疏港铁路已入驻黄埔、新沙、南沙港区,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广州港集团开展铁水联运业务已经发展多年,广州港股份黄埔港区、新沙港区通过京广、京九、广深和广三广梅汕等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货物运输通往全国各地,2021年广州港集团铁路到发量突破1000万吨。
2021年底建成的南沙港铁路线路自广珠铁路鹤山站引出,途经江门、佛山、中山、广州4市,终至南沙港区南沙作业区。南沙作业区是广州港核心、主力作业区,当前建成的大型专业化泊位有南沙港区一至四期工程、南沙港区粮食及通用码头工程及在建的粮食及通用码头扩建工程等,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为集装箱1410万TEU、货物通过能力3622万吨。
②内陆无水港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在泛珠三角内陆省份实现网点布局全覆盖。广州港集团于2009年开始走出去,先后在昆明、湖南、贵阳等地区设立内陆港或办事处。按照“立足省内,深耕泛珠,发力西南”的战略部署,目前广州港已建成内陆港及办事处30个,业务覆盖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湖南、江西等内陆地区。
2.2 以常态化铁水联运班列打通内陆地区通过广州港联通世界的铁水联运通道
截止2022年6月,广州港集团通过与广铁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强联合营销力度,在广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对广州港有需求的内陆铁路站点基本实现铁路运费下浮全覆盖,发挥“南沙港—黄埔/新港/新沙—内陆地区”海铁联运物流通道优势,稳定运营了黄埔/下元至湖南、江西、西南等地集装箱海铁联运班列线路13条。
为适应现代粮食物流发展需求,2019年起,广州港多式联运着力打造“船运—新沙/新港—散粮入箱—铁路—内陆客户”的粮食“散改集”新模式,稳定开行了广州港(新沙/黄埔新港)至湖南、江西、贵州等内陆地区的粮食散改集班列13条。
广州港以“公转铁”为契机,自2018年起,在新沙港尝试推进商品汽车铁路运输,为汽车供应商精心打造了4条安全、高效、便捷、成本更低的进出口商品车海铁联运精品通道,实现了商品车“海运+铁路”模式在广州港和内陆地区间运输的飞跃性突破。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广州建设国家物流枢纽要求,2021年3月广州港集团与广铁集团联手打造广州港铁国际物流有限公司,结合路港双方资源优势,常态化开行中欧中亚班列2条。
2.3 铁水联运业务规模稳步增长,集装箱业务增长尤为突出
南沙港铁路开通前,广州港铁水联运的内陆货物主要在黄埔及新沙港区进行铁路到发作业,货类涉及煤炭、矿石、化工原料及制品、木材等,受到港口货运功能、等级及线路能力等多方面的影响,铁路货运量长期维持在800万吨以下、集装箱不足10万TEU水平。
2019年以来在国家及广东省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要求下,广州港集团发力推进“公转铁”,至2021年当年完成铁水联运量达到116 4万吨,同比增长41.8%,其中大宗散货煤炭、矿石、粮食占比超过75%;完成集装箱铁路集疏运量15.6 万TEU,2012年至2021年实现年均增速33%,尤其是2021年实现同比增长42%。铁路粮食散改集屡创新高,同比增长142.6%,商品汽车海铁联运同比增长246%,各项业务量取得阶段性突破。
2.4 南沙港区铁路的建设助力广州港发展成为畅通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
“十三五”以来,广州港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多式联运政策的号召,大力推动“大物流”战略,积极促进广州港铁水联运业务持续经营发展。2021年底南沙港疏港铁路建成投产、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集装箱、拆装箱库场、南区大型冷库试运行,为深化区域港航物流服务合作,保障区域物流供应链稳定运行、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再添战力。2022年1-6月广州港完成内陆港海铁联运箱量11.5万TEU,同比增长49.5%,其中5-6月南沙港铁路连续两个月单月突破1万TEU。
3.宏观经济环境对港口的发展要求
(1)当前全球经济持续下行、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加大,要求广州港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保障区域物流供应链稳定运行发挥枢纽作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贸易争端、新冠疫情等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国际经济活动受到大幅度影响,国际货物运输及其供应链运行不畅,预计影响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延续。
在外贸不确定风险加大的环境下,2020年,国家首次提出“双循环”经济格局,要求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广州港正是大湾区畅通和扩大“双循环”的连接点之一,腹地对港口运输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增长,也要求港口企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航运服务能力,完善国际航运功能,全面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要求不断优化经济空间布局,广州港作为面向东盟开展国际运输的优势港口,应着力于服务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提升的物流供应保障服务,构建完善要素流动通道,多式联运特别是铁水联运将成为重要依托。
(2)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及南沙方案的出台,要求广州港加快完善港航服务设施及保障体系,为腹地产业布局提供有力支撑。广州港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增强广州国际航运综合服务功能,提升港口群整体国际竞争力。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其中“粤港澳全面合作”和“面向世界”是未来南沙发展的主题。南沙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优质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支持,以加快产业、人口、技术和资本等核心要素的聚集。南沙港区肩负着服务和引领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大使命,未来基础设施项目和服务功能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升。
(3)国家交通运输行业政策要求广州港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打造一流港口、实现高质量发展。2019年以来国家围绕交通强国、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碳中和实现等战略实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环保低碳发展、调整运输结构、提升物流服务等相关政策,从顶层设计到实施层面都对港口的多式联运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了要求。
4.广州港以铁水联运助力港口和区域经济发展展望[1]
4.1 发展战略思路框架
广州港集团秉承“世界大港、服务世界”的企业理念,以铁水联运强化广州港枢纽港口地位、提升物流服务质量,以外部资源合作方式推动纵向产业链整合,整体实现拉动铁路运输通道经济和港口物流枢纽经济,打通泛珠三角地区内引外联大动脉。
①打造广州港集团大型多式联运经营商品牌,依托铁水联运搭建服务华南西南大市场的综合物流平台;
②结合南沙港铁路和航线优势,发挥运输成本优势,为内陆腹地提供便捷的货物出海通道;
③结合中欧班列的开行进一步丰富拓展货源,构建更为灵活的运输模式,逐步实现综合供应链运作。
4.2 实施计划
①内部整合,大力发展港口全程物流。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为铁水联运货物船舶争取优先靠港政策。整合广州港集团内部资源,联动船务公司穿梭巴士业务,充分发挥铁路资源优势,将无水港与码头资源结合,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便利化全程物流服务方案以提升服务质量。整合南沙港各码头公司、铁路运输企业、船公司、口岸货运代理、内陆无水港货运代理、集卡车队等服务资源,组建铁水联运纵向一体化服务联盟,形成相对完善的集装箱海铁联运服务体系。
②外部协同,推动铁水联运业务纵向链条延伸。主动作为,牵头船公司、铁路等铁水联运全过程关联产业的参与方,构建利益共同体,积极争取广州港、内陆港两地政府商务部门及口岸单位的支持,优化铁水联运模式及服务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拓展联运服务范围。抓住蓝天保卫战契机与南沙港铁路通车的东风,大力推动海铁联运发展。谋划与铁路资本合作,综合航运、铁路资源优势,开展广州港辐射区域内的多式联运业务。
③优化布局,深挖内陆港功能。积极推进在清远、韶关、肇庆等省内腹地的内陆无水港布局,稳步推进向云南、贵州、湖南、广西、江西、四川等西南和临近省份的物流节点布局,加强与腹地企业的港城、路港合作,因地制宜,采取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参与内陆无水港、物流园、场站等物流设施建设运营。加快提升内陆港物流功能,强化广州港与内陆无水港的功能衔接和通道联系,积极发展仓储、中转分拨、拆拼箱、空箱管理等服务功能,延伸集装箱、粮食重点货类的物流服务辐射范围,形成功能相对完备的内陆无水港网络。
④深耕腹地,扩大市场份额。把握粮食等货类“散改集”“集改散”业务需求,稳定客户、争取货源,提升业务量。积极争取增开联通省外铁水联运班列,发挥南沙港综合比较优势,挖掘和培育800公里以上中远距离货源。
⑤把握机遇,对接中欧班列拓展货源。把握南沙港铁路开通契机,依托南沙保税港区和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政策,对接中欧班列,将南沙打造为华南中欧班列枢纽。探索中欧班列(成渝)+渝穗/蓉穗海铁班列过境南沙港新模式,推动中欧班列(广州)在南沙港试点开行,打造国际海铁联运过境班列,实现过境东南亚、日韩等货源的无缝衔接。
⑥以国际物流中心为基础,全面提升综合物流服务。立足南沙、面向湾区、辐射全国,充分发挥南沙立体高效物流优势,规划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南区)将发展集大宗交割、生鲜食品加工、中央厨房、冷链仓储、冷链城配、展示交割等功能,打造集成物流综合体,将广州南沙国际物流中心(北区)建设成集铁路班列装卸、货物装拆箱、货物仓储保管与物流分拨、集装箱堆存、集装箱和货物查验、通关、公铁水货运代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南沙港多式联运枢纽中心。
⑦服务创新,推广信息化智慧化物流服务。建设集装箱海铁联运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高内部管理信息化、规范化水平,实现客户线上订舱、集装箱动态实时查询等功能。
依托南沙港区四期智慧港口及多式联运的经验,聚焦全球数字经济发展趋势,推动以数据为核心的要素集聚,应用先进的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整合物流、通关、交易等领域数据,实施精细化运营,推动绿色物流、智慧物流发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