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大专院校武术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向

2022-02-09

体育师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武术育人思政

马 锐

(湖南体育职业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0)

2016 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出: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实现全程育人、 全方位育人[1]。” 因此, 课程思政下对学生展开三全育人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学工作的新内核, 直接指导着我国高校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2020 年, 教育部出台的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简称 《纲要》) 再次强调要全方位推进各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2]。 新时代, 课程思政作为引导我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理念、新战略、 新举措, 是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的全新规划。 大专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 有明确的育人手段与导向,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下, 起着重要作用。 大专院校武术课程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 具有强身、 健体、 修德、 铸魂等系列独特的育人功能, 对促进大专院校学生价值培育意义重大。 武术课程作为大专院校人才培养中为数不多且能够基本覆盖全体学生长达两年甚至更久的课程, 因其饱含我国千年文化以及蕴含深刻的中国精神, 自然而然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先头兵、 突破口。 推动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贯彻党和政府的教育领导方针、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深化 “三全育人” 改革的重要举措[3]。 因此, 对大专院校武术课程与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进行梳理, 提出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路向, 以期推动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高速度、 高质量发展。

1 新时代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在逻辑

1.1 “武德”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

武德是近年来的网络热词, 它是汇聚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精神于一体的表现, 因此, 武术课程思政, 不仅为学生传授技能, 也对习武者进行 “育人” 教育。 “武德” 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组成, 其蕴含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 传统文化被冲击, 人与人之间出现信任危机, 此间种种无不表明我国教育中德育功能的凸显不足。 习武必要德为先, “武德” 是习武人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 这符合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 武术教学应紧紧围绕 “立德树人” 这一教育根本任务而展开。 武术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爱国主义思想最为显著, 保家卫国, 维护民族独立统一始终是历代习武人的责任。 尊师重道、 行侠仗义、 助人为乐、 谦虚有礼等都是习武人的信条。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 武术的思政元素融入课程中, 进行礼仪、 武德教育, 提高学生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1.2 武术课程思政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2020 年,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印发的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中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 增强体质、 健全人格、 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 我国教育十分注重体育的德育作用[3]。 同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中进一步明确了体育推动德育工作发展的工作思路, 为学校体育开展德育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与道路, 吹响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号角。 长期以来,我国大专院校的体育教学, 尤其是武术课程, 均是以填鸭式、 灌输性教学为主, 课程教学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考核注重技能, 忽略了对学生思想道德与精神品质的塑造,导致大专学生武术学习, 仅仅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武术动作,别无他获[4]。 武术作为中国特有的体育项目, 蕴藏的能量十分巨大, 实施武术课程思政, 就是进一步挖掘武术课程思政元素, 突出武术课程的德育功能, 发挥其德育价值, 摒除过去传统的重技能不重视德育的困境, 充分发挥体育塑造人格和锤炼意志的功效, 在教授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 因此, 可以说公共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对体育教学改革的探索, 是体育课程育人本位和教育本源的回归和重塑。

1.3 武术课程思政是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九大以来, “高质量发展” 成为我国各项事业建设发展的新号召、 新思路, 这无疑为武术课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大专院校的人才培养作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实施武术课程思政是实现高质量 “育人”的重要措施,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凝聚, 武术课程思政能明确武术文化的育人效果。 从传统的武术文化而言, 通过思政建设能细化武术文化且将其细分为 “整体层面的文化传承体系” 和 “核心层面的精神铸造体系”, 前者通过武术课程能培育学生形成重道、 重德重礼、 重和谐、重意境、 重防卫、 重整体思维、 重辩证思维等诸多方面的内涵, 后者则通过 “武德” 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本精神之中的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特别是通过武术竞赛, 能培育广大青少年 “刚健自强” 的精神[5], 这无疑为大专院校培养专技能, 高素养人才提供了重要的培养路径。 加强大专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是提高大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优秀人才这一重要使命的必要举措。 武术课程思政通过挖掘武术运动项目之中的民族精神、 尚武崇德、 规则意识等元素, 能全方位地对大专学生精神思想进行充能, 进而培养学生的大视野、 大担当、 大胸怀、 大格局, 使学生用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价值信仰肩负起这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 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6]。 这既是强化大专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要措施, 也科学合理对“为谁培养人、 培养什么样的人、 怎样培养人” 这一教育基本问题做出了有效回应。

2 新时代课程思政融入大专院校武术教学的实践路向

2.1 构建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目标,明确武术教学内容

武术教学课程的实现离不开目标的设置。 因此, 通过制定好有逻辑层次的大专院校武术教学内容, 构建大专院校每一层级武术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首先, 根据2020 年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中指出: 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顽强拼搏、 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要深入梳理课程教学内容, 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大专院校应通过国家制定的各专业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总目标, 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现状、 目标以及专业教育目标, 形成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其次, 横向融合课程内容, 实现协同育人。武术运动动作大多来源于生活, 应用于搏斗中, 武术理论包涵着哲学、 儒家、 阴阳等思想, 在演变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武术理论体系。 因此, 武术既是一种体育项目, 更是一种文化形态, 对武术运动中的思政元素进行合理提炼,根据专业分工、 人才定位, 提炼出符合现代大学生发展的思政元素, 制定出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不仅为武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也丰富了武术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最后, 结合学生特点与武术运动的特色,制定出适合本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大专院校人才培养主要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学校招生与培养具有鲜明的导向性, 学生特点也不尽相同, 通过结合学生特点与武术运动的特色, 从武术技能育人的目标转向武术思维意识育人的目标, 探索挖掘课程思政资源, 更好地将文化价值、技能融为一体, 以技能认知文化, 提高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2 打造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提升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之一, 是推动武术课程思政建设的生力军。 因此, 打造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确保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 见功见效的重要保障。首先, 提升大专院校武术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与思想政治素质。 武术作为一种文化, 是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见证,教师既是武术运动的传授者, 也是武术文化的传播者。 一方面体育教研室应定期举办教师传统体育文化知识竞赛、武术理论讲座等多形式活动, 不断提升武术教师的思政政治素质。 另一方面武术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摒除传统教学教学形式单一、 重技术轻德育的做法, 以明确课程思政核心思想→挖掘武术课程思政育人元素→精炼武术运动特点→设计教学场景→故事融入思政育人的课程设计思路,以教授动作技术为主, 每节课设计好教学情景, 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 例如: 在武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设计好教学情景, 根据学生技能水平分成若干组, 确定目标任务,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斗志, 体现团结协作、 互帮互助的武术精神。 各组在学习、 交流中, 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情况, 出现问题及时干预, 融入武术人物的故事进行案例教育, 提高课堂中思政育人的教学效果。 其次, 加强武术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 树立好的榜样。 师德师风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品德, 良好的师德师风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感受到武术文化。 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以礼貌, 重道、 重德等方式开展武术教学, 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最后, 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 使教师正确认识到武术文化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 定期召开武德、 武术文化专题研讨会, 实现教师间的横向交流; 通过参加省、 市以及单位组织的课程思政活动, 提升自身对武术课程思政的理解水平, 推动武术课程思政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2.3 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武术课程思政资源库,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丰富的武术课程思政库是保障武术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 大专院校通过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武术课程思政资源库, 便于教师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大专院校武术思政教学。 首先, 通过搜集武术文化的优秀案例、 武术的经典书籍, 不断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对元素进行归纳与整理,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制成视频和文件, 依托微信、 QQ 载体, 打造线上的武术课程思政资源库, 不仅为教师开展武术思政教学提供帮助, 也积极引导学生延展阅读、课外学习提升武术兴趣。 线下主要是通过横向之间的教师相互交流以及纵向间省—市—学校所举办的思政教学比赛、思政讲座, 形成丰富的教学实践案例供教师学习。 其次,依托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武术课程思政资源库, 充分利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 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 最后,根据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设计教学情境, 运用教学资源库中相应的教学案例, 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 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实践与理论课之中的武术文化, 认识到武术的价值。

3 结语

武术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围绕 “立德树人” 这一根本任务而形成的将知识穿抽、 能力培养、 价值塑造融为一体的武术教学, 其更加突出育人价值。 通过将传统的中华武术纳入学校体育形成的武术课, 蕴含着民族精神、 尚武崇德、文化自信、 规则意识等多种思政元素。 新时代, 课程思政融入大专院校武术教学能凸显 “武德” 是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组成、 是武术课程思政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 实现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从而真正实现中华武术的独特育人价值。 大专院校开展武术思政教学, 通过构建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目标、 明确武术教学内容, 打造大专院校武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 提升武术课程思政建设质量, 建设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武术课程思政资源库, 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等实践手段, 能进一步实现武术思政教学, 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政育人大格局的构建贡献体育学科独有的智慧与力量。

猜你喜欢

武术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