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德镇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研究

2022-02-09洪志华

体育师友 2022年4期
关键词:采茶戏景德镇陶瓷

吴 昶, 洪志华

(景德镇陶瓷大学 体育与军事教学部, 江西 景德镇 333400)

体育旅游是身体活动为主, 以身体娱乐为基础, 离开常住地进行旅游的行为。 景德镇近年来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推动城市转型。 通过对景德镇体育旅游业市场、 群众基础、文化生态资源等探究, 寻求多方支撑, 开拓 “陶瓷艺术+体育旅游” 的新路径。 民俗体育是一种仪式化的传统体育,往往与一些仪式相结合, 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 景德镇历史悠久, 自古就有请神送神、 祭拜仪式活动, 这些行为与当时社会文化发展紧密相连。 要想谋求创造性发展的新格局,从现有民俗体育活动入手, 探明现状及发展困境, 优化管理程序, 修筑出一条景德镇体旅融合的康庄大道。

1 景德镇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体育元素

1.1 乐平古戏台

乐平, 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是当代赣剧的发源地之一。在乐平民间流传一句顺口溜: “深夜三点半, 村村有戏看; 鸡叫天明亮, 锣鼓还在响。” 这句顺口溜足以反映乐平人民对戏曲的热爱程度。 在乐平地区, 《九老天宫》 在表演时演员需要佩戴柳木面具扮演傩神, 以求达到镇邪驱邪的目的。祭神舞蹈从几十分钟持续到两个小时不等, 这种反复横跳的舞蹈动作极大考验了演员的身体素质。 《八仙过海》 中会手持铁拐、 蒲扇、 长剑、 花篮等法器, 还要配上大幅度的动作表演, 往往需要表演者体态灵活、 身轻如燕, 对武术功底有着不小的考验, 也绝非一朝一夕所能练就。 传统戏剧包含刀枪交锋的武打表演, 乐平腔中的很多功夫及套路都是直接从武术、 体操等体育项目中直接拿来运用。 此类独特的表演风格从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乐平人民的业余生活, 规范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起着维系社会生活共同体的作用。

1.2 景德镇采茶戏

在我国明万历年间, 江西采茶戏最早始源于赣南安远县的九龙山茶区[2]。 茶区每逢春雨时节, 茶农在茶园即兴表演所唱的山歌被称为 “采茶歌”。 景德镇采茶戏最初由湖北省黄梅县采茶戏流传至此, 现属于赣东流派的一种。 景德镇采茶戏在不断地发展孕育之中, 融合了本地民俗特色、方言腔调与陶瓷文化, 富有表演欢快、 内容写实和立意鲜明等特点。

景德镇采茶戏的戏艺表演所采用的道具均是由采茶途中所需要的工具和器件演变。 譬如草帽、 围兜、 竹棍、 飞扇、 手帕、 茶篮等, 利用道具作为载体, 抒发出温润细腻的思想情感。 不同角色演绎出的动作也有所差别, 景德镇采茶戏中常见的体育动作包括蹲踞、 摆臂、 叉腿、 弯腰、屈膝、 滑步等。 茶农自形一套的系列化程式, 既丰富采茶生活, 又能提升上下肢协调性, 劳动时能够大力提升工作效率。 民间采茶戏舞蹈极富表演力和艺术性, 可以有效促进茶歌茶舞的文化传播。 采茶戏与体育舞蹈的结合, 是一种将采茶戏文化融入到全民健康活动的全新手段, 并为后世的民间舞蹈、 体育舞蹈发展推波助澜, 丰富了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3]。

1.3 窑神崇拜活动

景德镇保留有传承至今的窑神崇拜历史, 演化出各类传统祭祀仪式和节庆活动, 在体育活动中主要表现形式有祭窑神等重要的行业习俗。 风火仙师童宾是景德镇制瓷业的行业神之一, 景德镇多地都为童宾立祠奉祀, 祠内供奉着窑神童宾像。 清年史志 《火神童公传》 便是由唐英所云,主要讲述童宾的故事[4]。 童宾不畏牺牲, 用血肉之躯烧铸龙缸。 人们为了纪念窑神, 定期举行迎神祭祀活动。

暖窑神是祭初冬窑神的重要活动之一。 在祭窑神的当天, 大小窑厂统一歇工, 窑屋里外打扫洁净, 窑门上会粘贴敬神纸, 恭迎窑神, 求神赐福。 祭祀时还有跳地戏这一项特色民俗汇演。 由本镇窑工自编自演, 多在旷野空地中演出。 人们透过跳地戏表示对神灵的钦慕, 盼求人寿年丰。除此之外, 节奏欢快的舞蹈能够加快全身的血液流动, 降低肌肉的黏滞性, 使冬日严寒所带来的一切不适感消失得无影无踪。 踩地戏发挥出强身健体的安康功能, 相当程度上重新链接当地民俗传统文化、 体育文化、 旅游文化的生存链条, 这也是景德镇传统民俗和体育相互碰撞、 萌发新芽的源动力。

1.4 传统制瓷七十二道工序

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于明崇祯十年丁丑 (1637 年)在 《天工开物·陶埏》 中说道: “凡白土曰垩土, 为陶家精美器用……共计一坯工力, 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5]。 可见在明代中叶, 景德镇制瓷工艺体系就非常完备, 制瓷步骤与体育也是息息相关的。

精巧出色的陶瓷器件关键在于原料。 高岭土作为原料其纯白细腻, 呈松软土状, 因江西省景德镇市高岭村而得名, 广泛用作烧制陶瓷的坯料[6]。 运石、 制坯、 驮坯、 挑坯,每个环节都极大程度考验瓷工的身体素质和核心力量。 工人们时常手脚并用, 用双手高举坯板至上方, 采用肩扛或头顶来节省体力消耗。 在驮扶过程中, 保持腰背挺直、 腹部收紧, 上身微微前倾, 两手前后自然支撑在坯板的两端,重心下移, 行进间保持卓越的平衡性。 在挑坯时, 挑坯工会根据不同大小、 轻重、 形状的坯体, 依次摆放整齐后放置在木制或竹制的坯架上。 左右双手持握坯架, 胯部微微下落, 腰部、 腿部、 背部肌肉相互作用呈现协同状态, 左右肩换扛, 挑坯到下一个制作地点。

踩泥是制瓷中万分关键的一步, 工人事先需对烂泥进行推压、 揉搓。 踩泥师傅首先使用泥铲把泥巴堆聚起来,赤脚上前踩坯泥, 层层紧压踩成环形圈, 就像观音菩萨座下的莲花瓣。 继续用平铲把泥巴重新堆起来再踩, 踩踏的泥巴胜似 “莲花瓣、 菊花心”, 反复踩练三次, 泥巴才算初步练熟[7]。 踩制时, 瓷工的头与肩保持在稳定状态, 两眼注视脚下, 防止失去重心跌倒; 手指、 手腕与手臂自然放松,两臂前摆。 下肢动作有节奏的踩练, 保持重心的下移, 向前摆动的时候尽量让大腿朝上抬起, 同时注意速度与步频。在此之外, 装坯、 挑柴、 搓料、 包装等工作程序同样需要全身多肌肉群的协调撑持。

2 景德镇体旅融合的发展优势

2.1 天然资源丰富

从地理地质学的角度上探讨, 景德镇 “气候宜人、 水土宜陶”, 蕴藏瓷石、 高岭土、 铜矿、 萤石、 硫磺、 石灰石、 大理石等矿产。 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科学选址,做好矿区勘察工作, 推出 “开山取土冶瓷” 的体验活动,深化游客提高珍惜能源、 保护资源的意识, 使身体参与活动能力不断提高。

景德镇森林覆盖率高, 山地资源厚实, 山区特征明显,植被茂密富饶。 景德镇境内水路系统四通八达, 昌江、 南河和西河等河水滔滔。 可以在山区户外开发攀爬、 越野自行车等项目, 在安全水域中启动帆船、 桨板、 皮划艇等户外水上运动项目。 充足的天然资源是体育旅游开放发展的保障。

2.2 文化底蕴丰厚

公元1004 年, 宋真宗赵恒出于对景德镇青白瓷的喜爱, 依年号改名景德, 景德镇瓷器因此闻名天下[8]。 景德镇是我国首批公布的24 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目前景德镇地区国家级、 省级、 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 共计71 个项目, 涉及多种类别。 比如乐平的桥板龙灯、 浮梁的兴田乡潭口珍珠灯、 瑶里镇长明村青狮白象灯、 鹅湖镇五谷丰收灯等灯彩活动, 皆有特定的舞蹈动作来进行表演, 具有浓重的地方色彩。 载歌载舞的活动让游客身体能得到一定锻炼, 促进体育文化交流。

2.3 旅游市场份额逐年上升

景德镇因瓷而名, 因瓷而兴。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 富有美感的陶瓷旅游商品越来越受游客们的喜爱,陶瓷艺术品已然成为景德镇市旅游购物市场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 2021 年 “五一” 迎来五天小长假, 国内旅游市场占比又创新高, 旅游业作为景德镇的支柱产业之一, 同样表现力不俗。 据相关统计, 2021 年 5 月 1 日至 5 日, 全市共接待游客 309.94 万人次, 与 2019 年同比恢复 97.94%,实现旅游收入 56.30 亿元, 与 2019 年同比恢复 98.26%[9]。 促使文化、 体育、 旅游、 服务深度融合, 使陶瓷文化巧妙融进日常生活之中。 加快构建新形势下的文体旅产品及周边旅游服务, 奠定陶瓷体育旅游新格局。

3 景德镇体旅融合发的展制约因素

3.1 缺乏整体战略规划

随着体育旅游不断走向成熟, 接踵而至的问题成为继续发展下去的阻碍, 一些规划常因缺乏科学化思维, 违背常理、 畸形发展。 景德镇处于丘陵地带, 依山傍水、 人杰地灵, 然而一些施工改造并未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肆意活动破坏了山涧植被, 扰乱了当地生物和环境相对稳定的依附关系。 这种无规划的建设对体育旅游市场的生长,并不能带来正面效果。

不少景区场所、 品牌赛事附有演艺活动, 目的是为了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场份额。 但由于人员配备、 人才培养、专业技能掌握是一个系统长期性的过程, 对传统体育活动和舞蹈表演都有着极高的条件与要求。 往往因为动作姿势不准确、 培训不到位、 从业人口缺乏、 财政分配不合理而影响到整场演出质量。

3.2 吸引游客方式单一,推广形式有待革新

景德镇激发体育旅游业潜能,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特色化、 精品化、 健康化、 全域化的形象。 目前存在陶瓷文化创意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无法打破固化观念、 各特色景区独立运作、 沟通不顺畅等难题。 在打造自身招牌和名气效应时更应当发展合作性新型关系。 某些景点对外开放前对市场调查不完善、 不深入、 不充分, 存有 “乱收费、 二次收费、 基础设施老旧、 服务意识淡薄、游客体验感差” 等现象, 难以点燃顾客的旅游热情。 此外,在开发力度、 宣传方式、 相关政策、 设施设备、 后勤保障、周边产品和公共交通等方面无法满足新兴体育旅游的发展需求, 减缓其发展脚步。

3.3 全民健身和旅游参与难以契合

景德镇在推动文体旅三位一体的同时, 应认真考虑现有资源及基础设施情况, 促进城市体育文化的传播, 塑造城市旅游形象。 然而理论与实际的天秤失去平衡, 就会使“假、 大、 空” 的问题易显, 特色体育旅游得不到良性发展。在节假日由于出行人数的激增, 很多景区陷入接待能力饱和、 运营不济和服务断层窘境, 难以形成旅游产业链。 可见旅游产业结构的改良尤为重要。 全民参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旅游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旅游产业结构才能合力施展影响, 创造出双赢局面。

4 景德镇体旅融合的优化路径

4.1 提高四季资源利用效率

景德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在春季开发景德镇万亩油菜花海、 油菜花梯田, 包装成南方田园风光之典范。加大投资建设乡村精品观景步道、 古茶之路、 历史文化长廊等, 体验穿梭流水、 山林中的乐趣。 做好林木、 溪流、梯田、 农舍的空间布局, 根据不同需求设置赏花、 摘茶、森林探险特色路线, 让旅游者在观赏之余了解景德镇瓷文化、 茶文化, 锤炼意识和增进体质健康。 做好市场调查工作, 在金秋推广 “瓷都休闲垂钓大赛”, 吸引猎渔者齐聚一堂比拼, 甩手挥杆在很大程度考验手臂的力量, 丰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内涵。

通过开展相关调研因地制宜的整合山地水路资源, 利用天然优势积极开展登山、 徒步、 滑草、 索道、 攀岩、 探险、 滑翔、 漂流、 垂钓、 游泳、 划船等休闲旅游项目, 景德镇市区内地势较为平坦, 利于开展自由跑、 休闲跑、 自行车骑行及全民健走等活动。 体育活动赛事做大做强, 可以提升城市体育旅游品牌形象, 运动员和观众也会给当地的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

4.2 开拓多元文化交往渠道

景德镇的戏剧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采茶戏融入陶瓷元素, 使用瓷器制成的饰品、 穿上特制印有水墨画、山水花鸟图案花纹的瓷味服饰; 建设民俗体育活动体验区示范区等。 在景区、 文娱场所设置表演体验课, 主要从基础唱法、 肢体动作入手, 将景德镇采茶戏做到 “日日唱、月月办、 年年新”。 参与国内外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域交往合作, 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娱乐性游戏、 线上旅游、 棋类以及传统民族体育赛事等活动, 用新颖的手段促进文化深度交流。 以小带大, 提高景德镇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2021 年10 月, 景德镇市在众人的期盼下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陶瓷工艺健身大赛。 本届大赛竞赛项目共有独轮车竞赛、 踩泥挑战赛、 挑坯技艺接力赛、 匣钵移动赛、 驮坯挑坯混合接力赛等5 个项目; 吸引百名体育爱好者、 几十支队伍前来参赛[10]。 该活动将陶瓷制作七十二道工序步骤提纯, 在陶瓷中健身健心, 在运动中了解瓷文化, 融娱乐性、学习性、 健身性为一体, 发挥了民俗体育旅游的示范作用。

4.3 确定发展方向,迎合市场大众需求

年轻人具有新潮的思想, 是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军。牢牢抓住青年群体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 与窑厂、博物馆、 文化部门广泛合作, 以陶瓷文化为根基, 推出不同体育运动项目的盲盒, 打造联名IP。 提供可参考可改进的玩乐方案, 如古迹、 遗址设置专属体验区, 旅游者可以进行印坯、 挖足、 施釉、 画坯等工序体验。 针对不同年龄人群的民俗体育旅游需求及偏好, 私人订制游玩方案, 比如晚年健康养生游、 青年历史风光游、 科技成果游、 孩童研学之旅等。

目前景德镇城区建有陶溪川陶瓷文化创意园, 在老窑房的遗址基础上改造, 主打陶瓷文化及吃喝玩为一体的综合体验游玩中心, 是古文化与新科技交融的示例典范。 园区内设有窑作群、 熔炼炉、 原始窑厂、 铸造车间等区块;设有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展示平台, 游客可以通过眼观、 耳听、 身动、 心随来切身体会陶冶的乐趣, 由此增进本土文化的时代性传播。 景德镇内的历史古迹博物馆数量众多, 增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影响力, 可将管内藏品上的体育成分进行介绍, 激发本土民俗体育文化保护措施, 深化文创旅游内蕴。 此外还有古窑民俗博览区、瑶里古镇、 雕塑瓷厂、 三宝陶艺村、 御窑厂遗址等景区及瓷文化发源地; 陶艺街、 乐天集市、 九集小镇等, 主打购物瓷器文创产品的陶瓷创意商业区。 各景点场所可以借助旅游市场热潮接力相传陶瓷文化, 打造陶瓷元素和体育游玩休闲相辅相成的机制。

4.4 完善政策体系,统筹人才发展计划

挖掘陶瓷文化作品和开展节庆活动, 应抓好源头管理。各级乡镇景区部门加大对体育旅游的建设力度, 调查挖掘体育文化生态内涵。 我国曾出土大量精美瓷艺作品, 古人运动的场景并不少见。 在体育旅游项目开发上, 政府部门要起主导示范作用, 在财政上给予倾斜和保障。 同时, 打造瓷都体育文化园区以及企业创新项目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法规的扶持。 景德镇成功举办18 届国际陶瓷博览会, 这一世界陶瓷盛会是陶瓷产品交易、 沟通陶瓷文化的典型代表。 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理念, 培育、 优秀人才, 在旅游服务上面满足游客的不同口味。

由市文旅局、 文化馆等部门牵头, 举办戏曲进校园活动, 邀请同学们一起上台观摩学习, 对人物动作的控制、戏曲表演的背景进行了解读, 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提高体育艺术品味和传统戏曲文化的修养, 继续挖掘身体表演和学校体育相融合的渠道。 创建 《陶瓷韵律操》 《赣剧韵律操》等课程, 在景德镇地区中小学的大课间操上开展, 通过“赣剧+体育” “陶瓷+体育” 相结合的方式, 丰富师生的课间生活, 赋予体育运动以传统文化品位及美感。 使学生腿功、 腰功、 身段组合、 台步等基本功得到有效提升, 后续安排在旅游节、 旅游周上进行表演, 推广景德镇城市体旅特色名片。

5 结语

体育产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拓宽旅游消费和服务性领域, 可从体育产业的产品属性、 生产属性及市场属性等方面加以分析[11]。 将陶瓷文化遗产转变为可利用旅游资源, 积极举办城市乐跑、 地方民俗表演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窑工技艺大赛等体育赛事。 借助景德镇独有的传统体育民俗民风, 扩大影响力。 从长期发展角度来看, 需要政府主导、 民众监督参与及有效资源利用共同配合, 促成经济效益、 合作价值、 文化影响和地域优势最大化发展, 才能早日实现景德镇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美好愿景。

猜你喜欢

采茶戏景德镇陶瓷
采茶戏的种类及传统唱腔述要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江西采茶戏中的梁山调腔系音乐考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浅析赣南采茶戏旅游资源的开发
陶瓷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