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戏剧发展现状及对策
——以第八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大赛决赛为例

2022-02-09

歌海 2022年6期
关键词:院团剧目戏曲

●黎 炼

近年来,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广西各级国有文艺院团以及民间文艺团体都积极采取措施,有力推动广西地方戏曲振兴工作。为更好地反映和呈现广西戏剧在剧目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现状,分析广西戏剧在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采取应对措施,现以第八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大赛决赛为例,对广西戏剧发展现状作出论述,并提出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第八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大赛决赛概况

第八届广西戏曲青年演员大赛决赛在广西南宁市举办,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南宁市戏剧曲艺家协会协办,该项比赛纳入第九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系列活动。决赛从2021 年10 月14 日至19 日为期6天,共举办8 场比赛及一场颁奖晚会,在邕州剧场举办第一场、第二场、第四场、第六场、第八场和颁奖晚会,在南宁市群众艺术馆剧场举办第三场、第五场、第七场。

比赛面向广西各级专业戏曲文艺院团(公司)的专业戏曲演员和广西各类学校戏曲专业学生,年龄在18 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本次比赛集中展示广西戏曲青年人才崇德尚艺、追求上进的艺术风貌,为广西文艺精品创作“登高原攀高峰”工程、文化名家培养工程的实施以及“广西有戏”品牌的打造、新一代青年戏曲演员的培养作出独特贡献。可以说,广西戏曲青年演员比赛为广西青年戏曲人才的挖掘和培养搭建了平台,是推动广西戏曲艺术繁荣发展、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欧凯明、龙倩、张树萍、梁素梅等著名戏曲演员都是从这个舞台出发,走向更广阔的艺术天地的。

来自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百色市、梧州市6个设区市的8个专业戏曲文艺院团(公司)的71 名演员、67 个剧目进入决赛,汇聚了桂剧、壮剧、邕剧、粤剧、京剧、彩调剧等剧种。决赛中演员们纷纷拿出看家本领,献出一个个精彩的戏曲绝活,经过几天激烈的角逐,共评出一等奖6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20个。

(一)演出和传播方式及演员年龄结构

本届决赛采取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两种方式。线下演出实行免费观看,线上演播则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开设直播链接,所有场次比赛演出和颁奖晚会以直播方式进行,共20.02万人观看,很多观众在留言互动区为参赛演员加油鼓劲,积极评价演员的表演。线下演出和线上演播两种方式的结合,扩大了比赛活动的影响力、覆盖面和美誉度,使戏曲文化艺术更好地融入人们现实生产生活,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进入决赛的71 名演员中,18 岁到25岁29 人,26 岁到30 岁12 人,31 岁到35 岁30 人。从整体而言,广西戏曲青年演员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人才断层情况不明显。

(二)表演行当及戏曲绝活

1.跨行当表演

本次比赛演员们呈现了跨行当表演的显著特征。有的演员是青衣出身,以唱为主,本次比赛却选择文武并重的戏;有的演员原来是武旦,却选择青衣戏。整个比赛表演行当齐全,有小生、武生、武小生、文武生、文武老生、武丑、文丑、丑角、文武丑、花旦、青衣、武旦、刀马旦、小旦、老旦、闺门旦、小花脸、老生等20 多个行当分支。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广西戏剧院18 岁的陈俊霖挑战老生行当,演出壮剧《冯子材》选段,其扮相、唱腔虽还有提升空间,但他对戏曲艺术的追求和勇气令人赞叹,展现了青年戏曲人传承戏曲的时代风貌。

从表演行当来说,各行当人才辈出,演员的表演出奇出彩,可圈可点。老生行当中,粤剧《秦琼观阵》中的秦琼、京剧《汉津口》中的关公等人物角色塑造有血有肉,人物神态形象生动,戏曲功架工整、规范,表演流畅,人物性格有张力,马童的助演很精彩,基本功扎实,连翻跟斗非常溜,使武戏片段的呈现更惊险、更奇绝,也更具可看性。刀马旦中,邕剧《扈家庄》中的扈三娘、桂剧《双阳公主》中的双阳公主等的扮演颇为成功。她们身段优美,造型传神,唱念做打并重,手眼身步法的有机配合,使得身姿更为挺拔,亮相更为脆、劲,表演程式具有韵律美、舞蹈美,赋予人物角色爽朗、勇敢的性格特征和威武、稳重的气质。

2.戏曲绝活展示

演绎邕剧《扈家庄》、粤剧《焚香记——打神》《秦琼观阵》《胡不归——哭坟》《目连救母——奈何桥》《贵妃醉酒》、京剧《汉津口》《杀四门》《红线盗盒》《天女散花》《打金砖——太庙惊魂》《借扇》、桂剧《双阳公主》《打棍出箱》《抬花轿——梳妆》、彩调剧《武大郎》等剧目的演员展现了丰富多元的戏曲绝活:椅子功、翎子功、甩发、扇子功、手帕功、把子功、髯口功、圆场功、腿功、长袖舞、水袖功、卧鱼、矮子步等。

以唱功见长的有粤剧《百花公主——梅亭恨》《焚香记——打神》、桂剧《思凡》《荆钗记——投江》《杏元和番》、壮剧《黄文秀》选段等剧目。有观众评价桂剧《杏元和番》的表演者李桂芳:“她将弯弯绕绕的地方都唱出来了,感情的表达很细腻,给人愉悦的戏曲视听享受。”总体来说,武戏和绝活的展示最吸引人。此外,文戏中,演员深厚的唱功为剧情的演绎、人物的塑造等增光添彩,深受观众喜爱。

(三)参赛剧目情况

进入决赛的67 个剧目中,类型丰富,涵盖传统折子戏、戏曲剧目片段、新创剧目、老戏新排等类型。题材多样,特色鲜明。一是紧扣时代主旋律,突出红色题材和现实题材创作,引时代明德、为人民立言、为时代发声。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脱贫攻坚等为题材,汇聚了桂剧《江姐》、京剧《红灯记——痛说革命家史》、壮剧《黄文秀》(选段)、彩调剧《打铜锣》等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舞台剧目。

二是彰显地方民族元素,展现民族戏曲风韵,弘扬地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壮剧《双媒妁》《牵云崖》(选段)、《耍夫妻》(选段)、《裴郎》《歌王》《天上恋曲》(选段)及彩调剧《龙女与汉鹏》(选段)、《武大郎》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剧目,令人耳目一新。其中壮剧《双媒妁》使用壮话唱念,采用南路壮剧采花调、喜调、那劳调以及北路壮剧末伦调等传统曲调,使用壮族乐器马骨胡等民族乐器伴奏,剧情诙谐幽默,民族风情浓郁。壮剧《耍夫妻》融合南路、北路壮剧表演特色,采用壮剧诗调、采花调等传统曲调,运用壮剧女丑“双摆手台步”“双立脚后跟起步”“花山手式”“祭祀手式”等动作元素,生活气息浓郁,风趣生动,很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趣味。

三是守正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老戏新排”使经典传统剧目焕发出时代的生机活力。其中粤剧《贵妃醉酒》、京剧《红线盗盒》、桂剧《思凡》等传统剧目,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学精神,将历史、传统文化和戏曲艺术相结合,推动了地方戏曲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的来说,剧目和表演回归传统,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融入新思想、新内容,贴近现实生活,紧扣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时代主题,满足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观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戏曲审美趣味,扩大了地方戏曲的普及面和影响力,推动了地方戏曲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此外,在决赛中,评委和参赛演员一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文旅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工作者教育管理和道德建设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响应树立文艺新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号召。季国平、龙红、余勇、何维等评委纷纷对本次决赛和参赛演员寄语,提出青年演员要崇德尚艺,注重提高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素养,加深人文艺术涵养,刻苦练功,传承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优质文化产品服务于人民大众。李森、何婷婷、杨阳、王燕等青年演员也表达了在艺术道路上要“注重艺德,做戏先做人”的心声,要坚守崇高的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本次决赛中,每一位参赛演员都以最佳的状态对所演绎的剧目、角色、行当等进行充分诠释和展示,可以说,他们对戏曲艺术的坚守、热情、执著和追求,立体地展现了新时代广西戏曲青年演员群像。

二、广西戏剧人才培养措施和成效

近年来,广西各级专业戏曲文艺院团大力实施名师带徒、委培进修、以老带新、大师工作室、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等人才培养措施,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广西戏剧优秀青年演员,促进广西戏剧人才梯队建设。本次决赛反映了广西人才培养措施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效。

(一)名师带徒

2016 年,原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办公室印发《关于实施地方戏曲名师带徒工程的通知》(桂文办函〔2016〕20 号),秉持“以戏育人,以人传戏”的宗旨,为进一步培养广西戏曲艺术人才,促进广西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指明方向,大力推动地方戏曲振兴工作。名师带徒工程采取区内外名家“一对一”的方式传艺,选派演员拜区内外的名师学戏传艺,推动经典折子戏薪火相传。本次决赛也是名师带徒工程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和生动实践。本次参赛演员对辅导老师的选择,不止局限于自治区内以及本单位,还有来自山西晋剧院、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南京京剧团、湖南省祁阳县祁剧团、湖南省艺术研究院、吉林艺术学院戏曲学院、辽宁省抚顺市京剧团、珠海市文化馆等区外文艺院团、戏曲院校和文化艺术机构。辅导老师大多是各剧种的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在戏剧行当内有较大艺术成就,主编、主导、主演过优秀剧目,是行业内德艺双馨的典范,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参赛演员具有一定戏曲艺术水平,与辅导老师行当对口,经过拜师学艺,参赛演员们呈现了独特的表演风格和戏曲流派,展现出广西戏剧青年演员的崭新面貌。

(二)委培进修

以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为例,该院通过委托广西艺术学校开设邕剧、粤剧委培班培养邕剧、粤剧表演人才、器乐演奏人才等。1984 年至今,共举办6 届委培班,培养了梁素梅、彭永忠、黄威聚、姚艳、黄俊成等100 多名邕剧、粤剧接班人,现在均已在两广多个邕剧、粤剧团体中成为骨干演员。其中,梁素梅荣获第19 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中国曹禺戏剧优秀表演奖,黄俊成荣获第12 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被选为“广西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培养对象等。

2017 年开设的人才委培班,面向全国招录45 名演员和演奏员,采取“实践派”与“学院派”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邕剧、粤剧表演人才以及器乐演奏人才,为地方戏曲的传承发展储备优质人才。中专阶段学习结束后,又有10 多名学员考取了中国戏曲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以及山西艺术职业学院,继续在大学阶段深造。此外,该院4 名在职在编演员也分别考取这两所戏曲高校继续进修。本次进入决赛的陈盛铭、杜秋虹目前在山西艺术职业学院进修。学员经过进修学习,提高戏曲理论素养,增强戏曲技艺、绝活的展示能力,吸收各剧种曲调、音乐等文化积淀,融汇到地方戏曲表演中,增强剧种表现力,彰显民族性和地方性。

(三)以老带新

专业戏曲文艺院团常采取以老带新、大师工作室的方式培养演员,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戏曲青年演员骨干进行培养、宣传,这种人才培养方式成效良好,被广泛应用。院团秉持“以戏带人、以戏出人”的宗旨,根据剧目、角色、表演行当等特色,遴选与之具有一定匹配度的青年演员进行培养。本次决赛中,广西戏剧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哈丹就以“一带多”的方式,作为壮剧《牵云崖》选段、桂剧《荆钗记——投江》、壮剧《春草闯堂》等剧目的辅导老师,对陈颖、黄思莹、蓝雨恬等青年演员进行培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导演龙杰锋作为粤剧《秦琼观阵》、壮剧《裴郎》的辅导老师,对陈盛铭、彭浩等青年演员进行培养。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梁素梅以“梁素梅大师工作室”作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对邕剧《扈家庄》主演杜秋虹等青年演员进行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梁素梅大师工作室”以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创新为宗旨,开展邕剧、粤剧活态技艺传承、青年人才培养、挖掘抢救传统排场等工作。南宁市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一级演员、粤剧传人姚艳作为粤剧《贵妃醉酒》《目连救母——奈何桥》等剧目的辅导老师,对陈秋燕、李春霞等青年演员进行培养。通过以老带新,更好地保留了剧种传统技艺和特色,使青年演员更快成长为剧种领军人物。

(四)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

戏曲类的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为广大戏曲演员提供学习戏曲、展示戏曲的平台,各剧种、各行当的学员在学习中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动剧种人才梯队建设,促进剧种传统技艺和精粹的保护和传承。国家艺术基金2018 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邕剧排场人才培养”就以培训班的方式培养邕剧排场人才,来自桂、粤、琼、湘4 省区11 个文艺院团、高校的戏曲演员报名参加,专业涵括邕剧、粤剧、桂剧、昆曲、琼剧等,授课教师队伍阵容强大、行当齐全,由广西、广东、湖南、北京等地的邕剧、粤剧、昆曲等剧种的10 多名戏曲艺术家及专家组成。培训班的学员融汇各剧种、各行当,呈现了跨剧种、跨流派、跨剧团的显著特点,促进了院团间的互动和交流,发挥各院团在戏曲师资、剧目、流派、人才互动上的优势。

三、广西戏剧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整体而言,广西地方戏曲剧种较多,戏曲群众基础深厚,专业戏曲文艺院团基础较牢固,桂剧、壮剧、粤剧、彩调剧、邕剧、京剧等在广西是最受欢迎的剧种。从入选决赛的剧目数量来看,桂剧22 个、京剧14 个、粤剧13 个、壮剧10 个、彩调剧7 个、邕剧1 个。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剧种的保护、传承情况。因此,有必要将各剧种在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以探索广西戏剧繁荣发展的应对策略。

缺乏编、导、演等戏剧专业人才。目前广西各大戏曲文艺院团在编、导、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上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机制,在创作大型剧目时,大多依靠投入创作扶持经费来引进编、导、演等主创团队,在本土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力度上还极为薄弱,极大制约了文艺精品的创作。

缺乏戏剧评论人才以及引领性的戏剧评论阵地。戏剧评论和戏剧创作是相辅相成的,戏剧评论的发展,可以引领戏剧创作的方向,激发戏剧创作的灵感,戏剧创作的繁荣,又反过来促进戏剧评论发展的多元化,提供更多戏剧审美视角。而目前广西的戏剧评论专刊、戏剧评论网络阵地还是少之又少,从而制约了戏剧评论为戏剧创作服务,也制约了戏剧创作生产的动力。

缺乏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戏剧发展科技体系。当下,互联网为人们获取、交换和消费信息带来了便利,数字化可以使多个戏剧信息发生关联与交互,更全面展示戏剧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给戏剧管理、文化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带来更多机遇。目前广西各大戏曲文艺院团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戏剧发展服务,制约了戏剧的记录、生产、消费、传播和推介。

缺乏硬件设施、演出设备。目前广西尚有部分戏曲文艺院团没有专门的排练、演出场地,此外,演出的服装、舞美、道具、乐器、灯光、音响等设备陈旧及欠缺,都严重地制约了戏剧的发展。

缺乏扶持经费,制约了戏曲的传承发展。目前扶持地方戏曲发展的专项政策和资金投入较为欠缺,致使大型剧目难以创排,传统剧目难以复排等。

四、广西戏剧发展对策及建议

广西戏剧发展仍面临严峻问题,但也面临发展机遇。文化和旅游部编制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体系”,“不断完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演出演播、评价推广机制,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

(一)多措并举推进戏剧人才培养

一是培养新时代戏剧领军人才。采取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选拔戏剧人才参加编剧、导演、表演、评论、管理等各类培训班、委培班、进修班。通过举荐人才参加各类戏剧赛事、展演活动、举办个人艺术专场及申报各类人才项目等,加强对戏剧人才的宣传展示力度,培养选拔出一批创作、表演、管理、评论、研究等方面的戏剧领军人才。

二是实施戏剧人才扶持计划。加强对现有编剧、导演、演员和管理、评论、研究等戏剧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对有特殊专长、特殊贡献的专业人员要打破学历、资历、职称、身份的限制,采用灵活薪酬、住房补贴、柔性合作等多种措施留住人才,破格使用。

三是实施戏剧名人引进计划。通过多渠道、多层面引进或培养编剧、导演、演员和管理、评论、研究等方面的各类紧缺人才。

四是实施戏剧名家培养工程。以“名师传戏,收徒传艺”为途径,培养一批戏剧名家。

五是实施戏曲新苗培养计划。通过政府人才培养机制,对广西艺术学校等中等职业院校的地方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政策,培养一批戏曲新苗,夯实广西戏曲人才发展根基。

(二)利用本土优质资源创作舞台艺术精品

“十四五”期间,努力对广西本土桂剧、壮剧、粤剧、邕剧、彩调剧等进行创作、保护、传承和研究,深入挖掘广西本土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旅游文化、海洋文化、边境文化、特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丰富多元的文艺创作资源,创作一批现实题材和广西特色题材、重大历史题材、重大革命题材的舞台艺术精品。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时代精神谱系和道德榜样,如以本土剧种反映本土题材,创排邕剧《梁小霞》等精品剧目,大力宣传抗疫巾帼英雄梁小霞,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彰显桂风壮韵,展现新时代广西人民的精神面貌,使优秀舞台艺术精品成为讲好广西故事、传播广西声音、展示广西风貌的最佳载体,力争获得更多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文艺奖项。

(三)推动建设戏剧评论阵地,发挥戏剧评论引领戏剧创作的独特作用

健全戏剧评论工作体系,搭建具有影响力的戏剧评论平台。建立线上线下戏剧评论引导协同工作机制,结合广西剧展、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广西戏曲青年演员比赛等重大戏剧节庆、戏剧展演活动以及重点剧目等开展评论,把观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新媒体评论平台,定期推出一批戏剧微评、短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戏剧创作与戏剧评论有效互动,发挥戏剧评论对戏剧创作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等作用。把人民群众作为戏剧评论的第一读者,健全戏剧评论标准,坚持从剧目出发,将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评论作品推介给读者观众,筑牢戏剧评论阵地,推进戏剧评论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

(四)加强戏剧创作与传播媒介的融合

“十四五”时期,文艺创作“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推动线上演播与线下演出相结合,多渠道宣传推广舞台文艺精品,反映时代特征,展现时代风貌,促进戏剧创作线上、线下的融合互动。重视广大青少年群体的戏剧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对传统戏剧文化进行记录、消费、传播和推介,增进青少年群体对优秀传统戏剧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使优秀传统戏剧文化通过互联网获得广泛的普及,焕发蓬勃的发展生机和活力。

(五)加大经费扶持力度,促进广西濒危剧种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一是加大对剧本创作的经费扶持力度。扶持代表性戏曲文艺院团创作濒危剧种剧目,把握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新主题内容、创作方法、传播方式等,发挥文艺工作凝聚民心、鼓舞精神、拓展思想、普及知识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人民战胜困难、创造美好未来的精神力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改善濒危剧种生存发展状况。

二是加大对公益性演出项目的经费扶持力度。继续开展“广西濒危剧种下基层文化惠民演出”等公益性活动,活跃乡村基层文化生活,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使优秀传统文化在增长乡民志气和智慧上发挥作用,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三是加大对濒危剧种抢救性记录工程的扶持力度。每个剧种每年录制2—3 部传统剧目音像作品,编辑出版戏曲类文集。

(六)利用广西区位优势,加强广西戏剧与东盟各国戏剧的交流合作

一是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所建立的中国—东盟戏剧交流合作机制的纽带作用,以戏剧为媒介,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做大做强,扩大广西戏剧与东盟戏剧的交流合作平台。

二是深入开展广西和东盟戏剧文化艺术交流合作,在舞台艺术表演、艺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经常性进行互访演出、互派人员到艺术院团培训等艺术交流活动。

三是联合排演在东南亚具有巨大影响的史诗剧目。共同推动中国与东南亚戏剧艺术的深层次合作,努力促成中国与东盟各国戏剧院团共同排演、同台演出同一剧目的盛况。

四是加强广西和东盟各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合作。共同做好“非遗”项目的产业开发与推广,相互借鉴活动经验,加强民族节庆文化方面的合作。

广西戏剧要借助全国各地戏剧文化节庆以及国家级大型戏剧展演活动如中国戏剧节、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等,推动广西地方戏剧精品剧目的创作和展演,加强与各地戏剧文化的交流合作,推动地方戏剧在保护、传承及创作上的互相借鉴和提高。

猜你喜欢

院团剧目戏曲
舞台剧目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体制改革对艺术表演团体财政补贴效率的影响*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一种聚焦: 上海民营院团的现状与发展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国家优秀院团丑角专场演出暨丑角表演艺术学术研讨会综述
优秀剧目进校园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