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的盘古形象重构与文化反思*
2022-02-09宋嘉源
●宋嘉源
一、盘古传统形象综述
盘古作为中国神话最为古老的神祇——中华民族的创世始祖,他的地位不容置疑。
盘古最早出现在三国时期吴人徐整的《三五历记》中,现在此书已经亡佚,其中的内容是我们所熟知的对盘古的描写: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
清代马骕《绎史》又引徐整《五运历年记》中的文字,但与原来面目已有些不同: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盘古从最早的“创世始祖”转变为垂死化身的“万物始祖”,他身体的各个部位化身为万物的雏形,这两则神话记载融合起来,才是我们今天熟知的神话本身。当然,不难发现的是,盘古的传统形象很具有代表意义,代表的是华夏子孙千百年来对创世神美好的想象,盘古集许多美好品质于一身。
一是守护者。炎帝、黄帝等始祖是专司其职的皇帝,给生民带来农耕、制陶等技术,亦将治德修为带到人间,而盘古的形象无疑也继承了先民对始祖的美好想象。与一切指令的发出者,掌握对万物至高无上的统治权的上帝相比,盘古的垂死化身传说更加充满了对这位神明的讴歌和赞美,对古老神明美好德行的深沉敬意。在盘古神话中,化为湖泊江海、草木虫鱼的是盘古身体的各个部分,也就赋予万物以神力,这与先民的生存哲学是密不可分的。人类的资源来源于土地的给养,包括能够驯化为劳动生产工具的野生动物,提供人类生存所需碳水化合物的各类能够被驯化的野生植物,这是人类向更高等级进化迈出的一大步。从大自然汲取养分,回报以对大地神性化的理解,无论是女娲这类大地母亲的形象,抑或是对土地神的信仰,都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土地所能带给他们的生存力量的崇敬之情。盘古身死化生万物,万物披上了神圣的外衣,神灵的光辉是万物生产力的加持,这是先民对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智慧的解读。
二是牺牲者。作为创世始祖的盘古,与很多其他民族的创世始祖相比,盘古的英雄色彩更加浓烈,结局也更加悲壮,他是作为天地化生的祭礼而存在和消亡的。作为撑起天与地的创世之神,死后化作世间万物,盘古作为神,并未凌驾于万物之上,并未置身于混沌之外而是身处混沌之中。这其中蕴含了古代“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神并非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具有道德和情感的牺牲者,这个孤独的宇宙巨人,一方面是混沌之中产生的原始之神,用手中利斧劈开天与地,一方面死后又化身为万物,可以想见,这个巨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每一秒钟都在为天地万物的出现和生存做准备。盘古仿佛昭示着一个道理:世人可以通过自我修养、道德教育等方式达到圆满的状态。牺牲自我、舍小我为大我更是先民集体无意识的体现,盘古神话中蕴含着的开拓进取、奉献牺牲、辛勤劳动、天人和谐的伦理精神使得中华民族的情感和心理得到高度统一。
三是平衡者。正如张开焱所说:“再往后的古代书籍及各族口头传说中,盘古都在持续族属化和祖宗化”①张开焱:《中国上古创世神话类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月6日第4版。。盘古神话发展逐渐与道教汇流,不同的民族将盘古文化与其本民族文化相交融。盘古神话能够在今天仍然为中华儿女所喜爱和流传,除了它本身承载的民族精神和情感,与其他民族和信仰的融合也是分不开的。汉代,黄老之术盛行,因此盘古在汉代就已经完全成型。盘古神话本身也带有很多道家的思想,盘古的“生”昭示了道教有生于无的理念,秩序隐藏在恒久不变的“道”之中,万物运转自有其规律,盘古生于混沌之中是万物初始的需要,也是世间万物遵循自然规律并发生作用的表现,正如黄老之言“率性而行谓之道,得其天性谓之德”①(汉)刘安:《淮南子》,北方文艺出版社,2013,第630页。。盘古化身开辟天地之神,是“道”的表现,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更加具有黄老思想色彩的是盘古身体化万物,“化”本就有道教的色彩,道家道义讲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正如任昉《述异记》所载:“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②(南朝梁)任昉:《述异记》(上卷),中华书局,明代影印本,第1页。。道家的生死本就处于“生生”之中,生死没有明确的界限,而盘古身体化为日月星辰就是生的延续,也是道家物我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唯一”③(明)憨山德清:《庄子内篇注》,中华书局,明代影印本,第55页。的体现。盘古化身万物还深刻体现了阴阳五行的平衡观念,日月、江海、草木、山川、雷电将昼夜、四季、万物生死变化的阴阳调和观念孕育其中,是神话与道教的结合和发展。
二、新时代的盘古形象
记录在典籍里的盘古形象可供解读的信息很少,除却三国时期的记载以及一些后世的引用,盘古是一个相较于女娲、伏羲等神祇而言更加缺少渲染的神明形象。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民众对多样化的艺术形式需求提高之后,出现了越来越多根据民间传说、故事、神话等进行改编的小说、游戏、动画、影视剧作品。例如,一鸣惊人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2019 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掀起了国产动画的新浪潮,2020 年上映的国产动画《姜子牙》以及分别在2019 年和2021 年上映的《白蛇》系列,不断刷新国产动画的视觉体验,让这些曾经只存在于神话和民间传说中的形象都有了创新,在不脱离原本人物和故事设定的基础上给予观者新的体验。在游戏开发领域,这些神话中的角色也从未缺席,这些从童年时期就一直陪伴我们左右的人物形象在游戏中也应用广泛。例如,受到广大玩家关注和期待的新国产3A 级RPG 游戏《黑神话:悟空》从内测开始就让无数玩家趋之若鹜,这部游戏有精彩的动画和细节展示,熟悉又陌生的情节发展,使玩家能够在游戏中体会儿时偶像重新焕发的光彩。同样,盘古作为创世神,也在新媒体市场的感召之下发生了形象上的重塑和新的价值意义的建构。
(一)今天的盘古
当下网络视频里展现的盘古已经与神话当中的盘古形象相去甚远。盘古不再是没有感情的巨人,他为了人间出现生命,奋力撑开天与地,周围的混沌不清让他暴力地打掉自己的牙齿,将其变成开辟鸿蒙的利斧,利斧又变成支撑天地的不周山,祝融和共工就在这座山上发起了战争,这被认为是最早的部落之间的战争。这里的盘古,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没有自我思维的巨人,而是拥有广阔胸怀、心中挂念苍生宇宙的伟大神明,他甚至能够运用神力变幻出他想要的武器和山峰,为后世百姓造福。可以看到,今天的盘古形象加入了新的元素,加入了更加丰富的细节刻画,这样的突破和创新,已不再是《三五历记》当中只言片语所能描述的盘古形象了。
(二)游戏里的盘古
游戏制作是一个勃兴的领域,相比于20世纪有了长足的进步,最为当代年轻人喜爱的腾讯出品的手游《王者荣耀》,一经上线就占据了手游市场的半壁江山,盘古是正式在2019年上线的第91个英雄。从外观来看,盘古横眉怒眼,身形健硕,手握巨斧,俨然一副战士的形象。其故事设定是,身为军人的他不忍看到人类如同温室之花生活在禁锢之中,他发出怒吼:“开天辟地,万物新生!温室的实质是牢笼!”随即举起巨斧,为人类开辟道路,让人类能够在王者大陆的土地上建造自己的文明……
在游戏角色的设定上,盘古的陌生化处理丰富了他的形象,建构了一种更复杂、更立体、更多层次的人物关系,除了传统文化赋予其开天辟地者的特点,他还具有反叛性。在受到诸神控制的人类面前,他透露出了温柔的大地之母的情感,身为神而反抗神的意旨,将人类赖以生存的火种——文明带到人间,而自身依然如同神话当中的盘古形象一样,成为一个牺牲者消失在旷野,他的台词“人类啊,跟我来”是传统性和当代性的碰撞和融合,体现了一种当代社会的适应性和对审美现代性的追寻态度,以及对世界的生存意义的感知和对自我价值的觉醒,与当代社会形成互文性的言说,试图让盘古的传统形象在“我们的时代”活下来。
这一类的设定让玩家在游戏中能够欣赏到神话在当代焕发的生命力,体现玩家可以通过暴力获得满足的娱乐性心理,同时,这样的设定使渺小、孱弱的人类主角,获得征服强者的情感体验,并能够在狂欢之中找寻生命力的萌发。
(三)小说里的盘古
关于盘古的网络小说层出不穷,但都没有脱离修仙打怪一类的题材。在小说《新盘古大陆》中,主人公在鸿蒙初辟之时的盘古大陆上求生,像游戏《饥荒》①《饥荒》,原名Don’t starve,一款冒险求生类游戏。一样,主人公不断遭遇困境,又不断在困境中提升自身,最终登上最高统治者的王位。反观神话故事,盘古从混沌中出生、打破混沌、万物生长直到化为万物之灵,在天与地之间“一日九变”这样的经历仿佛也在昭示着神明的成长需要外界的历练。
任昉《述异记》载:“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天地万物之祖也”①(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第13页。。这与《山海经》记载的烛龙有相像之处,这两者有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加入了对盘古异化的描写,例如,小说中写道:“盘古一步迈出,仰天长啸一声,接着他猛然挥动手中巨斧,声震天地,无边的混沌之气倒卷而去,席荡四面八方”②飞卢连载小说《我,盘古,绝不开天!》,https://b.faloo.com/720411.html。。他用一声怒吼唤醒周围的万物,包括烛龙,“随后蛋壳之中,一只火红色的小蛇陡然睁开双眼,缓缓拨开蛋壳”③飞卢连载小说《我,盘古,绝不开天!》,https://b.faloo.com/720411.html。。烛龙是盘古唤醒的万物之一,而在小说中,万物诞生伊始俨然少不了盘古和烛龙的身影。再如小说里,盘古的双眼分别化成两只异兽,一只为至阳精气所化,名为烛照,代表大道之中的阳气,出现在三界形态是发光的球体,有如太阳,而另一只眼化作了异兽幽荧,由先天太阴之气凝聚而成,如同今天的月亮,后烛照与幽荧阴阳交替,演化乾坤,衍生出后来的四大神兽镇守三界,终为三界带来宁静与和平。盘古双目化为日月的记载在文中有了新的解释,场面更加宏大,气势更加恢弘,这一类的小说俗称为爽文,主人公并非生来是神,而是一步一步走向神位的,这是相较于神话里的盘古最大的解构。当然,盘古依然是最伟大的创世神,但这位创世神已然通过文字消解了他的冰冷面孔,同时小说加入了“东方朋克”的元素,使小说极具现代风格,主人公在废土世界中找寻人生存的意义,表面上看与盘古的神话核心早已相去甚远,但深层次依然是对其博爱、奉献的歌颂和赞美。
三、盘古形象重构的文化反思
盘古神话在互联网的传播作用之下焕发新的生命力,相比较出现于七年级人教版语文课本的袁珂写的神话故事,网络小说、影视剧、游戏当中的盘古形象所代表的大众文化受众阶层更多样,范围也更广。正如同在中国的语境之下,大众文化的概念是“在工业化生产技术和商品经济条件下产生的,通过各种文化形式反映大众日常生活实践、观念、经验、感受,借助于大众传媒在社会大众中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大众文化品位,为大众所广泛接受并由他们参与其意义的生产、流通、消费、反馈的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④冯之东:《司法体制改革背景下的审委会制度——以司法责任制为切入点》,《时代法学》2016年第1期。。不难发现,相较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会掺杂一些杂质,需要辨别和引领,利用其广阔的传播和话语宣传能力,为传统文化的发展造势。当然,盘古神话作为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界限消融的见证者,在这个时代有其存在的非凡意义,包括哪吒、白蛇等形象也是如此,人与神之间的界限仿佛得到消解。各种类型的文化都不该是一座孤岛,而应在时代的浪潮中互通往来。
传统故事中的盘古成长于民间的土壤,是集体创作的结晶,其时神话尚存,神仙或神灵作为区别于人的遥远存在,拥有绝对的权威和压倒性的力量,因此民众对于像盘古这样的神灵一般怀着诸如崇敬、恐惧、向往等严肃性的心理情愫。但盘古形象在新时代的重构突出了年轻消费群体在当今时代对主流文化的推动,这些新的元素体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个性的释放和对传统文化的晦涩生硬的反叛。举例来说,将《山海经》里的异兽融入仙侠小说当中就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那些诘屈聱牙的文字、奇形怪状的动物,变成了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异兽,热爱小说的读者能够在字里行间体会异兽的魅力,并且这种体验“迎合了他们对于强者的崇拜心理,也能让他们将其套用于自身,以此实现心中的‘英雄梦’”①毛昕彤:《论中国传统神话传说如何借助网络文学重获新生——以仙侠小说采用〈山海经〉异兽元素为例》,《汉字文化》2020年第18期。。同样的,盘古是有着七情六欲的神,他也遭受世间的种种磨难,他在荒芜的大陆上渴望变强,他讨厌孤独。与其说盘古跌落神坛,倒不如说人人皆可为盘古。
结语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没有什么文化能够在某一个产业内成为常青树,但却能够成为时代经典。盘古神话的创造性转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是可观的,这样的大众需求的催生,自然也会产生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母题进行创作的优秀作品。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在一个国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动力,不断加强文化自信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同时立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实践,从本国、本民族文化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出发,加大文化创新力度,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创造性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生产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