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与古筝学科融合实践研究

2022-02-09王文玲

剧影月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古筝舞蹈

■王文玲

据艺术史学家的考证,人类最早产生的艺术就是舞蹈。在远古人类尚未产生语言之前,人们就用动作、姿态的表情来传达各种信息和进行情感、思想的交流。由各种声音发展成为语言和音调之后,才相继产生了诗歌和音乐。在劳动中,由于制造各种工具,人的手逐渐变得灵巧起来,又诞生了绘画和雕刻。随着人类的进化,思维能力和认识事物水平的提高,乐器、曲艺、小说、戏剧等艺术相继被创造出来。

中国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舞蹈传统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用“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来表达他们最激动的思想情感。那时的舞蹈活动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劳动、狩猎、战争、祭祀、娱乐和性爱。可以说,没有一项重大活动能离得开舞蹈。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的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也有很大的发展,祭祀祖先、歌颂英雄的乐舞,庄严肃穆,气势宏伟;宴享娱乐,供人娱乐的舞蹈,抒情优美、技艺绝伦。至于流传在各民族人民中间的舞蹈,更是千姿百态,色彩斑斓。这些传统悠久的人体动态文化,以其为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替代的特色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古筝是一种古老、独特的民族乐器,由于盛行于战国时期的秦地,所以也被称为秦筝。古筝不仅音色优美,而且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当前,我国将古筝定位为国琴,人们对其重视度不断提升。古筝越来越普及,对弘扬民族音乐,彰显国琴魅力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中国的民族乐器与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是相对独立的,然而在中华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研究显示先有舞蹈再有乐器,二者彼此搭配,彼此衬托,相互表现,相互促进,亲密结合,才创造出艺术佳绩。纵观古今经典作品,几乎没有一个舞蹈作品是单独呈现的,音乐和舞蹈从来没有分开过,民族乐器和民族舞蹈同根同源。然而,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精准极致,人们的心理浮躁不安,传统的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正在经受严厉的考验,很多传统艺术、习俗正在逐渐消失。传承应该从学龄前儿童抓起,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职责就是精心培育学龄前儿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工作者,应该时刻为我们优良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事业殚精竭虑,结合实际教学、及时跟进教学,全面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把学习贯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引向深入,推动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繁荣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具有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较强的审美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勤于学习,不断进取。

就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别是中、高职学生生源来看,学生基本来自乡镇学校。2021 年新生调研结果显示,不少乡镇中学主要目标是追求升学率,基本不开音乐课,音乐舞蹈基础比较差,尤其音乐课的教学设备奇缺简陋,音乐课的教学无疑受到很大的限制,与现代音乐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们的艺术欣赏水平很低,调研中最痛心疾首的是所有学生都不知道,自己所在的县域竟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用说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了,学生们更多的是对日韩艺术的追捧。警钟长鸣,我们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教师团队,更应该挑起传承中华文化艺术的重任。

但我们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优势是他们年纪尚小,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对新事物、新观念容易接受,适应能力强,有创新意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基本欣赏技能训练,对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尽可能将简单易学的儿童民族民间舞蹈普及到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的潜力。同时,加强古筝乐团的建设,一切从零开始,培养学生扎实的弹奏基本功,采用任务驱动法,增加学生的虚拟演练和舞台实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民族民间舞蹈和古筝学习的热爱和重视,我们通力合作,加强舞蹈和古筝学科课程的融合,从二十几年的实践来看,筝伴舞是最佳的融合办法。

以唐诗名家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都知道,这首诗被誉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整篇诗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由景、情、理依次展开,作者更是透露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斗转星移,故里那些曾经熟悉的面孔早已寥寥无几,除了一湖碧水之外,一切都不是记忆里的样子了,此刻诗人错综复杂的心情可想而知,平易的文字后蕴含着深沉的人生思索。艺术来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无独有偶,《春江花月夜》同时成了古筝和舞蹈的经典传世之作。1962 年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由陈爱莲表演的女子独舞《春江花月夜》获得舞蹈比赛古典舞金质奖状,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国人民族艺术自信心倍增。古筝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二十几年以来我们不断探讨培养学生传承民族艺术的最佳方案,舞蹈与古筝的学科融合充分彰显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舞蹈和古筝学科教师共同寻找中国民族民间的经典作品,其次,就是各自打磨作品,最后完成舞蹈和古筝作品的融合。为此,我们同时把舞蹈与古筝等学科融合作为“十四五”规划湖南省重点课题在打造,希望能把结题的成果广泛应用,为传承中国民族艺术开辟新的教育教学方法。筝、舞、诗《春江花月夜》作为学科融合开题之作,让人们眼前一亮,大家觉得以这种方式传承和发扬中国民族艺术十分可取。

筝伴舞《春江花月夜》配合古诗词朗诵,是很唯美的音、舞、诗的舞台呈现,古筝曲表现夕阳西下时轻歌曼舞和摇橹归舟的动人景象。舞蹈表现了一位古代少女在春天的月夜,漫步于江边花丛中,触景生情,幻想着自己将来美满、幸福的爱情生活。舞者身穿蓝色衣裙,双手持白色羽毛折扇,舞蹈动作、语汇全部采用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动作、姿态和造型,通过“闻花”“照影”“听鸟鸣”“学鸟飞翔”以及“想象中的爱情幸福”等情节,表现出特定的环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

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舞蹈是必修课,通过一年左右的集训能掌握中国古典舞的简单技法,并且会产生一些比较喜欢舞蹈的学生。他们勤学苦练,功夫一定不负有心人,这些学生中间可以优中选优,从而选定《春江花月夜》的舞蹈演员。古筝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们的选修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训练,慢慢培养出一支能力较强的队伍开始弹奏《春江花月夜》。如此,音乐角色由古筝乐团担任,表演角色由舞蹈担任,两个学科不断磨合、创作,打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匠心精神,最后成为一个完整的音舞诗作品《春江花月夜》。

实践证明,学前教育专业的这种舞蹈和古筝跨学科融合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美,也在省级文明风采大赛中屡创佳绩,为学校争得荣誉,为教改教研开辟了新道路。最重要的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民族艺术自信心大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民族艺术的传承从学龄前学生教育开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和民族乐器古筝艺术的融合定将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古筝舞蹈
学舞蹈的男孩子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舞蹈课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关于古筝教学评价构建的一些思考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