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结合民族器乐开展美育的路径探索
2022-02-09杨婧
■杨婧
民族器乐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艺术内涵以及丰富的教育意义,结合民族器乐开展教学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的美育开展。2020 年10 月15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美育《意见》在开篇便提出美是道德纯洁的源泉,是重要的精神支柱,从此可以看出美育和德育之间的内在联系,美育与德育同时作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体系,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技工院校的学生具有独特的特点,尽管在文化学习方面相对落后,但对音乐的喜爱、对美的寻求、对真的向往、对善的追问同样值得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关注。《意见》同时还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是丰富想象力与培养创造力的心灵教育,有着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作用。因此,对技工院校学生的美育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合民族器乐开展教学利于学生“审美、创造美”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将从美育、民族器乐的概念与理论入手,其次分析结合技工院校落实美育的意义所在,然后探索如何有效结合器乐教学开展美育。
一、“美育”理论基础
美育即“审美教育”,也称为“美感教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我国学校的美育建设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展开,为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服务,通过美育促进学生的德、智、体、劳全面发展。随着我国国力的飞速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迫切。
美育是指在特有的活动中形成,对美的对象或者审美主体产生影响。美育功能的影响和作用在本质上都是对审美与心灵形成一种“融美于心灵”的体会。根据归纳总结,美育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1)美的对象泛指自然界和社会中具有真、善、美特征的存在,这种存在可能是有形的,也有可能是无形的。(2)美育功能的影响力既能体现在个体的心灵上,也同样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如社会心理、文化理解等。(3)美育功能从审美入手,逐渐扩散到德、智、体等层面,对个人形成全面的影响。
二、技工院校结合民族器乐落实“美育”的意义所在
(一)国家政策理念的落实。2017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已纳入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环节。中共十九大明确提出“将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性升级与创造性发展大力推进”。国家政策性文件的不断落地,体现出对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视度,民族器乐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技工院校通过结合民族器乐教育来开展美育,将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紧密地融合起来,是国家理念落实的具体体现。
(二)民族精神传承的要求。民族器乐是民族文化的构成元素之一,通过音乐的方式记录了人们生活的发展规律,体现了当地民族的风土人情。民族音乐中体现出淳朴的生活场景,是历史传承的载体之一,书籍可以被烧毁、建筑可能会倒塌,但音乐文化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能得以完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中反映出不同民族的精神和信仰,尽管中华民族众多,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但中华民族顽强不屈、艰苦奋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等精神追求是高度一致的。通过千百年的发展,民族器乐不论是形制、作品、演奏技巧,均是在一代代民族音乐家的努力之下形成的,如古筝作品《战台风》、二胡作品《长城随想》、琵琶作品《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作品,都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儿女的民族精神。
(三)世界交流对话的基础。音乐是世界各民族人民重要的交流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文化更便于实现区域性认同,它对有效的建构文化认同具有特别的意义。秉持文化认同是中国人民在与世界展开交流对话的基础,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引导国民树立爱国情怀,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审美,从而进一步形成国际化的视野。
三、技工院校音乐教学中结合民族器乐开展美育的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学科美育观,紧跟时代教学理念。美育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是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学科,不仅如此,美育更是能提升学生日后生活幸福指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互联网+”“混合式教学”等教育背景下,现代化的教学是教学更好实施的基础。音乐作为一门具有独特学科特性的学科,只有充分形成结合时代教学的理念、有效结合科技的发展,较好地拓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才能让教学育更具创新性和时效性。
民族器乐教学的开展可以从作品欣赏、器乐学习等课程展开,在民族器乐欣赏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国音乐的独特美感,在不同的器乐作品中感受不同的中国韵味,体味不同的音色意境,了解中国音乐的“标题性”“内涵性”“意境性”,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进程,感受审美的发展变化,从中国古代的“清雅”“天人合一”,发展至改革开放初期的“大爱”“奋斗”,再到近现代的“多元审美”特征,溯古追今,紧跟时代的发展形成全新的教学理念,将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与中国人民的审美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科学的美育观,在教学中形成对学生的美的熏陶。
(二)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素养,增强器乐专业教学师资。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素养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保证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的品质。近年来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上升,越来越多的关注点放到精神需求之上,而音乐欣赏正是精神追求之一,音乐专业、音乐教学也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民族器乐也再一次出现了发展的新契机。国内各大专业音乐院校、综合院校都有音乐教育专业,为国内音乐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技工院校的音乐教育队伍同样也是如此。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民族器乐教学与美育教学的落地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情况。
如专业音乐院校毕业的教师器乐演奏水平能力强,但往往教学理念相对欠缺,而综合院校毕业的教师具备良好教学能力,却可能在器乐演奏的专业能力上会弱一些。不仅如此,音乐专业教师实际都没有接受过系统地美育理论基础学习,在教学中无法引导学生从审美的角度更好地落实教学内容与目标。因此在美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应该系统、科学地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提升美育教师对民族器乐的了解,从而形成民族器乐与美育的融合。
(三)选取民族文化教学资源,深化民族器乐教学内容。“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应将弘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民族文化,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音乐是世界各民族人民重要的交流和表达方式,具有重要的文化内涵。秉持文化认同,在教学中通过多元文化的概念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全球化视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改革开放也取得较大成效,在我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大国时,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融合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多元文化”的概念也随之而来,音乐文化也受到大量国外审美理念的冲击。因此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其教学资源的来源一直是结合中西方优秀音乐文化展开。
近年来,民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对民族文化的重视也逐渐加强,如何在技工院校音乐教育中更好突出民族性、有效挖掘民族课程资源、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民族精神成了热点问题。而民族器乐便是开展教育教学的理想载体。在技工院校推进民族器乐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挑选独具民族文化的教学内容来展开,如可开设新中国成立初期古筝作品专题课程,通过分析、讲解相关作品创作的内容、历史及特点,来引导学生对民族器乐的发展有深刻的理解,通过学习难度技巧较低的作品来获得体验,从而对器乐形成民族特性的理解。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民族音乐的内容与内涵也极为丰富,在大量的民族音乐中,都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对唱、领唱、器乐演奏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将其设计成同学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在各类艺术课堂实践中通过参加活动来体验音乐,更好地学习音乐落实审美。
(四)形成以美促德全面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教学目标。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美育与德育同时作为培养学生内心世界的有效路径,对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美育与德育作为两种育人模式,并没有有效地融合发展。美育改革背景下,结合“五育并举”的理念,音乐学科教学应当处理好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相关育人理念的关系,处理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发展地位,能够更好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立德树人一直以来是教育教学的目标,技工院校民族音乐教学的传承与发展更是需要将价值观、人生观、审美观等融入民族器乐教学中,通过联合思政教育、德育来感染学生。
如器乐古筝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承,教师更可以将文化自信、民族文化等与民族器乐紧密结合起来。如以王昌元创作的《战天风》为例,便可以充分地到作品中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育人目标。《战台风》这首作品是由王昌元老师有感于码头工人的劳动而创作的一首古筝独奏曲,其创作的年代具有一定的特殊历史意义。作品中体现出中国工人勤奋、勇敢、乐于奉献的精神,更是在作品中通过独特的演奏技巧将台风来临时的场景描绘出来,形成声音的震撼效果以及精神的洗礼。作品以“引子、台风来袭、台风搏斗、雨过天晴、欢腾码头”为五个乐段,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以及顽强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有效地将德育理念与审美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以古筝艺术为载体来形成正确的认知与理念,在提升民族器乐作品理解、鉴赏能力的同时获得深刻的内心体验。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器乐应运而生。经过长期的发展,民族器乐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当下许多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知之甚少,大部分人喜爱流行歌曲,他们对民族器乐很难给予相应的关注和学习的热情。美育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如火如荼地展开,《意见》的颁布对于美育教育改革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与实施路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技工院校一线教学经验与相关理论学习基础,对现阶段的技工院校音乐教学也有一定的思考。教学工作者只有紧跟国家政策与教育理念,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策略,切实落实审美教育的要求,才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培育更好的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