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音乐课堂改革策略
2022-02-09杨万灵
■杨万灵
从用人需求角度来看,新时期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扎实掌握专业知识和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而且还要拥有多种核心素养,例如创新创造能力、音乐鉴赏能力、歌舞编创能力等。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改革,将改变以往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片面注重理论讲授,而忽视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问题,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将来的职业发展都会带来有益的帮助。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探究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改革策略,既是帮助学生提升复合能力、实现更好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原则
以学生发展为本始终将满足学生成长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学之根本,是核心素养视域下学前教育改革的根本原则,同时也是实现音乐课程高质量教学的重要保障。围绕新时期学生的发展需要,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做到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统筹兼顾,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在顺利解决学生个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还能促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学前专业音乐课堂上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实现创新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音乐鉴赏能力等一系列核心素养的提升。由此可见,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音乐教学改革,才能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两方面实现“共赢”。
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中心,音乐、舞蹈、绘画等都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实操技能。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进行音乐教学改革,旨在增强学生对于所学乐理知识、音乐技巧的应用能力,为将来的毕业求职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在音乐教学中以培养音乐能力为中心,有助于培养个性音乐教学理念,从以往侧重于理论的教授向兼顾应用能力转变。除了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核心素养,以及增加音乐实践机会外,在教学评价中也会提升应用能力的比重[1]。通过营造一种全过程、全方位重视应用能力的教学氛围,促使音乐教师更加重视市场用人需求,进而从学生的专业成长、职业发展角度,重新梳理音乐教学思路、调整音乐教学重心,帮助学生实现音乐复合能力的提升。
兼顾音乐学科和学前教育的特点,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出发点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改革,既要突出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同时还要体现学前教育特色。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要求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注重技能、知识的传授,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审美感知能力、艺术表现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爱,真正实现从“技术”教学向“艺术”教学的转变。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则是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使学前教育学生具备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将音乐学科与学前教育的特点加以融合,寻找音乐教学的创新策略,才能培养出学前教育领域紧缺的复合型人才。
二、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以往的教学实践来看,每次教师在音乐课上使用了新的教学模式,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但是在多数情况下,音乐教师习惯于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主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的动力和意愿不足。例如,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学前教育的许多课程教学中都推广使用了新媒体,基于网络平台的微视频教学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但是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这类教学新模式的应用不够熟练,成为制约音乐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新时期的学前教育音乐课程教学,应当进一步突出其实用性,让学生既可以熟练掌握乐理知识,同时还能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儿歌弹唱、歌舞编创等任务,为将来的求职应聘和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从调查情况看,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的情况普遍存在,很多应届毕业生虽然理论知识储备丰富,但是音乐审美能力、艺术表现能力、歌舞编创能力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2]。分析其原因,一方面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有关,在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的讲解而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另一方面则与教材有关,目前使用的音乐教材由于内容滞后,很多内容因为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活动联系不够紧密,不具备实用价值;还有的教材在难度设计上缺乏科学性,有些章节的内容难度偏高,对于本身音乐基础相对薄弱的学前教育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比较吃力,久而久之也会失去音乐学习的兴趣。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改革,不仅仅是教学内容上发生变化,同时也对音乐教师的思维理念、综合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以往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将讲授乐理知识作为主要目标;而新一轮的学前教育改革后,要求在音乐教学中将培养核心素养和提升应用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这样一来,就对音乐教师的岗位胜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部分音乐教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不到位,固守传统的教学思维,习惯于沿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在音乐教学方面的创新创造能力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难以实现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核心素养的养成。
目前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教学评价主要是以学生的课上表现与考试成绩为依据,但是这种评价模式也有其弊端,例如评价结果只能反映出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的掌握情况,而无法直观地表示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核心素养。另外,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的落后,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在学校实行“学分制”的背景下,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音乐考试中获得理想成绩,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音乐理论,甚至是背诵一些乐理知识。这种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有着比较扎实的乐理基础,但是在歌舞创编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儿歌演唱技巧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短板。无论是从学前专业学生的毕业求职还是将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来看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堂改革中,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势在必行。
三、核心素养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改革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培养核心素养
在“互联网+学前教育”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各门课程教学都可以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既可以横向拓展教学渠道,同时又能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对进一步巩固音乐课堂的教学成果也是大有裨益的。音乐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教学思维,并且围绕学前教育音乐课的特点和内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优势构建高效课堂。在课前阶段,音乐教师可以提前制作电子课件,并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中。学生利用空闲时间下载并观看教学微视频,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标记出自己不懂的难点,并反馈给音乐教师。教师汇总学生反馈信息,在线下课堂教学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重点讲解。而对于其他个性问题,则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音乐教学,也有助于学生主体意识、核心素养的形成。另外,相较于音乐教师的理论说教,用微课件的方式更加直观地展示歌舞编创、即兴伴奏等音乐技巧,也能降低学习难度,对提升学前专业学生的音乐复合能力也有积极帮助。
基于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改革,既要关注当下的课堂教学,同时也应从学生的求职就业乃至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角度考虑。而当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也决定了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必须更加关注学生音乐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理论知识后,教师还需要组织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融合。例如,可以采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减少教师讲授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知识,而且还能锻炼他们的多种能力,这也符合核心素养下的音乐教学改革要求。或者是尝试“模拟课堂”教学模式,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选出1名学生担当“幼师”,其他组员则扮演“幼儿”,然后进行儿歌演唱、乐器弹奏的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下通过营造逼真的课堂环境,锻炼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开发校本教材,突出音乐教学内容的实用性
教材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从以往的音乐教学实践来看,如果教材内容设置不合理、难度偏高,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甚至一些音乐基础不扎实的学生会直接放弃。相反,如果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宜,则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音乐课堂上表现得更为活跃,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升。因此,无论是从打造高效课堂角度,还是从培养核心素养角度,都必须加快音乐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学校方面应从在职的音乐教师队伍中选拔一些骨干教师,成立校本教材编研小组。前期开展调研,掌握学前教育学生的音乐学习诉求和音乐基础水平,在此基础上围绕核心素养下学前教育改革的需要,编研适合学前教育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例如,编研《幼儿歌曲弹唱指导》教材,精心挑选近几年广受好评的50首中外儿歌,在每一首儿歌下分别提供歌曲分析、弹唱提示、伴奏编配等教学内容。使用这类教材进行音乐教学,既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的效果,同时又能锻炼学生的音乐实操能力,真正掌握儿歌的弹唱、编创等技巧,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力量,提升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
学前教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密切相关。针对以往音乐教师侧重于乐理知识讲授、轻视实践训练和素质培养的情况,学校方面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师资力量,转变部分音乐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够从全方位育人角度出发积极推进音乐教学改革,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为音乐教师提供充分的培训机会,帮助他们能够在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而让学生实现音乐应用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从核心素养的组成上来看,乐理知识、编创能力、审美感知、艺术表现等,都是构成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要想高质量完成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目标,要求音乐教师也必须具备较强的综合素养。学校方面可以利用寒暑假为音乐教师提供免费的培训机会,通过开办专题讲座的形式,或者组织音乐教师到其他高校观摩学习的方式,让音乐教师的教学理论更加扎实、教学技术得到创新、教学素养实现提升,从而更好地胜任核心素养视域下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
(四)创新评价机制,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考察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改革应满足两方面的需要:其一是以可量化的分数直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果;其二是帮助音乐教师了解学生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从而为下一步调整音乐课堂教学重心、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补齐短板提供必要的依据。为此,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堂的教学评价中,要尽快构建起一套指标细致且完善、执行公平且透明的考核机制。在考核指标的设计上,不仅要加入与核心素养有关的内容,而且还应适当提高其权重,逐步实现学前教育音乐课程考核从强调理论知识,向注重应用技能与核心素养方向的转变。例如,将音乐审美能力、音乐理解能力、歌舞编创能力、音乐创新能力等纳入到新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引导音乐教师和学生都能更加重视核心素养。这样一来,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培养核心素养的机会,帮助学前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大环境下,学前教育学生在求职应聘时,不仅要比拼音乐理论和音乐技能,而且也要展现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在求职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在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堂改革中,必须要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制定教学方案、确立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实现专业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下一步,还要基于核心素养对学前教学专业其他课程进行改革,打造全课程培养核心素养的格局,让学生真正具备满足个人发展需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