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弦文学:经典文学的多维度性

2022-02-09◆超

长江文艺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刘慈欣三体科幻

◆超 侠

乡土文学长期以来就是严肃文学,或者纯文学写作中的主流。传统经典化的写作中,文学的思考与审美功能被大大放大和加强,而文学的娱乐性,与读者的关联性,则被缩减,甚至成为了作家一个人的自娱自乐。这也未尝不可。但一部真正在历史上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比如《唐吉诃德》《红楼梦》《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可以从多重角度来看待,也充满了戏剧性与娱乐性,更拥有杰出的思想深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中每一部作品,都是混沌中有序,有序中混沌,既是增熵,也是减熵的过程。人在构思和分析作品时的清晰梳理,与真正创作中的直觉,形成了一部优秀的经典作品的多维度,借用物理学的概念,这是一种超弦的文学。

既然是这样,那么首先我们得谈一下,什么是超弦。它的来源,自然是弦理论。弦理论是理论物理的一个分支学科,简单点说,学过中学物理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个世界,这个宇宙,所有的物质,其最基本的组成单元,是基本粒子,最初认为是原子,科学进一步发现,其实原子下还有电子、光子、中微子、夸克等。弦理论则认为,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并非这些基本粒子,而是极小的线状的“弦”,其中又包括有端点的“开弦”和圈状的“闭弦”或闭合弦。于是,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能量与物质可以转化,所以弦理论并非证明物质不存在。因弦的尺度极小,从其性质的基本原理中,又能预言出比弦尺度更大的薄膜物态,简称为“膜”,它将解决物理学上两个难以兼容的理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所以,这是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并能够形成新描述整个宇宙的“万物理论。”[1]

长期以来,文学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文学主要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等不同的体裁,借用这些体裁,表现人内心的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如果作为学科门类理解,文学又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即在当下中国大学的文学教育院系设置中,一般大学有中国语言文学系,外国语言文学系。西方学者——英国的特里·伊格尔顿认为,“有过各式各样定义文学的尝试。例如,你可以将其定义为虚构(fiction)意义上的‘想象性’(imaginative)写作——一种并非在字面意义上追求真实的写作。但是只要稍微想一想人们通常用文学这一标题所概括的东西,我们就会发现这个定义是行不通的。”[2]把文学当作“客观的”、描述性的范畴是不行的,把文学说成只是人们随心所欲地想要称为所谓的文学的东西也是不行的。从这点看来,文学既有其客观存在的物理性,也有其意识层面的表现形式,是二者的结合。这就很像我们今天所处的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叠加世界。

因此,借用物理学的表达方式,可能更能接近于文学的本质,以及能够表现和表达文学本身。超弦理论认为世界是有十个维度,并因此出现了多重宇宙的可能性。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就像一个存在于文本和思维中的宇宙,它同样富有多重维度的解读意义。《红楼梦》便是如此,每个读者从不同的角度来说,均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可以从多角度、多线索、多维度去解释。有的人看到了爱情,有的人看到香艳,有的人看到封建社会的覆灭,有的人看到了盛极而衰的人生喜悲,有的人看到了美食……多种多样,多重解读,便形成了蔚为壮观的“红学”。

通过比较物理学与文学,对照“超弦”理论,若我们将每一个文字,当作是一个“弦”的话,那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因为“弦”的“振动”,也就是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巧妙的贴合运用,而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学宇宙。从文学的发展来看,雅文学,俗文学,严肃化写作,娱乐化写作,先锋派,意识流,类型化等等,各种不同的文学类型,都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融合的。而经典文学作品,则往往能够“雅俗共赏”,既有严肃的思想内涵,又极富有娱乐性,既先锋神秘,也能够将类型化推向极致。这样一种“超弦”的文学,跨越了维度,超越了层级,超越了本身所定义的范畴,能够成为一个容括性极强、难以归纳的类型,本身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经典。

以金庸的《鹿鼎记》为例,这是一部武侠小说,又是一部反传统武侠文学的作品,作家通过描述一个妓院出身的小流氓无赖韦小宝在康熙年间,四面讨巧、如鱼得水、步步高升的经历,在极具惊险、搞笑、幽默、悬疑的江湖冒险过程中,将当时的社会百态、朝野状况、历史史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讽刺并鞭笞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韦小宝这样一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小混混,竟然差点被黄宗羲、顾炎武等文豪思想家劝进为皇帝,可谓既可笑又可悲。凡此种种,使这部作品成为了多个维度上的经典之作。位列二十世纪百年百部文学经典之中。首先,我们从娱乐维度上来说,它是武侠小说里最具娱乐性的作品之一,从韦小宝初入江湖,到最后娶了七个老婆,归隐江湖,小说情节无一不惊险重重,又搞笑连连。通俗小说所能给读者的愉悦感,从里面完全能够获得。但从严肃性维度来看,这部作品又比所有的娱乐化作品,甚至许多严肃文学作品,更严肃,更深刻。它所思考的问题是,在清王朝那种官场制度下,要获得成功,只有像韦小宝这样,依靠巧舌如簧、欺上瞒下、贪腐成性,方能走上人生巅峰。他的武功很低,但他能骗,能蒙,能把白的说成黑的,他的地位,他的如花似玉的老婆们,几乎都是通过这个路子所得。这种种手段,并非天生,而是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所造成的。他出生于妓院,母亲又是一个生意不好的妓女,他从小要在老鸨、龟公、妓女堆里摸爬滚打,才能生存下去。他有自己的生存哲学,并将之付诸于江湖,付诸于朝廷,居然大获成功,实在是讽刺至极,又真实至极。而他那位武功盖世的英雄师傅陈近南,最后却惨遭小人杀害。那些口口声声要“反清复明”的江湖豪杰,则互相倾轧,争权夺利,远不如他们要反的清廷之主康熙为老百姓着想。从这里面来看,其严肃与深刻性,比起种种自称格调高雅的“雅”文学,不知要高明多少倍了。从文字的维度上来看,小说中所使用的语言,古朴典雅,有古典文学的精髓,又白话大众,连小学生都能看得懂,而且耐读性很强,可以一读再读,刚开始觉得比较古朴,再读又觉得如丝绸般绵滑,并无废话,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语言。从知识性的维度来看,里面涉及到了种种清朝的历史知识,“明史”案,擒鳌拜,吴三桂起兵,收复台湾,远征俄罗斯……全都是历史上发生过的真实事件,以至于连与俄罗斯签订“尼布楚条约”中的那“一竖两点”,都解释到韦小宝头上。金庸以对历史细节的把握,丰富的想象力,高超的文学技巧,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多重维度的武侠世界之中。这部作品的多维度性,可称于文学的“超弦”。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是科幻文学史上的集大成之作,他已经使用“超弦”文学的概念,来分散使用新奇的创意、极致的书写与反转、具有好奇心的童话性指向等方法方式,来构建自己的文学世界。《三体》系列中,刘慈欣基本上每隔几页,都会有独创的科幻创意呈现,层出不穷,连绵不绝。在整个三部曲中,使用了超过上百个科幻创意点,给热爱科幻的读者们一次次科幻想象力的狂欢,这也是他用物理学知识加上幻想,来营造文学魅力的体现。正如喜欢武侠的读者,常常被武功招式、江湖恩怨情仇所吸引,喜欢言情的读者痴迷于想象中的爱情,热衷科幻的读者,不仅为外星人、星际战舰、时间机器这些东西吸引,更需要的是在新的科技创新、新的科学规律中,看到更新鲜更有趣更深入的科幻创意点,由此激发大脑的思考,这也是阅读科幻作品最大的乐趣。《三体》里的“硬核”科学幻想,像连成串的珍珠、钻石,最后布满了整个夜空,成为了闪烁着超级思想光芒的科幻繁星,让读者们一次次地折服、思索、仰望。在科幻创意的基础上,刘慈欣进行了在扎实坚深的科学基础之上的真实可信的文学描述,使用分镜头式的描述方式来讲述故事。这种分镜头式,将回忆、现实,以及虚拟游戏结合在一起,完成规模宏大的结构,在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比如乔治·马丁的《冰与火之歌》,在不同的角色视角中来回切换,将故事情节推动下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从不同的角度中,展现故事的发展与结局,又从中凸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命运。而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古龙的悬疑式武侠、迈克尔·克莱顿的高科技惊险小说等作品,同样也是如此,通过文字镜头的视角切换,层层剥笋地揭开重重谜团,直至结尾让人恍然大悟。但刘慈欣的每一次切换,几乎都伴随着新鲜的科幻创意,可见其更加高明之处。《三体》第一部中,他不但在空间尺度上进行了切换,也在时间尺度上进行了切换,由此进行了双重的悬念构建,并将人类当作了一个整体,书写了一部全人类的史诗。故事一开始,两位男主角科学家汪淼和警察史强,都遇到了自己生命中难以解开也难以承受的谜题。随着调查的深入,一桩桩历史的悬案、现实的谜题,都开始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由此产生的科幻创意也纷至沓来,从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引起的神秘事件,到将太阳作为电磁波信号放大器,向全宇宙进行人类声音的广播,再到利用《三体》游戏,从历史的、科学的层面上,来表现和结构出三体世界的真实情况,刘慈欣用如椽巨笔,描绘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书中的三体人在恒纪元中飞速发展,在乱纪元中脱水和艰难生存,尽管作家没有详细去描述三体人的样貌和外表,但我们可以得知它们是一种坚韧的生物,会脱水成干燥的纤维状态,在严酷的岁月中等待水分的到来,再次进入生命历程,这有点像是地球生物水熊虫,能在辐射、脱水的情况下保持生命定格,等情况合适时,又重新“复活”。更为令人惊异和恐惧的是,三体人的科技发展状况,已经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它们能够将微观粒子———质子,从高维度降低到低维度,并由此展开,进行智能化的电路蚀刻,将质子通过量子纠缠的“超距”作用,变成潜伏在地球上,干扰地球人进行高能粒子加速以探索微观世界的“幽灵”和监视者——“智子”,由此来锁死地球的“科学”。而三体科学家进行质子二维展开的过程,本身也成为了科幻文学中的最具想象色彩的场面:当一颗质子被降维过度,而变为一维之时,它尽管只有微不足道的质量,却是一根无限延长的直线,极细,极长,在重力的作用下崩断、碎裂,成为不断如雨丝般落地的一维质子碎线。这些科学上的设定和场面,严格按照了物理规律来进行表述和想象,令人禁不住对三体科学家的创造“智子”的过程充满遐想。故事情节也在这种一波三折中,逐渐推进,所不同的是,这里的推进方式是属于科学的、创造的,有一种推理小说的峰回路转之感。三体人对于质子的第二次实验降维,则将其降成了三维,导致天空中布满了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更可怕的是,这些几何图形内部,蕴含着一个生命世界,而这些生命更组成了巨大的三体人状的眼睛,居高临下地悬空俯瞰三体世界,这种异类生命更感应到三体人的威胁状态,便利用凸透镜原理,想集束阳光摧毁三体世界,好在三体人及时用核弹将它们摧毁了。到了第三次实验,三体人总算将质子二维化展开,并包裹住整个三体星,在上面进行电路蚀刻,最终再增维回11维,成功研发出了“智子”,并形成阵列。后来,智子在地球上横行无忌,可以在人的视网膜上,快速打印出数据,造成许多人类科学家的自杀和死亡。在小说中,还虚构了一个《三体》游戏,但这虚构里却代表了三体世界的真实。科学家汪淼一次次在《三体》游戏中探寻真相,而这个游戏表面粗糙,内部却蕴含着三体世界的真相。刘慈欣在里面将人列计算机、巨型钟摆、三日凌空、三日连珠等等现象描述得切实可信,又把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家,从东方的墨子,到西方的牛顿、冯·诺依曼、哥白尼、伽利略等等,与曾经的最高统治者秦始皇、周文王、教皇等等加入其中,构建成了地球人能理解的三体史诗,因而更显功力。在夺得这些三体相关信息的过程中,刘慈欣也将汪淼的专业———纳米“飞刃”派上了军事用场,虚构了“古筝行动”,用纳米丝网,将藏着三体秘密信息的伊文斯的“审判日号”快速切割成碎片,船上的人来不及摧毁信息,就身首异处,而船上硬盘中的资料得以保存,人类得知了三体人的资料,开始想办法应对。这些重重叠加的科幻创意,使故事情节饱含张力,令科幻迷目瞪口呆,同时为此深深着迷,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下去。

综上所述,金庸和刘慈欣,以文字为振动,各自建立了武侠和科幻的不一样的想象世界。超弦文学,便是借用了物理学上超弦的概念来告诉大家,文学的多维性,指可以从各种方面去理解和体会一部经典作品,最终如全息宇宙一样,能够真正领悟整部作品。无论是乡土文学也好,城市文学也好,无论是在三维世界的文艺也好,又或者是二次元也罢,要写出一部富有创意,能够雅俗共赏,既得到最广泛的读者欢迎,又能让评论家、文学家感知其独创与美好的,一定是多重维度的“超弦文学”。这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也得运用多重维度的方法和能力去创作,一要有自己富有审美性的文学语言和创作技巧,二要有科学性与知识性,以及细节纹理的真实性,三要有能够撩动读者内心,抓住读者眼球,富有吸引力和冲击力的情节。

在目前文学创作中,无论是乡土、城市、历史、现实、幻想的各门各派中,均可能遇到某种瓶颈,写来写去,无非都是村里那些事,身边那些事,历史也被解构得支离破碎,现实题材成了镜头的描摹,纯粹的幻想则没有支点。这个时候,科幻文学的异军突起,不但大大拓宽了人的想象力,更让文学的目光更进一步,从人、身边、城市、地球,扩张到整个宇宙,甚至是多重宇宙,故事情节的多样性,写法上的独特性,语言文字的创新性,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这是未来的文学发展方向,也是新人类文学的新的突破口,未来的“超弦文学”。

注释:

[1]参见【美】斯蒂芬·韦伯,《看不见的世界——碰撞的宇宙,膜,弦及其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美】B·格林,《宇宙的琴弦》,李泳译,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2]【英】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1页。

猜你喜欢

刘慈欣三体科幻
PL-01:科幻飙车党
到达科幻里的未来
刘慈欣文学院揭牌仪式
《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藏于深山的“中国科幻王”
刘慈欣科幻片《超新星纪元》启动
《球状闪电》:科幻大神刘慈欣又一力作
基于遗传算法的三体船快速性仿真分析
基于7.1 m三体高速船总强度有限元分析
如何挑选100本科幻书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与21三体综合征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