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红色资源赋能少年儿童思想教育策略研究

2022-02-09蒋国昌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广西红色

蒋国昌

(南宁市西乡塘区西大君武小学 广西南宁 530001)

新时代视域下,抓好少年儿童学习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这一命题尤为重要。然而,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运用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形式化、虚化、弱化等现象。具体表现为,未整合红色文化资源而是较为零散地运用,活动设计千篇一律,形式不够多样,研学活动只是“走马观光式”的参观活动等。针对以上问题的出现,紧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思想教育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教学要求,围绕少先队思想教育的课程标准,西大君武在运用广西红色资源开展少先队思想教育活动中,从以下几点提出我们的实施策略。

一、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以讲好一个红色故事为形式的红领巾讲解团

红色文化资源在开发和运用中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总结。同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加大对学生认知规律以及接受特点的研究,让红色基因在青少年的热血中流淌。为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将通过红领巾讲解团的形式加以体现。将教师讲述红色故事转为由学生主动分享,借助晨会、宣讲活动、入队仪式、参观团进校园、演讲比赛等平台,以时间和事件为线索梳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调动全员参与故事的宣讲,打造了一支红领巾宣讲团。

(一)优化红色资源库,突出宣讲内容的典型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1]广西在革命史上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广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全国的红色文化资源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分布地广泛,主要表现为在革命战争、建设、改革开放各个时期所形成或建设的各类会议旧址、重大事件遗址旧址、人物故居、纪念馆、纪念碑、文物留存烈士陵园等。如果只是毫无指导地让学生自己选择宣讲的内容,就如同大海捞针,这势必是零散的宣讲和毫无效果的宣讲。因此,我校教师组成专业性研究团队,根据孩子的学龄特点以及学习能力,以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为目标,选择了具有典型性的红色资源,优化红色资源库。学生以地区为单位,从资源库中选择宣讲内容。

(二)构建学习任务群,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性

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在内容上涵盖广泛,涉及社会、道德等方方面面,本身具有跨学科的特征,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因此,西大君武小学在打造红领巾讲解团时,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学习主题为引领,构建学习任务群,突出学科之间的融合性。如在建党100 周年的系列活动中,我们以“讲好一个红色故事”为主题,打造红领巾宣讲团。宣讲团按照党的发展历史,选择不同的讲解任务。与此同时,为了增强宣讲的效果,要求学生制作讲解需要的海报、PPT、视频、朗诵音频等。学生为了做好这样的宣讲准备,需要寻求语文教师、道德法治教师、美术教师、信息技术教师的指导,这无疑在实践的过程中使得各学科相互融合,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三)采用多种方式讲解,增强讲解的情境性与实践性

在对少年儿童开展思想教育的过程中,我校始终秉持借助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合作交流、勇于探索、勤于思考。因此,在实践形式上我们还采用跨年级宣讲、走班宣讲、大手拉小手宣讲,让学生的宣讲充满乐趣。除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以外,我们在具体的开展过程中以增强讲解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为目标。充分借助校园的各类活动,为学生的宣讲提供平台,如晨会、宣讲活动、入队仪式、参观团进校园、演讲比赛等。除了校内的实践以外,我们会开展红领巾宣讲团进社区、敬老院、幼儿园的活动,充分利用社会的舞台,给孩子们实践的机会。

二、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以重走一条战斗道路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思想教育的课程不仅要在课堂上讲,还要到广阔的社会中去讲。坚持思想教育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是将广西红色教育融入思想教育的关键环节。通过实践活动将思想教育得以发展与完善,学生才能真正领会红色文化的真正内涵。因此,我们在开展实践活动时,以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为原则,采用项目式学习策略,分别从教师与少先队员为活动对象,以核心任务为驱动力,通过走访调查、实践体验、岗位锻炼等方式增强研学活动的体验性,规避“游玩”式的实践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开创真正适合少先队员的红色实践活动。

(一)坚持守正创新,做好理论保障

在实践过程中,要守正创新,开辟多元发展道路,创设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的大局基础,而多元活动的创设,理论方向的引导则是重中之重。如“迎百年学党史”活动、“打卡红色基地”、知识竞赛、教师讲微党课、将《红色传奇》进行到底活动,学校充分利用广西百色、桂林湘江红色资源,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仰望不朽丰碑”学习教育活动等,通过系列学习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强大的阵地建设保障。在创设理论学习环境的同时,可以分门别类,集中火力,做到每月一个主题、一个活动、一次集中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发挥理论学习的突出效用。如开展“五一特刊”“七一”“国庆特色”微党课,让学校、学生、家长、社会共学党史,引导全校师生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营造良好理论学习氛围,辅助少先队员理论学习环境的形成。

(二)坚持以史育人,发挥实践效用

带领学生在广阔的社会情境中,发现历史、感悟历史、从而学史明理、学生增信、学史力行。因此,多元特色实践活动的打造必不可少。如开展“童声朗朗,畅享英雄赞歌”红色经典课外阅读分享会,引导学生用清脆的童音、激昂的文字、多样的形式缅怀革命先烈,讴歌祖国的丰功伟绩,以童声童语传递对祖国的热爱,传递对红色阅读的喜爱。在分享会中,创设特色激励方式,以“红领巾之星”“红色演说家”“红旗辩论王”等阶梯式奖励方式引导少年儿童感受革命先烈斗争的艰苦,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树立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

开展针对性强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选择合适的契机与教育实践基地尤为重要。如通过烈士纪念日、10.13 建队日等,打造红色教育主题系列实践活动,纪念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广西红色教育实践基地众多,以南宁区域为例,可选择李明瑞、韦拔群纪念碑、烈士纪念馆等地,带领学生前往集体默哀并向革命先烈三鞠躬,悼念为中华民族解放和人类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深切缅怀他们的光辉业绩,学习他们坚贞的民族气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感悟在中国革命历史的进程中付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理解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洒热血,抛头颅,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从而帮助少先队员继承先烈遗志,学习先烈革命理想高于天,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英勇斗争和敢于献身的革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用实际行动缅怀先烈、学习先烈。

三、统一性与多样性相融合——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中心的行动指南与校本课程

红色文化作为凝聚中国力量的重要文化基础,具有深厚的理论内涵、丰富的表现形式、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其所蕴含的精神内核、价值观念、伦理道德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一致性,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着独特作用。[2]红色文化资源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既需要统一的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即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融合。八桂大地是一片富有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从类型来看,广西的红色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类和精神类,前者包括革命遗存、博物馆纪念馆、伟人故居等,后者包括红色歌谣、革命诗词、红色革命精神等。广西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是中国革命前进的伟大基地之一,如何利用广西红色资源,深入挖掘其对少先队员的思想引领价值,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接班人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统一性方面,我校在实践中尝试着制定少先队思想教育视域下对广西红色资源开发与运用的行动指南。广大教师根据行动指南的指引,能够系统了解目前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辐射的方面、运用的方法、具体案例等。行动指南的编写为广大教师提供可操作性的具体细则,从而助力其专业素养的提升。在多样性方面,我们结合西大君武小学的实际情况与办学特色,开发了以红色传奇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设定,让学生能够详细而系统地了解广西红色文化,教师通过课程的历练,也能极大提高在红色文化资源运用方面的能力。

以百色市红色资源为例,百色是一座典型的红色之城,烈士陵园、纪念馆、红军军部旧址、红色文物……百色市的红色资源有12 处之多,怎样合理地运用当地的红色资源来对少先队员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我校进行了如下设计:首先,第一步,对百色当地的红色资源要做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第二步,选择适合带领少先队员前往进行实地寻访的红色资源点;再从第二步选择的点中按照交通便利、就近、安全等原则梳理出游览路线图;其次针对路线图选择设计少先队员寻访学习单;接着引导少先队员们在寻访结束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最后在活动课上进行展示和总结。下图是我校设计的针对一次红色资源实地寻访学习活动的学习单。

四、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碰撞——以唱响一首革命歌曲为目标的合唱团打造

没有文化的“兴”,就谈不上国家的“兴”;没有文化的“强”,就很难实现国家与民族的“强”。[3]充分挖掘其他课程中蕴含的教学资源,实现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的统一。红色文化的传承不能单靠语文课和思想课来完成,相比显性的课程的效果,音乐中包含的教学资源能够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西大君武小学在全校展开了革命歌曲的合唱比赛,通过合唱的形式,让学生在隐性的音乐熏陶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在歌曲选择方面,各年级紧扣红色教育主题,尊重学龄特点,选择的歌曲风格多元、特色鲜明,在符合弘扬革命传统,进行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兼顾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以喜迎党的二十大为契机,以合唱比赛为纽带,践行了一次对全校师生进行音乐素养的教与学的实践大练兵活动,一次对全体中队辅导员及少先队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大练兵活动。

在歌曲的甄选过程中,以中国红色革命进程为时间轴,选择一批时代特征明显、革命内涵深厚、教育性强烈的红色歌曲。如高年段长征时期歌颂军民鱼水情的《十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反映人民当家做主的《歌唱祖国》,反映新时代青少年新面貌的《我是未来》;中年段歌颂抗美援朝时期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勇敢作战的英雄的《英雄赞歌》,表达对祖国无限深情的《今天是你的生日》,激励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少年的《强国一代有我在》;低年段中表达对新中国成立无限祝愿的《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歌》,歌唱对新时代领袖的敬爱的《小小追梦人》。

著名作曲家陆在易曾说过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是孩子的声音,我们的校园应该处处充满歌声,而红色歌唱的传唱能够很好地发挥音乐学科的育人功能,对广大少先队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五、政治性和学理性相促进——以专家进校园为助力的约课文化

强调思想课的思想引导功能,并不是要把课讲成简单的宣传,而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西大君武小学坐落于广西高等学府广西大学内,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让我们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兼备政治性和学理性。相比小学教师,大学教授对红色文化研究更为透彻/理解更为深入,能够更好地以理服生。在实践研究中,我们曾多次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授走进校园,为孩子们讲解广西特色的红色文化故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明确方向,增强引领性

星星火炬,代代相传。思想教育的路上在于不断地学习与传承。将历史教育、中国梦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融入思想教育的方方面面是开展思想教育的基础途径。如开展“建党百年·薪火相传”“喜迎二十大,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专题系列活动,引领全体师生通过学、思、悟、践热烈讴歌伟大中国,并通过多元表达方式传递民族豪情。

方向的引领不仅在于理论的学习,更在于实践过程中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以史育人新载体、新阵地,可打造多类型队建活动。如演讲比赛、红色经典阅读学生征文作品展、“三月三”民族传统文化盛宴、红色让文化长廊书画展,祭先烈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等,通过特色“红领巾奖章”争章活动,真正实现阶梯进步,天天可为,人人可行。

(二)专家进课堂,延展学理性

对于小学阶段来说,打造教师历史专业化是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因此,利用家长资源创建“红领巾专家库”,从马克思主义学专家、林学专家、动物科学专家,到资源与环境专家、心理专家、国防专家、环保专家、抗美援朝老兵等,充分挖掘家长专家资源,形成知识专业化团队,促使库内几百位专家在不同活动时期为少先队员带来丰富多彩有深度的教育。通过专家的指导与渠道的开辟,我们形成了一系列可供操作的经验分享,例如打造“学回信记嘱托担使命”特色主题队会,广西卫视、广西新闻、广西日报、广西少先队等媒体报刊进行宣传报道;“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在央视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并在全国少工委公众号平台报道,两次特色活动均在专家资源的引领与协助之下完成,在为少先队员开辟教育渠道的基础上,更形成了专家带动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家校共同培育,德育效果事半功倍。

利用专家资源,开展特色专题系列之红色经典阅读活动,以专家专业性让学生了解战争年代、和平年代、强国时代等各个时期中国大地上涌现出的一个个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与专家资源沟通,提供研学基地,开展外出研学活动。如我们利用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专家资源,带领学生前往教育基地,学生戴上VR 眼镜,依托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重启历史记忆。在体验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目睹红军翻越终年积雪,空气稀薄,风暴、雪崩不断的大雪山,通过人机互动救起差点跌落悬崖的战友,学习红军不怕艰苦的精神;亲眼目睹长征路上红军们饱受饥寒交迫冒雨行军,亲身经历战友深陷泥潭、尝百草、啃树皮,直观感受了红军长征中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些宝贵的学习资源都是在校内无法完成与实现的,而“红领巾专家库”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广西红色
红色是什么
少先队员永向前
少先队员永向前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少先队员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永远的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