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线上教学策略研究
2022-02-09韩雅楠
韩雅楠
(宁夏大学 宁夏银川 750021)
一、“双减”背景下开展线上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有利于保障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落实好“双减”政策,实现在线如在校,提高在线教学的教学质量。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做好中小学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线下教学活动,同时也应重视对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线上教学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无法开展线下教学活动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线上学习的空间,减轻学生的负担,这样一来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同样能够得到顺利实施,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在不同成长环境下中小学生的相关特点,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有差别的,学习习惯也有所不同,进行线上教学时,在缺乏教师监督和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同样需要做好对学生科学全面的指导。线上教学的出现为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教育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而是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协作,以此为基础充分保障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落实。
(二)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双减”政策下,更是要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空间。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以线上教学为基础的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自主开放,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上,需要通过独立思考提高解决学习问题的能力,无论课前预习还是课后复习,各个环节的学习习惯都能够得到全方位的养成,以此为基础,教师能够在线上营造良好的教育活动氛围,在帮助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状态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科学全面的指导。在深入推进中小学线上教学中,教师能够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除了基于网络直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对微课等材料的自主探索,以教师教学活动为核心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一来线上教学能够成为学生思维锻炼的重要平台,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的思路更加清晰。
(三)有利于推进中小学教学工作高效课堂建构
高效课堂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实施方向,构建高效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压力和负担,体现了“双减”政策的实施意义。为了有效保障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高校课堂的建构。通过对“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全面落实,教师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地进行学习。此外教师在为学生创造自主成长空间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在师生之间的有效协同和配合下实现高效课堂的全面建构和发展。中小学生本身处在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基于对线上教学的全面落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与教师达成一致,并且在积极主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基于线上教学营造的良好课堂氛围,学生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样能够保持浓厚的探究热情,基于师生之间的密切协作,高效课堂的建构,效果能够得到进一步保障。
二、“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线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线上教学的认知缺乏科学性
线上教学的难度要高于线下教学,教师对线上教学要有科学的认知,了解线上教学的优缺点,尤其是缺点,例如线上教学过程中,教师难以看到学生的表情,无法从学生的反应中知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教师也难以把控教学过程,学生是否全程认真听,课堂秩序难以把控。教师是中小学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很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指导直接影响到了线上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师对线上教学需要有科学的认识,这个阶段许多教师在线上教学方面的研究和投入较为有限,虽然能够意识到线上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很难真正围绕线上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在线上教学实施过程中,只是简单地把课上完,并没有关注到学生在线上教学中的掌握情况,没有真正做好教育方式的创新与调整。在教师对线上教学研究和理解不够深入的情况下,线上教学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线上教学资源开发整合缺乏拓展性
教学资源是线上教学的重要工具,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多元化教育资源的支持,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对现代教学资源的全面开发和利用,通常只是围绕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忽略了教材以外的素材,例如生活素材、网络素材等,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的学科知识有限,在学习和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认知体验不够深刻。还有许多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忽略了对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只是将学校配备的相关教育资源作为实施教学的工具,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发散性思维所表现出的学习特点,这也反映线上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学习能力培养难以得到全方位的保障。
(三)线上教学组织实施方式缺乏创新性
在组织线上教学活动时,实施方式不像线下多种多样,教师难以运用目光注视法、情绪感染法、趣味激励法等多种组织方式进行教学,在线上教学时,许多教师只是强调自身对相关知识的解读和分析,而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体验,这就导致线上教学活动缺乏趣味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凭借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无法实现线上教学的实际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受到较大限制和影响。教师习惯采用线下教学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线上学习的实际状态、课堂教学的线上教学形式,主要强调教师的讲解,而忽略了师生互动,这也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保持浓厚的探究热情,最终导致线上教学活动流于形式。
三、“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线上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线上教学水平
1.教师方面:转变思想观念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是中小学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中小学教师必须对自身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真正适应后疫情时代下,在中小学的教育工作中将线上教学放在重要位置,并且真正了解关于线上教学的相关方法技巧,掌握科学的教育方式,为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支持。例如在陈旧的思想观念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地被灌输知识,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把主体地位交还给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在后疫情时代应当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成为终身学习者,利用互联网学习先进的线上教育理念,并且通过线上平台沟通,主动与其他教师分享学习成果,真正做好对线上教学的科学设计和规划,并且在正确看待线上教学价值和作用的同时,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师充分适应线上教学环境,并且主动尝试推进教育改革的情况下,每位教师都能够成为线上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者,在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学习问题能力的同时,真正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高效进行学习,从而减轻课后作业负担,是“双减”政策具体落实的体现。
2.学校方面:围绕线上教学完善教研机制
中小学校应该格外重视对师资队伍的全面建设,深入推进线上教学的全面落实,除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外,例如争取政府相关部门资金、政策的支持,给教师提供更好的线上教学条件,配备线上基础教学设施设备,还应格外重视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全面落实,根据中小学教师在线上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真正适应线上教学的相关要求。深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教研活动的全方位落实,将线上教学作为主要的教研内容和项目,根据不同学科学习特点,对线上教学做出新的尝试,真正符合中小学线上教学的相关要求,并且在有效推进教师自我发展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中小学校必须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为教师搭建教研平台和成长空间,给教师提供教研经费,定期组织教师进行交流学习,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线上教学能力,在积极主动帮助教师提高切实教学能力的情况下,实现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全面建设和发展。
(二)深入分析学习需求,全面整合线上教学资源
1.关注微课资源开发与利用
微课资源是线上教学的重要资源,微课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5—15 分钟的微课素材能够成为学生独立思考的重要工具。为了充分保障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实施效果,应当格外关注对微课的全面开发,真正从学情着手对微课材料进行拓展,在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在多元化的微课素材影响下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微课资源的开发与整合意味着需要具备更强的统筹能力,既要考虑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实际表现,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表现出的学习特点,能够真正做好对微课的全面加工,并且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材料,让课内外的深度融合成为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关键,在有效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同时,促进线上教学活动的进一步落实。以此为基础,保障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够真正融入中小学线上教学改革的工作中,确保多元化的教育素材成为线上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
2.借助录屏功能开发生成性资源
中小学线上教学活动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点,在利用直播软件对学生进行线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生产性资源的开发,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时录播,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学习资源,让教师制作的录播材料成为学生深入理解学科知识的推动力。中小学教师同样需要考虑到对相关录播材料的合理加工和运用,一方面通过添加字幕的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要根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实际反馈,对相关录播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尽可能地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科知识学习的全过程。在直播软件录屏功能得到全面利用的情况下,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和拓展,这对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丰富学生知识储备很有帮助。
(三)建立多元主体机制,积极创新线上教学方式
1.空中课堂
空中课堂是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基础形式,在有效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直播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能够直观地传递学科知识,并且在教育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互动,这是保障线上教学活动顺利落实的关键,同时也是帮助学生适应线上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做好对空中课堂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统筹和协调能力,一方面考虑到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对课堂教学流程的全面优化,通过对直播活动的科学设计,将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关联在一起,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指导,让课堂容量增大,并且有效打破教学活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此外教师还应做好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和规划,从不同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真正通过直播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直播活动中理解教师所讲的学科知识,并且真正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线上教学的实施效果得到进一步优化。
2.家校融合
家校融合主要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密切关联,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中小学教师应当与家长搭建起线上沟通和联系的平台,在关注教师和家长之间有效协作的同时,真正提高家长对线上教学的重视,既要体现出中小学教师的推动作用,同时也要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为“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线上教学的全面落实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推进家校融合意味着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既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反馈,同时也要通过对家长思想观念的引领,让家长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围绕中小学教育的相关内容,真正实现双方的有效协作,拉近彼此的距离,以此为基础,保障学生能够处于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线上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例如,经常线上组织家校沟通会、建立家校沟通群,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家长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对学生全面了解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优化教学。结合家校融合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中小学生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参与度,并且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同时,真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长的帮助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线上教学的全面落实。
3.社区融合
中小学线上教学中的社区融合,主要强调对社区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利用,通过对相关教育资源的统筹,真正营造良好的课后学习氛围。通过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小学阶段的学习,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相关要求。中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属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学习观念的形成,基于社区融合带来的便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正转变思想观念,并且在成长过程中对自身提出更高要求,无论是对课余生活的有效拓展,还是在社区活动中的自主发展,这些都是对线上教学的有益补充。中小学生在参与线上学习的基础上,由社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活动,整合社区中小学生住户,互联互通,定期进行线上亲子阅读分享、线上观影会、线上才艺展示、线上学习资源共享等,也可将线上活动与线下社区实践相结合,可以组织学生当社区志愿者,帮助老人、帮助社区维护社区绿化等,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做出正确引领。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让学生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社区融合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社会教育资源能够成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推动力,以社区融合为核心,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能得到相应的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有效推进中小学线上教学机制的全面完善,这是保障中小学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也是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支持和基础。“双减”政策的出台实施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必须紧密结合中小学生学习特点,深入推进线上教学模式的全面优化,积极整合教育资源,有效创新线上教学实施方式,让科学完善的中小学线上教学活动成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推动力,确保高质量的线上教学工作,成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力支持。师资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机制等方面的优化能够提高线上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师能力的提高,教师能够把握线上教学的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让学生参与线上教学也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学资源的拓展和开发,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学机制的完善,家校融合、社区融合都能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