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路径探索

2022-02-0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生物学劳动实验教学

杜 围 李 林

(1.攀枝花市第三中学 四川攀枝花 617000;2.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9)

教育部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明确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在学校中劳动教育又没有专门的课程开展教学,因此学科渗透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中融合劳动教育要素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与劳动教育的关系

劳动是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重要过程与途径,是人类所独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教育”一词最早起源于苏联教育学者提出的教育劳动起源说[1],恩格斯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表明是劳动创造了教育。而后又出现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理论等。我国最早提出劳动教育的教育家是陶行知,他提出生活教育理论的观点。2020年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2]。”学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场所,在劳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而学科课程承载着传播知识以及育人的双重使命,因此在学科课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尤为重要。而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课程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动”的过程,它和劳动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高中生物实验课程是实现劳动教育的良好途径,劳动教育促进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发展。

二、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理论基础

(一)全面发展理论

关于全面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提出了相应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首先,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明人的发展,认为人的发展是体力与智力的共同发展。其次,马克思、恩格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说明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不仅包括体力与智力的统一发展,而且包括精神上、道德上、情感上的全面和谐发展。最后,马克思、恩格斯从全人类解放出发,认为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指个人能力与精神面貌的全面发展,而且包括全体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3]。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是新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良好途径。

(二)教育劳动说

教育劳动说的观点源于苏联的雅科夫利夫,在他看来,教育是一种劳动,学校就是劳动的场所,教师就是劳动者。这一观点被马克思主义学者所赞同,而后提出从猿转变为人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因而劳动必然是教育产生的最初的本源,教育起源于劳动。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可以实现教育起源于劳动而劳动又回归教育的双向协同。

(三)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理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劳动是培养人的关键,甚至是最重要的途径。在借鉴马卡连柯等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综合自身的不断实践等,提出了属于自己的劳动教育思想。在他看来,劳动不只是体力劳动,也包括脑力劳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人们为了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切活动,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正确认识并改造世界,实现劳动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共赢。劳动教育即在劳动中实现育人目的,一方面,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劳动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学会使用一般的劳动工具;另一方面,实现教育的隐性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念、养成正确的劳动习惯、形成高尚的劳动人格,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

(四)杜威的教育学范式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所提出的实用主义教学理论中提道“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方法论以及“从做中学”的学习方法论。分别从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角度突出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回归于生活,生活处处皆劳动,生活处处皆教育。人本身是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自然会受到生活中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前概念,进而对学习产生影响。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元素,既可以消除学生的一些不科学甚至错误的前概念,又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实现“从做中学”和回归教育本质的目的。

三、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意义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学实验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实验的过程原本就是实践的过程、劳动的过程。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实践是检验整理的唯一标准”的正确性。从生物学的视角来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用生物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既可以达到生物实验课程和劳动教育的目标,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得到提升,劳动意识得到增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要素。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微观结构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结构与功能观,通过学生自主进行人工生态圈的构建等能够提高学生的稳态与平衡观等生命观念,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正确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以及谈论与交流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科学思维,通过对生活中遗传病的调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真正做到在劳动当中学习、在学习当中劳动。

其次,可以丰富生物实验课程的素材。在实验教学中变讲授式教学为探究性实验,给予学生自主权,让学生自行寻找生活中的实验素材自主进行探究。除此之外,在模型制作课程中以“变废为宝”为主题,让学生去观察、发现科学可行的素材,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对劳动的热爱。实验素材来源于生活,既贴近学生的认知,又易于获得。

再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利用生物学知识可以解决在劳动中遇到的问题,用实际行动去说明问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及探究兴趣,增强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产生学习冲动从而激发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高阶思维的产生。

最后,有利于加强深度学习,实现素质教育。在当今世界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全球化、信息化越来越普及,对人才的要求也就随之而升高。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巨大,导致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题海战术,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等教育现象随处可见。但是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使得学生学习知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深层的含义并没有被理解,这就会导致学生学不会、记不牢、考不好的现象发生甚至形成恶性循环。通过劳动教育与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实现深度学习,是有效转变“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应试教育为“选拔适合于学生的教育”的素质教育的手段。

四、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增强教师专业素质

《教育大辞典》中把教师定义为:“教师是指在学校中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技能,并且把学生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3]。”教师作为教育中的主导者,要认真研读生物学课程标准从而领会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深刻领悟生物实验教学与劳动教育协同育人的理念,树立生本教育、生命教育、终身教育的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师专业素质,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班级管理等条件性知识、生物学专业知识、其他各个学科的文化知识等,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将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学生学习的指引者。从“工匠型教师”的角色中摆脱出来,成为“学者型教师”甚至是将最新教育科研成果融入课堂的“创新性教师”,注重与学生交流的艺术,抓住学生的向师性,遵守师生相处的原则从而建立民主—参与型的师生关系。同时加强对劳动价值的认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通过以榜样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教育观念。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交给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从而更好地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创设真实教学情境,真切感知实验探究

“生活即教育。”劳动教育要源于生活又要回归生活。记得有位德国学者说过:“将15g 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g 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受佳肴的时候将15g 盐全部吸收了。”在笔者看来,知识与情境的关系就犹如盐和汤的关系,将知识融入情境中使知识更容易被吸收。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挖掘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提取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生物学实验材料或者器材,用生活中真实案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还能够有效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课程中,教师可用生活中发面的例子进行教学。课前让学生进行有氧和无氧发面实验,课上小组分享并提出问题进行后续实验。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也能够发现学习生物学实验的乐趣。

(三)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育手段

在“双减”政策下提出的协同教育理念,打破了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阻隔。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同样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协同教育模式。教师要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联系,积极调动家庭中以及社会中的有效教育因素并将其融入学校教育中。当然,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教育教学规律、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最近发展区,从而实现更好地育人。同时不仅要发挥教育的显性功能,也要发挥教育的隐性功能,在生物学实验正式课程中要融入劳动元素,在课外同样要发挥其作用,譬如发动学生对校园中的植物挂牌、在教师的墙上适当粘贴一些劳动楷模的画像及介绍等,将做得又快又准确的学生名单展示出来,从而对其他学生产生榜样作用。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对某植物的生长情况或者动物的生活习性进行观察等方式,再譬如端午节时组织学生进行包粽子活动,学生自行探索包粽子的方法之后再进行方法的分享与交流,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探究能力、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还能够有效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发展。

(四)改进作业布置,完善评价体系

作业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延续,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适得其反。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其一,作业的量不宜过多,同时增加趣味性。其二,高度重视作业质量。做到“少而精”,真正做到给题目做“减法”、给思考做“加法”。其三,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可以是调查类也可以是访谈类还可以是视频制作类等,主要给学生安排贴近生活的、开放性的、具有操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教学的最后一步是评价,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目标的达成。在评价内容上,要将劳动教育要素融入评价体系中,在评价方式上,教师要摒弃单一的终结性评价方式,采取多样的评价方式。做到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学生自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宏观评价与微观评价相结合。也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评价方式,譬如档案袋评价。在此过程中注重个体的进步,增强学生的信心,真正发挥教学评价应有的导向、促进以及激励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生物实验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高中生物学实验课程当中,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和策略,以高中生物学实验课程为载体,在课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劳动教育,甚至可以据此开发校本课程,从而培养全面发展中又有个性的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生物学劳动实验教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