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数学评价环节促幼儿自我产生式学习

2022-02-0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皮球花瓶环节

沈 虹

(江西省直第六幼儿园 江西南昌 330000)

陈一平的文章《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评价》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评价”贯穿全过程,它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对幼儿的学习态度、能力、方法、成效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教师及时反省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幼儿学习进步的过程。让幼儿进行过程性评价,能有效帮助幼儿学会评价自我及他人的方法。

教师对数学活动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数学评价环节,并注重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评价,使幼儿产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整个数学活动中及时观察、适时评价,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帮助幼儿提高学习能力。同时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幼儿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幼儿建立学习自信心,激发幼儿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促进幼儿自我产生式学习。

一、在观察的基础上运用适宜的评价促进幼儿自主学习

自主性学习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我们提供难易程度不同的材料供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幼儿进行操作的时候,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与评价,例如:“你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这么做?做得对吗?对在什么地方?做得不对,应该怎么做?”等等,让幼儿不断反复思考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够解释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当幼儿在做的时候出现了错误,引导他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努力去想各种办法来解决,从而发展幼儿的自主性。

在数学活动《5 添上几个是几个》中,有的幼儿是按照逐一添上1—5 个变成6—10,有的幼儿是想添几个就添几个,有的幼儿是把原来操作底纸上的点子先涂上颜色,然后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添加。在交流评价环节中,请幼儿主动思考怎么能够添上不同数量的点子而变成另一个数,并做到不重不漏。请幼儿自己来说说思考与操作的过程。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原来按照逐一添上1—5 变成6—10,是最方便也是最有效的。教师正是在基于充分观察的基础上,了解了幼儿的操作过程,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数学规律,从而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在中班数学活动《撒花片》中,花片是两种颜色,让幼儿通过撒花片感知5 的分合,幼儿在操作中总是出现撒的花片是同一种颜色;有的时候会撒在盘子的外面;多次撒花片时总是出现同一种结果。对于出现问题与困惑的幼儿,通过在评价环节中大胆表达出来,然后请同伴们一起想办法解决,有的幼儿能主动介绍自己的好方法好经验,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有意识地发现有好的操作方法的幼儿,在评价时请他来介绍好的经验,帮助遇到困难的幼儿积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达成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观察幼儿在操作中的表现,分析问题出现的成因,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根据其不同发展水平提供支持策略、评价策略。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让幼儿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运用质疑、追问的语言评价促进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幼儿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学习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探究性学习是幼儿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在数学活动《瓷器展》中,幼儿通过对瓷器的认识与了解,从而去发现为什么这些瓷器要这么命名,了解瓷器的相关文化知识。幼儿对瓷器了解后便于其对花瓶或者瓷碗按照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花瓶的形状、颜色、花纹、大小等进行分类,在活动中体验同一集合的多种特征,从而按分合中的互换关系分一次记两次结果,找出9的8 种分法。有的幼儿有之前8、7、6 的分合概念,就直接在活动单上直接记录出9 可以分成1 和8、8 和1,9 可以分成2 和7、7 和2……于是教师就请幼儿来解释为什么9 可以分成1 和8、8 和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能够很好地解释出因为花瓶有1 个白色、8 个红色,所以写出的是9 可以分成1 个白色花瓶和8 个红色花瓶,然后把两边的数字互换一下就变成9 个花瓶分成8 个红色和1 个白色的。幼儿能够很好地解释自己的操作过程,并发现了其中的规律,在后面的分类计数中很快就准确地完成了,因为他们发现了其中的规律,从而在进行操作活动时也同样很好地运用相应的知识经验进行记录。在评价环节中,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发现的规律,同时幼儿能对自己的发现给予很高的评价,幼儿大大地获得了自信心与成功感。同时教师在活动中请幼儿来解释,并不断地进行追问,很好地激发了幼儿自我学习的欲望。教师的肯定与同伴们的掌声进一步激发了幼儿继续探究的愿望,较好地促进幼儿探究性能力往纵深发展。

在《数的顺序》活动中,目标是能在连续的小于号、大于号之间,对10 以内任意四数进行大小排序;初步理解10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能保管好材料,操作完后能够还原。活动的要点是能理解连续大于号、小于号表示的大小顺序,并基于数量排序,初步理解10 以内任意四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的传递性,进一步发展10 以内的心理数线。当幼儿完成操作后,教师进行追问:“4>3,那4>2 吗?”小朋友摇摇头,教师进一步提问:“4 个皮球多,还是2 个皮球多?”小朋友答:“4 个多。”教师:“4 个皮球比2 个皮球多吗?”小朋友:“是的。”教师说:“因为4 个皮球比2 个皮球多,所以4>2。请问4>1 吗?”小朋友想了想点点头说:“4>1。”通过同样的方法,教师进行追问,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10 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评价环节中教师拿来一个小朋友做的操作结果“2<4<10<8”,请幼儿来纠错时,其中有两个错误,一个是数量与数字的对应,一个是连续小于号之间的大小排序。第一个小朋友上来时没有完成,接着就请第二个小朋友来,第二个小朋友先是说为什么那里不是9,然后就想去找数量为10 的皮球卡,可是教师提醒他,之前的小朋友是选择了数量为9 的皮球卡,于是他从数字卡中将数字9 找了出来贴在底板上。教师又问:“这样做对了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通过读一读小朋友们发现出现了错误,于是大家一起按照先排皮球卡再贴数字,最后读一读的顺序又进行了订正,经过大家的努力最后完成了正确的大小排序。

活动中教师通过质疑、追问、纠错、再质疑、再追问、再纠错的方法,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学习。在幼儿完成操作与评价环节时,教师通过语言继续引导幼儿思考,帮助幼儿理解10 以内四数之间大小关系的传递性。当幼儿不理解4>2时,教师从数量出发,帮助幼儿从理解数量的多少到理解数字的大小。从具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幼儿在纠错的环节中第一次没有完成,教师通过质疑、追问,请幼儿读出操作结果后再进行订正,就这样通过不断质疑、追问、纠错、再质疑、再追问、再纠错的方法,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时间,帮助幼儿理解数量关系,引发幼儿自主探究性学习。

三、运用材料支持性评价促进幼儿在情境中自发学习

情境性学习是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成一定的目标,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创建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是师幼间主动积极建构性的学习,并能引起幼儿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创设不同的游戏活动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能运用语言及非语言的评价促进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学习。

在《瓷器展》中,花瓶上的图案不一样,自然而然地幼儿就会对花瓶进行分类,当幼儿出现漏数或者重数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找出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做到不重不漏,例如可以逐一数出有百合花的花瓶有多少个,然后再数出荷花的花瓶有几个。提供的材料有丰富的情境性,这样幼儿仿佛置身在瓷器展现场,然后对瓷器的特征进行分析归类。在《撒花片》的游戏中,花片正反两面是不同的颜色,当幼儿撒出花片时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这样自然而然分成两部分,通过幼儿与花片的互动体验分合的关系。正是运用适合幼儿学习并具有明显特征的操作游戏材料,引发幼儿在情境中自然而然进行学习。

在《图形的座位》活动中,请幼儿帮助还原之前的座位时,教师是有目的地取掉底纸上的图形,每一行每一列都有涉及,颜色形状都有出现,所以幼儿在放回座位时必须去分析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特征,才能找回相应的座位。在幼儿放回后,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说出既要看颜色标记还要看形状标记。教师运用调整游戏材料的方式,引发幼儿主动思考,自主学习。

在大班《数的顺序》活动中,在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后,请一名幼儿任意挑出4 张皮球物群卡,幼儿看到教师的教具中皮球卡是按顺序1 到10 排列的,他取出了数量为1 到5 的物群卡,于是教师请他取出4 张,他将数量为5 的皮球卡放了回去。这样幼儿在后面按照从大数排到小数时,就出现了4>3>2>1 的现象,这样在幼儿操作的环节中,很多孩子出现同样的操作结果。当教师发现有很多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后,就从桌面的操作盘中取出了一些数量为1、2、3 的皮球卡,这样幼儿就出现了新的思考,不再是按照之前的4>3>2>1的顺序来完成操作。通过不断调整材料的投放数量、方法等,使材料真正成为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载体。

同时在评价环节中,通过提供情境性的游戏材料供幼儿进行交流评价,使幼儿更易于将操作结果讲解介绍给同伴听,同时也能使其他幼儿很快进入回忆自己刚刚的学习操作与思考中,使幼儿的评价有载体、有趣味、有目的,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四、通过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促进自我产生式学习

在评价环节中,幼儿通过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引发幼儿自我产生式学习。幼儿表述自己的操作策略时,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不同策略,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或者是先看什么再看什么等,帮助幼儿完整表述自己的操作方法。幼儿通过表达自己的操作方法,倾听同伴的操作策略,发现最易于自己接受与学习的策略,从而引发幼儿自我产生式的学习。

教师发现,操作后很多幼儿不会进行同桌间的相互检查,于是教师就在评价环节中提醒幼儿可以多多进行相互检查,看看别人做得对不对,同时也邀请同伴检查一下自己的操作结果。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完自己的操作活动给同伴相互检查,通过多次提醒,现在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能够有意识地这样做,同时在评价时教师将此问题抛出引发幼儿的讨论。通过在评价环节中幼儿的积极讨论,教师的正确引导与肯定鼓励,进一步增强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与互动的意识,同时帮助幼儿掌握相互评价的方法,提高了幼儿相互评价的能力。

在《瓷器展》中,有的幼儿出现怎么数也数不清楚的时候,有幼儿说可以把已经数过的物品做上标记,这样就知道哪些数了哪些没有数;有的幼儿说可以从第一排开始数,数完后再数第二排,这样也能数清楚。如果这里数一个那里数一个,这样总是数不清楚。正是在能够完整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操作结果的基础上,幼儿才能自信地对他人的操作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相互之间互动学习。

在《撒花片》中,请幼儿将撒花片的结果记录在活动单上时,有的幼儿运用的是圆圈标记,有的幼儿是用点子标记,有的幼儿是用爱心的标记,还有的幼儿是用花朵表示。用哪种标记又快又好呢?幼儿通过讨论进行自评、互评,最后表示只要是自己熟悉的、能快速画好的、别人能看懂的就可以,正是幼儿通过相互交流互相评价从而达成共识,促进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同时提高了幼儿的学习能力。

在数学活动评价环节中,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特点,充分发挥幼儿学习自主性。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在操作中不断发现事物的规律,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满足幼儿不断探究的愿望,运用情境性的学习方法,使幼儿主动学习,不断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以幼儿为学习主体,着重观察幼儿行为,满足幼儿渴望得到正面评价的心理需求,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学习。

通过不断优化数学评价环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有语言评价与非语言评价,有材料支持性评价,有自评、互评、他评等多种策略,有效促进幼儿自我产生式学习,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皮球花瓶环节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拍皮球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我画青花瓶
花瓶怎么碎了?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
拍皮球
我错了(二)
多环节发力攻克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