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认知与实践*

2022-02-09林巍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胚胎学组织学医学生

陈 霞 林巍巍

(南通大学 江苏南通 226001)

2020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培养“仁心仁术的医学人才”“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1]。”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拓展未来。

那么,在医学生的“医学入门课”——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如何能够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进一步坚定医学生的初心,强化医学生使命感?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内容,使专业名称多、枯燥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激发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巧妙地应用相关思政知识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培养专业素养过硬,又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的新一代大学生?这都是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现状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学习的第一门非常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从微观角度研究人体的正常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极其复杂,细胞种类繁多,专业名词多,记忆内容多。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们,很多还没有真正接触过高分辨率显微镜,对人体组织层面的了解欠缺,对如何学习医学课程充满了疑惑。而传统课堂讲授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满堂灌”的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记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参与度较低、缺乏思考。

久而久之会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听的一知半解,课后因不感兴趣不及时巩固知识点,恶性循环,继而影响接下来的医学课程学习。可以说,大一时期的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知识的程度。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授课教师作为“医学入门老师”,如何明确医学院新生对自己未来工作方向的认识,如何借思政教育来激发起新生们对医学课程的兴趣,深刻了解到医学基础课程对于今后临床课程,以至医生阶段的重要性,如何培养专业素养过硬,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的新一代医学生,这都是非常严峻的问题,亟待解决。

近年来,随着信息科技和多媒体的发展,专家们积极推进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改革,探索了多种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为国家的重视及老师们的努力,这些年高校思政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有效的发展。随着第11届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出“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涌现了不少优秀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案例。但要去掉更多的“水课”,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有机融合;达到教学内容、模式、方法和评价等更多的创新;达到教学内容更有深度有内涵,有必要进一步探索思政教育如何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堂教学[2]。

二、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现状

课程思政建设是坚定学生理想信念的关键,是让医学生明确自身肩负使命的重要手段,是全方面加强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时代的变化,国际局势的不稳定,外界势力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干扰,种种迹象表明高校的思政教育在有更高更宽阔空间的同时,又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当前我国部分医学院校着重关注医学课程的稳步推进,或只单独开设思政课程,忽略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导致医学生对自己本专业的了解不深,对以后的工作方向的迷茫,这对一个临床医生的培养是致命的打击。想要改变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现状,改变部分医学生学习态度的不端正、不积极、不理解,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基础医学课程教育中,为今后的准医生们树立良好的价值观,为建设“健康中国”而学的重要性打下坚实基础。

于教师而言,任课老师都是该医学专业的佼佼者,主要专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思政素质的培育重视不够,也缺少系统的思政教育背景。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难以广泛推广的原因。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明确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立德树人,而“课程思政”正是立德树人的有力手段,所以高校教师要建立自觉思政意识。一旦教师意识到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才能发挥其积极和主动性,课程思政设计才有创造性。教师精心设计的课程思政若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反响,教师切身体会到课程思政对专业教学的正面作用,会更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思政案例并将思政融入课题,形成良性循环。

三、思政教育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意义与探索

1.思政教育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意义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类基础课(主干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显微镜下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只有掌握人体器官正常组织学与胚胎学结构,才能判断疾病状态下器官形态结构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总之,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医学生的质量。作为一名医学生,必须学好入门主干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才能为进一步学好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基础。

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医学生的后续发展至关重要。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医学入门课”,在确保医学生真正学习到组织学与胚胎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明确医学生的学习目标、未来的工作方向,为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而培养医学生。在教育内容上,融入进理想信念之道、改变世界之道,以知行合一的辩证统一作为以德育人的核心内容。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师要构建“大思政课”观,深入学习英雄模范、先进个人等事迹,融合课堂,融合爱国情怀,为培养专业素养过硬,又有良好的人文素质以及无私奉献的医者仁心的新一代医学生而不断努力。

2.思政教育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的探索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医学入门课”。大一新生刚从高中生的身份转变过来,还没有完全适应大学的生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教师在课程备课过程中,可以从教学模式、评价机制、教学手段等多个角度出发,把爱国主义、救死扶伤、健康中国等元素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思政融入要贯穿组织学与胚胎学全本教材

我们系室老师深刻领悟“课程思政”在医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意义,积极有效地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全本教材教学中。

第一次理论课对学生认识组织学与胚胎学、形成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在该课程第一节课,首先我们从多角度讲述医学生的责任与使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守自己的初心。其次,从介绍组织学的发展历史,注重灌输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教育。我国早期组织学的开拓者离不开汤尔和、马文昭两位老先生。汤尔和是我国近代医学教育的奠基人、组织学、解剖学家。他建立起中国第一所国立医学校—北京医学专门学校(现北大医学部的前身);他起草的中国第一部解剖法令《解剖条例》;他撰写和翻译了大量学术著作,也为中国医学名词的统一作出了贡献,为我国近代医学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令人遗憾的是,1937年抗战爆发后,他却不顾名节,投靠日本,彻底沦为汉奸,留下滚滚骂名。马文昭先生是中国组织学的奠基人及医学教育家。因痛恨帝国主义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探索出一种戒除鸦片烟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解放后,马老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毕生从事组织学教学工作,培养出大批专业人才。

对比讲述两位大师的经历,学生不仅了解到我国组织学发展历程,也了解到两位老先生对祖国基础医学作出的巨大贡献。同时也会认识到求学不能只重知识而轻道德品质;不能只重个人利益而轻国家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才是多中国人民的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3]。

接下来每个章节教学中都会融入思政。如讲授“血液”组织学时,介绍输血的历史,让学生感受人类医学发展史中科学家们坚持探索真理的精神[4]。如,讲解“胃”的组织结构时,介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吞下了一试管培养菌,在患病过程中承受了胃痛、恶心和呕吐,以自身证明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使胃溃疡的治愈率大幅度提升,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他们因科学的兴趣,执着追求、献身医学的伟大精神让学生敬佩。

医学生要铭记他们的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执着追求献身医学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医学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坚守初心,努力学习,成为一名有灵魂、有责任、有温情、有深刻爱国情怀的优秀医学人才。

4.思政内容要融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各个环节

(1)创新教学模式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课内课外的参与积极性,让思政教育教学融入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如在开展思政融入“血液”组织学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课前发放问题:进行血常规化验时,医生从你的手指上取一滴血滴在载玻片上,做成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然后递给你一张化验报告单,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效率。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组胚学习中的思政联系,以多媒体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分享给其他同学。教师也要关注医学生的心理状态,如出现厌学的情绪、沉迷游戏等异常状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引导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健康心态,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

(2)改革教学评价机制

传统组胚教学评价模式大多以学生成绩和日常表现为考核评价标准。在新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应积极改革传统评价模式。一方面,需要增加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另外,评价内容不应局限在基础知识学习程度,应该结合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理解程度、对医学学习积极性及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认知进行评价。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尝试以班级为单位,以团支书为主导,开展与组胚有关的主题团日活动,在巩固组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对学习组胚的重要性进行深入地解读,对临床医学专业同学面临的就业情况进行初步了解,并将这些活动开展成效纳入考核标准。当然,也可在最后考核试卷中融入些思政题目。

(3)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思政课程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应将思政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的课后生活中,有助于学生深层理解思政教育的意义。可以通过学习平台推送具有组胚特色的思政教育作业,也可以推送图片、文章、视频、音频等思政内容,学生在不自觉中学习知识并掌握知识,逐渐明确自己学习的目、今后工作的方向以及为建设“健康中国”“现代化强国”的坚定信念。此外,为提高医学生学习效果,我们系室老师在教学中融入多种教学方法,如立体教学、思维导图翻转课堂等。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将思政元素融入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教学中,把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专业知识,还懂得敬畏生命,提升人性修养,强化医学生使命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

胚胎学组织学医学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胚胎组织学切片在人体组胚教学方法作用的初步探讨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项目教学在组织胚胎学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