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研究*

2022-02-09温懋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学科

温懋榕

(江西省瑞金市第四中学 江西瑞金 342500)

引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并不是单独存在的,需要彼此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尤其在学科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了解当前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以及兴趣爱好等,有效挖掘教材教学内容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内容,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使中学生能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会甄别和判断信息,掌握交往技能,并提高个人的社会适应性。教学实践中,需要各学科教师可以创设动态的合作情境,并设置多元的学科学习活动,让中学生们能在释放天性的同时,接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促进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概述

1.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和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相对优良的心理素质,从而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在素质教育系统中,心理健康教育是重要的分支,同时也是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关键环节。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众多专家学者就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出了切实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俞敏洪强调,要重视青少年抑郁预防和治疗,针对性地提升班主任老师、教职员工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崔建梅建议,应该编写统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提供确切的教育参考资料。

2.学科教学

中学学科教学是以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为基础的课程教学。剖析学科教学内涵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认知和理解,首先是学科知识,其次是学科方法,最后是学科思想。中学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们各类学科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除了能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理论内涵和专业技能之外,同时也具备一定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品质,可以运用语文知识、数学原理、物理思维和道德与法治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个人的社会适应性。也就是说,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各门学科的教学之间,本身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需要教师做好融合和渗透的工作[1]。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目标和原则

1.目标

首先是情感教育的目标。中学生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变得意志消沉或忽然兴奋,这些情绪将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科习得效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需要教师能够设置明确的目标,帮助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学习的乐趣,增进情感体验。例如,在课堂上,即使学生回答问题的角度有失偏颇,教师也要给予肯定和赞许的目光,让学生们能够带着自信进行接下来的学科学习。

其次是人际关系教育目标。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大多围绕教师、家长和周围同学之间展开。通过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并帮助他们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能够引导学生乐于助人、善于交往,并积极与他人竞争合作。因此在学科教学中,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探究学科项目的时候,以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在倾听、分享和交流的同时,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使中学生能在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当中,斩获深厚的友谊。

最后是自我意识教育目标。中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在遇到挫折和问题的时候容易畏首畏尾、半途而废,不仅自我意识不强,同时也很难对自己做出中肯的评价。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教师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念,让中学生们提高自信和自尊的水平,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意向,有效接纳自己和认识自我,甚至形成强有力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激励意识。例如,学生们能在自主激励的意识引导下按时保质地完成作业;能在自我约束的情况下,认真听讲;在勇气的引导下及时向教师提出。

2.原则

首先要遵循双效性原则,是指中学各课程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之外,同时也应该设置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课堂上向学生给予正能量的心理暗示,肯定学生们做出的成绩,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正确引导,设置明确的以该门学科为导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让中学生们在一边学习的同时,一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化思想素质和道德意志,为更高年级的学习以及成长提供可靠的思想基础。

其次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在中学学科教育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能够侧重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现状,有的放矢地帮学生解决当前面临的学习困境和心理问题。例如,有的学生平时沉默寡言,学习中也脚踏实地,但近期做数学题时,经常由于马虎失误导致计算出错。数学教师根据观察了解到该学生最近沉迷于手机游戏,于是通过私下交流,让该名学生了解到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危害,帮助该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最后要遵循随机性原则,因为在中学学科教学实践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让教师专门在课堂上拿出一段时间,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内涵,而是要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以及创设动态的情景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学习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成长。例如,在语文学科中,学生了解到古人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要创造条件,刻苦学习,效仿古人身上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学习观念。在数学学科中,通过创设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们几人为一组,通过分享和交流,了解其他同伴身上善于总结、乐于倾听的优点,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中学生善于协作、乐于分享的品质[2]。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现状

1.生搬硬套,模式陈旧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政策文献的角度,要求各中小学校能够全面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各学科教师能够结合当前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研究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情感态度,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但是实践中,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科教育课堂容量大,教师很少有时间增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因此部分教师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专门从课堂中挤出几分钟时间,宣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手册中的观点。这种生搬硬套甚至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不仅模式陈旧,也很难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教育不足,也缺乏特定的人文关怀,甚至容易起反作用。

2.顾此失彼,方式老套

虽然近几年来,教育部高度关注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工作,并且着重强调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会在一起。但是部分学科教师在接到任务之后,备课时往往顾此失彼。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大块时间对学生进行态度端正和情感引导,反而忽视了学科重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揣摩主人公生平事迹和精神品质的篇幅较大,忽视了引导学生积累生词和好句等。在基础知识教育系统还不完善的情况下,便盲目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顾此失彼,很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的融合成效。

3.主体缺位,脱节严重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是中小学生,因此学科教师铺设任何观点或陈述任何心理健康教育理论,都应该围绕中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情况。例如,以学科项目为重点,设置合作学习任务,让中小学生们体会合作和分享的乐趣。或者以教材文章为素材,剖析作者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们向榜样学习。但是部分学科教师在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时候,主体缺位,往往以成人的视角对学情案例或者故事文章,进行褒扬或批判,没有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这种单一输出观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学科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脱节的问题,容易禁锢住中小学生的思维,很难优化教学成效。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措施

1.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中学学科教学实践中,想要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需要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以及教学内容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念知识,并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语文学科中,为了能够培养学生们坚持不懈,在困境中始终保持初心的心理态度,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应该向该目标逐渐靠拢。例如,有的人即使身处逆境,条件艰苦,也要积极为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用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买书,补充精神食粮。课堂中,学生们珍惜学习的来之不易,在面对学习困境的时候,能教师要教育够勇往直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学习态度。

再比如,化学课堂中,为了能让学生们了解化学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且在实验学习中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教师可以让几名同学一组,设置明确的实验目标,如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电解水或利用高锰酸钾制氧等。每一个小组委派一个组长分发任务,有的组员负责备齐化学实验设备,有的组员负责记录数据,有的组员负责实验操作。整台实验便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分工体系,学生们在高度配合的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同时也获得了合作学习的感悟,甚至提升了社会适应性,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创设和谐、愉悦的学科课堂教学氛围,加强情感激励教育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创设和谐且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们在与教师平等交流对话的过程中,进一步敞开心扉,加速思维的创新,并且在学得知识的情况下获得感悟。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肯定学生们的努力和付出,用充满人文关怀的语言和激励教育,激发学生主动融入课堂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暗示。

例如,在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后,学生们做答,个别学生急于求成,在没有经过精确计算后边说出结果,这样既扰乱了课堂纪律,同时也会对其他学生造成错误的引导。这样的情况下,教师没有急于批评和指责,而是先肯定该学生踊跃回答问题的勇气和积极性,然后再采取柔性批评的语气和方法不应引导该学生了解:扰乱课堂纪律、给他人造成不良引导的后果。在情感激励的作用下,该学生不仅积极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同时也对教师的肯定和柔性鼓励充满感激,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除此之外,课堂中的情感教育还需要学科教师能够认真观察学生们的情绪变化以及学习态度变化等。例如识别学生的情绪、了解情绪变化的动因,通过积极引导或侧面暗示的方式,帮助中学生认识到不良情绪的危害,正确看待不良情绪。如做题过程中遇到困难变得消沉,受到他人的轻微指责抑郁寡欢等,这些不良情绪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及时排解,通过良好审美情操的熏陶,培养学生正能量的思维认知[3]。

3.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协调能力

实践活动的创设是营造良好学科课堂氛围的关键,同时也是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措施。将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师设置各种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协调能力。实践中,需要不同学科教师根据课程的重点,设置明确的实践活动主题,语文学科以讲故事大会、辩论赛和剧本表演等活动为主,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实验探究活动为主。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感同身受地与各行业中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让学生们在良好思想道德氛围的引导下,构建积极的心理态势。

例如,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每天利用三分钟时间让学生们轮流到讲台上演讲,或推荐一本。或讲一个发人深省的小故事,或者谈谈自己最近的生活经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能大胆自信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中小学生的自信心。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我想对你说”的活动,一名同学指定另一名同学或教师,说说自己对对方的崇拜之情、感激之情,或者希望对方改正的缺点等。敞开心扉的同时,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交流氛围,有利于让中小学生正确看待友情,用积极且健康的心态交友,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结语

在素质教育体系当中,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强化其社会适应性,让他们利用自己的观点和学习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实践中,要求中学各学科教师能够积极挖掘教材中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理念,设置明确的目标;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加强情感教育和激励教育。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创设多类的主题实践活动,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协调能力,为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思想保障和学科教学基础。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超学科”来啦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