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研究

2022-02-0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小学生信息技术

张 雪

(农安县第二实验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

1.两者整合的内涵

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学习工具,师生通过挖掘海量学习资源,实现有机整合该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在两者整合过程中实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该课程结构构建、内容选择、资源挖掘及课程实施中,利于促进师生双方互动,为小学生搭建更加开放、自由的课堂空间,进而实现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2.两者整合的意义

目前,在教学领域,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利于促进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推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将最大限度丰富小语文教学方法,两者的整合正是借助信息技术交互性、资源海量性等特点,实现丰富学生语文知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加之,小学语文课程具有知识体系分散、涵盖范围广的特点,通过两者的整合能不断优化小学语文课程,最大限度呈现语文知识的整体性特征[1]。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将也教学提供更多元的教学方法,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进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问题分析

1.教材价值挖掘不到位,无法充分体现教材内涵

当下,现代信息化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多以多媒体课件为主要方式,教材内容动态化,使得学生能更直观理解教材内容。如在《题西林壁》学习过程中,其中一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作用哲学手法描写了庐山的景色,但是这种描写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理解难度较大。尽管通过多媒体课件,可形象理解该诗句的含义。但是,目前存在教师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导致语文教材价值丧失,教学课堂失衡。

2.片面追求形式,偏离教学“正轨”

语文在小学、初中、高中科目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学生未来发展而言起着积极促进意义。向学生展示太空的浩瀚以及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决心,但是本文原有的文学性、思想性却被艺术化、音乐化等占据了主旋律,导致教学偏离“正轨”[2]。多媒体技术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非单纯满足学生好奇心心理,而丧失教学的本质。

3.课堂“主角”缺席,“配角”过于强戏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其囊括传统文化、现代思想等多方面知识,深入学习该学科将发现更多领域的奥秘。当前,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以自身为课堂中心,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重要作用,这样的错误想法使得师生交流时间过少,教师不能结合学生学情进行授课,更难以谈得上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

4.过度依赖网络资源,顾此失彼

除上述问题外,过度依赖网络资源,对重点把握不当。在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极大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网上查找一些优质教学资源,尽管此类资源优质,但是这些资源一非教师原创,二未能结合学生学情,导致出现许多纰漏。要知道,小学生心智发育尚浅,在教师借鉴思想影响下,难免会顾此失彼,甚至产生不良学风[3]。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可行性策略

1.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是小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在传统教学模式里,教师多是在黑板上书写汉字,朗读几遍,学生跟读几遍,学习书写其笔画,直至识字及会写,古板方法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学生将丧失继续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天性贪玩,教师可以通过增强教学趣味性,让小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让“死板”汉字“活”起来,如“明”汉字学习时,播放相关趣味动画,向学生介绍该字的由来,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记得更深刻,又能有效调动学生记忆能力。在学习“川”字时,教师可播放一段河流奔流不息的视频,河流出现了三条分叉,正是这“川”字形象的比喻,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通过趣味汉字学习,使得学生形象了解汉字含义,又能有效营造课堂氛围。

2.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拓展人们的阅读视野和丰富阅读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优化阅读教学策略。在阅读部分教学时,教师可以上网搜索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通过视听体验方式进行语文知识积累。此外,教师组织开展如网络读书讨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与他人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对阅读的理解,并通过整合数字化阅读资源提升学生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在《鲁滨逊漂流记》课文部分内容学习后,教师引导学生上网搜索全书进行阅读,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阅读。这种由课内阅读拓展到课外阅读的方式能有效提神阅读能力。

此外,阅读教学第一目的是完成教学目标,在不失目标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开展阅读教学,具体操作如下:结合教学目的,分析和处理教学内容,并结合教材内容,细化教学任务,以向学生呈现系统知识网络课件。此外,下达学习任务,并结合小学生特征,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待学习结束后,师生一同就学习内容进行评价。以《金华的双龙洞》教学为例,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全文特点。通过阅读全文,使得学生逐步了解文章内容,通过第二遍的有感情朗读,明确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并画出文章中描写双龙洞特定的语句,引领学生同作者一起领略双龙洞奇妙风景[4]。第二步,创建情景,浏览网络,制作简报。结合文章内容,让学生从内洞、外洞、山上和孔隙中选择一处喜欢的景点,并由此确定分组。教师向不同组别学生下发小组学习任务,并向学生提供相关网络上搜索到的信息,引导查找金华双龙洞相关资料,小组成员通过沟通交流,整合资料,并制作成完整的电子简报。第三步,展示简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每组派一名学生作为小“导游”,通过“电子简报”方式,讲解此处风景,带领学生领略各处的景致,使得学生能真正走进“双龙洞”。此外,小组成员在上述学习过程中,通过相互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利于共同学习进步。

3.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内容,一些小学生在进行写作过程多会表现出一些畏难情绪,探究该问题的症结在于其写作资源储备有限、未能正确掌握写作方法。在现代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将为小学生语文写作提供丰富的资源,学生可结合自己所需获取、选择网络平台上的素材,并做好素材积累。与此同时,通过在线互动的方式拓展师生互动渠道,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碰撞写作灵感,也便于学生扎实掌握写作方法。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师设置如互动式、拓展式、实践式等写作形式,帮助学生摆脱写作畏难情绪。如以“家乡的习俗”为主题的写作,师生可借助网络化环境、实地走访等方式,调查家乡习俗,通过这种形式帮助学生积累大量写作材料,同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下提升写作能力。

此外,考虑到教学内容的不同,为有效激发小学生写作热情,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软件创建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可借助情景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多媒体软件的超文本结构及交互界面等功能支持下,学生可进行网上相评、互改。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能有效提升自身的写作和鉴赏能力[5]。学生通过在网络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分析、处理的能力将得到大大提升。如,在景物写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浏览网页自主搜索,并在此过程中确定写作的景点,围绕该景点检索、收集并整理资料,资料不限于图片和文字,也可以是声音、视频等。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的参与热情较高,写出来的文章水平也较高。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利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写作能力。社会生活相关学习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利于学生提高语文文化素养。

4.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课程重要内容之一,在学生未来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是提升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教学尝试符合素质化教育发展要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播放一些文本内容,并以此为主题,让学生通过口语方式围绕该主题阐述自己内心想法,这样方式不仅利于培养学生注意力,锻炼口语表力,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力。此外,教师创设生活化口语场景,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如在“意见不同怎么办”内容学习时,教师先为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化场景,再借助信息技术营造口语交际氛围,让学生勇敢表达出当自己与别人意见不同时,应该怎么做。如果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应坚持自己的看法,做到据理力争,并不要被其他的“异”声音而左右自己的想法。通过上述形式,利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有效性策略

1.创设场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如何做到使得课堂充满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却十分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前文中已多次提及多媒体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整合的作用,能最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6]。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如何把握好使用的度尤为重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于依赖多媒体,而忽视了教材,导致偏离了语文教学的轨道。针对此情况,小学语文教师在合理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还应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掩耳盗铃》课文内容时,教师可先在互联网查找有关的动画视频,并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让学生更直观、深刻地理解课文所要向读者传达的内涵。

2.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实践工作利于教学资料的整合和存储。如,在讲解《周总理,你在哪里?》文章内容时,教师可先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电影片段,由此引出周总理生平事迹,让学生能深刻理解到当时人们目送周总理的悲痛心情,并思考为什么周总理会受到大家如此的爱戴。也许对于现在的小学生而言,周总理离他们的时代较为久远,教师可以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为例,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与世长辞,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袁隆平忙碌在田间地头的视频场景等,通过此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综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3.找准整合点,针对性开展教学

如果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模式、僵化,是无法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无法使得语文课堂充满了孩子的欢声笑语。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应秉承统筹兼顾思想,抓住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关键点,做到统筹兼顾,切记不可顾此失彼。如在教授《爸爸在北极》一课时,北极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仅仅通过电视看到过,这将会影响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借助视频等向学生展示北极的景色,丰富其精神世界[7]。但是,视频学习不能取代传统正确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视频学习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课堂的全部,切不能让学生长时间沉迷于视频中。

结语

语文教学不仅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将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者大胆尝试将教学与多领域、多种技术的整合,其中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整合便不失为一个大胆的尝试。本文通过两者整合的利弊分析,探讨如何进一步优化两者整合实践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策略,希望能为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作出一点贡献。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小学生信息技术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我是小学生
浅析语文课程的运作及其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