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研究*
2022-02-09李兴萍
李兴萍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赣州 341000)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态势下,创新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为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了条件。尤其是在全面创新理念得到全面普及的环境下,各所高校纷纷建设起众创空间,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在高等教育领域,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引领青年一代实现人生价值的“驱动引擎”。在现代文化产品、文创产业不断发展的趋势下,美术专业越来越重视创意和创新发展,极大程度上契合了双创教育理念。通过将创新创业贯穿于人才培养、成长的全过程,教师可调整教学思路,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创业实践能力,使其从新角度去构思、设计和创作,形成独具一格的美术创意。同时,二者的融合将加速创新创造型人才培养进度,为地区、社会艺术设计和美术设计发展提供新生力量,推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概述
在20世纪80年代,创新创业最早出现在了西方,被认为视为培养创业能力、创业精神的模式,其强调创业者需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创新创业教育是依托专业教育阵地,将创造性思维、创新性知识融入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使其具备创新运用知识、创新转化实践的能力。这一教育模式以学生自我发展、创新发展为前提,要求其通过达到职业创新发展水平,顺利融入社会。专业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保障,除了要求学生学习校内公共课程,还需要接触特定领域的职业、专业知识,积累某方面专业理论知识、经验,形成人才培养和发展的特点。专业教育将为学生职业发展起到“指路明灯”的作用,目的在于输出某擅长某领域专业知识的人才。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利用专业教育培育具有专长的人才,已经在高等教育领域中达成了共识,并形成了系统化、规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在数字经济、网络时代的背景下,若单纯地实施专业教育,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激烈的竞争环境。对此,如何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特点,促进二者融合,需要高校重点关注并解决[1]。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误区
在创新创业教育范畴上,诸多高校将其视为教会学生创办企业和公司,让学生具备管理和壮大公司的基本素养、能力,这样的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片面性。首先,将这一教育内容划入职业、就业教育的范围。部分学校对教育内容、理念和模式把握不充分,很难精准地分析最新的政策,将创业教育中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视为培养重点。其次,限定了受教育的对象,只选择部分拥有创办企业意愿的学生。这样的情况下,教育辐射、覆盖面不够广泛,很难面向大批学生开展,实际育人成效不能达到显著水平。通常情况下,会利用社团组织、校园开展竞赛、讲座活动,只能吸引一批具有企业创办理想的学生。此外,未能全面认识教育意义。认为只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去经营企业、创办团队,不需要将学生专业联系起来。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何种专业都在介绍相同的知识、内容,无法体现专业发展与创业教育的特色,学生很难客观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3.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是一对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的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延伸与发展,后者可承载前者的教育内容,对推动高校教育改革、专业教育改革具有积极意义。创业教育并未脱离专业教育的范围,其教育活动、实践活动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相关知识、训练贯穿于各个教学细节,对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实现专业创新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融合的现实意义
1.加快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旨在提升人才输出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当今时代要求人人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而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的融合,将开启美术教育的新思路、新路径,教师可借此引导学生寻找美术实践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帮助其寻找创业契机,培养其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创新发展的意识。这样,学生毕业就能正式转化为职业创造者,为更多同学带来就业条件。同时,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养成,对今后进入企业岗位、创办工作室具有积极意义,还能为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2]。
2.推动美术专业教育创新
从人才培养方案角度看,专业学生需要熟悉美学理论、把握美学创作规律和技巧。由于长期接受艺术熏陶,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能力也强于其他专业,还能站在独特的视角看待问题。围绕美术专业学生特点,大力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教师能够在完成理论授课任务的同时,提高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引导学生一边学习、实践,一边大胆创新,在感悟艺术魅力的同时,运用独特的理念创新设计作品。
3.培育新时代双创型人才
创新与国家综合实力密切相关,只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多元需求的人才。社会经济转型发展要求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以加快转型的方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这就使诸多企业不仅看重学生的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还注重学生是否具备创新、创业发展潜能。通过推动创新创业与美术教育融合,学校可结合现代人审美素养、艺术品位,优化专业教育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实践和生活中树立创新理念,成为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美术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学实践性有待增强
美术专业要求学生拥有良好的基础,只有经过长期训练和积累,学生才能认识美术专业价值。在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美术的基本功能与常识、色彩与情感、明暗与空间等,掌握美术创作、设计和造型方面的基础能力。但是,当前美术专业教学的实践性不强。在基础教学活动中,部分教师直接组织学生在画室中学习,要求学生结合瓦罐、衬布、石膏体等物体进行学习。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有意识地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同时,在美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较少开展社会实践和写生教学活动,学生很难在有限时间内养成实践能力。由于缺乏大量实践活动,学生很难开发个人创造思维,在创新中容易遇到各种困难[3]。
2.学生美术创造思维有待培养
创造力是个体发散思维的外部体现,学生在发散性思维的支持下,能够不断发展个人创造力。当前,在学生作品上,教师根据美术专业教学内容,设计期中作业、期末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美术作品。但是,在新媒体和社会互联网时代下,学生不能充分重视美术创意设计,往往会借鉴网络中出现的美术作品,甚至存在照搬现象。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难灵活变通,捕捉创作的灵感和作品创作思路。
3.专业教师创造能力有待提升
但是,当前部分教师习惯性地运用成熟的教学经验,直接按照常规思路带领学生鉴赏、绘画和设计,学生难以获得自由联想和创作的机会。同时,由于忙于指导学生学习和实践,教师对自身专业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需要参与校园社会实践、教学工作,缺少艺术创作和参与培训的时间,这也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美术专业教育的路径
1.融入双创教育理念,优化专业教学体系
基于美术专业教育阵地,教师应树立全局意识,将双创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全过程,将双创理念融入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活动中。首先,在组织美术素材、色彩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开发对应的创造性课程,如家居设计、服装设计、动漫设计等选修课程。通过开发多样化的选修课程,教师可让学生强化基础技能,使其自由选取各种创造性选修课,为学生创意设计、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条件。其次,教师应根据现代人对实用性、审美性的追求,重视美术专业教育的实用性、审美性,将现实生活需求与美术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助力学生创业发展。具体而言,在家居设计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大众需求,强调工艺设计、造型设计和结构设计的实用性,兼顾设计作品的美观功能。在具体的设计中,学生需要调查和了解当代人的实际需要,结合资料进行构思、绘图,开展各种创意行为活动,将美术教育的功能性、艺术性与产品实用性结合起来,在实践过程中体现美术的实用功能。通过优化专业教学体系,教师可将创意、创新、创业融入到教学和实践的各个维度,激发学生创新发展、创新学习和创意实践的热情,使其能够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4]。
2.导入实践教学项目,丰富美术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是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首先,高校应发挥产学研平台的优势,促成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开发美术专业相关的项目,如广告传媒、动漫创意、影视剧等。在合作开发中,高校可划分多个项目小组,根据合作项目特点,安排不同小组负责创意设计板块,如美术动画作品、美术创意产品,这些都能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提供资源。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实践和设计的机会,开发个人创新能力、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独立创新。团队创新精神,使其能够将美术知识与创意设计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应引入项目式教学、工作室教学,引导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参与美术设计的创新创业活动,主动与教师分享、沟通,便于教师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基于混合教学理念,教师可将知识课件、文字视频分享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困惑。课上,主要解答学生疑惑、开展实践创新活动,塑造乐学、乐创的良好氛围,让学生成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索者,不断提升其创新素养和创造能力。
3.开发优质学习资源,组建创新教育队伍
美术专业包含多方面内容,不仅包含艺术管理、博物馆理论等内容,还涉及博物馆实习、摄影与暗访操作、绘画写生等实践活动,涉及的学习面十分广泛。因此,教师应运用现代化技术、数字化平台,开发先进的美术学习资源,为学生创新、创意提供丰富的素材。其次,学校应重视创新教育师资的建设,邀请传媒设计、美术设计方面的人员进入师资队伍,优化美术专业师资结构,组建起一支创新创业、教学科研、理论与实践融合的优秀师资队伍。通过发挥教师的带动和引领作用,构建全新的实践模式。专业教师可主要讲授专业课程理论,企业导师、讲师可开展专题讲座和培训活动,向学生介绍实践经验,让学生将美术学习与创业发展统一起来。此外,高校也可探索“老带新”的学徒制、工作室教学模式,利用多方面人力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有机结合考核方式,塑造创新校园氛围
创新创业与美术教育的深度融合,需要先进评价体系的支持。首先,为全面激发学生创新设计、创意实践的热情,教师应邀请学生家长、行业专家、学生自身加入考核体系中,由教师、专家、家长参与考核指标设计,开展美术创新、创意设计大赛,获奖选手可将其构思、创意和文章量化为学分,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和创造的兴趣。其次,学校应塑造美术创新的文化氛围,通过宣传创新、创意文化,引导学生提升个人创意设计能力。在美术实训室中,学校可引入教师和学生的获奖作品,以独特的方式陈列或张贴,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加深其对色彩的认知;在校园活动中,高校可开展服装设计表演、雕塑作品展览、绘画展览等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文化品鉴、美术竞赛活动。通过有机结合专业考评、塑造校园创新文化氛围,学校可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够自由地开发和设计文创或文化美术产品。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与美术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关乎高等教育改革、美术专业教育的发展、学生就业水平。因此,学校和教师应通过优化专业教学体系、丰富美术教学活动、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塑造创新校园氛围,将双创理念融入到美术理论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发展意识,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精神,促使美术专业大学生成为时代和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