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随笔训练及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2022-02-09阿那追
阿那追
(德钦县教育体育局教育股 云南迪庆 674500)
随文练笔是指教师在阅读课堂中适当抓住时机,引导学生锻炼写作技能的教学工作,小学语文教师应在课堂中设置读写结合教学活动,加强随文练笔训练,让学生一边学习阅读知识,一边灵活利用阅读知识来展开随堂写作。在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下,教师要辅助科学的教学策略来优化随笔训练方式,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写作意识,在丰富的随文练笔训练活动中增强其写作能力。
一、注重积累知识素材,优化随文练笔训练
1.加强课内阅读积累,推进读写结合教学
(1)寻找文中好词好句,展开仿写训练
很多学生虽然注重从课文中寻找好词好句,将其摘抄到笔记本上,但是平时却很少将它们拿出来用,久而久之,还会忘记自己记录了哪些好词好句。教师应在趁热打铁的原则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展开仿写训练,让学生能够灵活利用阅读素材,锻炼自身的写作技能[1]。
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中,学生可搜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建立素材库。比如,学生将课文中“好像闷雷滚动”“横贯江面”“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漫天卷地般涌来”等相关的语句纳进了素材库。
平时学生在描述江水、江面、江浪等事物时,常会运用一般的形容词。学生积累的这些好词好句能够启发其写作灵感。教师在随文练笔环节,可以让学生写出一篇描述江潮或海潮的文章,将江面或海面浪潮的变化及其特征生动地描述出来,从而提高其写作能力。
(2)归纳丰富的知识点,灵活融于写作
课文中蕴含很多与写作有关的知识点,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解读课文时将其挖掘出来,还要让学生将其融于写作之中,将丰富的写作知识化为己用。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一课中,学生可从课文中学习到作者的不同写作手法。
比如,课文中有“或……,或……”“比……可爱多了”“绿的……,青的……”这样的句型,体现了排比、对比的写作手法。在随笔训练中,教师可让学生自主鉴赏课文内容,对课文中描述乡下人家居住环境、周围环境的美妙语言进行审美赏析,然后以“乡下”为题,尝试用上述写作手法构筑美妙的语句,描写自己见过的美丽的或者温暖、温馨的乡下环境。在写作时,学生可学会灵活地将已学的写作知识融入写作过程中,有利于提高其随文写作水平。
(3)根据厚积薄发原则,鼓励学生写作
学生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语文学习之后,会积累到一些类似的语言知识,教师以往不注重让学生调用“沉积已久”的语言知识来展开创造性的写作,导致学生在写作学习中难以发挥出“厚积薄发”的效果。教师应改进这方面的问题,优化课堂中的随文练笔训练方式。
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回顾曾经学过哪些描写自然界的“动物”的课文(如《蜜蜂》《带刺的朋友》等),然后让学生以“自然界的动物”为话题展开思考,自主选择某种动物来展开随堂写作,将之前积累的知识运用到写作过程中。这种做法可以让学生看到知识素材积累在写作学习中的积极价值,有利于学生主动积累丰富的课内阅读知识,促进学生以读促写能力的健康发展。
2.加强课外阅读指导,积累丰富写作素材
(1)展开整本书阅读,撰写读后感悟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展开整本书的阅读,如今“整本书阅读”成为了系统的阅读教学方法。目前,整本书阅读成为了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拓展阅读量的重要方式,教师可将其融入阅读课中,并在随文练笔教学中,让学生将自己对整本书的阅读感悟写下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读写能力的教学目的[2]。
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并根据原著中的一些精彩故事情节,或者围绕自己喜欢的角色人物,写一篇读后感。在撰写读后感时,可剖析自己对故事情节的解读过程,也可分析某个角色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阅读进度、阅读体验、阅读情感都是不同的,可以写出各不相同的随堂文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2)展开群文阅读,展开主题自拟写作
群文阅读也是教师拓展学生阅读空间、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阅读能力的另一重要途径。教师一般可拟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让学生对其展开集体的阅读。学生会通过比较、分析等方法来解读不同的文章,找出这些文章的异同之处。
在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拟定写作主题,展开随文写作,将个人的群文阅读感悟写出来。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田忌赛马”一课中,教师可围绕“寓言故事”“解决困境”这两个议题来选择一组文本,包括《围魏救赵》《完璧归赵》《丁谓施工》等。
有的学生在对这几篇文章进行对比解读之后,拟定了“我读过的那些寓言故事”这一主题,写出一篇文章,讲述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阐述自己从寓言故事中体会到的生活哲理。学生可充分利用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饱含感悟的文章,有效锻炼自己的写作技能。学生在写作素材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更多的写作灵感,使其在思泉如涌的情况下,笔触流畅地写出高水平的文章,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
(3)依托读书吧栏目,加强随堂写作训练
“读书吧”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比较重要的教学栏目,教师既可利用这一教学板块的内容来指导学生展开课外阅读学习,又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学习中积累写作素材,展开有效的随笔写作。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快乐读书吧”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山海经》《中国古代神话》等课外书籍,然后以“我与……过一天”为题展开随堂写作。
学生可以畅想自己与某个神话故事的人物度过一天的场景,并将这个场景写下来。这考查了学生对课外读物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自己对角色人物的了解写一篇文章。这一读写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并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挖掘学生学习潜力,加强随文练笔训练
1.让学生主动发现,寻找合适的写作切入口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展开生活化写作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身边的生活,积累丰富的生活认知经验,让学生能够根据这种认知经验来解读课文内容,流畅地写出具有生活特色的文章。而且学生在观察生活时,会主动发现各种合适的写作素材。教师可鼓励学生将其整理好,然后从生活的角度来展开写作思考,写出一篇能够打动人心、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海上日出》一课中,教师可让学生在清晨时分走出家门,观察太阳初升前、初升时、升起后周围世界的模样。此时的日出场景是真实的,学生若要将其作为写作素材,融入到随文练笔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在练笔时,可回想起自己见过的日出现象,将自己此时心里的真情实感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克服写作内容缺乏真情实感的问题,为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让学生发现新奇事物,增强写作灵感
很多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较强的求知欲望,他们会主动地去搜集相关资料,开阔自己的认知视野。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教师可鼓励学生找出自己感到新奇的事物,刺激学生的写作情感。在学生情感不断喷涌的情况下,他们会产生强烈的写作灵感。
目前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都存在灵感匮乏的问题,教师应在随笔训练中改善这一现状。例如,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一课中,学生了解到纳米技术是一门怎样的科学技术,还学习了纳米的长度单位、纳米技术的物质特性、使用功能、应用价值等知识点,同时还了解了未来纳米技术的新发展方向。
这些知识点对小学生而言,都属于比较新颖、先进的知识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继续走进课文,主动发现其中让自己感兴趣的新奇事物,然后搜集相关资料,在课堂中围绕这一新奇事物,即时写出一篇科普类的文章。
比如,学生对课文中提及的纳米机器人产生了兴趣,可以自主搜集相关的科普材料,写出一篇介绍纳米机器人的文章。有的学生则对课文中提到的“纳米缓释技术”产生了好奇心,于是可在课堂中获取相应的写作素材,然后写出一篇文章,介绍纳米缓释技术的原理、应用领域等科普知识。这一随笔训练能够让学生自主搜集更丰富的写作素材,在开拓自身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展开更有深度的写作。
(3)让学生浏览话题图片,展开个性写作
看图写作是比较常见的写作模式,教师可在随堂练笔的教学环节中利用这一写作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主动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写出一篇与图片话题相关的短文章。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一课中,教师可放映几张关于猫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猫的姿态,了解猫的性格和生活习性,然后以“我和我的猫”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小学生普遍比较喜爱小动物,教师可鼓励学生联想一下自己与猫相处的实际生活经历。有的学生与猫的相处不多,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畅想一下自己与猫相处的场景,写出一篇个性化的文章。教师也可根据学生对其它小动物的喜好,放映不同系列的动物图片,如小狗、鸭子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观察某个小动物的一系列图片,了解这些图片的核心话题,然后写一篇“我和xx(某小动物)”为题的文章。
2.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展开写作思考
(1)让学生展开丰富联想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会产生一些天马行空的幻想。而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鼓励学生展开个性化的想象,使其根据自己想象的内容写出一篇能够打动人心、具有丰富幻想色彩的文章。
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琥珀》一课中,作者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此时,学生难免会产生疑惑: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真的能够推测出来吗?于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疑问,让他们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请你细心地观察一颗琥珀,尝试展开想象,在合乎情理的原则上创编出很久以前可能发生过的故事”。
在随笔训练中,学生可根据教师上述给出的课堂任务,围绕“琥珀里的故事”这一主题展开写作,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推测的故事。在这一作文教学环节,教师也可适当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抓住重要的线索来展开联想,然后创编故事。
(2)让学生展开合作讨论
以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容易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僵化,拘泥于标准的写作框架、写作形式,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灵气。针对这种写作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写作主题展开合作讨论,共同探讨写作方向、写作方法、写作思路等,从而激活学生的写作思维。
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一课中,教师可围绕“我的动物朋友”这一写作主题来引导学生展开合作讨论:“你们的身边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动物朋友?你们对动物朋友的情感是怎么变化的?你们想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动物朋友的独特之处呢?”
学生除了讨论这些问题,还可自主提出其它问题来与同伴展开合作交流,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让学生处于活跃的思维状态下,自主梳理写作思路,然后选择符合自己喜好的写作方式展开随堂写作。通过这种随笔训练方式,教师可帮助学生克服写作思维僵硬、写作模式固定化的问题,从而提高其写作水平。
三、注重拓展学习空间,加强随文练笔训练
1.找出留白空间,借助留白艺术展开写作
(1)抓住关键词句,展开扩写训练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课文存在不少的留白空间。留白艺术是一种能够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创作艺术,教师在随笔训练中可以引导学生找出采用留白艺术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句中的留白空间展开想象,然后扩写这些词句。
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一课中,作者在课文中反复提及“那种宝葫芦”,学生找出这一关键词句之后,可以展开想象:“那种宝葫芦究竟是怎样的宝葫芦?”学生可自主搜集宝葫芦相关的传说故事,然后展开联想;学生也可根据前后文的含义来推测宝葫芦代表的意义,然后在脑海里构筑想象世界。
在扩写训练中,学生可在“正是那种宝葫芦”这句话后面展开扩写,增添一些内容,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作者描述的究竟是哪种宝葫芦。在课文的最后,作者还提及了“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这句话,学生可以通过丰富的联想,扩写省略号的内容。
此时,学生可融入自己的想法:假如自己真的有传说中的宝葫芦,那么自己究竟希望得到什么呢?在这一以扩写为主的随笔训练中,学生可同时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与写作能力。
(2)根据故事结局,展开改写训练
有些课文讲述了一些颇具生活哲理的故事,但是这种故事可以有不同的结局,教师可让学生在随笔训练中联想一个不同的故事结局,改写这一故事。在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麻雀》一课中,作者给出的结局是猎狗愣住了,甚至在老麻雀的面前慢慢后退,之后被主人急忙拉走了。教师可鼓励学生尝试改写故事结局:“如果猎狗没有后退呢?老麻雀还会有进一步的举动吗?如果猎狗反而向前一步呢?老麻雀可能会有哪些反应?”
(3)根据课文结尾,展开续写训练
有些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给读者留下了一些悬念。教师可鼓励学生展开创造性的思考,续写一段新的故事情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一课中,作者在文章中的最后一个段落里写到了这一句话:“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的想象,续写这一故事结局:“如果武松在天黑之前还没有来得及走多远,就又遇到了大虫,接下来武松会有什么举动呢?又或者是否会发生其它没有料想到的事情呢?”
不同的学生会续写出不同的故事情节,这一随笔训练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能力。
2.设计不同主题,丰富随文练笔训练内容
(1)从课文的文题入手,设计练笔主题
在主题教学模式下,教师可更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展开思考。在随笔训练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文的文题,设计合适的主题,让学生展开以读促写的学习[3]。
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金字塔》一课中,教师可根据这节课的文题设计“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写作主题,让学生写出一篇与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文章。有的学生会选择从宣传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这个方面展开写作,也有的学生会选择描写自己曾经观赏过的世界文化遗产,还有的学生会综合性地对比不同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阐述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之多样性。由此,学生会自主搜集不同的、符合自己写作需求的学习材料,然后展开个性化的写作。
(2)挖掘课文精神品质,设计练笔主题
教师要拓展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教学空间,可以引入“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教学模式,挖掘课文的德育精神内涵,设计随文练笔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展开随文写作。例如,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一课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祖父”的思念家乡、热爱祖国的强烈个人情怀。
从德育角度来看,教师可让学生围绕“乡土情”“爱国主义”这样的主题来展开随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与梅花类似的事物,写出饱含乡土情、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比如,有的学生选择围绕“牡丹”来展开写作,因为牡丹是国花,所以学生创编了与牡丹相关的故事,传递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因此,在德育视域下引导学生展开随笔训练,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阅读课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3)提取课文关键点,设计练笔主题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时,可抓住某个关键的知识要点,设计随堂练笔训练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一主题展开写作。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课中,作者两次写到了茂盛的榕树,然而他第一次看到榕树时,虽然惊讶于榕树的旺盛生机,但是却遗憾没有看到鸟的踪迹;在第二次见到这颗榕树时,却发现榕树不愧是“鸟的天堂”,各种各样的鸟儿呈现在眼前。
教师可鼓励学生围绕“鸟儿为什么愿意在这颗榕树上栖息”这个关键点来设计随堂练笔主题——“鸟儿赖以生存的生态圈”。学生可搜集相关资料,结合课文内容,对这个练笔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在课堂中写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这一习作训练既能深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又能锻炼其以读促写的学习能力。
结语
总之,学生需要在语文学习中掌握阅读、写作等方面的知识。随文练笔训练的开展能够让教师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即教师要在课堂中让学生学会运用新学的阅读知识来展开即时写作。目前,这种迎合了读写结合教学理念的随文练笔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抓住时机,借助各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展开有效的读写训练,旨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