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创新实践教学研究分析
2022-02-09孙超
孙超
(山东省博兴县纯化镇窝刘完小,山东博兴 256507)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在教育全面改革深入下,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院校,都开始重视体育教学工作,试图通过完善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落后等,这样一来导致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缺乏创新实践,因此为了发挥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全面优化身体素质,应当合理实施体育教学过程,并全面创新体育实践教学。
一、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随着全国素质教育的不断践行,体育教学作为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的课程之一,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对落实素质教育有一定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作为祖国事业未来的接班人,对其开展体育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和身体成长的最佳时期,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增强体魄,更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且健康的生活习惯。
其二,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开展体育比赛、体育游戏,能够让学生全面参与其中,并体会失败和成功经历,以此让学生在之后的体育活动中更加主动和积极地投入其中,通过此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竞赛观念,从而增强其心理素质[1]。
其三,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多项体育项目,通过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培养其良好的合作精神,在实际体育项目开展的过程中,能够让其理解合作的规则和作用,并体会到合作的乐趣,更让他们学会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如何发挥合作精神。
二、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一直以来都比较单一,在一些体育技巧和体育技能的教授上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再加上因为小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也相对较弱,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这样就导致其很难全面投入到体育教学中。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中,大部分体育教师都认为体育课就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这样一来浪费教学时间不仅不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更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正确认知[2]。
(二)教学方法落后
小学体育课程作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科目,需要不断实践并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特点,开展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满足学生对体育课程教学的需求。但是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小学,因为认知、重视不足等情况而导致体育教学方法比较落后,例如,教师指挥已经成为了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这样一来不仅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发展,更悖逆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3]。
(三)缺少教学体系
大部分小学学校和体育教师,都能够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也是一直按照新课程标准实施体育教学,但是由于在教学过程中缺少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导致体育教学的开展较为艰难。因为教学体系不全,导致很多人认为体育课程的成绩不太重要,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体育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因此进一步影响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缺乏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大部分体育教师的体育考核中也无法确定最合适的评价标准,以往常常是通过开展几项简单的体育技巧、体育技能作为考核项目,这样更无法综合性地评定学生实际的体育能力[4]。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创新教学评价体系,不仅能完善对学生的考核,也更加深了教师的认知,从而促进小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发展。
(四)学生兴趣不足
小学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主要有好奇心强、自觉性差、爱玩、耐心差、理解能力不足等,因为小学生不懂得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因此往往不会在体育课程方面投入足够的兴趣,再加上体育教学单一的教学模式和落后的教学方法,更加导致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兴趣。
一方面,爱好体育的学生,会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体育锻炼,这样一来忽视了教师所教授的体育技能和方法;另一方面,太过于爱好体育的学生,觉得体育课程既学习不到知识,又不能提起兴趣,反倒是不再参加体育教学活动[5]。基于此,体育课程不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会降低学生的参与感。
三、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对学习所产生的爱好和追求,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的大脑时刻处在兴奋好奇的状态,这样更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践行创新实践教学,教师需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6]。
其一,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采用课堂导入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开始便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从一开始便产生求知欲,让其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就能够为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做铺垫。在导入课堂时,无论是从体育活动的内容还是开展活动的手段,教师都需要根据体育课程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既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教学开展提供良好的条件[7]。
其二,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在课堂刚开始就讲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自然而然就能够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抓住重点,然后引出关键词,让学生能够分清学习内容的主次,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将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相互连贯起来,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体育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体育知识,更要指导学生掌握体育技能,这样才能够更快地获取体育知识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体育自觉性,教师若要帮助学生培养体育学习意识,更要做好以下几点。
其一培养学生自主体育学习的良好习惯,体育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身体体质,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更好更正确地进行体育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8]。体育教材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只有找准、找好了体育教学教材,才能够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也同步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其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方法,虽然体育教学的结构比较复杂,但是在每个知识技能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然后考虑学生自身的差异性,根据不同的差异开展不同的锻炼方式,这样教师能够更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锻炼,更好地体会锻炼的过程,通过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更好地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9]。
(三)重视学生差异,提升教学效果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知事物、接受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个性,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等。在新课改理念下,小学体育教学过程要注重考虑学生的特点,例如,身体条件、兴趣等,这样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体育教学,能够更好地保证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完成体育学习[10]。所以说,在新课改背景下,更需要创新教学理念,除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外,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尊重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并且有效保证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成长共同发展。
例如,在小学体育健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置排球、篮球、乒乓球等教学,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有效地调整各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可先了解学生对这三种球类的兴趣,并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分为排球组、篮球组以及乒乓球组,让学生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运动后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11]。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各个课程所占据的教学实践进行整合,改变以往单一、短时间课程为多元、长时间课程,在教学之后的教学考核过程中,教师更应当学习调整体育考核比例,其中重点要考虑学生所选择的体育项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掘了学生的兴趣,更提高了教学的整体效率和质量。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小学体育教学除了要具备综合性和基础性之外,更要重视实现体育教学的健身性和实践性,其中健身性则是强调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过程中保持合理,既要注重安排合适的运动负荷量,更要避免过度散漫的体育教学造成资源的浪费,其中实践性则是指学生在体育课程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基于以上两个特点,体育教师更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以创新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落实,这样便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策略,主要有以下措施。
其一,创设情境,体育教师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设旅游情境,让教师当导游,学生当游客,然后教师带领学生逐一参与“旅游”过程中的“穿越树林”“草地慢跑”等运动,在创设的教学情境中完成体育活动的热身项目,教师根据热身项目,向学生讲解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全面掌握运动的技能和方法,结束后进行换位,让学生担任导游,让教师担任游客,重新进行一遍教学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体育技能的了解[12]。
其二,设计游戏,有趣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更快进入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导入游戏,更好地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跳跃”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跳跃的方法和技能,从而锻炼自己的肢体能力,因此教师可设计“袋鼠跳”游戏,鼓励并带动学生参与游戏,在此过程中学生模仿袋鼠的行为进行跳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带动体育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落实小学体育创新教学,不仅能够大大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体育综合素养,在实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想实现体育教学的创新,就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包括身体素质、学习兴趣、认知能力等,并结合体育教学的分析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而开展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实现创新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推动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并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